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討論的題目是“神的家”第三部分。
請翻開聖經以弗所書第2章。我們一直在探討以弗所書第2章。今天我們要看以弗所書第2章19到22節。
以弗所書第2章19到22節:
[19]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使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
[20]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21] 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22] 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我們說過,這段經文有三個形容教會的比喻。第一,“我們是屬一個國度的子民”;第二,“我們是神家裏的人,祂的家人”;至於第三,我們已經探討了幾個星期,今天還會繼續看這個比喻,“我們是建築同一楝房屋的石塊”。
經文裏說,我們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基督是房角石,我們是同一楝建築物裏的建造石塊。石塊叠著石塊,就建造成一所聖殿,有神的靈居住裏其中。
前幾個節目,我說過保羅想讓我們清楚明白幾件事。他努力證明,如果我們是建造聖殿的石塊,那麼我們就彼此需要。既然我們是建造房屋的石塊,就不能自顧自的獨立存在。我們都有功用,各自有合適的崗位,但唯有連結,才能成為整體。之前說過,只有自己一個毫無意義甚,我們是彼此需要的。
第二,上個節目我們探討過聖經其中一個重大主題:我們受造,是為了與神同行;我們受造,是為了見神的臉,有祂同在。上個節目我們著重討論,這個重大的主題如何貫穿整本聖經。我們受造既是為了與祂同行,那麼如何再次與神同行呢?
我們怎樣才可真正與祂同在?這些我們都談過了。最重要的一點,耶穌為我們承受了那將我們與伊甸園隔絕,使我們不得見神的臉的劍。回到創世記,我們看見先祖怎樣從神的懷中被趕走,被逐出真正的家。我們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在經歷無家可歸的滋味,長路漫漫,歸家之日遙遙無期。但耶穌基督奮勇走向那把公義的刀。刀砍向祂,擊碎祂,但同時那把刀也粉碎了。死亡的毒鉤因而消失,死亡的贖價得以償還,我們可以進到幔子後面。上個節目我們都討論過了,我雖然最喜歡把道理翻來覆去,但這次不會這麼做。
讓我們現在來到第三點。在這個比喻裏,保羅要告訴我們的第三點,是關於我們自己和基督徒。基督徒是什麼意思?教會又是什麼意思?因為我們是一座建築物,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以耶穌基督為首要的房角石。
我不知道這個題目對大家有何啟發。我希望你們會有得著,無論如何,今天討論的課題絕不是開玩笑。根基,比什麼都重要。這故然談不上激昂,也沒有什麼迷人之處,只是如果你打不好根基,根本什麼都做不來。
教會的根基是使徒和先知。保羅的甚意思是什麼?如果你不是以使徒和先知作為根基,就不屬於教會;如果你自己不是建基於使徒和先知,就不是基督徒。你不屬於教會。我們不能連於一體。沒有根基,石頭無法彼此固定,互相連結。
我家從前住在教會擁有的一座房子。房子蓋在山邊,位置相當高。房子前面的樓梯一直往上伸延,直到一個位處很高的前廊。但很不幸,因為底下的地基不穩,房子這一部分總是滑位移動,我們住了差不多十年,不斷要修補房子。問題就出在那條樓梯。它是用磚塊和水泥建成的,由於滑位移動,樓梯與房屋的主體經常出現間隙。水就從那裏滲入,實在慘不忍睹。
那些石頭根本無法固定一起。同樣,除非有相同的根基,否則我們的合一也沒有基礎可言,我們一直在談論的這些偉大事情,基督徒也不可能經歷得到。我們不可能經歷那種合一。聖經告訴我們,特別是這一章,教會的合一可以美妙絕倫,不可思議,是你無法在別處找得到的。
