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 必有寶座因慈愛堅立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十六章5節

在大衛帳幕中必有寶座因慈愛堅立,必有一位君王憑信實坐在其上,施行審判,尋求公平,迅速行公義。

以賽亞書第十六章延續第十五章關於摩押的審判;然而,在這段神諭中卻突然出現非同小可的一節,那就是應許以色列民對大衛寶座的盼望。

學者們都認為以賽亞書第十六章的神諭屬於被擄前的神諭,因為當時的背景是猶大國還未亡國,意即還有大衛的後代坐在國位上;然而,十六章5節卻說明必有一位誠誠實實地坐在以慈愛堅立的寶座上,以公平與公義管治,而我們環顧整個王國時代的猶大國,都未能發現有任何一位君王兌現這個應許,故此,我們可把這應許放在終末或未來將會兌現的事情來理解。作為基督徒,我們相信這經文預表了耶穌基督在終末的管治。

這節經文充滿了以賽亞書重要的字眼,它們是“慈愛”、“公平”與“公義”。“慈愛”就是指對盟約的忠貞,代表神必會履行及兌現盟約內容所應許的東西;而“公平”與“公義”卻是一種社會公義,就是按照摩西五經律法所定義的“公平”與“公義”,這“公平”與“公義”並非用世俗的原則來定義,因為它們的原理是神聖的,也是神所啟示的,任何人都無法用自己的準則來為“公平”與“公義”下一個終極的定義,唯有那位在終末時把世俗所有的準則歸一的主,才能坐在國位上,以正義君王的形式來施行“公平”與“公義”的審判。

為何這國位是以“慈愛”堅立?既然“慈愛”的定義就是對盟約的忠貞,那麼我們便明白這個國位不是以這將要來的君王所獨自擁有的東西而定位。這將要來的君王願意用盟約的“慈愛”來定義自己的寶座,就是要祂所管治的百姓明白自己是恩約的子民,才受到這寶座的管治。“慈愛”的宣告說明這君王願意用盟約的關系來定義自己,把百姓與君王連系到愛與被愛,並那委身與忠貞的關系當中。一方面,百姓沒有其他的王,這將要來的君王便是他們唯一的王;另一方面,這將要來的君王也沒有其他百姓,只有恩約的子民才是屬於祂自己的百姓。

思想:

這將要來的君王把自己放在一個盟約的關系中,就是要我們明白自己是蒙恩的一群。我們或會質疑自己的身份,也會因當下世上沒有“公平”與“公義”而變得灰心失望,甚而或會失去了耐性,以自己認為對的準則來嘗試在地上實踐“公平”與“公義”,但卻同時制造了其他的不公不義。求主叫我們對將要來的君王滿有盼望,認定自己是恩約的子民,並懷著信心仰望那彌賽亞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