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作為:卅五、神的家(二)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神的家”這個題目的第二部分。

今天我們會看以弗所書第2章19至22節,經文的內容與教會有關,探討神對教會的期望和要求。我們一連幾個節目都在講論這些經文,相信大家已很熟悉。以弗所書第2章19至22節,讓我先讀出經文,然後再探討經文中的道理。

[19]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

[20]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21] 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22] 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正如上個節目說過,今天這段經文,給我們看到教會的三幅圖畫。地區教會,甚至是普世教會,有能力實現美妙絕倫的群體關系,超乎世人所能理解。我們的群體可以美得令人難以置信,趨之若鶩,令人蜂擁而至。人們常常提到復興,聖經提到的復興,我曾經親眼目睹過在教會出現,我只有那一次的經歷。

當時,我在校園裏看見一小群基督徒戰戰兢兢地緊靠一起,從最初的十到十二人,經過很短時間,印象中只有幾個月而已,很多人認罪悔改,歸信基督,人數轉眼增至一百二十人。我還有印象,因為當時參與其中,我就是那十二個戰戰兢兢的小夥子之一,可真是個新鮮出爐的基督徒。那時生活還不太像基督徒,生命有不少虛偽的雜質。可是我們這個群體因著彼此緊密連結,產生了巨大的力量,於是快速增長起來。

我們不懂得清楚解釋福音,也不知道如何響應反對聲音,我們根本無法理直氣壯向人宣講自己的信仰。然而神的的確確差遣聖靈與我們同在,建立群體,好叫我們順從聖經的教導“彼此相愛”。雅各書第5章16節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帖撒羅尼迦前書第5章11節說“互相建立”、加拉太書第6章2節說“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希伯來書第3章13節說“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

羅馬書第15章7節又說“你們要彼此接納”、歌羅西書第3章16節說“互相勸戒”、加拉太書第6章2節說“互相擔當”、以弗所書第4章32節說“彼此饒恕”。我們開始實行出來。看起來很簡單,我們於是照著行。不論你是信徒還是非信徒,不論你信奉哪個宗教,不論你有怎樣的人生哲學,人心所渴慕的,莫過於加入擁有這樣特質的群體。當你得著神的恩典,真真正正付諸實行,人們就會深受吸引,仿如飛蛾撲火,福音因此變得真實,與人們息息相關,滿有力量。

保羅指出這麼美麗的景象是可以實現的,他努力在證明,教會可以有多榮耀。他給予我們三個隱喻,三幅教會的圖畫,我們上個節目已探討過。首先,他說我們是一國之民,我們有國民的身分,不再是外人和客旅。

第二,我們是神家裏的成員。然而最重要的圖畫,描繪得最詳細的是,我們是建築的石塊。正如上個節目所說,經文提到我們“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由此可見,我們是聖殿裏的活石,而神就居住在聖殿裏。

我們上個節目已經在討論這個主題。要知道,保羅這裏提出的主題,其實貫穿了整本聖經。相信大家都很想認識聖經,對不對?想想看,聖經就如一大堆珍珠,由一些線絲串連起來,如果你拉緊這些線絲,就會發現有一個特定的主題貫穿了整本聖經;如果你一條條線跟著去找,就會看見整本聖經井井有條。我不是說聖經只有一個主題,其實有好些主題,這只是其中一個。

保羅是說,如果你是個基督徒,你就是神居住的地方。一國的子民覲見國王,就如第一幅圖畫。小孩靠近父親,這就如第二幅圖畫。上個節目我們說過,小孩是在父親之外,兩人始終是獨立的個體。因此,這個比喻還沒有完全交待,我們借著基督與神建立了怎樣的關系。可是第三個比喻則層次最高,它提到我們就像聖殿,我們是聖殿中的石頭,而神就居住在聖殿裏。由此可見,這個比喻實際上指出神的同在充滿了我們,澆灌我們,祂住在我們裏面,掌管我們。祂竟然住在我們裏面,這比一切更珍貴。

現在當我說這是聖經的一個主題,我已經略為交待過了,可是我還想說明這個主題怎樣貫穿整卷聖經。我希望大家明白,我們是神居住的地方,整卷聖經都與這個主題有關。當我們明白它怎樣貫穿整本聖經,就會嘗試實行出來,切實看看聖經的話如何改變我們。

