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弟兄姊妹、聽眾朋友,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君王與國度這個主題。今天我們看「君王的同在」這題目。
今天,我們要來看的經文記載在使徒行傳4章23節至37節。請記住,在這段經文之前,耶路撒冷的官府和宗教領袖們已經審問了使徒彼得和約翰,並且警告他們不得再傳福音,否則會喪命。現在我們來看這段經文。使徒行傳4章23節至37節:
[23] 二人既被釋放,就到會友那裏去,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
[24] 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的高聲向神說: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
[25] 你曾借著聖靈,托你仆人─我們祖宗戴維的口,說: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
[26] 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
[27] 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裏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聖仆耶穌,
[28] 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
[29、30] 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你聖仆耶穌的名行出來。
[31]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
[32]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33] 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
[34] 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35] 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36] 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
[37] 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這是神的話語。
今天要講的信息非常簡單,我希望最好如此。教會有一個核心的事實、一個核心的原則和一個偉大的本質。當談論教會的時候,很容易會立刻開始討論教會應該做什麼。那麼,教會應該做什麼呢?當我們談論教會做什麼的時候,我們又會立刻想到一系列的功能、職責和責任。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在我們談論教會做什麼之前,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了解教會到底是什麼。因為如果你僅僅思想教會的事工,而不思想教會是什麼,那麼,你就會迷失方向。如果你就人所做的事而定義人,你可能就會得出一個機器人。你知道,機器人可以做到人所能做的任何事,但它並不是人,因為機器人沒有人的本質。
同樣地,有些教會可能非常忙碌,但我稱他們為「機器人般的教會」。這些教會只專註於其功能,他們學習並且決定教會應該做什麼,但卻沒有確實掌握到教會到底是什麼,而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認為,今天我們需要非常誠實地面對教會的情況。當一家全新的教會剛剛成立,或是當一家教會尚未成立的時候,便強烈批評其他教會,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我不想這樣做,這樣有點像還沒有任何豐功偉業,便去競選公職。猛烈抨擊在任者是很容易的,你們知道吧!
然而,我們必須看一看聖經是怎麼說的。在彼得前書1章8節,彼得寫信給教會,說:「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得的書信是寫給全會眾的,他能夠滿懷信心地認為,每個弟兄姊妹都有在基督裏難以言喻的喜樂。他可以寫信給他們,說:「我知道你們身處這個情況中。」為什麼呢?因為你們是教會。或者你去讀使徒行傳第2章尾段,經文說:「教會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這是一家人數眾多的教會,弟兄姊妹是如此為主發熱發光、如此滿有憐憫、如此盡責,如此謙卑,因此教會受到全城的贊美,人數每天都在增加。
使徒行傳2章47節所談論的教會以及彼得寫信給他們的這家教會是正常的教會。可是,今天有多少家教會像他們一樣正常的呢?有多少家教會是這樣的呢?也許到這家教會、打算來或正考慮要來的人都因此而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或許你已經找到一家你可以帶朋友去參加聚會而不會令你感到尷尬的教會。因為你認為你已經找到了一家很棒的教會。你因此而感到很興奮!親愛的朋友!請放棄你微不足道的野心吧!教會的榮耀、光輝與偉大的本質---就是今天以及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們要思想的內容。這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透過一副眼鏡來看教會應當是什麼、聖經所說的教會應該是怎樣的。你們都知道這副眼鏡是什麼,就是你們自己在教會的經歷。你們有些人曾有過不愉快的經歷,你們大多數人的經歷都是平平無奇的,已經在教會裏被平淡的經歷困了好些年。所以,當你們讀到聖經所說的教會應該是怎樣的時候,你會戴上這副眼鏡來看,以致你很容易就會扭曲聖經所說的,讓它看起來就像你所期待的,你明白了嗎?
