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您們好,弟兄姐妹,主內平安,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神的作為”這個主題,討論題目是“得以親近”第二部分。
讓我們再次誦讀以弗所書二章11至18節,我們會繼續探討上個節目的教導。以弗所書二章11節至18節:
[11] 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有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
[12]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
[13] 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
[14]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墻;
[15] 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借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16] 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借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
[17]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18] 因為我們兩下借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這是神的話語。
我喜歡逐節逐句來思想一段經文。你註意到每篇講道都會有些重復的內容。講道是這樣連接的:我會回到上個節目的內容,稍加擴充、闡述,然後進入下一個銜接點。之後,在下一個節目,我會再回到之前的銜接點,承上啟下,因此內容會稍微冗長重復。我告訴你為什麼我會這樣做,因為我有點笨,不是說笑的。如此,我才會有所領悟,希望你也一樣。有時候,我需要周而復始才有所領悟,冗長重復是很自然的。
我太太說,基督徒的生命成長頗像她在公寓的底層洗熨衣服。情況非常相似!她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我很高興你這麼問!她說:“當你走進去,尤其當你走到幹衣機前,不是洗衣機而是幹衣機,你必須投入幾個硬幣。師母經常投入硬幣後,全部投進去了,幹衣機卻毫無反應。她發現常常出現這情況,一半以上的硬幣好像消失了,不曾真正投進去。要投的硬幣都已全部投進去,但那部幹衣機卻毫無動靜,不發一響,完全沒有動力,好像沒發生過什麼。”
那麼你就得“砰嘭”一聲,猛擊幹衣機側面,用力拍打,砰砰嘭嘭,如是者兩三次後,才聽到“哢嚓”一聲,但仍然沒有反應。這樣,你就知道,還有幾個硬幣給卡住了,於是你再招呼它幾下,再“砰嘭”多幾次,直至硬幣全部滑進機器裏,突然之間,“錚鐺”一響,幹衣機開動了!師母說,她作為基督徒,生命的成長正正是這個模樣。
師母這樣憶述:我已經滿肚子學問,知道聖經的教導,自覺能力和才智都不缺乏,我成了基督徒,領受了神的話語,有聖靈的同在,但是我必須不斷催促某某人,或是我自己,不住地拍打內心,就好像猛擊那部幹衣機一樣,催促說“下去吧”,因為那些硬幣,那些小錢看來還被卡住,沒有掉進去。你得重復拍打,直到你開始說:“動了!”意思就是這樣。多年來我一直遇見這種情況。每當你靈修後,祈禱後,研讀聖經後,崇拜後,你說:“我從未有過這樣的領受!”聖靈已經悄悄臨到你,連拍幾下,仿佛突然再有幾個硬幣落下,於是你開始有所行動。
我們正思考的這段經文,實際上已經探討過幾次。經文告訴我們,耶穌最偉大的工作之一,是祂使那些本來無法共處的人和睦相處。那就是教會。教會是新人被建立的地方。保羅說,過去彼此有冤仇的人,如今被召聚一起。我們是新人。在基督裏,基督徒之間建立起一種連結,這種連結堅如磐石,能打破家庭、文化、種族、職業和階層等差異,帶來合一。這種合一對俗世而言,只能夠空望,卻是無處可以尋覓和仿傚。我們已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探討這點,我不打算覆述一遍。