第一個主題,“聖經中神的同在”,特別在舊約,每次看到“神同在”的意思,原文都是希伯來文,意思是“神的臉”,“同在”這個詞是翻譯。舊約聖經記載,起初神創造了一個地方,作為地上的居所,在那裏我們與祂共同生活。那地方叫伊甸園,是神的居所,我們也住在那裏。我們與神同住,如果你曾經跟人同住,就會非常熟悉對方的脾氣習性,對方了解你,你也了解對方,大家距離很近,好像無分你我。

然而聖經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看見神的臉,可以來到祂面前,與祂同住,但卻發生了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創世記記載亞當和夏娃決定自己當主人,他們作了這決定,馬上就給趕出伊甸園,再也見不到神的臉。

舊約聖經告訴我們,神把他們趕出祂的居所,也就是伊甸園,而伊甸園門外有基路伯手拿著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嚴密把守,免得有人擅闖。這是甚麼意思呢?意思是自此以後,我們的生命無法面對神的同在,除了借著血,我們不可能面對神的同在,祂的同在會令我們沒命,帶來死亡。為甚麼會這樣呢?

多年來我事奉神,老實說也不算是很多年,我一直都想令人透徹明白,如果想認識聖經,就必須清楚知道神是聖潔的,我們當仰望祂的臉,進到祂面前,我們要仰望祂的臉,渴望見到祂,因為我們起初是為此而造的,只不過現在不能再親近祂的臉了。這基本上就是人類當下的困局,要明白聖經,就必先清楚這些道理。除非你弄得很清楚,否則不可能明白。有人說,我著實不理解,為甚麼來到神面前就會沒命?

多年來我說過許多比喻,你也許都聽過了,重溫它們很有意思,有好幾個比喻挺有用,其中一個大概就是軌道的比喻。軌道的比喻是這樣的:到底太陽系是怎麼來的呢?是甚麼讓行星運行得如此和諧,彼此合為一體呢?

道理很簡單,所有行星都圍繞著同一個中心運行。行星之間可以迥然不同,卻圍繞著同一個中心。行星的軌道直徑可以相差一倍,但全部繞著同一個中心。相反,假如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的中心,各自圍繞自己的中心運行,肯定會釀成大災難,行星會互相撞擊,撞至粉碎,焚燒起來。

好的,讓我們從這個方向,理解為何當罪人悔改回到神的面前,必然會產生強烈的矛盾,痛苦萬分,造成極大的反應。這就像你把酸性的化學物放進盆子裏,引起爆炸一樣。為甚麼呢?道理簡單不過。請看看神,祂以甚麼為中心呢?祂創造的一切,都是以正直、真理和公義為中心的。

現在看看你自己吧。你以甚麼為中心呢?是公義嗎?是真理嗎?好吧,你會考慮它們,但這些其實都不是你的中心。若果它們符合現實,而且不會防礙我們時,我們才會跟著做。老實說,我們的中心其實是自己的快樂。我們最關註怎樣才開心快樂,舒舒服服。這樣,神最重視真理和公義,而我們最重視怎樣才快樂。兩個截然不同的中心。會發生甚麼事?可不就是撞擊。當神與人互相撞擊,不朽與朽壞撞擊,那一個會粉碎?

這裏有另一個比喻,說明為何進到神面前會有極大的撞擊,甚至致命;為甚麼當摩西在出埃及記第33章18節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神卻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為甚麼在出埃及記第19章21節,當神降臨在西乃山,那裏有祂的同在,但祂卻說:“你下去囑咐百姓,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死亡。”為甚麼呢?其中一個解釋是軌道的比喻,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為甚麼神的同在會使人沒命。

另一個例子是偽裝的比喻。試想像一下,假設你不是警官,但你決定要穿成警官的模樣。想象一下,你要裝扮成警官。為甚麼呢?因為你要享有警官的種種權力,高高在上。比如在一條小路上,以時速200公裏風馳電掣,對人呼呼喝喝,享受一個警官的特權。但是你卻不想在警察訓練學校接受種種訓練,你不想承擔責任,所以才裝扮成警官,盡享一切權力。

