親愛的弟兄姊妹、聽眾朋友,今天我們來看使徒行傳2章37至47節,一起來探討「君王的記號」這題目。
使徒行傳2章37至47節:
[37]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紮心,就對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
[38]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39] 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
[40] 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
[41]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
[42]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43] 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跡。
[44]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
[45] 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46]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47] 贊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這是神的話語。
上個節目開始,我們有一系列關於教會的信息。我提到教會時,會以發射飛船或開展計劃來講解。我想到太空飛船的離地升空過程是何等重要,因為假設你以月球作為目的地,太空飛船在地上準備升空時,哪怕只是稍微一毫米的誤差,結果抵達目的地後會造成幾千公裏的差距。因此,只要教會稍離開國家萬千個沒有效率的文化機構,在幾年之間,我們還得費煞思量教會的前路。尋求教會的異象,就得看看教會到底是什麼和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上個節目我們談到一個核心事實。如果你要了解教會是什麼,你必須知道這個核心事實,就是:教會是神居住的地方、神降臨的地方,也是神在祂那至高無上的愛、光、火和尊貴中與我們相會的地方。這是聖經所說的。教會一直以來都知道這一點。教會不是為了舉辦活動!不是為了忙碌!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這個核心事實。描述教會的聖詩當中,其中最偉大的一首是由英國著名聖詩詩人約翰·牛頓(John Newton)所寫,歌詞如下:
美麗錫安,我神聖城,
萬般榮耀難盡述;
應許必成,言出必行,
選妳作為祂居所。
牛頓在這首聖詩中所說的第一件事就是:教會是神居住的地方。上述的經文非常關鍵,因為它告訴我們新約教會的誕生。當時只有一小群人,當耶穌離開時,祂只留下一小撮信徒。彼得就在教會歷史上稱為五旬節的那一天,傳講這篇關鍵的信息。彼得正是在那天傳講這篇信息,因而建立了教會,並且第一天就將那三千人聚集在一起。這篇信息就是:借著耶穌基督,你能夠在生命中有神的同在。
現在,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看看這一點,因為我想讓你看看彼得所傳講的信息,就是這篇信息建立了教會。在第37至41節看到建立教會的信息,而接著的42至47節看到這早期教會的生命標記。換句話說,如果一群人真正聚集在一起,並且將他們的生命建立在真理上,那麼神就在他們中間。如果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並且認真地看待真理,不是憤世嫉俗,而是認真地說要將自己的生命建立在真理之上,那麼神的同在就會顯明。這樣的教會彰顯出一種強大的生命力。我想你們看見這種教會的標記,就在42至47節,這強大的生命力有五個標記,藉著這些標記,你可以知道一家教會是否有神的同在。
我們在這裏想要說明的,以及這段經文所要說明的,首先,在我們得以進入忙碌、福音事工以及活動之前,我們必須站在神面前,知道並認識祂的同在,而且渴慕祂的同在。我們要渴慕神的同在!神的同在就像教會所做的一切事工背後的發動機或驅動軸。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一點。第一,建立教會的信息:耶穌基督就是認識神同在的道路。第二,有神同在的教會會流露出生命標記。因此,讓我們來看看經文,然後看看那五個標記,這些標記就是強大生命力的證據。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經文中的信息。