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 耶西的殘幹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十一章1節

從耶西的殘幹必長出嫩枝,他的根所抽的枝子必結果實。

以賽亞書十一章1-9節轉到一個很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彌賽亞的應許與神的仆人。由於這主題非常豐富,我們必須花幾天來默想。

經文十一章1節是描述彌賽亞應許的序幕——我們本以為必須以大衛作為開始,誰知卻以耶西作為開始。這種開始的方式有點奇怪,因為彌賽亞的應許只涉及大衛的後代,但卻不涉及大衛的父親。到底為何經文會以耶西作開始呢?其中一個可取的解釋,就是經文刻意地以“耶西的殘幹”來隱藏大衛的角色,這叫人明白大衛這偉大的王本是由耶西這位不太有名的人所生,叫人明白那滿有盼望的應許竟來自一位無人記念的耶西,這便是彌賽亞應許的特色。

彌賽亞的應許所指向的,並非甚麼權貴與名人的後人——這偉大的救恩卻竟然來自名不經傳的耶西。正如耶穌的出生不是來自名門望族,但卻因著這種卑微的出身才能成就偉大的救恩。原來,應許的來源要卑微,才能把人的所有註意力集中在神身上,才能讓人明白金錢、名譽、地位及學位都是虛幻的。

“耶西的殘幹”所長出的嫩枝,叫我們回到大衛受膏的那一刻。當時撒母耳來到耶西面前,要求他所有的兒子都來到他身邊,耶西把他的兒子們都引到撒母耳面前,只是他們都不是耶和華所揀選的,縱使他們的外表具備了作君王的本錢,但耶和華卻清楚向撒母耳指出:“不要只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這個經歷,定義了耶和華所看重的東西,並非我們人類所能明白的。人永遠都是以外貌來認人,昔日掃羅與大衛的哥哥們都有君王的外貌,足以滿足人的條件;然而,只有人的內心才能滿足神的條件。原來,“耶西的殘幹”所長出的嫩枝在外表上是軟弱的,但神偏偏就選中他。

思想:

神的能力,就在人的軟弱中顯得完全;神的應許,就在人的不足中顯明出來。很多時,我們太習慣以外表來認人,以世俗的眼光來衡量人,誰不知人的目光與神的目光相距甚遠,有時甚至是對立與矛盾。到底我們何時才能放下世俗的眼光?到底我們何時才能放棄追求外貌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