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神的家”這個題目。
我們一起思想以弗所書第2章19到22節。
如果我們想了解教會要如何發揮作用,那麼我們來讀以弗所書第2章19 到 22節。這四節經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很快要告訴你為甚麼。在收音機旁的每一位聽眾朋友,無論你身在何處,無論你的信仰立場如何,無論你相信甚麼,你必須向人作見證。你們當中有些人已經在努力,我也正在向你作見證。首先,要有人向你證明基督信仰真實可靠。其次,要有人向你證明基督信仰關乎個人。這兩點是真確性和合理性。
真確性的意思是:在理智上是否不自相矛盾,證據是否經得起考驗,這就是真確性。合理性與現實較為相關。是否可行?是否實用?是否會改變人的生命?
好了,要見證基督信仰的真確性和合理性,聖經一次又一次顯明,我們確實需要在兩方面努力,唯有在這兩方面雙管齊下,基督的信息才能真的傳開,並且在各城各方帶來美好的果效。這兩點就是:神話語的傳講,以及主的會眾,這兩方面都要做得好。簡言之,即是傳講和會眾。
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傳講,也許你沒意識到這一點。傳講神話語對真確性十分重要,我們著實有必要向人證明基督信仰並非天方夜譚,一廂情願,也不只是絕望裏的掙紮,基督信仰並非無可奈何的選擇。基督信仰當然是合乎邏輯的,是真真實實的。
有一位作家如此寫道:“你鼓勵人成為基督徒,不是因為基督信仰令人興奮,雖然它確實如此;不是因為基督信仰真的能幫你,雖然它確能如此;不是因為基督信仰跟得上時代,雖然它果真如此;不是因為基督信仰滿足你的需要,雖然它必定能夠;不是因為基督信仰千真萬確,這一點讓現代人瞠目結舌。我的意思是,他們最大的期望,是它很實用。”他們對於基督教是真理卻一點也不在乎。
傳講神話語的用意,就是要證明基督信仰是真實的,目標就是要證明它的真確性。但這還不夠,並不足夠。你還必須證明基督信息的是可以信賴的,這點只可以在基督徒群體中領會。
換句話說,當教會健康發展,散發榮美,向世人見證當中奇妙的人際關系;當教會的團契生活美妙絕倫,超乎世人的理解,這樣的教會具備真理和愛的特質。如果只有愛而沒有真理,每個人都很荒謬可笑,不會彼此守望督責。
如果只有真理而沒有愛,每個人都以苛刻和傷害性的方式要求他人遵守規則。真理和愛必須並存,既有肯定也有督責,既有贊美也有傷痛。如果你們的關系如此美麗,那麼人們會說:“裏面必然存在某種道理。”那便彰顯了基督信息是可以信賴的,證明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
因此,單有偉大的傳講還不夠,還須要有實質的應用。這就表示,教會的開展可以暫時依賴有力的傳講。有美好的音樂和崇拜,你因而得到激勵,覺得好像滿載而歸,得到復興,諸如此類。那是偉大的傳講,但是如果沒有會眾參與,最後那所教會只會淪為盛大的表演,淪為一個馬戲團。長此下去,它無法有效在各城各方傳揚基督信仰。
事實上,反之亦然。你必須承認,教會可以非常溫暖,充滿愛心,人際關系令人向往,但在傳講方面卻一塌糊塗。崇拜真是亂七八糟,除非你是他們的朋友,除非你享有那些關系,否則只要你一踏入教堂大門,就知道在崇拜中根本不會有所得著。你去過這樣的教會嗎?會眾很好,傳講卻不好。可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只有傳講而沒有肢體關系,就像泄氣的輪胎一樣。如果你的輪胎已經在泄氣,但是你仍然奮力堅持,自覺良好,以為它仍然充氣,那麼到你來到輪胎的極限,接著就會突然噗嘶嘶嘶。全部停止。
傳講和肢體關系,正如空氣與輪胎。演說再震憾,再令人拍案叫絕,音樂再悅耳動聽,敬拜再多姿多彩,傳講再豐富動聽,若是沒有肢體關系,也就毫無意義。
當教會的團契生活美妙絕倫,令人不敢置信,基督信息才能有效傳揚,深入大大小小的角落。人們無法解釋這樣的團契生活,他們驚訝不已。我們之前講論過,就是因為這原故,我們要探討這段經文。
當我們探討這些道理,請別忘記,不論你是基督徒也好,不是也好,或者還未確定清楚也好,你都要明白教會的本相,這對我們所有人都很重要。