彼得對眾人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首先彼得說「悔改與受洗」。這實際上與耶穌從曠野出來,第一次開始傳道時所說的話一樣。耶穌在馬可福音1章15節說:「你們當悔改,信福音!」悔改與相信常在聖經經文中出現。悔改並相信你的罪可以藉著耶穌基督被除去,因此罪不再成為你與神之間的阻隔。悔改與相信,悔改與相信。兩者並非不同,而是同一件事,就是悔改的信心。脫離你的舊模樣,安息在基督裏,並且相信祂,讓祂成為你生與死的唯一盼望。悔改與相信其實就是硬幣的兩面,顯明你接受基督為救主和主的方式。透過悔改與信心。接著彼得說,如果你這麼做……我們會花些時間來談論悔改與信心,但現在先讓我們繼續看看這篇信息如何建立教會。彼得說,如果你接受基督作為救主和主,那麼你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現在,讓我們來看這一點。聽眾朋友,首先請你們給我一點時間來說說這個題外話……即使你已經悔改並相信,並領受了所賜的聖靈,也不代表你的悔改與信心能賺取聖靈。聖靈是一個恩賜。我之所以說明這一點,是因為我不斷遇到一些並不知道自己在基督信仰中處於什麼境況的人。他們說,我知道人不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和好行為而得救,人得救單單是因著信心。然而,我不知道自己的信心是否足夠,我的信心似乎不是非常堅固,也不是非常純潔。請聽!只要悔改與相信,你就能領受聖靈。不是說你的悔改和信心必須夠純潔才可以賺取這個恩賜——如果事實如此,那麼,它就不能算是恩賜了。
換句話說,讓你得著聖靈的是你悔改的信心這個事實,而不是你信心的純潔。凡是憂慮並且總是說:「唉,我不知道自己悔改得是否足夠;我不知道自己悔改得是否夠好」的人。好吧,我現在給你弄清楚。是不足夠的!永遠都不會有人悔改得夠好!世界上有誰會對自己的過犯作出足夠的痛悔呢?你說:「唉,我不知道自己的信心是否足夠。我也可以幫你弄清楚這一點!親愛的朋友——這不是好事——倘若你擔心這一點,你心裏就有驕傲。即便你看起來很謙卑、很絕望,但這仍然是一種驕傲。因為你的意思是說:「我必須夠好!我必須夠純潔,我必須有足夠的信心。這樣,耶穌基督才會將祂的靈賜給我。」聽眾朋友,接受耶穌基督是一個恩賜;永生是一個恩賜;聖靈是一個恩賜。你的信心讓你得以領受,而非靠它來賺取。你明白嗎?
現在我想花點時間看看聖靈的恩賜。恐怕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無法真正理解彼得所告訴我們的有多重要。簡短來說,你怎麼看?除非我們花些時間來思考彼得的話有多重要,否則我認為我們當中沒有人能明白這一點。彼得不單傳講這篇信息;其後他還寫了幾卷給教會的書信。彼得在這段經文中說:「有一個莫大的應許。」他說:「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你可以親近神,你可以親近祂。你本來身在遠方,但如今你可以來到神的同在裏,領受聖靈。彼得以不同的方式在他的第二卷書信,即彼得後書1章4節中說:「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這是同一件事。
聖靈是什麼呢?就是神的榮耀!我的意思是,這個應許難以形容。就是神的榮耀。彼得說,透過接受耶穌基督作為救主和主,聖靈就進入你的生命。請你們了解這一點。還記得吧,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他說的是:「主啊,願你的榮耀進入我的生命。我要看見它。」神說:「不可以,這樣會讓你喪命。你那可憐的、渺小的靈魂,會在我的榮光中那沈重的壓力下爆裂。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只能讓你從後面瞥見我的榮光。」祂說:「我必將你放在盤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我們並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明白神告訴摩西:「摩西,你承受不了我的榮耀。」當以賽亞在聖殿裏看見神時,他說了什麼?他說:「禍哉!我滅亡了!」這是中文和合本聖經很不錯的譯法——我感到自己被摧毀了!被松開了!我正在拆開!為什麼呢?經文說:「 因為我親眼看見了大君王。」君王就在這裏!即使只是靠近一點,我也感覺自己好像要崩潰了。神的榮耀、祂的面、祂至高的同在、祂的同在,在舊約稱為「神的臨在」。神的榮耀臨在至聖所裏,在會幕和聖殿之中,在幔子後面,在約櫃之上。誰能夠進到那裏呢?誰能夠回到那裏呢?誰能夠靠近神的同在呢?只有大祭司,就是以色列中最聖潔的人。大祭司花了幾天的時間,潔凈了自己的身體和靈魂之後,在年中的贖罪日,帶著血回到會幕裏,為自己和百姓的過犯贖罪,到處灑香,好讓自己不致喪命。他在祭司袍的繸子上掛著鈴鐺,這麼一來,外面的人就可以聽見他在四周圍走動,好叫他們知道他還活著!