在別處相處不來的人,在教會可以和睦共處。種族仇恨,階級對立,個性和氣質迥異,男女不同,本來是勢成水火,卻都能和睦相處,因為教會裏的合一是超乎尋常,不可思議的。我們已經談論了很多,現在再深入探討。除非我們有這個根基,否則不可能合一。這是很關鍵的。那麼,這根基到底是什麼?我們馬上就來解釋。讓我們一起看看。
首先,這根基是什麼呢?為什麼它就是根基呢?然後,你如何肯定自己建立在根基上?就是這三個問題。這根基是什麼?為什麼它就是根基?如何肯定你這塊石頭建立在上面,你要怎樣建在根基上?這些問題相當重要,情況就如那條糟糕的樓梯一樣。千萬別像我們的樓梯,我不希望你像它,總是與房子分隔,搖搖欲墜。
那麼,這個根基是什麼?就是使徒和先知。誰是使徒和先知呢?只要你翻看舊約和新約聖經就會知道。如果你看看那些先知,會發現他們有男有女。舊約裏有底波拉、戶勒大和米利暗等等的女先知,也有以賽亞、耶利米和摩西等等的男先知。如果你仔細看看這些先知,就會發現他們都很矛盾,很是矛盾。為什麼呢?因為一方面,他們非常謙虛,卻又杞人憂天,我覺得他們就像藝術家。他們對自己滿腹懷疑,卻又富有創意。而另一方面,他們也膽量極大。
比如說耶利米吧。在耶利米書第1章,當他剛知道自己要作先知的時候,他對神說:“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如果你讀耶利米書,會看到一個近乎狂躁抑郁的人。這人自信心很低。“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然而神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到了後來,讀到耶利米書第20章9節,他說:“心裏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神的話成了他骨中的火。
聖經中這些男女先知都很謙虛,卻又近乎神經質。但當他們聽見主的話,就轉過頭來說:“主如此說。”他們有一股力量,也知道這股力量不是出於自己。他們就是那樣的人甚,所以十分矛盾。他們不狂傲,不是狂熱的宗教領袖,不像那些瘋狂的邪教領袖為非作歹,膽大妄為甚。兩者簡直是天淵之別。
你去讀讀他們的事跡。他們沒有說:“你必須聽從我,因為我至高無上,從天而來。”你不會聽到那類說話。他們非常謙虛,清楚自己必然朽壞。但是,他們知道那些宣告並非自己的意思,所以會說:“主如此說。”表明“這些話不是我的主意”,這些話不是我的主意,你不能拒絕神的話。
新約裏的使徒也是一樣。你最熟悉的使徒當然是使徒保羅。同樣,他只是人,並不像那些瘋狂的邪教領袖,將自己擡得高高在上。他非常謙虛,自稱是使徒中最小。但當他講述神的話,就像在哥林多前書第14章,還有帖撒羅尼迦前書,確實很令人驚訝。哥林多前書第14章37節,他說:“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或是屬靈的,就該知道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凡是屬靈的人都會承認他的話來自神。不接受他的話,可能會被逐出教會。謙虛嗎?他並非專橫跋扈。那些教會由他一手一腳建立,但他從不試圖控制它們。當他建立一所教會,就會委任長老,然後不留戀任何名譽獎賞,繼續他的宣教行程。但是他會說:“主如此說。”
如果你讀讀哥林多前書第15章1至2節,保羅說:“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然後,他繼續解釋說明。
他真是與別不同,這就是保羅。他不是說:我透過深思熟慮,仔細研究才明白這福音。他沒有說,我成功得到這福音,因為有過人的洞見。沒有。他只是說,“我領受福音,把福音傳開。我是一個管道,一個盛器,用來領受神的信息。”