當我們看看聖經,便明白教會所能成就的事情及應該在我們心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不認為人們有足夠的激情,部分原因是個人主義充斥泛濫。我們最企盼的,是找到一所教會使我完全,使我破碎的生命得以愈合。大體上說,我們不知道,又甚至沒有異像教會應該如何,可以如何。
神在這裏透過保羅給我們的圖畫,應該讓我們感動,挑旺我們的靈火;我們應該為此充滿激情,深深渴求,直到我們願意付上時間、情感、金錢,以及甘於受傷害,決心實現合一,達至團契和群體生命的聯合。
我說要付上時間、情感、金錢和甘於受傷害,可別弄錯,因為這四方面是必須的。你得付上金錢,信不信由你,至於時間,更是無庸置疑!說到情感和甘於受傷害,我認為應該包括在內。如果你要有這種合一和有靈命的會眾,那你就得冒風險,但這是值得的。不僅值得,也是絕對有其必要。你知道,要實現這幅圖畫確實荊棘滿途,但無動於衷肯定是死胡同。
好了,讓我們看一看保羅提到教會的三件事;他給了我們三幅圖畫,我其實想探討最後一幅,因為他著墨最多,至少我認為最適合今天講論。
他告訴我們三件事:“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第一,我們是神國的子民。不再是外人,不再是客旅,不再是移民,而是子民,是同胞。你是神國的子民。第二,你是神家裏的人,你是祂的家庭成員。
所以,首先是神國裏的子民;其次是神家裏的成員,但第三,你們是基石,是建造房子的石頭。我們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被建造在基督上,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是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保羅要告訴我們甚麼?這次我們只能談論兩點。他說我們是聖殿,而你們是聖殿裏的建築石塊。對吧?第一,如果你們仔細看這幅圖畫,會看到許多象征,由一國的子民,到家裏的人,再到聖殿中的石塊和組成的基石,事實上層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入。
首先,保羅想要告訴你,你們是建築的石塊,用於建造聖殿,即聖靈的居所。他借此要告訴你,你們是唇齒相依的,不能失去對方。他說的是基督徒的合一。事實上,萬國萬民都應該合一,而這種合一只有在基督裏才能實現。如果你窒礙這種合一,就是窒礙自己的本性。
當我說到主權,你身為子民,會懂我的意思麼?如果我們是同一國的子民,我們之間就有一份共同性。當然,子民之間都有共同性,因為我們遵守相同的法律,繳納相同的稅項,10 月 1 日令我們團結一致。
所以一國子民之間有一種合一性。但是說到家庭成員,合一性就更大了,不是嗎?因為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家庭成員間有更大的聯合。但是,我想指出,保羅要告訴你,當他說到“石塊用於建造同一堵墻,建造神居住的殿、聖靈的殿”,他其實給了我們一個象征,代表著更加親密的合一。
他談論一種更緊密的合一。因為你看,兄弟姐妹可能會有爭執,彼此疏遠,卻仍然是家庭的成員。他們同屬一個家,即使彼此勢成水火,互不來往,舉例說每年只在聖誕節的聚會才見一次面,但兩人不瞅不睬,避開對方!你們彼此疏遠,爭執不斷,但仍然是家庭的成員,可是兩塊建築石塊卻萬萬不能爭執,因為它們築起同一堵墻。
事實上,你們彼此疏遠,彼此爭吵衝突,卻仍然是兄弟姐妹。但是讓我再講論建築石塊,前幾個節目我已提過,除非建築石塊能相互支撐在一起,否則毫無意義。建築物的功能是甚麼?就是給你遮風擋雨。
為甚麼你要住在樓房裏?為甚麼我們需要建築物?自然界是我們的天敵。由於自然界變幻無常,不是我們身體所能應對,因此我們需要避難所。建築物的目的就是讓我們遠離寒冷,給我們安舒,在暴風雨和大雪中庇護我們。
建築石塊不築在一起,便不能達此目的。單獨的建築石材,本身無法為你遮擋風雨。你試試看吧,就這樣走到街上,一塊建築石材擋不住暴風雪的。很抱歉,就算你爬上建築石材,還是會在暴風雪下凍死。
建築石塊互相疏遠,就沒有功用,或可把它們報廢,再無價值可言。當人們說一輛車子報廢,是指那輛車已經全毀。那輛車是否不存在了?