為什麼神的同在對人而言會致命呢?問題之一是電影。我知道一些電影導演,例如美國著名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他並不是真的想要描繪這一點,但是在電影《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中,從約櫃而來的神的大能被刻畫成完全抽象的事物。透過出色的電影特效,那個險惡的納粹份子打開了約櫃往裏面看。兩位主角當時閉上了眼睛。這讓你留下這樣的印象:第一,因為當那名納粹份子往約櫃裏看的時候,兩位主角閉上了眼睛;第二,因為那名納粹份子是險惡的,而兩位主角是好人,所以他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在出色的電影特效描繪下熔化。換句話說,約櫃被描繪成一個很大的捕鼠器,而且它的能力是很抽象的。如果你按下正確的按鈕、做了正確的事,那麼你就不會受到傷害,而其他沒有這樣做的人就會受到傷害。各位聽眾朋友,這並不是聖經對神的榮耀的描繪。
神的榮耀對人而言是致命的。而它之所以致命,是因為它是聖潔的。聖潔與罪。了解這一點的最佳方式,也許是將之比作天體運行的軌道。由於神是全然純潔、全然聖潔、全然公義的,因此祂所做的一切,祂所想的一切,都是以美善、聖潔、公義和純潔為中心。這就是為什麼神行祂所行的事。現在讓我們想想自己。還記得嗎?讓我們坦白面對吧,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快樂與舒適為中心。我們會將美善、真實和聖潔納入考慮範圍。但如果它看起來令我們不舒適的時候,我們就會拒絕。對吧?讓我們老實面對自己吧!這樣看來,我們所做的事情都以什麼為中心呢?我們為什麼要做我們所做的事情呢?為什麼我們做出我們所做的決定呢?我們所做的事情都以什麼為中心呢?我們都以自己的舒適和快樂為中心。神卻以美善、真實和公義為中心。聽眾朋友,當兩顆行星依循相同的中心運行時,就會形成太陽系,就會產生和諧;但當兩顆依循不同中心運行的行星彼此靠近時,意外肯定會發生。災變是不可避免的。
當聖潔的神碰上一個驕傲、自我的人;當聖潔的神進入一個有罪的人的生命中,就會產生痛苦與衝突。因此當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神說:「我不能。」整本聖經也讓我們看見,即使摩西知道他需要神的同在,我們也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被造的。摩西渴望神的同在,他知道神的同在能填補每個人靈魂深處的空洞。雖然如此,摩西卻無法得到神的同在。每當聖經說到「來到祂的面前歌唱」時,我們都知道那是一個相對的命令。因為人不能進入神的同在裏,人們只能夠相對地來到神的同在裏。人們能夠來到聖殿的外院,但除了那戰戰兢兢的大祭司以外,沒有人能進入神的同在裏。
然後,彼得坦然無懼地說:「祂已將又大又寶貴的應許賜給我們。」這應許表明我們只要接受耶穌基督作為救主和主,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這是因為耶穌基督是真正的大祭司、是終極的贖罪祭。因此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時,殿裏的幔子裂開,在神的同在和人之間的障礙再也不復存在。因為耶穌是門,當你接受耶穌基督作為救主和主時,神的同在就進到你的生命——聖靈進來了。就是祂!聖靈!聖靈有那壓抑不住的歡樂!聖靈有充足的喜樂讓整個國度開懷大笑。這有何不可?神就是喜樂的中心。聖靈有絕對的純潔、無限的愛,並充滿活力和能力。聖靈進入我們裏面後,我們從此變得不再一樣。