可是,要是你迎頭遇見一個真正的警官,你會怎樣?你開始慌張起來。如果那警官走過來,越來越近,樣貌越來越清楚,那會怎樣?你知道會怎樣的,你開始心神恍惚,緊張萬分,越來越焦慮。為甚麼呢?因為真正的警官越靠近你這個冒牌貨,你就越害怕自己被人揭穿,越害怕被送上法庭審訊。

你知道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了甚麼事?他們犯的過錯,你和我都會犯。我們遺傳了他們的罪性,同樣犯了罪,重蹈他們的覆轍。犯了甚麼罪呢?當有人說:“唔,我確實很想遵行十誡,可是最後選擇尋求快樂和滿足。”你犯的罪就是把自己當作神,你裝扮成神的模樣,成了自己的主,自己的老板。可是呢,你一點都不配,你根本沒有資格,你沒有足夠的能力智慧。

你自己作主,以為很明智。是的,十誡對我們有許多限制,但我不認為你很明智。做任何選擇,總得付上代價。你怎可能未蔔先知?怎能知道?過了幾年,回頭看看,你就明白當初以為行得通的事根本就行不通,你知道要承擔後果。為甚麼呢?因為你資格不夠。神卻在至高之處,俯視一切,洞悉一切。祂無所不知。因此,當祂指引你怎樣過活,祂看透了一切,掌握重點所在,知道甚麼才是明智。

如果你以為滿口謊言,比誠誠實實更實際,神偏偏說不行,你必須實話實說,可是你最後還是決定撒謊,這代表甚麼?你其實是把自己當作神,僭越祂的工作。怪不得當祂靠近你,你就那麼焦慮緊張。你遠遠望見祂,看見祂一步步走近,就會很沮喪不安,想盡辦法要溜之大吉。

上個節目我們提到舉世知名的宗教社會學家魯道夫(Rudolf Otto),他研究世上所有宗教,描述當人面對神的聖潔時有何感受,他將這感受稱之為“神聖的敬畏”。據他所說,人們被兩種強烈而對立的情感拉扯,既害怕,又著迷。最強烈的渴慕和最強烈的抗拒互相撞擊。不過,我倒渴望這種經歷。為甚麼?因為我們是為此而造的。可是我也害怕這種經歷。為甚麼?因為你要赤裸裸地面對神。

軌道的比喻也好,偽裝的比喻也好,你喜歡用甚麼比喻解釋都行,不過最根本的事實,是在聖潔的神面前,與這位至高者同在時,我們都將沒命。我們需要神的同在,渴望神的同在,引頸以待。當然還可用別的比喻解釋,你在任何一個顯要人物面前,都會有同樣的感受。如果你是個運動員,面對一個頂尖的運動員,與他在一起時,你會有何感受?

如果你是個音樂家,面對一個頂級的音樂家;如果你是個模特兒,面對一個光芒四射的模特兒;你會有何感受?一方面你很想接近這些人,是不是?你很想跟他們在一起。那人多麼出色,他想與你交個朋友,這下真是太興奮了。你可以看到,這是著迷,但肯定又有害怕。在出類拔萃的人面前,你看到自己的卑微,不足之處無所遁形,於是自慚形穢。

如果那些名人尚且使我們有此感受,更何況是神呢?我們的自卑豈不是更深麼?聖經說,那是致命的痛傷,所以那裏要有一把劍。當我們開始靠近神,會感到神公義的劍霍霍有聲,劍氣迫人。我們知道,這筆債根本還不了,以自己為中心,就會受到懲罰。我們知道,這是罪的宣告,我們與神中間出現了隔絕。我們很想親近神,就像摩西那樣。你知道,摩西曾經靠近神,向神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摩西很有智慧,深深明白在一切私欲背後,一切功名利祿背後,各式各樣的欲望背後,只有神的榮耀才能滿足他。可是神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摩西不能看見神的面。

歷世歷代真正的問題是:神如何能再與人同住?我們又如何再與祂同住?這才是問題的癥結,也是整本聖經的核心。神知道我們必須與祂同住,可是祂也知道我們做不到。因為那把劍,是神公義的劍。你或會問,為甚麼神不把罪一筆勾銷呢?罪債是永不能隨便勾銷的,只能由別人來承擔,由別人償還。有人傷害了你,你原諒他,這意味著甚麼?“原諒他”是甚麼意思?就是你把嫌隙吞下肚,意思是你付上了代價。債務不會自動轉虧為盈。如果你欠銀行錢,假設一家建築公司破了產,欠銀行一筆巨款,銀行會怎樣處理?