不!那輛車報廢,是甚麼意思?它還在那裏,你看得見它。它依舊存在,為甚麼它會被報廢?因為它完全發揮不到應有的功用,無法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它只是一堆廢鐵而已。我的意思是說,它還稱得上完好無缺,有車窗,有門,但它已經報廢了。
保羅想要表明,如果你是個獨來獨往的基督徒,只想獨自作個理論上的基督徒,好像紙上談兵,那麼神想要你發揮的功用,你就連一丁點也發揮不出來。
你凡事獨來獨往,從不與其他基督徒有相互督責的關系,也不與人彼此分擔重擔。你這個基督徒抽離人群,高舉個人主義,損害了應有的本性。當你一周工作100小時,或者沈溺毒品或酒精,都是在傷害身體。兩者如出一轍。
如果你沈溺毒品或酒精,或一周工作100小時,你就是在傷害本性,最終會崩潰。如果你是個獨來獨往的基督徒,最終也會崩潰。為甚麼呢?因為你是建築的石塊,要用來建造聖靈的殿;你們彼此需要,定要緊密相連。因為彼此建立,你會得到他人全力的支持。離開了肢體合一,你就會失去意義,雖然活著,卻毫無生命力。
我知道你不想聽,會有何反應。我也知道自己會怎麼做。我有此傾向,如果不是牧師,我知道我會這樣做。有時別人做的事情,傳道人不能做,換另一角度,我們有自己的想法亦無可厚非。如果你跟別人吵架,就會輕易離開,不再回頭。
為甚麼?世上有很多教會,如果傳道人改變作風,你不喜歡的話,就會幹脆轉到另一間教會。如果你不喜歡音樂的風格改變了,就會另尋他處。我坐在這裏,就是要滿足需要。
你看看周圍的人,他們對我說是太老了,還是太年輕?是太拘謹,還是太粗野?是太時髦,還是太俗氣?當然,你都作了一番篩選。只要是你覺得舒服,能夠得到滿足,你就會留下。
保羅提到的教會根本不是這樣。你不是一位觀眾,而是主聖潔的殿,你是被建造的基石。保羅想要告訴你,至關重要是你被創造原是要達成肢體合一的目標。
這一刻,我盡可能對你客氣,只想問你一句,你如何能夠服從希伯來書第13章17節,你如何服從這一段經文?現在,我是在問基督徒,不是問那些還未確定基督信仰的人,不是問那些對基督信仰仍模棱兩可的人。
對的!我是在問那些確信基督信仰的人。你怎樣看待希伯來書第13章17節?經文說:“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賬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你聽到嗎?“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
我問你,那些人是誰?是不是任何人只要對你說“我是領袖,你要聽從我”,就是那些人?如果你在外面,你走出門外,有人說:“請問你是基督徒嗎?”你說:“是。”那人於是說:“我是基督徒領袖,你能否為我拿件吞拿魚三明治?”你要知道,這是荒謬可笑的。
你只會順服與你同屬聖約的人。你找到某個人,你說,這裏有一個在基督裏比我更成熟的人。就是這個人。換句話說,這裏有一塊建築材料更接近地基,更接近使徒和先知,更接近主耶穌基督;這裏有一個人是我可以信賴的,他能給我支持,也會督責我;我可以對他說:“我要順服你。”
聖經說,我們應該彼此順服。我們應該彼此認罪,互相分擔重擔,彼此勸誡。我們應該彼此建立,免得我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我們應該順服領袖,換句話說,當你找到能為你警醒守望的領袖時,讓他們為你守望的唯一方法,就是與他們協議,與他們立約。你已經加入他們的團體,成為當中的成員。你要成為教會的一員,你確實要這麼做。
你說,聖經哪裏提過加入教會?看,到處都有提及!到處都是!因為加入教會代表你立了約,是一個公開的承諾,表示你願意有人為你警醒守望。尤利西斯(Ulysses)。還記得尤利西斯嗎?他想聽半人魚海妖塞壬(Sirens)的歌聲,聽說她們是無可比擬的歌唱組合,但也聽說過她們的歌聲會迷惑人,使人瘋顛發狂。他思前想後,說: “好了,我有個好主意。我把自己綁在桅桿上,讓耳朵張開,但會用蠟封住船上水手的耳朵,這樣他們就會不受影響,不會被迷惑,可以繼續航行。如此一來,我被捆綁,他們則自由;但我的耳朵張開,他們的則被封閉。”