現在我們來思想這段經文,看看如何帶來合一,如何產生那些連結。經文提到兩個途徑,說明基督徒如何在文化、種族、教育水準、意識形態和政治觀各方面的巨大差異下,仍能聚集一起,超越種種分歧,彼此連結,互相配搭,在教會內,在神子民中間,重建家庭關系、種族關系、性別關系、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這些關系如此團結牢固,是別處找不到的。我們應當如此,也有能力如此。
這種合一是如何產生的?經文告訴我們,是基督的血使我們身處相同的地位。其次,是基督的靈使我們有相同的經歷。第13節說到基督的血,經文說:“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第17節說:“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基督的血將神遠處的人和近處的人帶到同一個地位,置於同一個地方,賜予他們同一個身分。
其次,聖靈帶來合一,但我們今天暫不討論。第18節說:“因為我們兩下借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什麼使基督徒合一,超越種族、性別、文化和意識形態的隔斷呢?借著基督的血,我們一同擁有合法的身分、全新的身分;此外,借著基督的靈,我們擁有與神同在的新經歷。事實上,這是我們在這幾次節目中要探討的重點。
在上個節目,我們開始探討這個題目;在本節目,我要探討的並非我們所共有的經歷,而是我們所擁有的共同地位。你們遠處的人和近處的人,都是與神隔絕的,都是靠著基督的血得以親近神。讓我們簡略談一談。時間有限,我們今天只能探討這一點。首先,保羅這麼說相當令人好奇,他說:“你們有些人在神的遠處,有些則在神的近處。”在上個節目,我們已簡略探討過,保羅對外邦人說:“你們應當記念……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
保羅作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區分,你必須明白這點。他說,有些人有神的道,相信聖經中的神,謹守律法,而他自己也是當中的一分子。這些是近處的人。然後保羅對外邦人說:“你們遠處的人”。他的意思是什麼?當他說:“你們外邦人是遠處的人。”難道他是說:“你們外邦人,你們異教徒,你們不相信聖經中的神,沒有諸約,也沒有神對摩西和亞伯拉罕等人的啟示”?
當保羅說“你們遠處的人”,他是否在說:“你們是野蠻人,未開化的人,比我們更邪惡”?不是!他並沒有這麼說。他的意思是:“你們的指望較少。”我們曾略為談過,希望你不會忘記這節經文的意思。我們將會用少許時間稍微探討這一點,然後才繼續下一點。我相信許多朋友像我一樣,在某段時期學到這些道理,當聖靈臨到,不斷拍打你,就好像猛擊那幹衣機一樣,直到硬幣開始滑下。我就是這樣成長的,師母也是。我相信,你們也不例外。
簡單來說,“沒有指望”的意思是這樣的:異教徒和外邦人有高度文明,也十分良善。希臘人、羅馬人和中國人都是外邦人。我為什麼要提這三個民族呢?因為他們雖然不認識聖經中的神,卻締造了輝煌的文明。他們不理解聖經中的神。聖經中的神是掌管歷史洪流的神。聖經中的神教導我們,歷史是直線發展的。其他信仰則不同。保羅觀察希臘人,觀察羅馬人,盡管他不了解中國人,但他想到的是西方與東方的宗教信仰。
這些民族基本上都相信生命循環不息,世間萬物周而復始,歷史洪流不會匯聚一處。聖經告訴我們,歷史的洪流全都流向神的足下,流向神的手中。有一天,神將審判一切。沒有人能逃避,一切罪惡將滅亡。盡管外邦人良善,盡管他們能幹,盡管他們的文明在許多方面比保羅和他同胞的都要發達,但他們沒有指望。
拜上
有位朋友對我說,我總是提起她看過的電影,所以我今天要再拿一部電影作例子。實際上,我最近看的一部電影叫《今天暫時停止》(Goundhog Day)。我不知道該如何說才好!我告訴你一件事,這部電影完全配合這個主題。你知道《今天暫時停止》說的是什麼嗎?如果我要改編傳道書來拍一部電影,我肯定拍不出這水準。可惜電影結局欠佳!這部電影的情節是怎樣的?你知道這部電影的劇情嗎?