你明白了嗎?神的同在就是根本!這就是建立教會的基石,這就是人們所響應的對象。在我們繼續探討之前,我要很快地說一件事。沒有經歷混亂,你就無法讓聖靈進入你的生命。你們當中有些人是初信的基督徒。視乎你們是哪個階段的初信基督徒。假如你已經成為基督徒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你某程度已經歷過身為基督徒的艱難一面。作為基督徒確實有各樣的困難,我現在沒有時間逐一列明。有些人會說:「如果神是我的救主,如果我的罪已得赦免,如果祂已接納我,這一切偉大的事都是真實的話,那這一切問題為什麼還會發生在我身上呢?」又或者有些人會說:「如果聖靈是這樣進入我的生命,為什麼我似乎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才能變得更好呢?就某些方面而言,為什麼我感覺自己實際上變得更差勁呢?我真的是基督徒嗎?」
聽眾朋友,請註意,充滿能力和權能的聖靈是不會偷偷地進入或悄悄地溜進你的生命裏的。如果你認為基督徒的生活是一條萬事如意的康莊大道,那你就要留心了!假設我們身處巨大的熱浪中,日復一日,每天的溫度都是攝氏四十多度,人們都快要熱死了。想象一下,身處這樣的熱浪中,你開始說:「如果沒有冷空氣吹來,我們很快就會熱死。我們發現一股冷空氣正向我們這邊移動。這冷空氣會怎麼來呢?它會如何來釋放我們,救我們脫離這熱浪呢?那就是雷暴,對吧?冷空氣移來,侵襲那熱浪,這是讓熱浪移走的唯一方法。在一切都清除、陰霾消失之前——事情在好轉之前,都先要變糟。在陰霾消失、我們終於可以看到蔚藍的天空之前,事情一定會變得更糟,這是正常的現象。聽眾朋友,當神進入你的生命時,當祂的同在進入你的生命,你面對祂的愛時裏面充滿自私,在滿足的能力前顯出焦慮。衝突一定產生,衝突一定發生。但別擔心,陰霾將散去。那是我必須告訴你的唯一一件事。但是你看,有人說:「如果神是一位慈愛的神,為什麼祂要給我看見我生命中的壞事呢?為什麼所有事情都這樣發生呢?」請聽,神的同在——你們要記住祂是誰!祂就是光、祂就是愛、祂就是智慧、祂是聖潔的神。
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寫了一本書,書名是《痛苦的奧秘》(The Problem of Pain),我從書中找出一段很好的引文,他說:「當你祈求永活的神進入你的生命時,你當小心謹慎。」他又說:「在令人敬畏與震撼的真理中,我們都是祂所愛的對象。你尋求一位慈愛的神,你就有這樣的一位神。你所祈求的神是與你同在的,並不是……」請仔細聆聽這裏的每一個字:「並不是毫無生氣的慈愛,無精打采地祝你自求多福;也不是盡責的地方官冷漠的慈善行為。然而,神就是烈火。祂創造世界的愛,與藝術家對自己作品的愛一樣恒久不變;祂的愛就如同父親對孩子的愛那樣考慮周全與值得尊敬;祂的愛也像男女之間的愛那樣充滿忌妒,但又是那樣不離不棄與細膩。」
是的,神已經帶著祂的愛進入你的生命。這是聖潔的愛、大有能力的愛,它要更新你、改變你。但是,凡是進行整修的地方,都會滿是灰塵、塵垢,並且會造成很多不便的。對吧?一個地方變得更美之前,一定經歷醜陋的過程。那是很正常的!你怎能期望有別的方法呢?相信神吧。你當然相信祂!但是你必須知道,當神進入你的生命時,一定揚起一片塵土。
經文第42至47節告訴我們,這些用雙手緊緊握住這真理的人說:「好吧,我們要將自己的生命建立在這真理之上。雖然我們以前遠離神,但現在我們能回轉歸向神、親近神、來到神的同在裏,讓聖靈住在我們的生命裏。」我想告訴你,這種生命力有五個標記。凡是接受基督作為救主的人,都有權柄來到神的同在裏。當你坐下來祈禱說:「因為耶穌基督所成就的事,哦,天父,求禰垂聽我的禱告。」你有權柄來到神的同在裏。但聖經也說:「只要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我就在你們中間。」這節經文的意思是,當幾個基督徒聚在一起,他們雖然個別有權柄來到神的同在裏,但神的同在卻是以共同的方式,在那些人的共同生命裏得以彰顯。
這生命的五個標記如下,我要你們將這幾點牢記在心裏。我會很快地講解這五點,因為我們日後會深入探討每一點。但今天我想你們知道這五點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一個、兩個或三個都不能起作用。我會解釋為什麼。
好,就讓我告訴你這五個標記:
- 教訓
- 群體
- 關懷社會
- 傳福音
- 敬拜
現在來看看這五點。
1.教訓