他於是對一眾水手說:“當我們靠近塞壬,靠近海岸,我會聽到歌聲,你們必須知道,我將會發狂,暴跳如雷,我會說:‘停船!到那邊去!’但我們不能這麼做,因為在塞壬的咒語下,凡企圖靠近島嶼的人,他們的船都會撞到巖石上,大海會吞噬所有人。”所以他鄭重說:“當我發狂時,我會呼呼喝喝,向你們大聲尖叫,你們千萬不要聽我。”
“我會舉止失常,會恐嚇說:‘離開這裏後,我會扼死你,我敢保證,因為我是船長,是將軍,是這船的王。我是國王,你們只是一群苦役的奴隸,只是一班水手。我要扼死你們,令你們不能活著回家。我要取出你們的內臟,將你們吊上旗桿,看看有誰會表揚你們。不聽從我,就是犯錯。我會變得瘋狂。’”
他在做甚麼?他在做甚麼?他實際上是說:“我會退下來順從你們,因為我知道將會發瘋。萬一我快發瘋,我會未雨綢繆,將自己綁在桅桿上。我會安排妥當,封住他們的耳朶。我準備就緒,可以聽從你們。所以,當我瘋狂的時候,你們可以救我脫離險境。”當你說“服從領袖,順服他們”,兩者是同一個道理。你所做的就是說,我有時會發狂,有時會受迷惑,有時對耶穌的渴慕減少,有時不那麼重視追求聖潔,有時我不想順服。
各位,如果你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就知道有時會聽到海妖塞壬的歌聲,而不是警車的汽笛。除非你周圍有些人與你並肩作戰,否則處境很危險。你現在就說:“當我迷失時,當我推三推四,毫不熱心,請不要聽我,帶我離開那光景。”
除非你能夠與人互相警醒守望,除非你在教會內成長,有屬靈上的後輩和長輩;有你支持的人,也有支持著你的人;有為你警醒守望的人,也有你為他警醒守望的人;除非你已經被建造在裏面,有這種合一,否則就損害了自己的本性,最終會弄得一團糟。
為何這樣說?你看見嗎?可以說,保羅認為這是至為重要的合一。子民中間有合一,家庭中間有合一,但都比不上這道墻內我們肢體間的合一,在聖殿裏的合一。這是基督徒的特質,你需要它。你必須擁有它,你是為它而建造的。你可以重建它,所以你得勇於承擔。你有這種合一嗎?有這種關系嗎?有這樣互相守望督責嗎?大家聽聽神的話語怎樣說。
好了,第二點和最後一點,我說過保羅在這篇講章中為我們展示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聖殿的美妙象征。他說我們是用來建造聖殿的石頭,首先證明我們必須合一,並且要有內在的連結關系。即是除了合一,也具備基督徒應有的親密關系。
第二件事:他說我們是聖殿,表示我們真的能進到神面前。你看!子民某個程度上可以覲見他們的國王或總統,而子女則可以隨時親近父親。現在,第一個象征是一國的子民。第二個象征是:作為家庭成員,子女當然有更多機會親近父親,但是子女仍在父親以外。你知道我的意思嗎?子女仍是獨立體。但是,在這最後的暗喻裏,在這最後的象征中,保羅想要告訴我們,我們擁有的連結,沒有比這更親密無間,因為神實實在在住在我們裏面。父親無法真正住在子女裏面,國王無法真正住在國民裏面,但是,保羅透過一個又一個暗喻,將我們所擁有的特權呈現眼前。
神的聖靈、神自己的本性實際上深深住在我們裏面,我們是祂的殿,是祂的居所。
我們下個節目會詳細說明,但是現在我只想告訴你,我們極其渴望與神同住。當你與別人同住,他們就會真正認識你,不是嗎?例如結婚,甚至是與兄弟姐妹一起長大,即或三四個室友同住大學宿舍,諸如此類,他們會真正認識你,或多或少看見你的本相,看見真正的你。他們定然看到你沒有遮掩的真面目。他們一定了解你,認識你,對你了如指掌。
神和人曾經同住一處,就是在伊甸園。伊甸園是神的居所,祂和我們住在一起,黃昏時分,我們一起漫步,那就是本來的生活。我們互相敞開心扉,彼此認識,盡管我們赤裸相對卻不覺得羞恥。但聖經告訴我們,人類自從決定自己當家作主,祂就把我們驅逐出去。上個節目我們談過這一點。我們自從一意孤行自己作主,神的同在就會使我們痛苦萬分。為甚麼呢?