因此,你們讀到聖經所說的教訓時會自然將它簡單化,並說:「嗯,我知道它在談論什麼。」不,我們不知道,我們並不知道。否則,彼得所說的教會狀況就會是正常的了。使徒行傳裏面的教會就會是正常的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所以,當你收聽接下來幾個星期的節目時,你要主動思想:當我將聖經所說的教訓展現出來時,你有否透過自己的經歷去閱讀它們呢?你有否將聖經所說的過濾呢?你必須幫助我,也必須幫助你們自己。你必須仔細聆聽、掌握並清楚看見教會應該是什麼。
今天,我要講述一點,就是教會的本質,就在經文第31節。這就是核心;這就是教會的本質;這就是一個核心的事實,假如沒有它,教會一切所作的事工與功能都只是機器人的操作罷了。你知道教會的核心事實是什麼嗎?就在經文第31節。不,不是你所想的,以為我要說教會是被聖靈充滿的──那並不是我準備要說的;那是一個表征、一個結果。那麼,原因又是什麼呢?看哪──聚會的地方震動。那就是答案。在經文第29節,事實上,整段經文,使徒為什麼禱告呢?他們在祈求可以做教會的事工,他們在第29節說:「哦,主啊,讓我們成為你的仆人,幫助我們大放膽量講你的道。幫助我們做教會應該做的所有事情。」神如何回應呢?祂以「震動」來回應。使徒祈禱,得到的響應是: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這「震動」是什麼呢?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電影的特技效果嗎?這只是神放在這裏的點綴嗎?也許有雷轟,也許有閃電。這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效果。不,這不是一種效果,這是事物的核心。這震動是神的顯現。你聽見嗎?是神的顯現,是神的顯現──是「神-的-顯-現」,意思是指神同在的顯現,而且是看得見的。
在出埃及記第19章,耶和華在西乃山上顯現,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震動。希伯來書12章26節說:「當時祂的聲音震動了地。」每當神降臨,都會有地震。以色列民永遠不會忘記神降臨在西乃山的情景。他們不斷地祈禱:「哦,主啊,回來吧。」例如在以賽亞書64章1節這麼說:「願你裂天而降;願山在你面前震動。」「願山在你面前震動。」神的同在是大有能力的,以賽亞說與神的同在相比,山脈的永恒就像地心引力一樣;與神的同在相比,巍峨的山脈仿佛液體一樣。每當神降臨,祂都會震動萬物。希伯來書第12章中,我們讀到了一篇關於出埃及記19章的註釋。希伯來書的作者在談論西乃山,他說:「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
這段經文在說什麼呢?它是說,每當神顯現的時候,當祂臨在的時候,都會引起震動,因為在神身邊看起來非常堅固、非常穩固的一切,都會產生震動,你明白了吧。當神臨在的時候,當神的實在清楚顯明的時候,當我們與祂面對面的時候,一切看起來很穩固的東西,都顯得震動不已。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神的大能旁邊,一切看起來滿有能力的東西都只是玩具氣槍罷了;在神的慈愛旁邊,一切看起來滿有愛的東西都黯然失色。你認為像大衛、摩西、雅各這些曾經歷神同在的人,為什麼能夠如此勇敢呢?你認為為什麼人們能夠為了他們的信仰而殉道呢?如果我們誠實的話,我們很多人會說:「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會為了信仰而殉道。」為甚麼呢?曾經歷神同在的大衛,寫了一節非常有意思的經文,對這點作出解釋,他說:「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你們聽見了嗎?有一首詩歌叫做「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當你唱這首歌的時候,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你在說神的慈愛,神的愛是穩固的,比其他任何東西、我的生命、我的肉身生命、我的成就、我的財物更重要。其他一切都是會震動的,都是可以廢棄的。但在神的面光中,我看見什麼是真正的穩固,什麼是會震動的東西。那就是為什麼在舊約聖經中,以賽亞說:「哦,我渴望你的同在」;那就是為什麼摩西說:「我渴望看見你的臉」;那就是為什麼他們祈求神的同在,因為所有看見神的臉的人,都變成不震動的,不至動搖的人。他們的愛無法被破壞,他們的勇氣無法被破壞,他們渴望神的同在。