第42節說:「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這裏說恒心遵守。有生命的教會明白真理並不只是主觀的事物。當然,它是主觀的,但是我們也相信有一個真理的本體,使徒和先知的教訓就是其中一部分。神的真理不僅給我們生活的指引,它也不是抽象的東西。聖經表明真理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它是進入我們的裏面、改變我們、更新我們的力量。所謂教會尊崇真理,並不僅意味著人們聚集在一起聆聽很出色的牧師講道;也不意味著早上花五分鐘來讀聖經, 然後期待聖靈的感動會從經文中跳出來,引領你度過一天。
經文說,教會的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他們擺上自己,並且深入研讀、花上時間、反省、思考、默想並深思聖經的教訓。他們說:「我如何將真理帶進自己的生命呢?這真理的意義是什麼呢?」他們思考真理。在大城市中,其中一件難以解釋和說明的事,就是不論神在哪裏顯現,哪裏就有人渴慕真理。對一些大城市、教育水平較高的城市來說,要認識真理比較困難,因為很多人本來就熱衷於閱讀和學習,成為基督徒後,人們繼續享受閱讀和學習。然而很明顯,當你去到一個討厭閱讀和學習的地方,神的同在卻臨到人們當中,使改變得以成就。這真是很奇妙。
我以我曾牧養的一家教會為例。就我所知,這家教會中,幾乎沒有一個領導者擁有高中學歷的。有些藍領男性尤其認為閱讀和寫作是非常女性化的事。我記得有一個男人在我到達那裏之前剛剛信了主。他以前是酗酒的,也曾經當兵;他是個很強悍、很粗曠的人。他成為基督徒了。他的教育水平只有初中程度。我不知道他到底經歷了什麼,使他這樣渴慕研讀神的話語,而且他本來幾乎沒有閱讀能力。他會花好幾個小時來閱讀一段經文,而且逐字逐句查考字典。過了不久,他來找我說:「我想當主日學老師。」我說:「我不知道你可以如何做到。」他說:「請給我一個機會。」於是我們讓他來教主日學。他的太太肯定地告訴我,這人一星期花四十多小時來備課。他會花上好幾個小時,一邊拿著字典,一邊閱讀主日學的教師手冊。他又會把他要說的話寫出、讀出並錄下來,然後叫朋友來聽。他會在朋友聽完之後問他們:「我的發音正確嗎?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他後來有何轉變?他成了一個好老師。他不是什麼與眾不同的老師,他只是個平凡的老師。但在這人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情,都叫人難以置信。他改變了。我記得,我在這家教會牧養了九年,這人在我離開的前一天來找我。他對我說:「你知道嗎?在你來這個小鎮之前,在我接受你的教導之前,我是一個很多偏見的人。」我從來不曾跟這人談過。坦白說,我從來不曾跟這人談過這一點。那是一個藍領階級、超過五十歲的男人所經歷的最後幾件事情之一。他發生了什麼事?你們都看到他的改變。只要有神同在的地方,真理就會發出光芒。
來到這裏了,有些人可能一直在想:「當你談論來到神的同在時,我不確定你的意思是什麼。」讓我告訴你們神同在的標記是什麼。你正在讀一段經文——讓我告訴你經歷這經文的最普遍方式。當然,唯有透過耶穌基督。你正在讀一段你已經讀過一百次的經文,突然之間,這段經文發出了光芒。就像有人插了電源,而你在尋找接駁的電線。你問:「為什麼我以前不明白這個真理呢?」你看,真理變得真實了。它是真實的!當我們談論神的同在時,它就變得真實了!舉例說,神愛的應許,比你在生命中所遭受的拒絕來得更真實。所以你不再垂頭喪氣地走路。神保護的應許,那真理比你所害怕的東西、比你所面臨的威脅來得更真實。
這就是為什麼彼得可以說:「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我們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這是應許!這就是將自己委身於神的話語、這就是掌握並理解真理。只有當神作工的時候,真理才會發出光芒。當真理透過聖經變得真實的時候,這就是經歷神的同在。這是經歷神同在的第一個標記。這是真正基督信仰的標記,這是真正基督徒的本質,這也是教會的標記。
