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神的作為”這個主題,討論題目是“得以親近”的第一部份。
以弗所書第二章,13到18節這樣記載:
[13] 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
[14]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墻;
[15] 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借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16] 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借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
[17]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18] 因為我們兩下借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神的話我們就讀到這裏。
我們現在開始一個新的題目。我們逐節來研讀以弗所書,但礙於時間所限,無法非常深入。不過,這次我仍希望探討一個新課題。
在過去兩個節目中,我們已經思想過,神的權能在世上彰顯,其中一個證據,就是祂在教會裏把原本不能一同生活、不能和睦相處的人合而為一。保羅討論了這一點。而在這段經文之前,保羅談及猶太人和外邦人、受割禮和沒受割禮的問題,但那只是一個例子而已。保羅在這裏要說的是,當你接受基督為你的救主,神讓你和其他基督徒連結,關系緊密牢固,勝過與其他人所建立的關系和聯系。如果你不是基督徒,是甚麼連系你和其他人?是語言,是事業,是社會地位,是種族,這一切讓我們覺得與別人同屬一個群體。當你成為基督徒,並不表示這些關系會喪失,或變得無足輕重,甚至不再重要;而是你會得到一種嶄新的關系,遠遠勝過其他關系。我們過去幾個節目都在談論這些道理。
這裏有個很好的例子,我在上個節目提過,我一個已過世的教授立池(Leech)博士,當我還是個神學生的時候,他給了我很多啟發。他是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是一個重生的基督徒。他學養豐富,品味高雅,喜歡聆聽典雅的音樂,諸如此類。他告訴我們一個故事:話說有一天,他正開車穿越一個省,在電臺節目中聽到一個不善辭令的電臺牧者在高談闊論。那人學識淺薄,不善辭令,說了很多不合情理的講論,但顯然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並且信仰堅定。立池博士認為,不論在文化上或教育上他都跟這個人迥然不同。然而,當他聽這個人說話時,他說:“但他是我的弟兄啊。”他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基督徒更相近,雖然社會地位不同,教育水平不同,但是他與這個基督徒遠遠更加相近。他發覺彼此之間有一種連結。當他遇到畢業於同一所學校的人,遇到趣味相投的人,文化背景相同的人,他們在很多方面都很相近,可是,倘若他們未相信基督,他便覺得彼此之間有一道鴻溝。
這正是你在基督裏不斷成長的一個記號,是基督已經進入你的生命,明顯改變了你的一個記號。因為你發覺原本與你截然不同的人,你不但可以與他們和睦相處,而且隨著你在基督裏成長,你會發覺以前的種種關系,事業上的關系,種族上的關系,性別上的關系,社會階級上的關系等等,都比不上你在基督裏得到的合一關系。
我們在上個節目中說過,要解決早已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和種族分歧,就得為心靈施行一個很徹底的手術。在上個節目,我們提到一個有趣的宣傳廣告:不同種族的嬰兒並排而坐。海報上頭寫著:“沒有人生下來就是種族主義者。”標語暗示種族主義並非因為內心的罪,而是因為有人教你,你才會成為種族主義者。我們已論證過這是不合邏輯的。誰教導嬰孩成為種族主義者?某些人教導他們嗎?那麼,誰教導那些人?好了,又是另一些人吧?那麼,又是誰教那些人呢?我意思是說,如果種族主義不是與生俱來,那麼它是從何而來呢?難道是火星人教的嗎?當然不是!