這部電影的情節是這樣的:某人在一個市鎮過節。這個可憐的家夥每晚上床睡覺,六點起床時,仍舊是在同一天,他要再次度過那天。同一天不停回轉,他記得已經無數次活在同一天了,可是其他人卻沒有察覺,沒有記憶。他自然苦不堪言。每一晚他上床睡覺,不論當天發生什麼事,不論他做了什麼,是墜崖也好,向人求婚也好,射殺某人也好,搶劫銀行也好,又或救了垂死的人,第二天清早起來,那一天總是重新開始,發生的事情全給抹掉。因此,有一個晚上,他在酒吧喝悶酒,對另一個人訴苦,說:“如果註定要你永遠活在同一日,你所做的全是虛空,無關緊要,你會怎樣?”那個醉醺醺的家夥說:“這大概是人生的寫實總結了。”
這一點也不好笑,一點也不。因為你看,這是最貼切的比喻。這部電影有戲劇性的布局、離奇的情節,有點像《陰陽魔界》和《聖誕頌歌》兩部電影的混合體。它的劇情異常怪誕,卻正好可以用來說明傳道書作者的話。傳道書作者說了什麼?他說萬有都在循環不息,凡事都是虛空,“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不論你做什麼都毫無關系,因為最終一切都會煙消雲散。保羅說的是,你們所有偉大的詩人,你們所有不認識聖經中的神的人,你們學識越淵博,才智越是過人、藝術才華越高、觸覺越敏銳、天資越聰慧,便會越深體會到,人其實毫無指望。
你不必認識聖經中的神,也可以出人頭地;你不必認識聖經中的神,也可以做個良善的人。但是,你必須認識聖經中的神,才可以有盼望。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在《暴風雨》(The Tempest)一劇中如此敘述:“地球自身,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將同樣消散,就像這一場幻景,連一點煙雲的影子都不曾留下。構成我們的料子就是那夢幻的料子。我們短暫的一生,都環繞在酣睡中。”換句話說,他是什麼意思?倘若那一切真的終會發生,地球和我們的生命,還有一切一切都將消逝,全都要消散,那麼“這場幻景將消散,連一點煙雲的影子都不留下”。
《今天暫時停止》裏的主人翁被困在同一天裏,他突然意識到生命本是如此。基本上,那是我們每個人的寫照。到頭來一切全無意義。如果我救了某人,如果我殺了某人,最終又有什麼分別呢?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地球會消散”,“這場幻景將消散,連一點煙雲的影子都不留下”。我們的本相僅僅如南柯一夢,沒有指望。
我們在上個節目中提到英國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他很坦誠,他說:“我斷定宇宙萬物毫無意義,斷定神不存在,斷定人生毫無指望。這樣,我就可以為所欲為,盡情濫交,爭奪權力。”我要確保你明白這一點。保羅不是說:“沒有神,不理解聖經中的神,僅僅理解事物的周而復始,卻不認識神的審判,你就不能傑出非凡。”沒有神,你仍然可以很出色,仍然可以很良善,但你不可能有任何盼望。
老實說,當我讀傳道書,當我看《今天暫時停止》,當我讀赫胥黎的作品,當我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我看到一些偉大的觀點,有所洞見。你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嗎?他們都在說:“大城市居民的心態充滿矛盾。”是呀!大城市的居民常說:“好吧,我不要做局外人,在性方面,我要隨心所欲。我不要做局外人,我要歡悅。我不知道自己對神有何看法,也不知道是否有神。這都無關重要,反正我可以自己去尋找快樂。我的人生仍然可以充滿盼望,非常有意義。”赫胥黎所說的,《今天暫時停止》所說的,傳道書所說的,保羅所說的,莎士比亞所說的,以及所有真正明白的人,每一個有此深刻體會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沒有聖經中的神,你的人生不可能有盼望。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清楚這一點,赫胥黎清楚這一點,你得坦白承認你的人生毫無意義。你得承認這是事實,容我一針見血,指出你行善的原因,純粹是因為這麼做讓你感覺良好。這樣的話,你並沒有行善的基礎,也沒有行善的理由,更不能定義何為善。最終所有事情都沒有分別。