請給我一分鐘的時間來澄清一下。如果你們在想,我倒希望你們一些人仍然在想,你們可能會說:「等一下,有關神的同在這件事,我原以為神是無處不在的。你怎可以談論來到神的面前呢?」你可能會說,我唯一感到神同在的時刻,就是當我站在黃山的懸崖邊上,被大自然的壯麗美景所震懾,我意識到神就在大自然中,我感覺與神很親近。那不就是經歷神的同在嗎?不一定。請聽:東方對於神的概念,就是:神是無處不在、無所不是的;對神的意識是指神的同在使你明白自己是神的一部分,神就是一切。親愛的朋友,聖經說,那說法只有一半是真實的。聖經說,神絕對是無處不在的,因為祂是個靈。但聖經也教導我們說,神不只是個靈,也是人。東方對於神的觀點說,祂是個靈,僅此而已!但聖經說祂不只是個靈,也是人。這意味著你可以在黃山上經歷祂,但因為祂是人,因此你不僅想經歷祂,你還想遇見祂。你不僅想經歷神,你更想看見祂,想面對面認識祂。
我不是計算機專家,也許你們當中有人是計算機專家。假如我對你說:「嘿,聽著,我有一個朋友名叫傑克,他是很出色的計算機專家,他設計了這臺計算機。」你開始深入研究這臺計算機,你註意到它的設計,並說:「他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我從沒見過像這樣的計算機。哦,你看,他一定非常熱衷於計算機,他一定讀過很多參考書;哦,你看,他竟然設計了這臺計算機。」你知道,你正在以一種我無法辦到的方式來破解這臺計算機。當你破解了之後,你對於我的朋友傑克會有任何了解嗎?非常了解!你有否得知關於他的事情呢?你經歷過他嗎?是的,你非常了解他。你是面對面認識他嗎?絕對不是。你可以探頭進去,對著微型芯片問:「傑克,傑克,你在那裏嗎?」你可以探頭四處觀看黃山,但這樣做並不會遇見造物主。你不能。福音的榮耀之處在於:是的,神是無處不在的,因為祂是個靈,但同時祂也是君王的同在。
假設你正在教堂中聽我分享信息,在座有一百人。當中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同在。其實,你也與所有人同在,但你現在唯一面對面的人就是我。你明白嗎?因為我是一個人,你面對我意味著在某個意義來說,你也是與所有其他人同在,然而,我與你「同在」在程度上是更高的。你與我有更大程度的溝通。除了某些一直在互相細語,彼此對問:「噓,你對牧師所說的有什麼看法?」的人之外,在教堂裏,大部分的人都看著我。如果有人走上前來坐下,那麼,我與這個人的臉就更貼近,可以一對一的交談。我們可以因著彼此靠近而有面對面的認識,我們的溝通、我們的關系會提升到另一個層次。面對面的溝通是受層次影響的。
聖經說,雖然你可以從側面、從遠處來認識神,就好像我知道我所居住的城市裏有很多人,我與數百萬人一起生活,但我並不認識他們。你可以用一般的方式在側面跟神同在,但聖經說有一種親自認識神的方式,那就是舊約先賢渴望得到的方式,就是雅各想要的方式。雅各在夢中看見一把梯子,天使在梯子上面上去下來,那就是神的顯現,因為只要有天使的地方,便會有神的同在。神從天梯走下來與雅各說話,當雅各醒來的時候,他說什麼呢?他說:「天哪,那真好玩;天哪,祂答應給我妻子和孩子,我一直想知道將來我會否結婚。」不是這樣的,雅各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這是天的門,這是伯特利,乃是神的殿。」你知道為什麼他這樣說嗎?因為所有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代人都建造了這些稱為「通天塔」(ziggurat)的金字塔。這些通天塔都有臺階,你可能看過它們的圖片,但你知道,考古學家已經挖出那些廢墟,並且發現那些臺階對於人類而言實在是太高了,根本無法使用。這麼看來,那些臺階有什麼作用呢?嗯,它們是給天上的神明使用的。這些古代人想要在天地之間建造一條聯系的通道。
