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 敬拜被殺而得勝的羔羊
吳慧儀

經文:啟示錄五6-10

6我又看見寶座和四個活物,以及長老之中有羔羊站著,像是被殺的,有七個角七只眼睛,就是神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7這羔羊前來,從坐在寶座上那位的右手中拿了書卷。8他一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9他們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它的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支派、各語言、各民族、各邦國中買了人來,使他們歸於神,10又使他們成為國民和祭司,歸於我們的神;他們將在地上執掌王權。」

在天上坐寶座的神是唯一配受敬拜的主,因為是他創造了一切──這是第四章的要旨,然而,第五章繼續告訴我們:「寶座和四個活物,以及長老之中有羔羊站著」,這位羔羊也是受到敬拜的,因為他流血舍身、救贖了世人(五9)。由此而引申,我們可以在經文中看到「三位一體」的神觀──聖父是坐寶座的創造主,聖子是救贖我們的羔羊,聖靈是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大能者,這三位都在天上受著敬拜(五6-10),只是經文並沒有真的說出三位一體的神學,而本章的主角也其實只是羔羊一位。

我們在啟示錄多處見到羔羊的出現,代表著耶穌基督,在本章的出現乃是首次。從猶太的背景去解釋,羔羊的象征意義源自以下的用法:

一、贖罪的祭牲,象征耶穌為代贖世人的罪而死。在這意義上,他經歷了以賽亞所描寫的「受苦的仆人」的遭遇(見賽五十三3-9)。二、逾越節的羔羊,意思源自以色列人把羊羔的血塗在門框和門楣上,因而避過災難、逃出了埃及、成為神的子民,這就象征耶穌「用自己的血從各支派、各語言、各民族、各邦國中買了人來,使他們歸於神,又使他們成為國民……」(五9-10)。以上兩個象征的意義都與「祭牲」有關,也都在耶穌的十架救恩上顯彰,因為耶穌不但「救贖」罪人,也把所救贖的人「拯救」到底。還有,三、得勝的基督。原來猶太文獻也有用羔羊代表彌賽亞,那羔羊是有大能的角的(以諾一書九十9),這就十分吻合本段對羔羊的描繪(6-10),也就是說,耶穌是大能的彌賽亞(君王),正如前段經文所說,他是「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五5)。

世上的君王都是以強權得勝,哪有為百姓死,救贖和拯救百姓的?但耶穌得勝的途徑卻是「被殺」。經文描述羔羊「像是被殺過的」(6),意味他只有被殺過的痕跡,但他其實已經復活,勝過了死亡,所以是活著的。這羔羊已升到坐寶座的右邊,是得勝的君王,他的「七個角七只眼睛」是大能的聖靈,被差遣往普天下去,使我們得著能力「在地上執掌王權」(10),就是把他傳到地極,所以他的國度有「各支派、各語言、各民族、各邦國」的人,並不是地上的國可以相比(9-10)!還有,我們既蒙他救贖,也就跟他「成為 . . . 祭司. . . 歸於. . . 神」(10),除了把人引領到神面前,自己也像天上的活物和長老一樣,終日敬拜服侍、獻上祈禱。

感謝得勝的羔羊!他「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九12),我們願把生命獻為活祭,唱著「新歌」頌揚他,榮耀他,直到永永遠遠!

思想:

四活物和長老是「俯伏」著敬拜、「各拿著琴」敬拜、和拿著「盛滿了香的金爐」敬拜的(8)。試想,這些敬拜的方式代表甚麼?我們可怎樣把這些方式應用在教會的崇拜中?

四活物和長老在敬拜時唱「新歌」(9)。這「新歌」與「新約」該有甚麼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