保羅的意思是,有些人在神的近處,有些人則在神的遠處。在神近處的人,是在神的律法下成長的。他們明白聖經,聽過聖經的道理,所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盼望,並有某程度的約制、某程度的自我約束等等。你們有些人便是如此。你們知道自己是誰,你們是掛名的基督徒。你們就是這樣成長,從沒有停止過相信。然而,在真正成為基督徒之前,你們與基督並沒有真正的連結。你們有些人在神的遠處。這代表你們摒棄了基督信仰,摒棄了基督信仰的真理,不相信有一位有位格的神,也不相信有審判的日子。你們丟棄了這些真理,大條道理說:在理智上這些真理站不住腳,也無法滿足你個人的需要。你們丟棄了這些真理,所以遠離了神。
保羅在這裏提到遠處,意思是說你們沒有指望。近處的意思是你確實有指望。但是,遠處的人和近處的人都與神隔絕。請看第17節,經文說:“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為什麼?因為兩者皆有冤仇。整段經文是關於你們互相為敵這一事實。我們互相為敵,因為我們與神為敵。保羅要說的,聖經要說的,還有其他經文所說的是,你們有部分人較親近,你們有宗教信仰,持守道德觀念,品行端正,你們是近處的人。但你們有部分人則是遠處的人,你們摒棄基督信仰,像異教徒般生活。事實上,這兩類人都與神為敵,都與神隔絕,只是你們學會了以不同方式向神宣示冤仇而已。
請註意保羅並沒有說:“基督的血使那些遠處的人得以親近,而本來已在近處的人則不需要任何東西。”他沒有這樣說。他說,神同時滅了這兩類人的冤仇。他說,基督來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兩類人都需要與神和好。
我發現有兩種人對我說:“我在這裏遇見了基督。”當我聆聽時,有些人說:“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基督徒。可是我後來意識到自己與神還沒和好!”另一些人則說:“我知道我不是基督徒。我已經完全摒棄了基督信仰。”保羅所說的,世人並不明白,就是成為基督徒並非僅僅指變得更有道德。那些近處的人需要與神和好,那些遠處的人也需要與神和好。
對近處的人來說,有一件很可怕的事,就是意識到自己與神爭戰、與神為敵,需要成為真正的基督徒。當別人知道你成為了基督徒,他們全都瞠目結舌,大惑不解地說:“什麼?你說成為基督徒,是什麼意思?別自命清高了,你要成為基督徒?你那兒不對勁啊?”看吧!我們有些人成為基督徒後外表上沒有即時改變,周邊的人也未有察覺很大的改變。另一些人,一旦成了基督徒,隨即判若兩人。我們要離開從前的生活方式,要把許多舊有的心思意念丟棄。外面任何人一見到你,立即會發現你在行事為人上與從前有天淵之別。
聖經教導我們,那些遠處的人和近處的人,無論是那些在道德上、神學上、意識形態上和哲學上屬於遠處的人;抑或是那些在道德上、神學上屬於近處的人,其實都是與神隔絕,與神為敵的。羅馬書8章說:“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這裏說到體貼肉體的。
我曾引用過以下例子。美國天才女作家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 對於一個人如何以得體的方式表達敵意有很精妙的見解。她剖析自己筆下的一個人物,說:“他內心深處有一種既黑暗又悄無聲息的信念,使他默默相信要避開耶穌,就得避開罪惡。”許多人挺有道德,也有許多人極為虔誠,但他們只是利用道德來躲避耶穌。有些人是黑幫的職業殺手,開槍把人擊斃,他們也是努力躲避耶穌。兩種人都是在躲避耶穌,都是一個模樣!
有人看似非常親近,有人則看似非常遠離;有人在近處,有人在遠處,但他們同樣被隔絕,與神為敵。當奧康納說“有一種既黑暗又悄無聲息的信念,使他默默相信要避開耶穌,就得避開罪惡。”意思是說:很多人靠著善行來躲避耶穌。如果你是良善的,如果你比別人好,如果你比別人更有良知,更加仁慈,更富愛心,更有道德,更奉公守法,你大可直接到神跟前,不需要耶穌。你可以理直氣壯的說:“神啊,我的表現挺不錯吧!我做了這些,又做了那些,你應歸功於我!”看!人們有很多方法躲避耶穌!