猶大書的作者是猶大,這卷書在新約聖經的後半部。猶大在第3節稱福音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從前交付聖徒的真道,這是所有先知和使徒的態度,包括舊約先知和新約使徒。他們明白領受的信息,不是他們的想法,不是他們的見解,而是從神那裏領受的。耶利米說那是骨中的火。這不是我的主意,不是我的信息,不是我鉆研和深思的結果。這不是我智慧的成果,你不能否定它,不能拒絕它。這不是我的話,而是神的話。
所以當這些先知和使徒把心中的話記下,在聖經裏敦促我們要持相同的態度,視他們所寫的如同宣告。使徒和先知的根基是什麼呢?就是他們從神那裏領受的話語,正如哥林多前書第15章3節說“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它是我骨中的火”,這就是根基了。那麼,什麼是教會的根基呢?什麼是基督徒的根基呢?我們要合一,必不可缺少什麼?就是聖經了。它是使徒和先知筆錄的啟示。聖經就是根基。
那麼,為什麼?為什麼神的話語是根基呢?為什麼保羅稱它為根基呢?他為什麼不稱它為拱頂石?甚不稱它為庇護我們的屋頂?我當然知道,你可以想出不同的比喻,但為什麼保羅稱它為根基呢?原因是這樣的:根基不會改變。根基不會動搖。當然,現實中沒有這樣的根基,但不要忘記這只是一個比喻而已。世上沒有不變和不動搖的根基。但當你定下根基時,你要盡量保證它不會改變,永不動搖,歷久不衰。保羅的意思是,神的話語就是根基,不會動搖。
經文在這裏,將神的話裏視為根基,因為神的話永不動搖,是完全可靠,正確無誤,永不令你落空的,並有自己的慣例可循,貫徹至終。此外,還井然有序,前後呼應。保羅堅定不移地高舉神的話語。這也不足為奇,因為使徒和先知總是這樣高舉神的話語。所以甚保羅稱它為根基。
那麼,讓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宣告十分奇妙,但也相當具爭議性。你們很多人可能認為這看法十分極端。保羅說了什麼?聖經必須是根基,這代表它永恒不變,永不搖動。可是很多人卻不是這樣教導,甚至可以說多數的新教徒,我不知道這麼說是否公道,單從數字看可能不公道,但在一些富裕的大城市,談到新教教義時,多數人都會說,聖經這本神的話語,基本上是一本人在論述神的著作。這些作者有男有女,全皆富有智慧,經歷過神後,便把經歷寫下來。這類信徒會說,有關神的真理主要來自聖經。
事實上,如果這些關於神的話語,不是從神而來的話,就不可能成為根基了。舉個例,有人說,這些是人經歷神的事跡,他們同樣可以經歷。他們認為,這班使徒和先知雖然有許許多多精彩的見解,但他們屬於過去的時代,我們不能全部接受,因為大家的處境都是一樣,要知道任何人都能經歷神。
他們認為,使徒和先知的經歷很精彩,但他們要有自己的經歷。我想指出他們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聖經就不是永不搖動,不是恒久不變了,無法成為基石。你們都知道,根基是不能再加工的。換句話說,根基必須穩固好了,你才會在上面建造房屋。房屋建好了,你不能對根基進行加工或改造。根基必須穩固,就如保羅說,根基就是這樣。
神的話恒久不變,堅固紮實,從不動搖。換另一個角度說,根基是不容你增加或減少任何一部分的。它很實在,是世間萬有的至高基礎。
假如我看到一段經文,就說:“我不能再相信那樣的事情,我是現代人。聖經裏有很多事情,我都無法理解,也很難認同。有些事不能再接受,這個人太主觀了,充滿偏見。我們生活在科學的年代,對世界的認識遠比他們多。”你當然有權利抱持這種看法,但你這樣做,就破壞了保羅的圖畫。
你這麼做,就是否定使徒和先知的根基。這根基是永不改變的,是你永遠可以依靠的,它會一直支撐你。可是你這麼做,隨便翻看經文,然後說:“啊,這節經文對我有幫助,我同意它。這一段經文我很喜歡,但這裏呢,我就真的接受不了。”你於是略過它。結果這座房子怎樣呢?你走進廚房,妻子說:“哎呀,不要踏在那裏,不要往那裏走。”這樣好罷,那麼你可能直往地庫走,一直走進地下,那裏的根基已經損壞。這是怎樣的房子呢?不行,不行,你不可以住在這樣的房屋,不可以這麼做。