德國著名宗教社會學家魯道夫(Rudolph Otto)在20 世紀初寫了一本書,名為《神聖者的觀念》(The Idea of the Holy)。他說,在所有宗教中,當人接近神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經歷,他稱之為“神聖的敬畏”。“神聖的敬畏”有甚麼特點?
他說,“神聖的敬畏是恐懼和著迷這兩種感覺同時存在所產生的矛盾。”他是這麼說的。他是宗教社會學家,不是聖經學者,他不是。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基督徒,但他不是以基督徒身分來寫作。他只以社會學家的身分出現,以現象學為基礎,研究各種宗教中,當人親近神會有何反應。
他發現當親近神時,每個人都有一種深深渴望接近但又極度懼怕的感覺。這是令人傷痛的。他稱之為“神聖的敬畏”。這是一個強烈的矛盾,恐懼和著迷兩種感覺同時存在產生矛盾而導致的張力。
聖經告訴我們原因何在。我們被建造以親近神,但現在我們卻又懼怕神的同在,因為當你親近神,你會看到自己的本相。我們越親近無限的神,就越看到自身的渺小;越親近祂的聖潔,越覺得自己汙穢不堪。
我的意思是,如果有篇講道令你非常內疚,可能因為那個傳道人碰巧是個律法主義者,喜歡指責人;他也可能是個虐待狂,喜歡折磨人。但也可能,總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你正朝神走近,這使你反感。因為你知道,親近神使你感覺像以賽亞那樣。
以賽亞是神忠心虔誠的仆人,當他親近神,他做甚麼?他在以賽亞書第6章5節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你必須記住,以賽亞是靠嘴唇謀生的,他是個傳道人,傳道是他的驕傲和喜悅。你懂嗎?
傳道是他最引以為榮的事,可是當他親近神,就在那一刻,他感到嘴唇充滿汙穢和敗壞。我們是為親近神而被建造,渴慕神的同在,但我們越親近神,就會越害怕,神的同在令我們痛苦。
現在聽著,這是聖經主要的道理之一,這是聖經的主題之一。假如我們被建造是為與神同住,這又是我們的需要,可是中間卻困難重重,那我們如何能與神同住呢?出埃及記第33章18節中,摩西在西奈山上轉向神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
你知道,當時摩西怎麼?他猛然醒悟,大概明白這些:“我的主,我的神,我突然明白自己的私欲,看到自己的事業野心,突然看見自己種種的追求和熱情,追溯根源,基本上這些私欲、野心、貪戀都是源於這個最根本的渴望:我想要禰的榮耀,朝見禰的臉。我要與禰住在一起,與禰同住。我想禰看到我,認識我,愛我。”他突然明白被造的目的,看到心裏所有的貪念、欲望、迷戀和追求最根本的出處。
他突然看穿了自己長久的奮鬥,真面目全是私欲和野心這類醜惡。這才是根,其他都是外在的追求。這是我要得到的,所以我無法安靜,總有些不對勁。這就是為何我不完全,也沒有任何事情能使我完全。這就是為甚麼我渴望與神同住。“求禰顯出禰的榮耀給我看。”神說了甚麼?第20節,神這樣響應摩西:“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
神的意思大概是這樣:“摩西,我知道你想與我同住,這是個問題,你會沒命。你是有罪的,我是聖潔。那種傷痛會殺了你。”然而,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4章6節說:“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使徒約翰在約翰福音第1章14節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我現在說明一下,作個總結,在下個節目再來探討這一點。新約告訴我們,神的伊甸園本來是神與我們同住的地方。當神將會幕建在聖殿中,神重建了祂的家。祂住在那裏,讓人住在會幕附近,靠近聖殿,但沒有人住在聖殿裏面。祂不允許祭司住在裏面,沒有人可以。祂的榮光充滿聖殿。你知道為甚麼沒有人可以進去?因為有那把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創世記第3章24節記載,當神將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趕出伊甸園時,祂將那把劍和基路伯安設在那裏。