可見連異教徒都渴望到神的面前來,當雅各醒來的時候,他說了什麼話呢?他說:「你們猜也猜不到,這竟然就是通往天國的梯子,這是伯特利──我曾經面對面遇見神,我的生命將永遠不再一樣。」然而,令人難過的說,如果我們當中有任何人回到那個場景試圖去遇見神,我們有可能面對面遇到祂嗎?不可能。這就是新約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新約提出一個驚人的宣告!請聽清楚,神偶爾會顯現在舊約的偉大人物面前,例如:摩西、大衛、雅各。你知道,神的同在對人而言是致命的。當神降臨西乃山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可以觸摸那座山,因為神的聖潔、權能和威嚴是如此偉大,他們甚至無法聽見神說話;神的大能、同在和真實,這一切在舊約時代只是偶爾看得見,但如今卻讓我們藉著認識基督為救主,並且奉祂的名聚集、一起敬拜的人得以時常看見神的同在。你看,當耶穌基督招聚祂的門徒的時候,祂與拿但業說話。拿但業從未曾見過基督,基督來到拿但業面前,說:「拿但業,我看見你在無花果樹底下。」
拿但業從他的椅子上摔下來,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沒有人真正知道為什麼。很顯然,拿但業正在無花果樹底下做某件事情,要不是一件非常壞的事情,就是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管那是什麼事情,耶穌要向拿但業展示,他知道真正激勵拿但業的到底是什麼。拿但業做了什麼呢?拿但業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我真不敢相信,你是千裏眼啊,你看,這真是一個奇跡。」耶穌說了什麼呢?祂說了一件很奇怪的事。祂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現在真正清楚了,對嗎?你明白耶穌在說什麼嗎?奇跡讓你感到興奮激動。真是了不起呀!要一直等到你能看見:我就是天堂的大門,我就是天堂的梯子。
雅各短暫的體會到這個真理:我就是世界的軸心,我就是天地之間聯系的通道,我把神的同在帶進你們當中。你將看到天使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在約翰福音第3章,耶穌告訴尼哥底母:「你必須重生。」尼哥底母說:「怎麼重生呢?我如何能重生呢?」耶穌說:「你必須相信我,因為我是唯一上到天堂又下來的人。」你明白耶穌在說什麼嗎?耶穌再一次說,你可以重生是因為祂就是天堂的梯子;神的同在使西乃山冒煙並震動,擊殺牲畜和人;如今藉著耶穌,神的同在可以進入你的生命,改變你,你就可以繼續認識這個真理。
在希伯來書中,有一段絕對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文。沒有這段經文,你就不能真正了解福音。希伯來書12章18至24節說:「你們原不是來到那能摸的山,此山有火焰,甚至摩西說:我甚是恐懼戰兢。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裏有千萬的天使,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並新約的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你明白這個意思嗎?我可以解釋給你聽嗎?經文說有一座可以摸到的山,因著神的同在,使它燃燒和冒煙。但是現在,你卻來到一座同樣真實的山面前,一個同樣真實的同在,雖然你不能摸到這座山。你來到神的同在當中,你與天使在一起。現在,當基督徒聚會敬拜神的時候,神同樣臨在,正如祂臨在那座可以摸到的山上!這怎麼可能呢?因為我們有中保耶穌基督,祂的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
你們記得當該隱殺死亞伯時,亞伯的血濺在地上,神來找該隱說:「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亞伯的血呼求報仇,但耶穌的血卻呼求恩典。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的那刻,在殿裏把人與至聖所和神的同在分隔的幔子,因著基督的舍命,從上到下裂為兩半。現在對於我們這些得到祂寶血遮蓋的人,我們這些請求祂作救主的人而言,神的同在是穩妥的。這不再是一件令人畏懼的事,也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我們被基督的寶血遮蓋了,因為基督作我們的中保,以致我們可以來到神面前。這就是教會的核心事實。今天我只分享這一點。這就是教會的核心事實。