銀行職員說,估計我們得撇除債項,債務一筆鉤銷。這是甚麼意思?難道債務真的消失了?才不是呢,是銀行吞下了損失,替你付了代價,為此它必須裁員,節省成本。債務不會不翼而飛,得找人代付才行。基路伯手拿著的劍意思則是,如果你要回到神跟前,必須處理你和神之間的隔絕,那就是把債還清。要回到神跟前,就得服於劍下,沒有別的方法,必須流血。罪的工價就是死,就在神的劍下。

如果你想從頭到尾了解整本聖經,關鍵就在這裏,實在令人驚嘆不已。伊甸園裹,神轉臉不看整片大地,神撤走居所,可是祂馬上展開計劃,預備回來。創世記第3章記載,神說:“我必回來。”然後神便走了。綜觀聖經舊約關於希伯來先祖的書卷,就會看到神多次短暫來到地上,建立聖所。甚麼是聖所呢?聖所就是聖潔之地,“聖哉”(Sanctus)的意思。

聖所有聖潔的神同在,祂短暫降臨,所在之處暫時成為聖所。舉雅各為例。大家還記得嗎?創世記第28章記載,雅各在曠野睡覺時,在睡夢中看見異象,見到天梯有神的使者上去下來,那個使者是誰?就是基路伯。基路伯代表神的面常常同在。主就在天梯以上,祂向雅各說話,與雅各立約。雅各猛然驚醒,說:“這地方何等可畏……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伯特利是甚麼意思?就是“神殿”,是神居住的地方,但只是短暫的,神之後就走了。

那麼在摩西身上又發生了甚麼事?出埃及記第3章記載,摩西來到西乃山,突然看見荊棘焚燒,卻沒有燒焦。他往前走,神從荊棘中大聲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神就在這兒顯現。於是摩西屈膝跪下,神與摩西立約。每一次神顯現,聖所都會短暫出現,神居住的地方短暫降臨,可是只是短暫時間而已,神的居所轉眼便離去,不在那兒了,然而人們總會獻上祭牲。大家細心看看。不管是向雅各顯現,向摩西顯現,向喬布顯現,向亞伯拉罕顯現,都會發生甚麼事?

每當神顯現,便是神的降臨,我們看得見神的聖潔,神的榮耀,神的臉。通常會發生甚麼事?人們會拿出刀來。神說:“獻祭吧。”亞伯拉罕不明白這是甚麼意思,喬布也不明白,雅各同樣不明白。為甚麼我們要獻祭呢?因為除非你揮刀砍下,屠宰牲畜,獻祭給神,你不可能站在神面前,與祂交談。他們不明白祭祀真正的意思,不明白只有在刀劍下才能進到神面前,別無他法。人心充滿罪汙,要來到神面前,必須有人先付代價,處理這筆債項,這樣才能消除神同在帶來的致命痛傷。

昔日在舊約先祖的年代,人們有短暫的聖所,有神的同在,然後聖所又消失了,但總有刀劍,總要獻祭。到了神救贖計劃的下一個階段,祂來到以色列人中間,對他們說:“我要永永遠遠住在你們中間。”又說:“你要為我建造會幕。”之後,祂又讓以色列人建造聖殿。

會幕的中心,聖殿的中心,是個方形的地方,稱為至聖所,它的長闊高相同。至聖所代表完美無瑕,至聖所的中央是神的榮光,是神的臉,神的同在。啊,可能有人會說,這怎麼可能代表神的同在,我只道神是無處不在的。的確,這話說得沒錯,可是神的臉代表聖潔尊貴的同在,也就是你與神相見的地方。

如果我在一間教會講道,與一班會眾身處同一個禮堂,我跟他們在一起,他們也跟我在一起。可是,我們不會有很多談話。如果他們要跟我建立關系,得來到我面前,上前來看著我才行。

為甚麼?借著面對面,才能彼此建立關系。同樣道理,聖經用比擬的方法,當然是要幫助我們理解,真理是浩瀚雄偉的,是高不可攀的,若要讓我們有限的智慧明白,當然要深入淺出。但說到底,在神的榮耀裏,在至聖所裏,就是神的臉。至聖所是你真正與神相遇的地方,在那裏你能親近祂,你在祂裏面,祂在你裏面。

