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 行善不可喪志
甘力克

行善不可喪志

我們教會有這樣一些弟兄姊妹,他們似乎從來沒有停止行善。無論我何時見到他們,他們都在服務、洗碗、代禱、勸勉、送飯或照顧病患。這些人極爲慷慨,常常奉獻。而且他們做這些事時,帶着極大的恩慈、耐心和熱情。他們從不會因行善而感到疲倦。

現在,當人們提到“善”這個字時,總帶着輕蔑的態度,“大善人”已經淪爲一個羞辱人的詞彙了。但基督徒絕不該用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看待“行善”。因爲耶穌“周流四方,行善事。”(使徒行傳10:38)

保羅對提多說,“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多書3:1)保羅希望那些信靠神的人都能夠“留心做正經事業”(或作“要學習行善”)(8-14節)。

借用約翰.衛斯理的話:“無論何時、何地,用何種方法,儘可能向所有人行善。”

行善,不要作惡

詩篇119:113-120

行善的反面是作惡。詩人立定心志行善。所以他說,“作惡的人哪,你們離開我吧”(115節第一段)。作惡的人是“心懷二意的”(113節)。他們完全離棄神的律法,並且充滿欺詐(118節)。

你要堅持行善。要熱愛神的話(113,119節)。神就是你的藏身之處,是你的盾牌(114節第一段)。要把信心放在神的話語上(114節第二段)。“求你扶持我,我便得救,時常看重你的律例。”(117節)

詩人還說,“求你照你的話扶持我,使我存活,也不叫我因失望而害羞。”(116節)若願望遲遲不能實現,人就會心灰意冷。《箴言》也說 :“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箴言13:12)詩人祈求神,最終成就他的願望。

主啊,我熱愛你的話。請幫助我以它們爲生活的宗旨。幫助我遠離行惡,堅持行善。今天,我再次把我的願望帶到你面前,請不要讓它落空。

時刻準備行善

提多書3:1-15

在切身經歷耶穌基督之後,保羅判若兩人(我本人的體驗也是這樣)。保羅寫道:“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或作陰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3節)

但耶穌能使人完全翻轉:“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着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4-5節)行善是我們對神的迴應。面對朋友或家人的愛,我們會感恩戴德,那麼神之愛呢?他愛我們豈不遠遠超越人間之愛嗎?既然神如此愛我們,我們也該善待他人。

出於大愛和恩慈,神不但原諒了我們,還賜下聖靈:“他便救了我們……藉着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神藉着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好叫我們因他的恩得稱爲義,可以憑着永生的盼望成爲後嗣。”(5-7節)賜你行善能力的正是聖靈。

正因如此,基督徒才能活出新樣式:“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1節)遵守國家法律是基督徒的本分,除非它們違背神的律法。

僅僅順服當權者和政府還不夠。我們還要“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不要毀謗,不要爭競,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1節第二段 – 2節)保羅兩次鼓勵這些基督徒要“做正經事”(即行善)(8,14節)。

保羅在此處教導的重點在於基督徒與他人的關係。保羅鼓勵讀者要培養“利他主義”,生成謙卑、誠實和爲別人着想的品格。當愛成爲行善的動力時,我們就能在服侍人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愛。

即便已經被聖靈重生並且更新,人還是會懈怠不前、無所作爲,甚至倒退。不要讓自己陷入無意義的爭論中。保羅寫道:“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分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爲這都是虛妄無益的。”(9節)

保羅希望革哩底的基督徒不要受他們所處文化的影響。他寫道:“我們的人要學習行善,預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3:14)

世人正看着我們。作爲基督徒,你要把自己所信的真理活出來,給他們作見證。如果我們懶惰懈怠、毫無作爲,別人馬上就會看到。但當我們行善時,我們便反映出了“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3:4)。

行善、過一個有所作爲的生活並不意味着你要轉換行業。記得在作律師時,我曾思考神是否呼召我放棄這個行業,而成爲聖公會的全職牧師。當時,我被13節中提到的“律師西納”觸動了。這節經文提醒我,神沒有說基督徒不能作律師。無論你處在何種境況,從事何種工作,或者投身何種事工,你都可以行善。

主啊,我是如此感謝你完全翻轉了我的生活。請幫助我過一個有所作爲的生活,就像耶穌一樣,“周流四方,行善事。”

與行善之人結伴

耶利米哀歌1:1-2:6

“身爲人,就必要受苦。沒人能倖免。《耶利米哀歌》記錄了大量見證;它堅稱,神親自介入人間疾苦,在患難中陪伴我們。這一信息給在煎熬中度日的人帶來了極大尊嚴。” —— 尤金.彼得森Eugene Peterson在《耶利米哀歌》的簡介中如此寫道。

就像它的名字所顯示,《耶利米哀歌》關注神的子民在被擄流亡時期所經歷的悲哀、痛苦、失落和苦難。每個人的環境都不一樣,但我們所經受的患難都是真實的。

以色列國也曾經輝煌過,但因她罪行眾多,如今淪落到流亡異鄉的境地 —— 耶利米因此大聲哀哭:“追逼她的都在狹窄之地將她追上”(3節)……“無人救濟”(7節)……“在外,刀劍使人喪子。在家,猶如死亡”(20節)。

今天的經文字字句句都是患難和審判,其中似乎沒有絲毫盼望。作者痛苦吶喊:“你們一切過路的人哪,這事你們不介意嗎?”(1:12)在經歷苦難和試煉時,我們都有這種感覺。

作者說:“我罪過的軛是他手所綁的,猶如軛繩縛在我頸項上。他使我的力量衰敗。主將我交在我所不能敵擋的人手中。”(14節)

耶利米描繪了一幅悽慘景象:罪如同沉重的軛壓在他的頸項上,讓他寸步難行。他被罪的重擔拖住,疲憊不堪。

這就是以色列民族在流亡、被審判,經歷巨大患難時的感受。以色列的被擄流亡持續了大約70年,但人們所經歷“靈性流亡”遠比70年長得多。

感謝神,耶穌來到世間,宣告流亡的日子滿了。你再也不需揹負罪的重擔。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爲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這就是行善的訣竅:與那位真正良善的神合爲一體。將你的重擔交給他,然後接受他的安息。當你向耶穌學習,學習他的溫柔,他的謙卑時,你就是在揹負耶穌的軛。

感謝你,我的神,我的救主。感謝你替我揹負罪的重軛,拿走我的重擔。感謝你,現在我和你同負一軛,這軛是輕省的。請幫助我每天都靠近你,在聖靈的幫助下服侍眾人。並且像你一樣,周流四方行善事。

佩泊的補充

提多書3:14

我們的人要 …… 免得不結果子

我在想,神是怎麼定義“結果子”的。生活很忙碌,正確排列優先次序並不容易。神國的價值觀往往與世界的大相徑庭。可在神眼中,被我們看作不值一提的小事也許是最重要的。

今日金句:

....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行善 。(提多書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