我要向你發出警告,可以這麼說,如果你不認為聖經是根基,不相信它完美無缺,不接受它是最高的權威,盡管保羅深信不疑,耶穌也堅定不移,但你還是不相信。耶穌在馬太福音第5章18節說:“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耶穌說聖經不能有損,不能被阻擋。關於這點,沒有學者能否定耶穌對聖誙作過各種偉大的宣告及相信全部舊約書卷,那時新約書卷還沒寫成,先知的話沒有一句落空。先知的話帶著權威,你不能對他們的話有任何質疑。人人都明白這點。
所以,如果說我是基督徒,又跟隨基督的教導,但基督所相信的聖經,我卻不大相信,這真是大言不慚。這要厚著臉皮,但一些人卻是這樣,常常誇口。你可能就是其中一分子。
讓我告訴你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我只希望你想一想:要建立生命,真的只有兩個方法。要麼你說:“我的根基就是自己的看法、經驗和良知。”,要麼說:“我的根基是聖經。”只有兩個選擇,你不能喜歡聖經的八九成,可是有些地方無法接受。要麼你的看法、理智和經驗的位置更高,足以評價聖經的對錯;要麼聖經就是你的首位,可以為你的觀點和經驗判斷對錯。要麼這個,要麼那個。
就算你只否定一節經文,認為經文不對,事實上就已經選擇了前者。要麼以我為根基,憑我對事物的看法,來判斷經文的對與錯;要麼就是以聖經為根基,來判斷我對事物的看法。只能二選一。你會選哪一個?哪個才是你的根基?
請記住一件事。我認為要說出“我願意跟隨基督,我是個基督徒”,但我不願聽從祂對聖經的宣告,何止需要臉皮很厚,還需要十分武斷才行。聖經的話從來都很受用,人們一直順從聖經的教訓,自古至今多少個世代,人們在生活中經歷過聖經的真實,幾乎每種文化都是如此,二十個世紀過去了,每個時代的人都發現聖經很可靠。可是你現在卻高估自己,自以為有能力判斷哪些經文可以接受,哪些不可。
我有一個很好的例子。記得幾年前,我和太太一同去看威尼斯商人(Merchant of Venice)這套戲劇,劇中有多位著名的演員。我非常非常驚訝,他們竟然可以把劇中的反猶太主義淡化得那麼好,真是非常厲害。有一些地方可以清楚看到這位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想要表達什麼,而他們嘗試以各種不同方式把它淡化,試圖緩和反猶太情緒,但你實在抹不掉它。那是一部非常反猶太的戲劇。
我的意思是什麼呢?我的意思是,莎士比亞比我們都聰明。他是獨一無二的天才,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曠世奇才,但連他也擺脫不了時代思潮。他的立場正確,甚為什麼呢?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精英和有學識的階層,對猶太人的看法與莎士比亞同出一轍。他們全都是反猶太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有一點智慧都看得出來。
像莎士比亞這麼聰明,也無法擺脫時代的思潮。他也隨波逐流,我們現在讀這部著作,都說它非常歹毒,非常可怕。如果他依照聖經的教訓,應該很早就發現當中的錯誤。但他沒有。我不是要否定他的基督徒身分,只想說明,按照聖經原則思考多麼困難。我是說,不追隨時代思潮而是按照聖經,實在非常困難。靠聖經來作判斷相當艱難。如果莎士比亞根據聖經的真理判斷事非,他就不會那樣寫,不會顯得愚昧,幹得那麼醜惡。
很多人可能高舉二十世紀的某種思想立場,斷言聖經裏某些章節再無法令人相信。你是否明白,你今天用來判斷聖經對與錯的觀點,幾百年之後會淪為笑柄?我的意思是說,人們必須厚著臉皮,才可高談闊論現代觀點有多動聽,說什麼聖經不屬於這個時代,說什麼我們現在知道,保羅在很多地方有偏頗,使徒和先知的話也多有錯漏。我們現在知道。你說“我們現在知道”,“現在”是什麼意思?是指2014年。可是對將來的人而言,將會是遠古時代。莎士比亞那時也認為自己是現代人,是的,然而只是一瞬間而已。
