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 自由歌唱
甘力克

自由歌唱

“我桌上擺着一根琴絃”,泰戈爾寫道,“我可以把它放到任何地方。我撥動它,它就會發出響聲。雖然它是自由的,但它無法歌唱。當我把琴絃固定到小提琴上時,它就可以自由歌唱了。”

只有當我們把自己固定在耶穌身上,並定睛仰望他時,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琴絃必須被綁在琴上,否則無法獲得生命;同樣,人唯有在基督裏才能獲得自由,變得生機勃勃。耶穌是偉大的解放者。

基督信仰的核心是與耶穌建立關係。耶穌爲你而死。他從死裏復活,現在仍然活着。你雖然無法用肉眼看見他,但卻可以用信心看到他。

在今天的經文中,《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惟獨見……耶穌”(2:9)。之後他又說,“仰望爲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12:2)耶穌既是我們信心的成就者,也是我們救恩的成就者(2:10)。作者刻意在第3節感嘆道:“如此之大的救恩”!

救恩代表什麼?“得自由”又是什麼意思?

從恐懼中得自由

箴言26:13-22

身爲基督徒,我們應當一無所懼,不要讓恐懼阻擋你向前的腳步。

《箴言》的作者寫道,“懶惰人說,‘道上有猛獅,街上有壯獅’”(13節)。任何事工都會遇到“猛獅”。作者提醒,一個人若是被恐懼牽制,就會懈怠遲鈍、碌碌無爲(14-15節)。耶穌給人自由,所以我們可以無所畏懼、大步向前。

漠不關心是自由的對立面。作者還警告我們要小心各種形式的懶惰,也不要參與無謂的爭論(17節);要避免講帶有謊言成分的笑話(19節)。

解決爭執的最好辦法就是停止傳閒話。沒有閒言碎語當作柴火,爭吵自然就會熄滅(20節)。聽人講閒話是非常誘惑人的,因爲“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22節)。就如同銷贓與偷竊同樣是犯罪,聽流言與傳流言也同樣惡劣。

《箴言》教給我們解決爭論的智慧:永遠不要在爭吵的烈火上加柴,要作個使人和睦的人。

主啊,感謝你,通過耶穌,我可以從恐懼中解脫出來。請幫助我在面臨敵對時也能剛強壯膽,不讓恐懼絆住向前的腳步。

從罪和死亡中得自由

希伯來書2:1-18

《希伯來書》警告基督徒背道有多麼危險(2:1)。大多數背道者並非一夜之間離開神,他們是漸漸遠離的。《希伯來書》的作者將他本人也包括在這個警告當中:“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那借着天使所傳的話,既是確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該受的報應。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1-3節第一段)

作者在《希伯來書》的第一段就強調了耶穌的神性。在本段經文中,他又點明瞭耶穌的人性:“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17節)。

耶穌成爲我們當中的一員,爲的是:

• 僅暫時比天使低微一點(9節)

• 與我們成爲一家人(11節)

• 將我們稱作弟兄姊妹(11節)

• 與我們共嘗人性(14節)

• 在凡事上與我們相同(17節)

• 面對試探時也經受苦難(18節)

但作者強調,雖然“耶穌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4:15)。這表明面對試探並不是罪。當你與誘惑征戰時,不要允許魔鬼定你的罪。耶穌嘗過所有試探 - 這個事實表明當你面對誘惑時,耶穌可以幫助你(17節)。

耶穌與我們一樣也是人;但不同的是,耶穌全然無罪。作爲人,耶穌經歷過最大的患難,體驗過所有情緒,因此他完全理解你的軟弱。但同樣重要的是,耶穌沒有犯一丁點兒罪。人不僅僅需要一位能體恤自己的朋友,更需要一位救主!

