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 耶西的大旗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十一章10-12節

10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列國的人必尋求他,他安歇之所大有榮耀。11當那日,主必再度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剩余的,就是在亞述、埃及、巴特羅、古實、以攔、示拿、哈馬,並眾海島所剩下的。12他要向列國豎立大旗,召集以色列被趕散的人,又從地極四方聚集分散的猶大人。

這段經文以“到那日”作為開始,下文也有“當那日”,指出這是終末時的圖象,而不是先知當下所經驗的東西。

經文的重點就是“大旗”(nes)(signal,1012節),這字是以賽亞書的主題之一,分別出現在五章26節(神山的大旗)、十一章1012節(耶西的大旗)、十三章2節(巴比倫的大旗)、十八章3節(神山的大旗)、三十章17節(神山的大旗)、三十一章9節(耶和華的大旗)、三十三章23節四十九章22節(聚集外邦人的大旗)及六十二章10節(列國的大旗),山上的大旗代表了神的山的主權,目的是聚集所有遠方的人。

全地所有的人都必須悉別他們是跟隨誰的“大旗”,到底這“大旗”是神的“大旗”,還是列國其他的“大旗”?十一章10節指出這是耶西的“大旗”,用來聚集剩余的(11節)、被趕散的及分散的(12節),這些被聚集的人都是軟弱的人,也本來是沒有盼望的人,與耶西這“大旗”相和,因為耶西這名字不太有名(經文刻意不用大衛這有名的名字),而且十一章6-9節也說明耶西的後代所出來的彌賽亞帶來嬰孩一樣的管治,這種在人看來軟弱的“大旗”正正就是招集軟弱及沒有盼望的人。列國的人也要在眾多的“大旗”當中作出抉擇,列國的“大旗”在人看來看似強大,正如亞述的“大旗”是多麼的吸引,但這正正成為神的子民分辨的考驗。真正有能力拯救猶大國的,並非這些看似強大的“大旗”,而是這看似軟弱的耶西的“大旗”。

思想:

這“大旗”的象征以另一個角度來說明彌賽亞的應許。彌賽亞之所以成為人的盼望,不是因為他以權貴及上流人士的姿態臨到,而是以謙卑與軟弱的姿態來到人間。他的出現在人看來沒有前途,但卻竟然成為人類及列國最大的盼望,也成為招集萬民的“大旗”。求主叫我們離開那種世俗的眼光,叫我們明白真正的盼望不是勢力與才能,也不是軍事與經濟,而是那為我們帶來救恩的嬰孩,因為只有祂,才能指向“到那日”的盼望,為一切所剩余的(11節)、被趕散的及分散的(12節)找到永恒的福樂。到底你心中的價值觀是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