接下來探討其余四個標記。
2.群體
經文說:「他們凡物公用。」他們沒有稱所擁有的一切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我知道聖經在這裏所舉的例子是經濟上的共享,彼此之間互相給予金錢與資源。但我只想說一點,他們投入彼此相交中——也就是「群體」。某程度上,群體裏的人會彼此說:我的就是你的,而這裏所說的不僅是指金錢。事實上,在完全沒有任何群體的情況下,共享也可以存在,對嗎?即使沒有任何群體,也可以進行強制性的財富重新分配。作為一個群體,首先要做的是必須產生關聯。例如在教會裏,有人走來對我說:「你知道嗎?我不喜歡你對待你孩子的態度。」如果我說:「這與你無關。」結果會怎樣呢?如果我這麼說,我就欠缺群體的概念,也不明白聖經所說的「教會是什麼」的概念。你看,我的罪是與你有關的。聖經說:「要彼此認罪,擔當彼此的重擔。」這意味著我們不只是共享金錢資源——雖然我們確實共享金錢。我們也分享彼此的喜樂、擔當彼此的錯誤、分擔彼此的悲傷。這一切都可以用一個非常惡心的方式來達到,你也可以非常矯揉造作地強迫別人接受這種群體。這個群體是會成長的。而群體必須以一種如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成長。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寫了一本書叫《心的習慣》(Habits of the Heart)。他在書中說:「美國人非常重視一種想法,就是我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和滿足自己的需要,我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親愛的聽眾朋友,這就是屬世了。我知道很多教會說所謂的屬世就是不吸煙、不嚼香口膠、不跟做這些事的人交往!你要知道這就是屬世了。親愛的聽眾朋友,那些行為並不是屬世。屬世是說:「我不要對任何人負責。」唯一可以真正建立群體的,就是神的同在。
有一部典型的冒險電影叫做《深淵》(The Abyss),電影中的主角本來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喜歡對方,但是因為他們一同經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經驗,這經驗將他們與世隔絕,最後他們變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就像電影《十二金剛》(The Dirty Dozen)一樣,主角們互相憎恨,但後來他們一同完成偉大的使命,並建立出男人之間的友誼!真是太棒了!聽著,兩個人無論在各方面有多截然不同,只要他們都借著耶穌基督而經歷神的同在,那麼,群體就出現了。
兩個基督徒之間的關系,遠遠超過其他一切建基於種族、性別、社會地位上的關系。你首要的身份是基督徒,其次是黃種人;你首要的身份是基督徒,其次你是富有或貧窮的;你首要的身份是基督徒,其次是中國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嗎?群體只能以神的同在為基礎。
3.關懷社會
經文說,這些人對凡有需要的人都是很慷慨的。任何明白福音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基督徒與有道德的人的分別,並不在於基督徒為自己的罪悔改。聽眾朋友,很多有道德的人也為他們的罪懺悔。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分別、真正的基督徒和有道德的人的分別,是基督徒也為自己的好行為悔改。換句話說,真正的基督徒明白,即使我做過最好的事情,在神的眼中也只是不潔的破布,我必須完完全全依靠耶穌為我所成就的事。如果你是道德衛士,如果你基本上是法利賽人,如果你基本上相信神拯救並愛你是因為你是一個好人,那麼你面對有需要的人時,你一定會說:「靠自己的努力振作起來吧!」我也曾這樣做!
