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 只以主的國度為念
陳偉迦

經文:路加福音九章51-62節

51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決定面向耶路撒冷走去。52他打發使者在他前頭走;他們進了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為他作準備。53那裏的人不接待他,因為他面向著耶路撒冷去。54他的門徒雅各和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嗎?」55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56於是他們就往別的村莊去了。57他們在路上走的時候,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裏去,我都要跟從你。」58耶穌對他說:「狐貍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59他又對另一個人說:「來跟從我!」那人說:「主啊,容許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60耶穌對他說:「讓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講神的國。」61又有一人說:「主啊,我要跟從你,但容許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62耶穌對他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

今天這段經文開始至路加福音十九章44節,我們通常稱之為「往耶路撒冷的旅程」(travel narrative to Jerusalem) ,其中有多個段落提及耶穌正面向耶路撒冷 (參路加福音九章51-53節,十三章22及33節,十七章11節,十八章31節十九章1128節),而在這大段落中,有許多記述是路加獨有,但馬太、馬可福音中沒有提及的。現在就讓我們仔細聆聽路加那匠心獨運的設計,如何使聽眾們明白那「出埃及」的耶穌的身份和猶太人該有的反思,以致他們能悔改跟隨主耶穌的福音。

在這個旅程的開始,就記載了一件十分令人驚訝的事情,就是耶穌定意要向耶路撒冷走去,要在那裏成就上主要祂做的事──被釘死、復活、升天。可是經文一轉,就帶我們到撒瑪利亞的一條村莊,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是撒瑪利亞?這民眾與猶太人有敵對的經歷,也不以耶路撒冷為敬拜的核心,反而在基利山上有自己一套的敬拜模式,所以他們不招待身為猶太人的耶穌和門徒是十分可理解的。

然而,其重點卻放在門徒的反應和不明白的這事情上,在路加福音九章1-6節,耶穌明明就說明凡不招待的,就在其家前跺土地,寓意審判會臨到,故門徒說要不要像以利亞一樣,求父從天上降下火,豈不也滿足主耶穌的心意嗎?

其實,耶穌正調整門徒的想法,尤其是當他們要爭誰為大的時候,就是期盼去打敗外邦異族,以猶太人再次獨立成國為榮,耶穌為撒瑪利亞人開脫,就是希望他們可以明白神的愛和恩典也要臨到撒瑪利亞人當中。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之間雖然有關於敬拜的爭鬥(如:許爾堪一世 John Hyrcanus I 破壞了在基利心山上的殿宇。)但是神的恩典、福音與「新出埃及」就是要將愛臨到仇敵身上,正如耶穌說: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這句話使門徒心中疑惑,甚至動搖了他們要滅外邦人的堅持。其實門徒要想清楚的是,耶穌要拯救的到底包括了什麼人?

接下來的信息,就是三段關於跟隨耶穌的短言,我們或許會發現耶穌要求很高,甚至不顧親情的要求,有點兒過份,但是只要我們提到最後一句:「不配進神的國(或是翻譯為「在神的國裏不合適使用」),就能多明白一點。在神的國裏可以被使用,是因為他是屬於這個國度的人,能絕對聽從,內心沒有攙雜半點的混雜主義,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家人和鄰舍,故這裏的重點是在乎人心是否全然建立在神的國度中,就好像耶穌問門徒,愛祂的吩咐勝於別族的仇恨嗎?或是自立為國去踐踏仇敵?

思想:

今天我們當思想和留心的神的教導和指引是不是每天都在發生在我們身上呢?我的不濟原是本相,只渴望那恩慈的主,為我心中的雜質去蕪存菁,使我存一片赤子之心,單純點、再單純點的只為主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