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 聖經謎題
甘力克

聖經謎題

我常聽人說,“聖經充滿了矛盾”。這話沒錯,聖經中確實存在看似矛盾的地方。

在面對聖經的矛盾時,我們要從以下三點入手:

• 從整本聖經出發研讀有矛盾的地方,然後儘量尋求和諧。

• 不要爲了使經文看起來和諧,而人爲扭曲它。

• 面對無法解答的問題要有耐心,願意等待,與這些經文“和平共處”。

“回答”還是“不回答”?

箴言26:3-12

“愚妄”,“愚蠢”,“愚昧人”這三個詞在《箴言》中出現了96次。《箴言》的作者總是將愚昧人和智慧人相對比。

作者說:

•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4節)

•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爲有智慧。”(5節)

再沒有哪節經文比這句話更矛盾了。如果這兩節經文出現在不同地方,人們一定會說聖經自相矛盾。但因爲它們同時出現,說明作者並不認爲這兩句話矛盾。

批評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前提是我們能從批評中獲益。有時,批評你的人根本沒有做調查研究,對自己說的話也不負責任 - 這樣他就是愚昧人。我們該如何迴應呢?一方面我們不想回應,因爲如果迴應,我們就和他們一般見識了(不要照愚昧人的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 - 4節)。

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希望迴應,否則胡批評的人就會“自以爲有智慧”(5節)。

其實,作者巧用這看似矛盾的話,不失幽默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面對愚昧人,不管你是否與他較量,贏的人都是你!

但人們很容易把別人當作愚昧人,而不會想到自己也會做蠢事。我們經常“自以爲有智慧”。“你見自以爲有智慧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12節)這節經文好似扎人的蠍子尾巴。作者提醒我們,若你自以爲有智慧,那就連愚昧人都不如!

主啊,請保守我們不要自以爲是。請在我們所做的一切決定上加添智慧,讓我們曉得該如何迴應批評。

“讓人厭棄”還是“令人嚮往”?

提多書2:1-15

若要讓真理吸引世人,基督徒就必須活出真實、有吸引力的生命。

保羅教導提多要“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10節)。他對姊妹的要求是:“謹守貞潔,料理家務,待人有恩,順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毀謗。”(5節)

保羅還要求提多“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8節)

但這些教導與我們現今認同的 “吸引人”大相徑庭。保羅提醒領袖要教導“純正的道理”(1節),要“有節制”(2節),要 “有純全無疵的信心”(2節),行爲要“恭敬”(3節),不要被酒所困(3節),要“謹守貞潔”(5節),要“待人有恩”(5節);要“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無可指責”(7-8節);且要“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12節)

對現代人來說,上述要求是“乏味、無趣”的。但如果你親眼見到一個真正按照以上標準生活的人 —— 比如特蕾莎修女和教宗方濟各(僅僅列舉兩位)—— 你就會感到敬虔生活令人極其嚮往。流行文化嘲笑聖潔,但假若人們真的與聖潔之人打過交道,就會立刻爲之傾倒。真正的聖潔是:當你離開後,被你感染到的人都獲得了更鮮活的生命。

西蒙.維爾Simone Weil 說得好:“籌謀中的邪惡可能是浪漫的、多樣的;但行出來的邪惡一定是陰鬱的、單調的、貧瘠的、無聊的。想象中的良善可能是無聊的;但行出來的良善一定是新鮮的、奇妙的、令人陶醉的。“

“滿有尊嚴和智慧“;有健康的信仰,充滿仁愛”(2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這樣的生活讓人渴慕。而擁有敬虔品格,行爲上閃現主耶穌的樣子,此等人就是“美德和善行”的榜樣。他們的生命被神充滿,榮神益人。(12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耶穌爲你我而死,他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爲善。”(14節)

主啊,請幫助我過敬虔、聖潔的生活。讓我的愛心使你的教訓愈加吸引人。

“信靠”還是“懷疑”?

哈巴谷書1:1-3:19

疑惑、問題和恐懼能夠與信仰、和諧相處嗎?你是否正面對婚姻、情感、家庭、工作、健康、財務等方面的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讓你懷疑神的存在?你是不是不再信靠神了?