這裏的重點是,人心必須施行徹底的手術,才能解決種族和階級的分歧,正如立池博士所說:“這裏的人比起與我背景相近的人,更像我的兄弟。”人心必須施行徹底的手術,借此讓神使教會裏的人和睦相處,建立合一的群體。這種合一難以言喻,獨一無二,在別處無法找到。
這意味甚麼呢?神在我們身上做了甚麼,使我們可以建立這樣合一的群體?答案就在這段經文。有兩件事必須在我們身上發生。首先,我們所有人能被召聚一處,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身分。請看,第十三節說:“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我們看看前一節經文,第十二節說:“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然後第十七和十八節說:“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借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今天,我們談一件事,只談一件事。保羅談論遠處的人和近處的人。他是在說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對外邦人說:“你們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但耶穌基督來向你們遠處的人,也向你們近處的人,傳揚和平的福音。而靠著同一個聖靈的感動,我們雙方都可以進到父神面前。”人們從前不能和睦相處,如今卻在基督裏和睦相處,因為他們在耶穌裏得到共同的身分。
今天,我的講論無法巨細無遺,但我想討論的一件事是關於我們外邦人,我們當中的非猶太人。聖經說我們外邦人:“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是基督來傳和平的福音給我們,使我們得以親近神。
讓我詳細談一談。保羅的意思是甚麼呢?他說:“我們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所以活在世上沒有指望。”這是甚麼意思呢?我只能將這個道理一再覆述,解釋並詳細闡明,直到你明白為止。除非你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有份,否則你活在世上沒有指望。如果你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你活在世上就沒有指望了。你的人生沒有盼望。讓我解釋一下。
首先,甚麼是“約”?這個字不容易理解。“約”這個字,在聖經裏,是指一份法律上的“契約”,是個人關系的基礎。但“契約”這個字未能完全表達當中的意思。因為“契約”這個字,在今天的語言中,只代表法律層面上的意思。但聖經中這個“約”字,是基於個人關系而訂立的法律契約。最能夠作為比喻的,只有“婚約”。婚約是甚麼呢?婚約明顯是一份法律契約,是雙方訂立一份法律契約。但很明顯,婚約的意義遠超出一份法律契約。它是基於一個新的個人關系而訂立的法律契約。這個意思最接近。
保羅指出,猶太人擁有所應許的諸約。甚麼是所應許的諸約?當神臨到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祂和他們立約。甚麼是約?我們說:“神訂立了一個契約關系。”契約關系,在法律上具有約束力。這代表你失去你的自由。當你結婚,你便向單身的自由說“再見”。難道你不知道嗎?你同時在迎接一種全新的愛和親密關系,這種全新的個人關系,唯有你放棄部分自由才能得著。你不可能說:“我要親密無間,但也要完全自由。”你不能兩者兼得。“約”是指我放棄從前的自由,而獲得一個更高層次的親密關系。“我只屬於你”這句話,就是我們結婚時的承諾。
我們與神立約是甚麼意思呢?這是指你進入一個契約關系,就像神臨到亞伯拉罕、戴維、摩西,並且說:“我要你順服我。我要你事奉我。我要你向我宣誓效忠。我要你給我完全的愛和忠誠。我要你和我訂立一個契約關系。如果你願意,你的前路就一片光明,因為我掌管歷史,帶著歷史走向審判那一天。在審判的日子,我會把這個世界撥亂反正。我將與你同在,指引你。我統管歷史,將整個歷史帶入關鍵一刻,在那日,凡與我立約的人,將被宣判無罪。他們將蒙接納,受到歡迎,更會被高舉到我的右邊。”
這是應許的約,神說:“如果你想得著盼望;如果你想確知明天穩妥;如果你想獲知,在你身上發生的每件事都互相效力,榮耀我的名,也叫你得榮耀;如果你想得著盼望,就得放棄一些自由。你必須到我跟前來,與我立約,全然獻上自己。”因此,神臨到亞伯拉罕,說:“亞伯拉罕,如果你降服於我,那麼,地上萬族都會因你的後裔得福。”神對摩西和戴維說:“如果你降服於我,將來彌賽亞就會臨到世界。祂將救贖祂的子民離開罪惡。你們將會得福。”我想說的是:你因著與神立約而放棄自由,無比的盼望就會臨到。
保羅說的是,直到基督的時代,直到保羅的時代,唯獨猶太人曾真正與神立約,有神的應許。意思是說,只有他們才明白神是統管歷史的神。神掌管歷史,一步步把歷史推向頂點,達到高潮。到那時,祂將把世界撥亂反正。保羅說:“你們外邦人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這教導意義深邃。保羅只是講出一個事實。就讓我們回想一下當時的偉大文明,例如希臘人、羅馬人,還有我們中國人,這些文明,這些外邦人,這些沒有神應許之約的人,保羅是否在說他們生活墮落呢?是否說他們是野蠻人,沒有文化,生性兇殘暴戾,邪惡敗壞呢?當然不是。絕對不是。