這是個進步,同意嗎?不再是短暫的聖所,而是永久的聖所、會幕和聖殿。可是,問題出現了。從來沒有人與神住在同一處。沒有人住在會幕,沒有人住在聖殿,他們都是住在外面,或是住在附近,不但如此,就算他們去拜訪聖殿,還是無法進到真正的聖所。他們不能走到幔子後面,因為幔子把我們和至聖所分開,你知道幔子上有甚麼嗎?就是基路伯。

幔子上刺繡了基路伯,還有葉子、棕櫚樣、石榴樹,刻劃伊甸園的景象。唯有大祭司每年一次,可以進到幔子後面。他們事前要經過幾星期的潔凈洗濯,用刀屠宰牲畜,把祭牲帶來,一年只有一日,他可以進入幔子,在神面前為眾人禱告。他從神同在的聖所出來,親自經歷過神的同在,絲毫無損。每個人都松了一囗氣。你看,除了那一次,那僅有的一次,而且還必須要有宰殺的祭牲,再沒有人能進去,甚至沒有人能到訪至聖所。

現在想想看,大家翻到新約,看見耶穌基督的事跡,你會頓然明白神幾百年來一直在做甚麼,明白聖殿和神的居所的所有象征,還有神的榮光。你會看見聖所,前面是燃燒祭牲的祭壇,還有陳設餅的聖壇、燭臺和其他東西;你不禁想起耶穌,這一切意象使我們恍然大悟,心裏如火般熾熱。

神告訴摩西:“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4章6節說:“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約翰福音第1章也記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經文“道成了內身,住在我們中間”一句,約翰其實是用希臘文寫的,原文意思是神紮好祂的帳蓬。

約翰福音第2章記載,耶穌走進聖殿,環顧四周,看見到處都是人群,有兌換銀錢的、有賣牛羊的。祂揮動鞭子,把這幫人全趕出去,祂說:“我殿是聖潔的地方,是禱告之所,是我父的殿 。”猶太領袖前來跟他說:“你憑甚麼權柄這樣做?”耶穌要求聖殿潔凈,猶太領袖並沒有責備耶穌要求聖殿聖潔,是不是?沒有,沒有半點責備。聖殿應當聖潔。除非聖潔,否則不能面對神的同在。他們只是說:“你憑甚麼權柄這樣做?”

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他們於是說:“你是甚麼人?到底在說甚麼?這殿用了很多年才建造而成。”可是福音書的作者約翰說,耶穌指的是甚麼?就是祂自己!祂在談論自己。“你把我殺掉,三天後這殿便會重建。”甚麼意思?原來是說,我是聖殿,是真正的聖殿,是真正的會幕,真正的祭司,真正的陳設餅,真正的燭臺,但是最重要的,我是真正的祭牲,已經在刀下犧牲了。你知道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吧,我會親自把劍刺進心窩。

耶穌死前一刻,祂在十架上死的一刻,發生了甚麼事?會幕,至聖所的會幕,用來阻隔人與至聖所的會幕撕裂了,不是從下到上撕裂,而是從上到下撕裂,這代表甚麼?耶穌就是聖殿,借著祂我們才能真正來到神的面前。

親近神本來會沒命,摩西多渴望來到神面前,可是都做不到;此外,神的同在會使西乃山的動物統統死去,正因為神的同在足以致命,祂禁止亞當、摩西、亞伯拉罕、雅各靠近祂,然而現在只要你接受基督為救主,承認祂替你擔當罪債,你馬上便可隨時隨地親近神。親近神不再致命,是能夠實現的。你成了聖靈居住的地方,因為耶穌是聖殿,當你與耶穌連結,與祂合而為一,你已經屬於聖殿的一部分了。

我還有其他補充。如果你想完全明白這道理,請看看聖經最後部分,聖經啟示錄的結尾提到了新天新地的降臨。那城的形狀怎樣?是四方的,是個立方體,它雖然是一座城,但也是個花園,裏面種了生命樹。聖經到底在說甚麼呢?聖經的意思是說,到了最後,整個宇宙將要成為神的居所,神的榮光、神的臉到處可見,伊甸園最終要代替全宇宙,我們要與神同住,與祂一同生活,欣然與祂同行。