神的意思是這樣:“你不能進來,因為必須有人為你的罪付出代價。除非有人在刀劍下償命,否則你將永遠不能回來。”長久以來沒有人能住在會幕和聖殿,因為那是神的居所,沒有人可與神同住。如果你只是來參拜,必須用刀宰殺一只動物,帶到神跟前,作為贖罪的付價,不然你絕不能親近神。
新約聖經告訴我們,主耶穌就是聖殿,我們也是神的殿。新約聖經說,耶穌已經死在刀劍下,所以當你相信祂,當你在祂裏面得以建造,你就能得到神的同在,這是摩西無法得著的,人也無法住進聖殿或會幕從而得著,只有亞當在伊甸園裏曾經擁有這種同在。
你可以與神同住,祂的同在會進入你的生命。你可以認識神的愛,感知祂的觸摸,嘗到祂的親吻,領會祂的權能。神在這裏借著保羅所宣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你是聖靈的殿”,沒有甚麼比這更美妙的了。我們將探討這個主題。
但這是甚麼意思?這表示當你來到主的聖餐前,你就成為神居所的一部分。神會讓你經歷祂的同在,這是連摩西和亞伯拉罕都未曾有過的經歷。比起亞當所擁有的經歷,這並不算完全,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最後的聖殿將是從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
啟示錄第21章告訴我們新天新地,新耶路撒是四方的,它是一座宏偉的至聖所,那是神的居所。那章經文說,羔羊和主將在那裏,會幕不會存在,因為有神的同在,神的道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我們將居住在其上。黃昏時分,我們將與神同行。
我們無法完全親近神。盡管不能完全,但我們有真正親近神的途徑。我們是祂的殿,意思是說,你必須潔凈自己的心,因為你越聖潔,就越像神;你越節制,就越像祂。你越遠離罪惡,專心仰望神,越獻身於主,丟棄各樣的思慮,讓祂居首位,你將越能經歷祂奇妙的同在,越能經歷祂的大能。
你現在就可擁有,就可得見。為甚麼?因為你就是聖靈的居所。你看,這幅圖畫給我們看到,沒有比這更美妙的了。我們彼此擁有親密合一的關系,與主也親密合一,因為耶穌基督在伊甸園門口面對那把利劍。那把劍殺了祂,但當劍穿過祂的身體,劍也折斷,死亡不能再威嚇我們。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55節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我們告別了死亡。我們的肉體會死亡,是的,但肉體的死亡算不得甚麼,只會使我們的靈全然活著。
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人就不被定罪了。神說,進到我裏面來,進到我裏面來,我想與你團契,你可以經歷我的同在。你準備好了沒有?
讓我簡單告訴你如何領受主的聖餐。如果你接受基督為救主,如果你已經受洗,換句話說,如果你已經在他人面前公開承認信仰,加入教會,接受了洗禮;如果你準備丟棄內心的思慮,棄絕所知的罪,追求聖潔,因為聖殿本是聖潔之地,那麼你就可以領受聖禮。這代表你可以領受耶穌潔凈的大能,領受祂的恩典和同在。如果你還沒有接受基督作你的救主,請不要領受餅和杯,要接受基督。
請你低頭說,如果我從來沒有真正接受禰作我的救主,我現在願意接受禰,因為我希望被建造,加入這聖殿。現在,我們要一起認罪。
我們要進到祂的同在,因為我們是祂的殿,因為祂是聖殿。祂是大祭司,我們也是祭司;祂是生命的糧,我們可以領受祂。我們在祂的面上看到神的同在,看見神的榮耀。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來到禰面前,求禰與我們同在。今天禰讓我們知道可以與禰見面,這是我們的祈求。父神啊,我懇求禰,讓禰的福音傳到我們聽眾朋友的心中,叫他們明白,以致他們能憑著信心,跨越界限,進入基督信仰。但願今天有些聽眾朋友能經歷禰。
父神,我也知道有些基督徒朋友並不曉得你的同在,感覺與禰的關系很遙遠。我祈求禰感動他們,現在就認罪悔改,經歷罪得赦免的自由,丟棄內心的思慮,順服禰,成為聖潔,順服於肢體,成為聖殿的一部分。
求禰讓一些聽眾朋友現在就感到禰的同在,前所未有地感受到禰的愛。求禰向他們證明禰居住在我們裏面,在我們中間。求禰向我們彰顯榮耀。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