聖經所說關於教會的每一件事都系於這個真理。如果你不了解這個真理,你就會變得憤世嫉俗;如果你了解這個真理,你就不可能活在憤世嫉俗之中。你們有多少人是憤世嫉俗的呢?請留意,你說:「我住在大城市裏。」你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呢?請聽:哥林多前書14章25節說:「偶然有不信的人進來,看見我們在敬拜,他將相信他是個罪人,他心裏的隱情顯露出來,就必將臉伏地,敬拜神,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這段經文說在敬拜中,神的同在是如此真實,即使一個不信的人走進來,雖然他無法解釋神的同在,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這事有發生嗎?所以你看見了,傳福音是必要的。
使徒保羅寫信給以弗所人。以弗所人是希臘人,他們住在離巴勒斯坦很遠的地方。保羅對以弗所人說:「基督來,將和平的福音傳給你們,因此你們得以相信。」我們知道一個事實:當耶穌基督在世上的時候,祂並沒有向以弗所人傳和平的福音。那麼,保羅的意思是什麼呢?他的意思是,當我們任何一個基督徒接受了神的同在進到我們裏面時,當我們出去傳福音、去服侍的時候,並不是出於我們自己的能力,乃是基督藉著我們去作工。這就是當基督在世上的時候,祂能夠對人們說:「你們將要作比我更大的事」的唯一原因。這是一個應許:你將要作比我更大的事!惟有當神的同在臨在我們當中,這才可能發生。這是基督給我們的應許,並且因為在使徒行傳第2章、4章、12章、13章、14章中等等,一次又一次的震動,一而再,再而三,不僅一次,在接著的四百年,再次發生,就像在舊約的四百年,連續不斷地重復發生。神降臨了。當這發生的時候,就是第31節說到的,結果人們被聖靈充滿。
基督徒對於被聖靈充滿是什麼意思,起了相當大的爭辯。讓我告訴你我的想法。那些意識到神同在的人,那些活在神同在當中的人,是被聖靈充滿的──就是這樣。活在神同在之中的意思是「實在的!」一天我一面開車,一面跟我的孩子們說話。我跟其中一個孩子說:「你不要再責怪你弟弟了。」你知道那時我正向前看著擋風玻璃外的路的情況,孩子們坐在後面,也許他們根本搞不清楚我說的話。於是我把車子停下來,轉過身,面向孩子說:「來呀!讓我高興一下。」那刻,我所做的事就是使他的眼裏只有我,叫他註意我,並把他的焦點放在我身上。因此,他註意到我和我說的話。我說的話比他一時的衝動更加實在。
親愛的朋友,活在神的同在當中,意味著祂的大能永遠都是如此真實,以致你不會被別的事情所恐嚇。祂的愛是如此真實,以致你不會被動搖或被任何更高的意念所迷惑。事實上,經歷神的同在是有層次的分別。如果你在教堂中聽我分享信息,你就在我的同在之中。但假如你向前走近一點,你就會更靠近我的同在,這是很自然的。所有基督徒都可以經歷神的同在,這是我們必須不斷尋求的經驗,因為這是持續獲得的經歷。有時候,這個經驗會透過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臨到我們身上。
美國著名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你們有些人曾經聽說過他,兩百年前他是新英格蘭的公理教會牧師。請聽他在他祈禱日記中的這個小小的備註。他這樣寫道:「有一天,當我從我家騎馬進到森林裏──那是在1737年──我看到一個極不尋常的景象。我內心的眼睛睜開了,我看見了神的兒子的榮耀,和祂美好的、偉大的、純潔的、甜美的恩典和愛。基督的位格顯得無比偉大,令人無法言喻;其高超卓越足以將我的思想和觀念完全吞沒。這情況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我幾乎能夠判斷這就是我的情況,讓我大部分時間都在淚流滿面、大聲哭泣。我感覺到炙熱的靈魂被基督充滿,用聖潔與純潔的愛來愛祂、信靠祂,靠著祂而活,並且服侍祂。」
當我讀到這樣的陳述時,我想:這個人所相信的與我所相信的是同一個宗教嗎?也許我是在一個國際的機構裏,而他是在另一個大機構裏。不要因此而灰心沮喪。愛德華茲是以一個更高的層次在經歷神的同在。在你的個人禱告中或在你參加聚會時所經歷神的同在,絕對不是你按下按鈕便能使你經歷到同樣層次的。但聖經的教訓是,我們對這種體驗期待得太少了,我們在生命中幾乎不期待神的真實。使徒行傳中的教會都經歷過神的同在,你看經文第33和37節有很多有趣的描述,但它們全部都歸結為兩點,這兩點就在第33節中──就是偉大的能力和無窮的恩典,能力和恩典。