有很多人認爲信心就代表毫無疑問。他們認爲信心和疑惑是對立的。但實際上,信心和疑惑是錢幣的兩面。2+2=4,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相信2+2=4,對於這件事你完全不需要動用信心。然而,相信某人愛你 —— 這裏面疑惑的餘地就很大了。信靠神有些像談戀愛。在愛中總有懷疑的可能。若沒有懷疑,信仰也就不稱爲信仰。

同樣,在信心的範疇中質疑神也沒有錯。《哈巴谷書》就以一個信神之人對神的懷疑開頭,卻以一曲激昂的信心之歌結束。

先知哈巴谷懷着恐懼和迷惑看世界。他看到了“強暴”(1:2)“罪孽”(1:3第一段),“奸惡”(3節第三段),“毀滅”和“爭端”(3節第四段)。但神似乎對此視而不見(2-4節)。哈巴谷還看到了痛苦和患難,他大聲問神:“還要多久?耶和華啊,爲何?……”(2-3節)

哈巴谷把問題帶到神面前,用炙熱的心尋求答案。神回覆了哈巴谷,他說他即將做偉大的事,但並非像哈巴谷想象的那樣(5節)。神要興起巴比倫(6節),以色列會被擊打,並最終被擄流亡。

哈巴谷更迷惑了!難道神不是掌管人類歷史,且大有能力的嗎?(12節)。但神爲什麼要用邪惡、殘忍、膜拜偶像的巴比倫來懲罰神的選民呢?“…… 耶和華啊,你派定他爲要刑罰人。磐石啊,你設立他爲要懲治人 …… 你爲何看着不理呢?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爲何靜默不語呢?”(12-13節)哈巴谷並沒有從神那裏得到直接答案。但他把自己的迷惑、埋怨和問題都統統帶到神那裏,並靜待神的回答(2:1)。

神讓哈巴谷把他的異象記錄下來(2節)。如果你感到神對你說話,並且賜你異象,最好趕快把它寫下來,這樣你就可以時時回顧。接着,神指示哈巴谷靜默等候:“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還要等候”(3節)。

神希望你把疑惑和問題帶到他面前。你也許不會馬上得到答案。雖然你暫時還不知道神的目的是什麼,但神希望你能全然信靠他。

信心意味着即便面對困難,但依然堅信神所說的話:“惟義人因信得生”(4節)。哈巴谷預見到審判終將臨到邪惡的巴比倫帝國;他還看到終有一天,爲非作歹的人會被摧毀。那時,“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14節)哈巴谷看到良善終將戰勝邪惡。

哈巴谷下定決定,無論發生任何事,自己都要緊緊倚靠神。

哈巴谷決心讚美神,而不是抱怨。他選擇立足永恆,且耐心等候。他選擇在任何情況下都喜樂,並全然信靠神 —— 雖然結實的日子暫且還沒有到。(3:17-19)

比起獲得成績,神更加看重我們的心。就算你一無所有,你依然可以靠着和神之間的美好關係而感到喜樂。哈巴谷說:“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18節)神使哈巴谷穩穩站立、精神煥發,“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19節)

喬伊斯.邁爾曾說:“要允許困難來幫助我們長出‘母鹿的蹄’。當我們擁有‘母鹿的蹄’後,就不會被問題嚇倒,不會呆立在原地。在困難、患難、責任,或者任何拉扯我們的問題面前,我們會跳躍、奔跑”。

主啊,請幫助我能誠實面對你,向你坦白我的疑惑和問題。即便暫時得不到問題的答案,我仍能以你爲樂。

佩泊的補充

哈巴谷書3:17 -18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我還記得安德魯.懷特Andrew White(曾在巴格達做牧師)牧師在面對教會被炸彈襲擊後所講的一篇道。那篇講道就圍繞這兩節經文。

每當想到生活在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基督徒,想到他們面對無處不在的逼迫時仍然忍耐到底,我就感到慚愧。在如此安舒的環境中,我自然感到喜樂;但他們在那種環境下仍能喜樂 – 這才真的叫人佩服!

今日金句: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巴谷書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