英國作家及神學家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說:“對於我們的時代,人們最易忘記,它不過是一瞬間而已。”人若是對神話語進行批判,就是忘記了,他們的時代只不過是一瞬間。
你有兩個選擇,要麼以自己的看法為根基,判斷經文的對錯,要麼以聖經為根基判斷自己看法的對錯。兩個立場,你都得先運用信心,必先相信任何一個立場。兩個立場都無法得到絕對證明,所以你最好留意蛛絲馬跡。雖然沒有絕對證明,但有很多證據。哪一個立場比較聰明?你希望順服基督的話嗎?你想知道這些年來有多少人以時代不同為名,受著時代思潮影響,主張廢掉某些經文嗎?很快……正如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所說:“凡不是永恒的事物,都會永遠過時。”然而,聖經是永恒不變的。看清楚你在做什麼吧。無視絕對真理,沒有人能夠存活。如果你不想親近神,你其實是想自己變為不朽的神。看清楚你在做什麼吧。
那麼,我們已經看過“這個根基是什麼”了,它是什麼?就是使徒和先知。它為什麼是一個根基?因為它啟示了神的話,是永不改變的,是絕對的標準,我們可以向它尋求幫助。它永不會令我們失望。你的看法做不到,思考做不到,專家意見做不到,科學做不到,這些東西一直在變,不能成為根基。但這個可以。
我們看過怎樣才成為根基,也看過聖經為什麼是一個根基。那麼最後,我們如何采取實際行動,確保自己建立在這個根基上?記得我的樓梯嗎?它們不在同一個根基上。我們要不斷用水泥填補那個漏水的空隙。然後,空隙會加大,再加大。你們很多人,可以說是因為同一個原因而遇到各樣問題。我抱歉地說,你們很多人就像我家前門的樓梯。你好像比塞塔,在根基上出了點問題。
你怎能保證自己立在根基上面呢?唔,要使自己安穩在聖經的根基上,就要保證自己心思意念、意願及心思信靠這個根基。讓我給你一些實際建議作為結束。
首先,你知道怎樣把心思意念安穩在根基上嗎?你知道要怎樣安穩在那裏?就像好石匠那樣巧妙和穩當,將所有心思意念安放在經文根基上。如把石頭安穩在根基上,你必須確保石頭表面全部立在根基上。你不會讓它探出來,懸在空中,這並不好。你必須確保石頭就這麼大,可以整塊立於根基上。
你的心思意念全都放在根基上嗎?聖經說,它意味著你不只是相信聖經。很可怕的是,有百分之八十八,大概是那樣吧,或是百分之七十……總之大部分美國人都說他們相信聖經的每一個字。可是,這與安穩在經文根基上是截然不同的。大概這麼說,相信聖經,跟認識聖經,晝夜思想,其實是兩回事。
美國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九的人都說他們相信聖經的每一個字,但只有大概百分之三十的人能夠從十誡中,說得出其中六條誡命。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夠講得出四福音的作者: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你可以口稱相信聖經,但要把心思意念立在經文根基上,又是另一回事。一言一行,意思是聖經充滿你的心思意念。
以聖經作為根基,好得不能再好,因為它同時使你有超然獨立的判斷力,滿有智慧,非常謙虛。你知道怎樣出現的?我想,除了聖經,沒有其他方法。我記得念大學時真正成為基督徒,說來話長。在大學時,我想成為基督徒,信主後我很驚訝,突然發現,因為我是基督徒,因為我相信神的話語,我的心思意念和同班的人完全不同起來。
哲學教授、社會學教授、人類學教授進到課室,大談當時最權威的思想觀念。他們會說:“五十年前,人們本來相信那一套,但我們現在都奚落他們,嘲笑他們的無知。我們會把他們的照片貼在布告板上,用飛鏢投向他們。我們拿他們作笑柄。現在,我要向你們介紹的這些想法才是對的。”當然,三十年之後,那些自鳴不凡的人也都會被貼在某處的飛鏢靶上,讓每個人取笑。