如果你看見神的大能,如果神的大能對你而言是真實的,你知道神的大能就在你面前,首先,你不會再對很多事情感到恐懼,你不再膽怯,不再害怕。那就是為什麼會有膽量。看看使徒行傳,每次經文說使徒被聖靈充滿,都說他們變得放膽。因為你看見神並說:我到底還害怕什麼呢?這是為我預備的。但這也意味著,當你看見神的大能時,你就不可再憤世嫉俗了。我告訴你,我警告你,我會談到這點,讓我說出重點。在憤世嫉俗的光景中,你會將震動的東西看為穩固的。那些震動的東西,會掉下來的東西,在生活中無法除掉的陋習;你生命中的人,你知道你已經放棄了的人,他們永遠都不會改變。人們要麼能力太強,太團結,以致無法接受基督;要麼他們的生命太混亂、太怪異、太扭曲而無法得到基督的幫助。文化的趨勢絕對不會改變和扭轉,這一切都會使你變得憤世嫉俗。你沒有太大期望。你沒有活在神的同在之中。你不可能一面抓住神的大能,一面卻憤世嫉俗!你要悔改!我知道今天開始,我們當中大部份人需要對這段經文作出響應,為我們在生活中的憤世嫉俗而悔改!你聽見了嗎?如果你不悔改,如果你甚至不去思想這件事,那麼,你可以總是說:「哦,嗯,這真的很困難啊,那天晚上真的很難集中精神。」
除了神的大能之外,另一個活在神的同在之中的結果,就是無窮的恩典。你知道,人遇見神一定會遇到困擾及磨練,但同時也是一種親密的接觸,因為活在神的同在中意味著祂的愛澆灌了你。其結果是要使你變得慷慨。這就是為什麼有神同在的人都是極為慷慨的,不論是在金錢上和時間上都很慷慨。事實上,我想你知道,早期的羅馬人認為基督徒在兩個主要方面是很奇怪的,奇怪得令人難以置信。在早期的羅馬帝國中,基督徒都是鶴立雞群的。第一是由於他們在性關系上都保持貞潔;第二是由於他們在財務上是極為慷慨的。就是這兩點分別讓當時的基督徒與羅馬社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一方面,基督徒相信性是專為婚姻盟約而設的。另一方面,基督徒是反物質主義的,因此他們極為慷慨,並投入參與幫助窮人解決需要。我認為,倘若你看到某人的私生活放蕩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但是在社會行為中他卻是利他主義者;或當你看到某人在私生活中,為人非常正直和有道德,但是在社會倫理的層面卻很驕傲、貪婪和唯利是圖,這些人都無法反映神的樣式,因為凡是看見神的人都是既大有能力,又蒙大恩的。沒有神同在的話,你可以是一個未開化的野蠻人,或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但是我們卻無法成為因越多面對面跟神同在而轉化為有耶穌基督形象的人。
你知道中世紀騎士精神的圓桌武士概念嗎?那是一個基督教的概念。因為武士不僅英勇善戰,他們也是溫順和有教養的;他們不僅是溫順和有教養的,他們還得英勇善戰。他們並不只處於溫順和英勇善戰之間的中間者,他們的英勇善戰與溫順程度必須到達一定水平。那是基督徒模樣的寫照,也是教會模樣的寫照,而一家持續不斷活在神同在之中的教會,會經常被視為古怪的,因為一方面我們不是一家律法主義的教會,總是在談論悔改而不談論恩典和憐憫;也不是一家激勵人心的教會,總是在談論積極正面、美好的自尊而不呼召人來聽福音。你們明白這個意思嗎?如果我們活在神的同在之中,我們將被視為古怪的。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要跟你們多談一些關於你們如何達到活在神的同在中的信息,但是讓我這樣說:如果你希望看到使徒如何進入這種情況,我就來挑戰你來思考兩點:第一,他們並沒有組成委員會,他們禱告,他們的禱告很長,占了整章的篇幅。當我準備要針對這點講道的時候,我想在這段經文中找出一些重點。整個重點就是,他們一直禱告、不斷禱告,有關禱告的經文一節接一節,他們禱告直到神的降臨。我說,天哪,這段經文只有一至兩個重點,那就是他們禱告,不斷禱告;他們並沒有組成委員會,他們並沒跳到「教會做什麼」這個層面,但他們從探究「教會是什麼」開始。他們的心思充滿著「教會是什麼」這一點,他們禱告,而且是完全無私的禱告,一點都不是在為自己禱告。他們不是說:「哦,主啊,保護我們,保護我們的孩子。」他們只是說:「哦,主呀,不要讓我們臨陣退縮。」因此,他們的禱告是以神的國度為中心,教會是大勢所趨,但除此以外,他們還獻上自己作為活祭。好,這將會是另外一篇信息了,所以,我現在來做總結吧!