另一方面,如果你知道自己是靠恩典得救的罪人,那麼當你看見一個渾身發臭的人、一個沒有資源、手足無措、一無所有的人,你會說:「我發現鏡中的自己。我知道這就是我在神眼中的屬靈狀況。」那麼,你就能夠慷慨大方。只有透過耶穌基督與神相遇,你才能有這樣的屬靈狀況。凡是認識並知道神在他們中間的教會,才會對人有這種關懷。
4.傳福音
請註意這段經文說:「他們得眾民的喜愛,並且天天增長。」我想告訴你,經文說,基督徒群體是何等充滿光芒、盡責和美好,以致人們被這群體吸引。人們喜愛教會!非信徒會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得到眾民的喜愛。」不要忘記提摩太後書3章12節說:「凡立誌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有人會問:「不要忘記」是什麼意思呢?這兩件事似乎相互矛盾呢!你怎麼可以將它們雙提並論呢?其實非常簡單。凡是堅守主道的基督徒,都會引起人們兩極化的反應。意思是,要麼有些人會說:「你真是非凡出眾、十分令人贊嘆、非常令人著迷。我想跟你談談我的問題,我想知道在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我想更了解你。」
要不然,有些人會對你不滿、被你惹怒或生你的氣。你可能會有一段時間很受人歡迎,有一段時間則遭受逼迫,或兩者同時發生。唯有不堅守主道的人才會不受人註意。事實是,只要一家教會是教會,它都會碰到這兩種情況。這教會會吸引人前來而人數增加,同時也遭受逼迫。我認識一個大學生,當時我也在讀大學。有一年夏天,他到郵局去工作。他對我說:「我想知道,我怎樣才可以當一個基督徒的郵政工人呢?」於是我們坐下來,說:「好,我們來看看如何將我們的基督信仰與郵政工作結合。然後,我們開始問自己:「基督徒與非基督徒貼郵票的方式有不同嗎?」沒有。
我們終於發現,他能做的就只是到郵局去,每天辛勤工作八小時。只是一個短暫的夏天,郵局內的工人對他的態度就出現了兩極化的反應。一方面,有人對他說:「我喜歡你的作風、努力、精明能幹和態度。」但也有人跟他說:「如果你不慢下來的話,你會把事情搞砸,會使我們看起來很差勁。你只是一個孩子,你只會待在這裏三個月,而我們要在這裏工作一輩子。你的生產力讓我們看起來很差勁,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他只不過辛勤工作八小時,就令人們對他的態度出現兩極化。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那種事情不發生在你身上呢?為什麼不發生在我身上呢?為什麼不發生在我們身上呢?
我只知道如果你走你該走的路,這樣的兩極化就會出現,教會也會成長。
5.敬拜
眾人在聖殿裏、在家中贊美神。我們在第43節看到:有敬畏、有親密關系,以及歡喜慷慨的心。你知道,真正的敬拜應該同時有敬畏和親密關系。不只是讓教會看起來好像殯儀館一樣莊嚴;也不是只常常喊著:「啊!天哪!神真偉大,祂讓我們感覺很溫暖。」而是兩者兼具。有敬畏,也有親密關系。因為當我們聚在一起敬拜神的時候,神會向我們啟示祂自己。這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我也無法解釋清楚。我所知道的就是這樣。我生存在這個空間中,就是這個身高193公分,體重99公斤的身軀中。但如果你走近要跟我說話,你不可能跟我的膝蓋說話,對嗎?為什麼呢?因為那不是正確的溝通方式。那不是很奇怪嗎?你跟我面對面說話才是正確的溝通方式。你要跟我面對面說話,因為那才是接觸的方式。神是靈。祂無處不在,事實上,祂隨處都在。
聖經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這節經文真的很難理解。神比所有地方更大。神是何等偉大啊!但是與祂溝通的地方卻是祂在面前。你怎麼找到祂的臉呢?嗯,你怎麼找到我的臉呢?非常容易。我的臉就在這裏,大約193公分高的地方。你怎麼找到聖靈的臉呢?祂需要顯明給你看。祂應許向那些在敬拜中接受基督作為救主和主的人顯明。
最後,我想總結說:一家教會要怎樣做才可以成為像經文描述的教會呢?答案是,一方面我們必須謹慎平衡我們的教會活動。是的,我們確實要很謹慎。你知道如果教會沒有這五個標記,那教會會有多糟糕呢?人可以不是因為聖靈的緣故而關懷社會,這是可能的。你聽聽這句話:不是因為聖靈,而是出於驕傲和人道主義,是人內心的驕傲。出於人驕傲的社會關懷並不符合聖經的教訓,也不符合傳福音的原則。