但重點是,我突然開始發現,原來我有一套標準用來判斷人和事。我不太認識這套標準,但我開始明白,讓神的話充滿有何重要。我要讓聖經的話充滿我。凡建基在神話語的人,可以坦然面對全世界,然後說:“你們都錯了。”我想說,這就是獨立思考。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正正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說:“神的話語是這麼說,你們卻背道而馳。雖然只得我一個,但有聖經,就屬於一個的大多數。”道理盡見於此。你要超然獨立的判斷力,莫過於擁有神的話語。靠著神的話語,你能夠判斷任何事情。
無論是什麼權威的意識觀念,無論是哪派主流的思想,你都有能力去判斷。但另一方面,你並非為了獨立而獨立。有些人成了遺世獨立的思想家,只不過因為他們傲慢。他們自鳴不凡,自覺與眾不同,於是相當傲慢。有些人只是泛泛之輩,卻也這樣傲然獨立,那就更糟糕了。然而,一個以神話語為根基的基督徒,雖然思想很有獨立性,卻並不傲慢,反而很謙虛。因為你要順服神所說的話。基督徒理應這樣說,這是我的立場,但如果你能指出我偏離了聖經,我會馬上改變看法。
我寫了多少本書並不重要。我有一個在神學院教授舊約聖經的朋友,他有一件了不起的事,令我最為感動。他寫了最少八本書。他是根據對舊約聖經獨到的見解寫成那些書。經過六個月的潛心鉆研後,這朋友發現他完全錯誤。他說:“我錯了。我錯了,這才是聖經的教導,能夠把這本書出版多麼奇妙,但過去我所寫的八本書方向都錯了,真是一派胡言。”
我不能想象其他學者會像他那樣。但當你明白聖經才是一切,神的話語既使你思想超然獨立,同時也讓你非常謙虛。你會查考經文,察驗神的話。這是什麼意思呢?聖經說:“你們查考聖經。”耶穌在約翰福音第5章39節說:“你們查考聖經。”那是什麼意思?你並不是看一看聖經就算,而是查考它。你怎樣尋幽探秘,跟匆匆走過一條路是完全兩碼事,對不對?你會屈膝跪下,尋根究底。
我不會忘記第一次聽人這麼說:拿一節聖經,研究它三十分鐘,然後寫出最少二十件你從中看到的事。我照著做的時候,才二十一歲,那以前從未試過。當我真的埋首查考神的話語,我很驚訝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我記得放下筆後,看著筆記本,我說:“聖經的話實在又真又活。”我發現越是仔細研讀神的話語,越會有新發現,因為神的話又真又活。神的話確是又真又活。你就像淘金者在淘金,只要這樣做,就會發現聖經的話語非常寶貴。
美國哲學家及社會學家賀伯特(George Herbert)這樣解釋。他為聖經寫了一首短詩。詩中這樣說:
聖經啊!無盡的甘甜!讓我的心
吸取每一個字,甘甜如蜜,
作為任何悲傷的寶貴報償。
這是奇妙的鏡子
治愈照鏡人的雙目:
這是一口井
洗凈它所顯示的。
誰能不愛慕它,
不高聲頌贊?
你要查考聖經,用你的全副精神,整個心思意念都浸沈在聖經裏,否則在末日,你的銀行存折和銀行賬號會在審判時對你說:“當你有聖經不朽的瑰寶,你卻將心神都傾註在我們身上,關心我們,研究我們,為我們辛勞。但現在我們只剩下一堆塵土。”它們會起來審判你。任何書本,任何資料,要是你浸沈在當中,過於你花在聖經上的時間,它們都會在末日起來說:“你真是個笨蛋。”查考聖經吧!全副精神專註在神的話語吧!
第二。請把意誌放在聖經上。我的意思是,你要順服它。你要順服聖經的道理。你不只要查考聖經,還要讓聖經檢視你。聖經有多處地方說:“聖經管教你們。”希伯來書第12章5節說:“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你是以此知道自己的宗教到底是舉足輕重,或只是徒具形式,幹枯如塵,刻板規律;知道它到底是生機勃勃,不可缺少,或只是機械公式。聖經規勸你,管教你。希伯來書說:“你們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你明白 嗎?