然而,聖經說:“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我們看到,耶穌必須除去我們對神的冤仇,才能將我們召聚在一起。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我們對人心懷怨忿時,沒有幾個能夠坦然承認。我們不想承認與家人的冤仇,不想承認與這個人或那個人的冤仇。為什麼?那太痛苦了!我們壓抑痛苦的經歷,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何等怒火中燒。我們感到尷尬不已,極其羞愧,實在無法承認。要你坦承壓抑的冤仇,唯有借著朋友或輔導顧問的幫助。
聖經的意思是說,“如果你不肯承認對家人的憤恨和怒氣,更何況是你對神的冤仇?這份壓抑的痛苦豈不是更重嗎?”聖經大體是說,“每一個人,有道德的也好,沒道德的也罷,在你接受基督為救主之前,不管你是善良或邪惡,是在遠處或在近處,是清教徒或異教徒,你們全都憎恨神,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達這份冤仇而已。”你們只是不願意承認罷了!今天,如果你明白自己有多抗拒基督作你生命的主,那基督對你的要求實在是難以置信!這些年來,我們已經見過不少。在路加福音14章26節,基督說:“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就不能作我的門徒。”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你必須愛我,忠於我,甚至到一個地步,使你對父母的愛和忠誠比較起來,仿佛變成恨惡他們一樣。”
路加福音9章記載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不,我今晚就要離開。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我必須居首位。”如果你不承認,如果你不打算承認,那只有聖靈能幫助你。如果今天你確實承認自己有多恨惡基督的王權執掌你生命,有多恨惡基督作你的主,如果你今天明白自己對此有多恨惡,就表示聖靈正在你裏面動工。為什麼?因為你自身沒有能力承認這些冤仇。
我們壓抑不愉快的感受,只有借著聖靈的幫助,才能察覺得到。今天,如果有人說:“你知道嗎?我並不算很虔誠,但我不憎恨神。”那麼,你就需要聖靈幫助。你不承認自己有冤仇,正正因為你的冤仇在捆綁你。任何心理學家都會告訴你,如果你不能承認對父母有多恨惡,那麼你對父母的怨忿將完全把你扭曲和轄制。因為你不承認!我們都與神為敵,與神隔絕。不論是遠處的人或近處的人,不論是善良的或邪惡的,不論是道德高尚的或道德敗壞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與神隔絕。看到吧!除非你明白這一點,否則便無法掌握基督信仰的核心。
最後,十字架如何將我們召聚一起呢?它如何將遠處的人和近處的人帶到相同的位置呢?答案就在這裏,這是聖經中最異乎尋常的經文之一,它就在這兒,在第16節:“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借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耶穌基督使人與神和好,所有基督徒都與神和好。從前他們與神為敵,現在都與神和好了。怎樣和好的呢?就是耶穌借著十字架滅了他們的冤仇。十字架滅了冤仇。十字架實際上滅了什麼?十字架真正毀滅了什麼?十字架毀滅的唯一東西是什麼?是耶穌。意思是,神使耶穌成為我們的冤仇,成了我們的恨惡,成了我們的罪。
如果你想領悟這一點,就這樣跟我不著邊際地想像一下吧,這至少能給你一點概念。假設你只值數千元,這是你全部的家檔。可是你欠稅務局數十萬元,他們要向你追討。想像你有一位朋友,她的財政能力比你好,她對你說:“要付清這筆稅款,必然會傾家蕩產,但我來替你付吧。”假如稅務官員說:“我不在乎由誰來支付稅款。如果是你願意的,那你得承擔後果。”於是那官員把你朋友的銀行存款全部取走,然後沒收她的房子,取去墻壁上的畫,又取去她頸上的項鏈。什麼事情發生在她身上?她成為了你的罪債。她被如此看待。你明白嗎?債權人將一切怒氣、一切債務全都在她身上清算。