神的住所記載於啟示錄第21章的結尾,是啟示錄的尾聲,新天新地降臨地上時,天上出現一把聲音,經文怎樣說呢?“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這就是聖經所說。為甚麼?因為聖經怎樣開始,也怎樣結束。這是救贖的各個階段所帶出的真理。救贖的計劃如一條線索,讓你明白聖經中各個故事的起承轉合。你整個生命的意義,你所有問題的根源和解決之道,全在這裏找到。

你明白是甚麼意思嗎?當聖經說,天使都渴慕看見我們的救贖,大家明不明白這是何等的恩典呢?得到了救贖,也知道當中的意義,不過聖經告訴我們,到了世界的盡頭,神在你心中與你同在,就如種子漸漸長成,如大豆草,你播進一小顆,它便慢慢茁壯成長,這就是聖經的描繪了。

如果你生活各方面都活出神的同在,日復一日,有一天到你要離開世上,便能坦然面對死亡,毫無畏懼,像每個基督徒一樣,因為到了那時,神的同在已經如茁苗在你生命中長成,燦爛艷放。你與神同在,散發榮光。你好像一面毫無瑕疵的明鏡,映照出神無窮的愛,映照出祂的偉大、喜樂、良善、慈愛、忍耐、尊貴和能力。這就是我們的盼望,因為神的居所在人間,神在你中間居住,在你的心中,讓你擁有屬天的特質。

好的,講了那麼多,到底有甚麼實際意思呢?請再聽我說一說。你是神的殿,這信息是興奮的,但也意味著罪的審判。讓我們先探討興奮的一面,接著才談談罪的審判。值得興奮的是:聖經說,因為你是神的殿,你其實是住在神的殿,你是祭司。請看看,神能把幾個比喻綜合起來,所以你也需要把這些比喻綜合起來一並理解。那麼豐富的道理,一個比喻是不夠的,你需要把它們互相對照。好的,你是祭司,因為你與神同住。聖經說,祭司的責任是獻上各種各樣的祭。祭司的職責就是獻祭。

花一點時間想想。如果你是祭司,你是聖殿,而神又住在你裏面,第一個好消息,就是你擁有通行證,保證能親近神。我常常接觸到一些人,他們看見自己的虧欠和罪惡,馬上就想躲避神。也許你還不是基督徒。我會告訴你為甚麼。一個基督徒越是看見自己的罪,就越想親近神。道德主義者和律法主義者實在不明白福音,他們沒有神的同在,越是看見自己的罪惡虧欠,便越想逃避神。

我遇到一些人,他們來跟我說:“難道聖靈不是要責備你犯了罪?”我說,“是的,但聖經不也說,魔鬼同樣會控訴你有罪嗎?”對啊。“那麼,我如何分辨呢?”這是常見的問題。我們怎麼知道良心受到責備,是因為聖靈提醒我有罪,還是因為自我形象低落,或者因為魔鬼攻擊?答案很簡單,關鍵就在於聖殿的概念。

如果每當你想到自己的罪汙,不知道怎樣面對神,又認為神不會再理睬你。如果你想打破這困局,但是耳朵響起一把聲音:“看看你的罪吧!神為何要理我呢?”這是自我形象低落,或者是魔鬼作怪,管他是甚麼,總之不是神的靈。要知道聖靈說:“你是祭司,得蒙接納。你已經成為聖潔,穿上了耶穌基督的義袍。”“讓我們憑著全然的信心靠近神。”希伯來書第9章14節說,“他的血豈不更能洗凈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

因此,每當你醒察自己有罪,以致不想親近神,不想上教會,不想禱告,不想面對神,覺得神怎可能還想見你?你忘記了,或者從不知曉,基督徒是聖靈的居所;你的罪債已經償還,公義的劍並沒有砍向你,而是砍在耶穌身上,幔子已經撕裂,神正站在那裏,不但沒有可怕的烈怒,沒有高不可攀的姿態,相反祂張開膀臂,向你說:“進來吧。”多麼感恩!2000多年了,你千萬不要回頭,不要回頭,不要回頭啊。幔子撕裂,天父輕喚“來吧”,假如你深諳此中道理,你犯了罪也會親近祂,絕不會逃之夭夭的。