耶穌既是完全意義上的神,也是完全意義上的人。唯有具備如此獨特身份的耶穌才能通過自己的死和復活來完成這無可比擬的救贖;唯有耶穌才能彌合人、神之間的鴻溝。

作者在本段經文闡明瞭耶穌死亡的意義。在十字架上,耶穌:

• 爲眾人嚐了死味(2:9)

• 敗壞了魔鬼(14節)

• 將我們從死亡的恐懼中釋放出來(15節)

• 爲我們獻上挽回祭(17節)

• 領我們到榮耀裏去(10節)

• 因受苦得以完全(10節)

自由之人不會因想到死亡而恐慌。聖經指出,歸根結底,人類的所有恐懼來自對死亡的恐懼。通過把你從死亡和對死亡的恐懼中解放出來,耶穌賜你自由;從此,你便可以一無所懼。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耶穌爲“人人嚐了死味”(9節),因此,“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着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爲奴僕的人。”(14-15節)

神用“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4節)來見證耶穌成就的偉大救恩。如果神不單把聖靈賜給使徒,也把他賜給所有跟隨基督的人;那麼,行神蹟奇事和百般異能的權柄就應該屬於普世基督徒。因此,當我們在傳講耶穌基督和他偉大的救恩時,應該期待有神蹟奇事伴隨,爲福音作見證。

感謝你主耶穌。因爲你甘願受苦,爲我們親嘗死味。感謝你讓我得自由,並且將世人從罪和對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

從不公中得自由

俄巴底亞書1-21

這個世界充滿不公。舉個例子:現今,全球有兩千九百八十萬人被迫服苦役;全球平均每年被販賣的人口數高達八十萬之多。今天的奴隸甚至超過了350年前奴隸貿易時期的數量。

《俄巴底亞書》承諾,世界不會永遠像這樣不公。終有一天,當神的國完全降臨時,公正就會臨到所有人。

俄巴底亞的含義是:“服侍和敬拜耶和華的人”。在這部最短的舊約書卷中,作者俄巴底亞 - 我們對他幾乎一無所知 - 預言了以色列仇敵的敗落。

以東人是以掃( 雅各的孿生哥哥)的後裔。以東本應是以色列的親人,然而,以東非但不念與以色列人血脈相連,反倒指控、攻擊以色列。以色列和以東—— 一個坐擁約旦河和死海以西,一個稱霸東南一隅 —— 長年戰爭不斷。

以東敗落的原因是驕傲:“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處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裏說:‘誰能將我拉下地去呢?’”(3節)驕傲是愛的對立面。因爲愛是不自誇、不張狂。(哥林多前書13:4)

俄巴底亞指出,公元前587年,當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攻陷時,以東人沒有愛,他們沒有援助以色列,反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俄巴底亞寫道:“你兄弟遭難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着,猶大人被滅的日子,你不當因此歡樂。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不當說狂傲的話。”(12節)他還說:“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你怎樣行,他也必照樣向你行。你的報應必歸到你頭上。”(15節)我們不要因敵人敗落拍手稱快。我們要像神憐憫我們一樣來憐憫他人。

俄巴底亞還談到了偉大的拯救(17,21節),這拯救將在主的日子來到(8,15節)。俄巴底亞說:“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15節)那一天,偉大的拯救將要來臨: 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

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21節)

終有一天,神的百姓要代表神來行使他的公義和公正。他們要按照神的規則來管理神的國度。

隨着耶穌來到,神的國已經進入了人類歷史。當耶穌再來時,我們就會看到神國完全成就。那一天,俄巴底亞和眾先知的預言都會被完全應驗。神會把我們從所有的不公中徹底解救出來。

主啊,感謝你。終有一天公正將遍行天下。在這日尚未來臨之時,請幫助我們充滿智慧和勇氣,與不公做鬥爭。

佩泊的補充

箴言26:20

“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無人傳舌,爭競便止息。”

每當你聽到一個謠言,也就是面對一個選擇: 是在火裏填把柴,讓它越燒越旺;還是往上面倒桶水,將它熄滅?

今日金句:

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無人傳舌,爭競便止息。(箴言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