事實上,聖經教導我們,神賜予每個人良知,即是說,神道德律法中的對與錯,很大部分都是憑直覺就知道的。我們都有良知,對公義有基本認知,也擁有諸般的天賦和才能。神賜給每個人天賦和才能,使我們能透過卓越的藝術、建築、工程和科學等等使世界更豐富多彩。因此,外邦人建立超凡的文明,許多時都能夠實現崇高的道德禮節和道德典範。
保羅不是說因為他們沒有所應許的諸約,所以並不偉大,也不是說他們道德敗壞,更不是說他們野蠻落後。其實,公道一點說,希臘人、羅馬人和中國人雖然沒有所應許的諸約,但在很多方面,他們的文明遠勝於擁有應許之約的人。從建築和建設上看,還有科學,凡此種種,我們可見一斑。保羅要說的是,除非你認識聖經裏的神,否則縱然你能夠成為好人,能夠德高望重,能夠才華橫溢,亦不會有任何指望。
好,請註意聽著。保羅說得很對!如果你查看羅馬和希臘大大小小的諸神和宗教,就會發現那些諸神之間互相鬥爭,爭戰沒完沒了。歷史正步向終結,關鍵時刻和高潮正在迫近,這一概念對他們十分陌生。東方的宗教也是一樣。基本上,東方宗教認為歷史循環不息,人對罪惡無能為力,唯有寄望輪回,將希望寄予來生。我在這裏要向你說明保羅的教導。試想一想,按我們所知,那些絕頂聰明的人,最有文化修養的人,最偉大的詩人,最偉大的哲學家,最偉大的思想家,往往道德崇高,出類拔萃,才華橫溢,但他們若沒有應許的約,總是悲觀厭世。看看他們吧。
比如英國詩人華茲華斯(Wordsworth),他寫了一節很有意思的詩句,他在一首詩裏寫道,他一直在聽著“人類沈靜而哀傷的旋律”。沒有應許的約,傑出的人都落在這種光景。最有才華的藝術家、詩人和哲學家,還有我們這些人,終日營營役役,竭力尋找歡悅,時刻想建功立業,以致看不清事物本來的真相。這裏便有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正坐著聆聽“人類沈靜而哀傷的旋律”,感受到一切的虛空。世事總是如此。即便你偉大絕倫,你沒有應許之約,最後只是毫無指望。
保羅並非說除了基督信仰外,你無法擁有一個清晰的世界觀。他並非說你不可以才華洋溢,有些偉大的哲學理論、宗教信仰和思想架構都很有條理。他並非說你不可以有道德,或成就豐碩。他要說的是,除非你認識聖經裏的神,除非你與這位神有了立約的關系,否則你不會有指望。這是理所當然的!希望你能夠明白這點。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而是很現實。
二十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m Russell)年輕時,非常抗拒基督信仰。他在《我為何不是基督徒》一書中提到,他早年認為科學能使世界更美好。最後,他明白到萬有都隨著太陽的消失而趨向滅亡。他意識到文明的輝煌,人類所喜愛、所珍惜、所相信的每一樣東西,都隨著太陽的消失而灰飛煙滅。最終,萬物將會毀滅;每一樣東西將被燒毀,甚至沒有人會記得這一切。羅素說:“因此,只有絕望牢不可破,才能在上面搭建靈魂的安樂窩。”靈魂唯一穩妥的地基,竟然是無比的絕望,他說這是唯一穩妥的地基。
讓我舉例說明一下。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Tolstoy)寫了《戰爭與和平》一書,這本巨著內容豐富,沒有人能一氣呵成讀完整本書。一個也沒有。托爾斯泰所以如此震古爍今,是因為全世界最聰明的人,都吞不下這部巨著。1879年,他在《懺悔錄》一書中敘述他年輕時怎樣沈醉於名聲、財富和社交。突然,他崩潰了,開始思索人生到底有何意義。在他的懺悔錄裏,他說:“我再也不想尋找真理,因為我猜到真理是甚麼。真理就是人生毫無意義。除了生命和縱情的虛妄,除了苦難和死亡的現實,還有灰飛煙滅,我看不到其他前景。”由此可見,托爾斯泰聽著的,也是“人類沈靜而哀傷的旋律”,世人都在顛沛流離。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他營營役役,認為人生很有意義。然後他恍然大悟。他說:“到了五十歲時,有個問題困繞我,使我幾乎了結余生,我一直在想:我今天和明天所做的事,會帶來甚麼結果?我整個人生最終如何?”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就是說:“我為何活著?我追名逐利,營營役役,為了甚麼?”
也可以這樣說,“當無可避免的死亡來到,人生中有哪些意義不會成空?”他繼續說:“不論我的行為如何,終究會被遺忘。我自己也歸於無有。那麼,為甚麼要有所作為?為甚麼呢?所以,我根本無法為人生一個最小的成就賦予合理的意義。唯一令我詫異的是,我為何不能在一開始就領悟到呢。人生何等令我們意亂情迷啊,當我們清醒過來,便不得不看清人生的種種虛妄,既沒意思也不值一笑,只有殘酷和愚昧。”托爾斯泰講得對嗎?
美國著名導演兼演員伍迪·艾倫(Woody Allen)經常拿虛空的人生來開玩笑。在電影《愛與死》中,伍迪飾演的角色與另一個角色有這樣的對話,
他首先說:“要是神不存在怎辦呢?”
那人說:“你在開玩笑嗎?”
伍迪回應:“我們會不會只是一群荒唐的人,在莫名其妙地瞎忙呢?”
那人說:“但如果神不存在,那人生就沒有意義。為甚麼還要生存下去,幹脆自殺算了?”