不但如此,還有其他興奮的信息。聖經說,要是你把自己看作祭司,常常活在神同在中,就會將所作的工全看為是獻祭。羅馬書第12章指出,你把生命獻上當作活祭。獻祭是甚麼?祭司常常都要獻祭。加拉太書第3章,保羅說:“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保羅在這段經文訓斥加拉太人,當然那是另一個題目,另一篇講章。但是請註意保羅在說甚麼,如果你心裏一直看到基督為你犧牲,常常思念十架大愛,感受當中的意義,思想耶穌付上的代價,回想祂為你而死,這會令你有多感動。假如你看得見祂為你所作的犧牲,你必然會把生命全然獻給祂作為活祭。

舉個例子,希伯來書第13章告訴我們,“把自己當作祭司,常常以頌贊為祭獻給神。”你要將自己看作祭司。要是你仔細思想耶穌為你所作的犧牲,而不是整天埋頭單單工作,你必然會將每天所作的全然獻上。你想到耶穌成就的犧牲,它使你成為祭司。你要永遠侍立神面前,永遠與祂同住,永遠活出神同在的樣式,意思是說,你作的一切都是為了祂。

電話鈴聲響起。該說甚麼好呢?如果你活得像個祭司,你會說:“主啊,我不知道將會怎樣,但是我向禰禱告,讓我行事得當,常默想禰,讓我的回應合乎禰心意,好叫我能榮耀禰。”著名英國聖公會牧者懷特腓德(George Whitfield)每天晚上都自我反省:“我的一言一行,是否都是為了神的榮耀?”他回望一生,每天的言行舉止,是否都經過深思熟慮,足可向神表達感恩?如何獻給神呢?如何把自己的說話獻上,如何獻上自己的心?這就是獻祭的精神,感恩的心,頌贊的祭。

換句話說,如果你感到常常與神同在,活在神裏面,住在殿裏,你將視一切作為獻祭,那麼請留意你的生命有沒有以下三種特征。首先,你要有贊美的靈,而不是終日煩躁易怒。第二,你要有悔改的心,而非事事自我保護。第三,你要有感恩的心,而不是經常自憐自怨。要是你常常說:“看看耶穌為我作了何等的事,讓我得以親近父神,看看祂十架的犧牲。”你決定有生之年,把一切全獻給祂當作活祭,這是必然發生的。

首先,要有贊美的靈。希伯來書第13章15節說:“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贊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這是甚麼意思?看看神一貫如何以正面肯定態度面對事情。你喜歡這樣嗎?還是感到煩躁不安?看,耶穌被唾棄,被鞭傷,被侮辱,人們說:“有本事就預言吧。”祂被人恥笑,被人嘲諷,祂就在那兒,在十架上受苦至死。路加福音第23章37節記載,人們竟然說:“你若是猶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罷。”耶穌怎樣回應呢?“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馬太福音第26章40節記載,耶穌一次次回來,門徒都是睡著了。耶穌對彼得、雅各和約翰說:“你不能同我警醒片時麼?……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耶穌要求他們起來,與祂一同儆醒。祂知道他們的內心願意,但行動上卻做不出來。簡直難以置信。耶穌在那樣的環境下依然對門徒有所肯定。這實在是為父的心腸,還記得離家出走的浪子嗎?他花光了父親的銀子,揮霍得一幹二凈。浪子回到家中,他父親說了甚麼?“這次你最好小心點。”當然不是,父親怎麼說?他急不及待。他知道兒子準備悔改,於是做甚麼呢?他叉著腰等兒子過來嗎?親愛的聽眾朋友,他是“跑去”兒子面前,表示最重要是兒子平安回來。他主動的姿態讓兒子容易表達悔意。

你是不是愛贊賞肯定別人?是不是過著祭司般的生活?有沒有獻上贊美的祭,經常對人肯定,或你只是個煩躁易怒的人,喜歡批評挑剔,論斷別人?