耶穌成為我們與神之間的冤仇,在十字架上受死,神借此滅了冤仇。意思是說,耶穌承擔了一切罪債;這表示祂被撕裂,全部家檔給取走。這麼解釋只是想你略為明白當中的含義。這會觸動你嗎?這種想法是否會令你說“我知道禰為我成就的事”?你看到嗎?你已經被吸引,以至得親近了。如果思想至此沒有令你觸動,那是因為你不承認你對神懷有冤仇。這是怎麼回事?如果你不承認你懷有冤仇,那麼思想神所做的事不會令你感動,也不會廢掉你的冤仇。你要到神跟前祈求,說:“主啊,如果我真的處於這樣的光景,懇求聖靈開我的心。”除非你看見自己罪孽深重,否則你絕不能體會祂為你成就的事何等珍貴。但當你明白了,看見自己罪孽深重,讓神所成就的事在你身上動工,你就蒙帶領,進到神裏面!真的。
最後一點,同樣十分美妙。如果神真的使耶穌成為我們的罪,在十字架上滅了耶穌,即是滅了我們的罪債,滅了我們的冤仇。請記住,耶穌不會有罪,神也不曾真的使耶穌犯罪。耶穌並沒有在十字架上咆吼,變為一個真正的罪人。祂將自己完全交給神,對人寬恕到底。祂只是在法律上被定罪,所以當你讀哥林多後書5章時,不其然會感受到當中的震撼。經文說:“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耶穌基督犧牲自己成為你的罪,這樣我們便成為神的義。
我不完全明白這些道理,但這必然是指,當基督為你所做的一切負上全責時,當你相信基督,以祂作為救主那一刻,祂成就一切的後果你也完全承擔。祂承擔本屬於你的一切刑罰,而你得著一切的賞賜、福氣、榮譽和喝彩,還有得著祂配得的一切榮耀、尊崇和尊貴。這就是福音所宣告的真理。你明白嗎?拒絕基督的福音,唯一合理的理由就是,它好得令人難以置信。
來看看福音的應許吧。你明白嗎?你承認你的冤仇嗎?如果你承認,這就是聖靈臨到並已經動工的記號。如果你承認的話,你看到耶穌做了什麼嗎?當聖經說,神滅了十字架上的冤仇,意思是說祂使耶穌成為我們的冤仇,成為我們的罪和恨惡,而神將祂滅了。思考一下!想一想!你感到這真理正吸引你靠近嗎?你想如此親近神嗎?你明白嗎?你是否意識到,盡管你曾如此對待神,如此看待祂,如此忽視祂,如此失信於祂,如此利用祂,祂仍然為你成就這事!
你對我講章情感上的回應,說明了你到底是壓抑不快的感受,還是聖靈已在你生命中動工。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你的位置,這道理你明白麼?你是不是基督徒,真正的關鍵不在於你有多良善,道德有多高,花多少時間禱告,也不在於你有多踴躍出席教會的活動。真正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已經得親近了?你是否已領受一個合法的地位,可蒙接納?你是否感到內心已被吸引歸向基督?你是否靠著基督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如果還沒有,你是知道的。讓我們各人檢視自己,大家都來省察自己吧!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為基督徒賦予如此美好的意義。我們靠著基督的血得以親近禰。主啊,求禰幫助我們明白,不是因為我們的背景或履歷,也不是因為我們的血統,乃是因為禰的寶血,我們才得以親近禰。感謝禰,因禰使耶穌基督成為罪,成為我們的罪,禰在十字架上借著祂滅了罪和冤仇。我們知道,這令禰有多痛苦,感謝禰願意成就這事,以致我們能與禰同在,禰也與我們同在。父啊,求禰賜下聖靈給我們每一位聽眾朋友。祈求聖靈將這真理銘刻在我們心中。我們需要多大的智慧,才能回應禰的真理,唯有聖靈能開啟我們的心。主啊,求禰賜給我們智慧,教導我們如何用真理的帶子束腰,過敬虔的生活。求禰幫助我們實現出來。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