在舊約中,凡有神的火降臨,都是因為有人在那裏獻上祭牲。獻祭越大,那裏就會有越多的山羊、綿羊、牛等牲畜,火就會越大。越豐盛的獻祭,便會帶來最奢華、最昂貴的祭品,也會有最大的火。這些使徒在他們的禱告中,將自己獻上成為活祭。如果你仔細地看,他們是在說:「主啊,悅納我們吧!頭可斷、血可流,我們並不在乎,我們只為了禰,我們願意成為活祭獻給禰。」你知道他們如何做成這事嗎?他們對主說:「我們要順服禰、信靠禰,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要順服和信靠禰,並且獻上自己的生命作為活祭。」除非你能夠這麼做,否則,你別想經歷神的同在並祂所賜的大能和恩典。除非有一群人這麼做,否則,你別想教會會興旺。你明白嗎?
將自己獻為祭是什麼意思呢?將自己獻在祭壇上是什麼意思呢?這意味著,第一,將你的人生計劃都交給神。你們有一些人有不會放棄的計劃。你相信基督信仰的基本信條,你來到教會聚會,試圖要言行舉止合乎道德,但是你知道自己的計劃是什麼嗎?它就是這樣的。你已經決定了你的生命必須走某一條道路,如果神對你很好、很有愛心、很仁慈的話,祂就會給你成就那個你已經設定好的計劃。你想要的就是原原本本的實行自己定下的人生計劃。你在觀察神是否真的會這麼做。有些人會因計劃未能如願而感到心煩。你必須犧牲你的計劃,否則你就不是獻上活祭。你必須說:「主啊!按照你的計劃,不是我的計劃。」你必須說:我的時間、我的金錢、我的意願都要獻給祂,祂就會將這一切變成黃金。
我會以一個故事來作結。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年老的乞丐。當時有一位國王,當他來到城鎮的時候,乞丐就將他的盤子舉起遞給國王。盤子裏面有很多食物和物品,這些都是人們那天捐給他的。他將盤子舉起遞給國王,國王說:「哦,不,我不會給你任何東西,我反而想你給我東西。」乞丐說:「等一下,這樣不公平呢。」但他還是低下頭,伸手到盤子裏,將裏面所有的米都掏出來,雖然裏面有很多其他東西,但他掏出了五粒米,把它們放在國王的手中。國王說:「謝謝你」。那天晚上,老乞丐回家,發現盤子裏有五塊金條,裏面還有紅蘿蔔和西紅柿,他往下看,他說--- 這個童話故事就這樣結束了。雖然這不是一個基督教的童話故事,但我要讓它變為一個基督教的童話故事。這個童話故事是這樣結束的:「哦,我已經將一切都給了祂。」沒有祭物、沒有火、沒有大能、沒有恩典。唯一接受君王進入你生命的方法,就是給他房子的鑰匙,生命的鑰匙。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讓我們明白,如果我們將自己完全交托給禰,我們將不會損失那些有價值的東西。在教會團體上,我們需要一同作為一個身體來奉獻給禰,但以個人來看,我們必須首先獻上自己。我們許多人還緊緊抓住自己的生活(人生)計劃;我們許多人還緊緊抓住自己的時間,緊緊抓住許多我們認為不可以失去的東西。但天父啊,我們必須將一切都放在祭壇上,那麼,我們就會得著神禰自己。求你幫助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全然獻上自己。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