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起初的愛心
吳慧儀

經文:啟示錄二1-7

1「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顆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這樣說:2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容忍惡人。你也曾察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3你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而不困倦。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拋棄了。5所以你要回想你是從哪裏墜落的,並且要悔改,做起初所做的工作。你若不悔改,我要到你那裏去,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6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惡尼哥拉派的行為,這種行為也是我所恨惡的。7凡有耳朵的都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這是七信(啟二至三章)的頭一封信,是人子吩咐約翰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使者」在猶太的用法可代表群體(二1)。

這信與其他六信的結構十分一致,是由幾個部分組成:信的開頭,是人子對約翰的吩咐,以及人子的自稱(二1)。信的核心部分,是人子對教會的稱贊、以及對教會的責備、教導、警戒(二2-6)——這部分的句子往往以「我知道你……

」或「然而……」作開始。在信的結束處,是一句在七信中重復出現的勸諭:「凡有耳的都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還有一句以「得勝」作為焦點的句子,道出人子對得勝者的應許(二7)。

以弗所教會得到稱贊,是因他們勞碌、忍耐、不容忍惡人、能判別先知的真假,並且恨惡那些偏離正軌的人的行為。這些長處反映他們重視信仰和道德的純正。以弗所是個充斥著異教歪風的大都會,又是敬拜凱撒的一個重鎮。教會能在世俗衝擊之下站穩立場,持守真道,拒絕和行惡者(尼哥拉黨也許是個例子)妥協,這不是已經「得勝」了麼?主為何還嚴責他們,甚至警告:若不悔改,就把燈臺挪去(使教會不再發光或存在)?

他們的失敗在於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二4)。這起初的愛心不只是一般人所說的愛心,而是指他們當初所體驗的、耶穌釘十架的舍己大愛。他們因為聽、信福音,接受了神的恩惠,也就領受了愛的誡命:愛神、和愛人(參可十二28-31太二十二37-40)。這正如約壹所指出:「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參約壹四7-21)。這愛既源自神的慈悲和憐憫,也就叫人謙卑、溫柔、願意體諒人,而不只是高舉知識,或自恃明白真理而誇口(參林前八1十三1- 3)。須知,這從神而來的愛也是教會的本質。沒有了這愛,我們容易流於自義,甚至越是勤勞事奉、有所付出,就越看不見自己在基督裏本是蒙恩的人。

試問教會愛真理、恨不義,耶穌怎會不欣賞、不予以肯定?但當愛心變得麻木,顯不出神的恩慈,那時,教會的本質便失去了,快要像不結果子的樹被砍下來。人子發出警戒,是要挽回這個景況,而他也同時向教會發出應許:只要重拾起初的愛心,靠著聖靈得勝,便得賜生命樹的果子——得以生長、結果、欣欣向榮。

思想:

在不友善的環境中,在敵對勢力欺侮下,我們的愛心往往受到考驗,甚至受傷、萎縮。我們值得反思一下,有沒試過這樣的情況,因而失去愛心?

若因信仰而受逼迫,我除了堅持真理和公義,會不會也轉眼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還是單把目光投在自己或敵人身上,讓憤激與傷害腐蝕我原有的愛心?

隨著知識增加,批判能力提升,我們會不會變得好像約拿先知一樣,嫉惡如仇卻忘記主的慈愛?隨著教會的事工頻繁,我們因活動多而越來越忙,可還有空檢討自己事奉的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還是出於愛神、愛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