或者一家教會中有一群人熱愛偉大的教訓,喜歡向人灌輸信仰教條,因為這家教會喜歡井然有序的系統、喜歡指正人們的錯誤。但是,這樣的教會不會有太多相交或敬拜活動。或者有些人喜愛慶祝活動,他們熱愛音樂,他們喜愛聚在一起,他們說:這就是敬拜。但是這可能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因為那樣的教會並沒有真理和教訓。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可以建立一家看起來充滿相交和群體生活的教會,那裏的人彼此相愛是因為他們都很孤單;但他們不傳福音,也沒有社會關懷。我想說的是,唯有一家擁有這五個標記的教會,才是有聖靈同在的明證。你必須努力平衡你們的教會活動。但最終如果我們期望教會成為一個有烈火降臨在上面的大祭壇,那麼,你和我就必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建立小祭壇,讓火降臨在我們身上。
那個小祭壇就在第42節,我建議你用筆把它圈起來。第42節說,你們要專心致力於三件事:他們專心致力於遵守使徒的教訓,那是研讀;他們專心致力於彼此相交,那是真正的溝通,並對其他信徒的責任;他們專心致力於祈禱。聽眾朋友,如果你對這三件事漠不關心,你就不要期望烈火的降臨。在舊約時代,你建立祭壇,將牲祭放在那裏,火就降下來。這火就是真理,就是神的同在。
我有三個兒子,但我不能總是陪伴他們。我很喜歡跟他們在一起!我很喜歡在晚上爬上他們的床,給他們念一本書、向他們表達我對他們始終不渝的愛和感情、擁抱他們、撫摸他們。但我沒法經常這樣做。我喜愛買禮物送給他們,也喜愛他們給我的擁抱。但我不能經常這樣做。我這樣告訴他們:「如果你們乖乖地聽我的話,如果你們順服我,如果你們愛我,如果你們服從我,那麼,那些美好的時刻將會變得越來越頻繁。」其實,神也對你們說同樣的話。你們必須看看自己的生命。如果你說:「這真理不是我理解的部分,不是我所認識的。」我豈敢這麼說呢?確實沒有任何借口。這裏有一個三管齊下的三腳架,就是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祈禱和彼此交接。
你們看看自己。在彼此相交中,你有為自己的生命向任何人負責嗎?你有可交談的對象嗎?不只是一般談論天氣,而是談論神在你生命中的作為。你有這樣的弟兄姊妹嗎?你有專心致力於遵守使徒的教訓嗎?你有專心致力於祈禱嗎?不然,你別想來到神的同在裏。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不是。
最後,如果有任何人曾經有過一些宗教經歷,也許神曾經應允你的禱告;也許你曾經祈求神幫助你改變一些壞習慣,而且你有所改變。而你說:「我想我是一個基督徒了。」讓我告訴你們。至於福音,耶穌基督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激勵你,不只是幫助你克服你的壞習慣,不只是為了應允你的祈禱。是的,祂確實做了這一切。但是,耶穌基督的福音的目的,是要使你能夠在今天以及你死亡的那一天,面對面的站在神面前。如果你不知道你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你仍然不了解福音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悔改,單單相信耶穌基督、接受祂,那麼,你就可以面對面看著祂。站在神的同在裏,這就是福音。福音並不只是關乎寬恕、良好的感覺與能力——那些東西都是次要的、附屬的、零星的火花。福音主要是關乎神的同在。在你們的生命中,你們知道這一點嗎?
讓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讓我們能夠進入禰的同在裏。祈求禰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了解這一點。雖然我們都屬於禰,但我們卻十分枯幹。我們感到冷,需要禰所賜的火。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建立一個祭壇。求主賜給我們建立祭壇的能力。求主幫助我們的教會,讓我們擁有今天所提到的五個教會應有的標記,以致神的靈與我們和我們的教會同在。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