此外,你應該有悔改的心,而不是處處自我保護。為甚麼呢?因為你知道耶穌基督為你做了甚麼,你會馬上謙卑悔改。有人批評你嗎?好吧,沒問題,這就悔改吧。因為詩篇第51篇寫道:“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如果你與神同行,一切皆視為祭,你會甘心樂意悔改的,因為神喜悅你這麼做。這是一種獻祭,仿佛在說:“神啊,禰為我成就救恩,至少我能做這麼微末的事。”

不但如此,你還應該有顆感恩的心,而不是終日自憐自怨。你應該這樣說:“看看神賜予我何等豐富。”希伯來書第13章寫道:“以頌贊為祭獻給神。”這是令人振奮的。你越仔細看,越看見自己在殿中,在你面前是耶穌基督公開為你犧牲的地方。你越是定睛看耶穌的犧牲,就越願意擺上更多,甚至把整個生命獻給祂。這是令人興奮的。

接下來是對罪的審判。耶穌基督來到聖殿,做了甚麼事?祂把東西推倒,把東西扔掉。為甚麼呢?祂成就了瑪拉基書第3章所說,“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他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他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堿。”耶穌說,如果你要見我的父,你必須聖潔才行。因此,瑪拉基書第3章和約翰福音第2章告訴我們,祂心中想念天父的聖潔,渴望聖殿的院子保持潔凈。

現在耶穌就在你的生命中,雖然你不再被定罪,但祂同樣渴望你聖潔。你的生命是神的住處,有聖靈居住其中。想想為甚麼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6章19節會說:“你們要逃避淫行……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他的意思是甚麼呢?大概是說:“你想想看,那位聖潔無瑕的神,祂的眼睛能明察秋亳,洞悉一切邪惡,祂若看見你的心常存惡念,會怎樣呢?你是聖靈的殿啊。”這就是對罪的責備。耶穌來跟你說:“我是這房子的主,因此我希望這地方潔凈,一塵不染。”

神的居所,聖靈的住處,意思是甚麼?意思就是你得聖潔才行。那麼甚麼才是聖潔呢?唔,就是說東西放進聖殿,就成了聖潔。舉個例子,壺子放進聖殿,它就變成聖潔。壺子怎麼可能聖潔?家具放進了會幕就成了聖潔。椅子怎麼可能聖潔?很簡單。這些東西成了聖潔,因為它們只供神使用,除此以外,沒有別的用途了。

那麼,你知道聖潔是甚麼意思嗎?意思是說:“我不再屬於自己,我是屬神的人。我專屬你使用。”神有時把你放進煉金的火,為要使你聖潔。有時說實話很容易,有時又很實際。你聽過人說,誠實是最佳良策嗎?通常都是。許多時候,應該說大部分時候,你為了持守聖潔而說出真相,不但討神喜悅,自己也從中得益。事奉神的同時,竟然還可以事奉瑪門!換句話說,順服神往往不會吃大虧。是真的啊。

順服神常常有好處,在人際關系上也因而獲得回報。的確是這樣。可是有些時候,現實並不如此,這時你就要受煉金的火去蕪存菁。因為有時為了說出真相,遵從神的誡命,你可能要放棄工作,放棄經濟利益,放棄一段關系。這個時候,耶穌正在你生命的院子中心,在磨煉你。祂說:“現在,你明白甚麼是聖潔了?就是全然屬於我,分別為聖,為我所用,你不再屬於別人。”這些時候,你才得著機會,真正活出救主的樣式。

這是好消息!神在你裏面,你要親近祂。你的生命可以滿有頌贊,對你責備使你知罪的消息是:聖潔的神住在你裏面。不要心存惡念,讓祂看見。可別忘記,幔子已經撕裂,偉大全能的神現在已經與你同在,一生與你同行,永不離開。這份同在日漸充滿你,最終完全帶領你,使你回復真我,活出祂的樣式。你是殿,你是聖潔的,應當為此喜樂,滿心歡呼。好好活出基督,與祂同行。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以我們為居所。感謝禰,禰成就了救恩,為我們償還極大的罪債。眾天使都引頸以待,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都渴望得到的恩典,感謝禰竟賜給了我們。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懂得欣賞禰的美意,活出信仰。天父啊,我們的生活與禰完全的標準相差太遠,可是禰竟願意接納我們。感謝禰,因為你叫我們得勝,禰與我們同在,與我們同行,領我們得勝有余,凱旋而歸;我們渴望那天,期望那天快臨。親愛的天父,讓我們與禰同行,與禰一同跨過人生,使我們像禰的兒子,公義的耶穌基督,最寶貴的那一位。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