你知道聖經怎樣守護你嗎?它說,你為什麼憂慮呢?看看憂慮時你在做什麼,看看你怎樣質疑神的智慧,怎樣質疑神的愛。神的話語規勸你,守護你。你感覺到嗎?神的話語是活的。
請讓神的話語重整你的人生。任何一節經文都不能略去,讀經時要問問自己:“這節經文怎樣改變我?如果我認真對待它,它會怎樣改變我?”除非你明白怎樣讓聖經規勸你,守護你,改變你,否則仍然沒有把心思意念浸淫在經文裏。所以你要立定意願遵行聖經,全心全意對待神的話 。
關於這一點,我要告訴你們一件最有趣的事。你可能認為聖經不是神的話,並非神給你的神聖啟示。你可能認為它只是關於神,不是從神而來的話語。它確實不錯,而那些記述神事跡的作者,有男也有女,他們的記述並非從神而來的神聖話語,你不會認為它完美無缺,不管喜不喜歡以它為至高權柄。若是這樣,你和神根本不會有個人關系,不可能心靈契合。
若想把心思放在神話語上,就要視聖經如情信,像讀著一封私人信件。如果你想了解某個人,不可以只讀他們的傳記。讀一些關於他們的數據,能幫助你初步認識他們。但如果你想真正認識他們,與他們建立個人關系,就必須親自聆聽他們的敘述。他們的事跡,跟他們自己的講述是截然不同的。
聖經是來自神的真理。如果你不相信這點,如果你不相信聖經是從神而來的啟示,當然你還是可以傾慕神,尊重神,但你並不能了解祂。你違背了基督教的核心,那就是與神建立親密關系。你讀神的話語嗎?早上有親近它嗎?如果你早晚都靠近它,說:“我讀這篇經文,因為神想我明白它。這是為我好。這不是巧合。我讀詩篇第3篇,因為裏神希望我從這篇經文有一些領受,關於祂的,也關於我內心的。”你有沒有與神建立個人關系呢?你必須這麼做 。
耶穌復活之後,在通往以馬忤斯的途中,祂遇到兩個門徒,他們並沒有認出祂。祂說:“你們為什麼這樣憂愁?”他們說:“唉,我們的主已經死了。我們以為祂是彌賽亞,會拯救以色列。”雖然他們認不出耶穌,耶穌看著他們說:“啊,信得太慢了。你們的心愚昧,遲遲未能相信聖經的一切教導。”然後,祂開了他們的眼睛,讓他們看見摩西怎樣描述祂,一眾先知怎樣描述祂。讓他們知道聖殿跟祂有關,因為祂就是聖殿;讓他們知道祭司的職分跟祂有關,因為祂就是祭司。
曠野的盤石預表祂,因為祂就是那塊盤石。雅各布的階梯跟祂有關,因為祂在約翰福音第1章51節說:“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這一切都是關於耶穌。因此,聖經是屬於個人的,它是神親自給你的個人書本。耶穌向他們提到這本書,向門徒提到這本書,然後祂分餅時,他們認出了祂,而祂就消失了。路加福音第24章32節記載,他們轉過頭來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親愛的弟兄姐妹,親愛的聽眾朋友、親屬和鄰裏,我希望你們明白那是怎樣的經歷。祂向你打開聖經,使你的心火熱,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你感覺到祂直接向你說話。你坐下來說,神想向我說一些話。這就是祂的話了。不是關於祂的話,而是祂親自跟我說話。
我會把心思意念沈浸在神的話語裏,我會把意誌沈浸在裏面。只要你這麼說,神會趟開心懷,對你說話。你試過嗎?你是否已經把自己、心思和意念、以及意誌,全都放在神話語的根基上?你別無他法。沒有。當祂向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火熱起來嗎?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使每一位聽眾朋友都能重新得力,重新振奮,也許這是第一次明白,生命要得安穩,活出真正的人生,唯有得著根基。教會能團結合一,唯有立於這個根基上。只有擁有這個根基,才能真正成為聖靈的殿,經歷到祂的同在。父神,僅僅相信這個根基是不足夠的,還要把自己立在上面。求禰使每一位聽眾朋友都能如此,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