伍迪說:“嗯,人生似乎是瘋狂的。我可能錯吧,但我不想向自己的腦袋開一槍,然後第二天登上報紙。”
托爾斯泰說:“令我詫異的是,人生何等令我們意亂情迷,當我們清醒過來,便不得不看清人生的種種虛妄,既沒意思也不值一笑。”現在,我發覺伍迪說得很風趣幽默。但托爾斯泰可能是對的。他試圖在說:“你可以是個好人,即使你不相信神站在歷史的終點,不相信所作的善行將永遠不朽,不相信邪惡和敗壞將會瓦解,真理最終會得勝,我們會得到永生,一切會回復美好。即使你不相信這一切,你也可以是個好人。”掌管歷史的神,聖經所啟示的神,審判的神,賜下人生的盼望。除非你與祂立約,放棄你的自由,否則你不能認識這位審判的神。
英國著名作家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可作為很好的例子,說明保羅的教導。保羅說:沒有約就沒有指望,沒有應許之約就沒有指望。赫胥黎說:“當我漸漸長大並成為一名哲學家,我一直在想神是否存在,宇宙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審判日,萬有是否虛空。我本身不希望世界存有意義,所以最終我假定它毫無意義,而我輕而易舉就能找到我支持這個假定的原因。”
找不到人生意義的哲學家,不僅關心理論上的問題,還著力要證明,人追求私欲沒有不可,爭奪政權,實行獨裁管治也沒甚麼問題。對我來說,相信人生虛空,基本上是放縱自己、縱欲濫交和爭權奪利的借口。赫胥黎接下來說的,與保羅要說的如出一轍,“要麼,我可以絕對自由,不與任何人立約。我無拘無束,可以為所欲為。我可以斷定世上沒有神,也沒有審判日。誰知道神是否存在?我只管過活,盡情享樂。若是這樣,我必須勇於正視,我所做的一切全屬虛空,毫無指望。邪惡會得勝,良善會被遺忘。我做的事到頭來都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所有事都會被忘記。我所做的事最終全是虛空,不會帶來轉變。不管我殘暴待人,或是滿有憐憫,我所做的都是虛空,不會帶來轉變。我可以絕對自由,不受立約的束縛。但我將毫無指望;要麼,我可以得著盼望,但會失去自由。”
你要知道,審判的日子必會臨到。歷史結束時,神將審判一切,把一切導回正軌。要麼我順服神,因此失去自由,卻得著盼望;要麼我認定神並不存在,或是不願相信神。要麼我為所欲為,仿佛神不存在,這樣我擁有一切自由,卻失去盼望;要麼我可以擁有盼望,而撇棄絕對自由。你想擁有個人和性方面的自主權,隨時隨地為所欲為,但你得面對生命的虛空和絕望。
赫胥黎和托爾斯泰並不像一般城市人,一般城市的人會說:“我有一些宗教背景,但誰曉得神是怎樣的,我不知道,我是不可知論者,或者我相信神吧!但每一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神。我不太肯定自己相信甚麼,所以只管盡情尋歡作樂,不想落後於人。我想去派對,夜夜笙歌,想跟誰濫交,便跟誰濫交。我認為無須對誠信太執著,大家都是這樣的。簡單的說,我要享樂。我不知道神是否存在,所以我要絕對自由,但同時活得很好,好像充滿希望。”面對這類人,我只能說,你是個膚淺的人,仍然未成熟。你會慢慢看到,最終發現所做的一切意義何在,你就會知道,沒有應許之約,就沒有指望。你遠離了神,活在世上沒有神。
保羅不是說沒有基督,你就不能才華橫溢;不是說沒有基督,你就沒有道德;不是說沒有基督,你就不能建功立業。他是說,沒有基督,你就沒有指望。你可以查看其他哲學思想,看看其他宗教信仰,你會發現他們沒有一個談論審判的日子。他們沒有一個會說,有一天世界會回到正軌。總的來說,他們沒有未來。你會如何選擇?我在敦促你作選擇嗎?當然!我是在敦促你。
我還要告訴你一件事,如果你明白這點,就會明白你只有兩個選擇。換句話說,如果世上沒有一位審判全地的神,世界有甚麼指望呢?但如果世上有一位審判全地的神,除非你委身於神,否則你又有甚麼指望?
我們要說的另一點是,當你意識到世上有一位審判者,意識到如果沒有這位審判者,人生就毫無指望,你就會開始認真起來。長話短說,托爾斯泰最終接受了基督信仰。為甚麼?因為他感知到別人堅信生命存在盼望和意義,但他無法解釋這個現象。從前他認為人生毫無意義,但現在他開始意識到這信念已經站不住腳,他無法再以此生活,於是開始研究基督信仰,探究信仰的確據,他發覺那些確據都是真的。他明白到,要麼他找到應許之約,得著盼望;要麼他得面對虛空的人生,但這樣他實在無力說服自己繼續活下去。
我要告訴你甚麼?今天,認定世上有一位審判者是不夠的。世上必定有一位審判者!人生必定有意義。這是必然的!所以,我們必定有一位神要事奉。我不希望令你有錯覺,以為只要說句“願意”就足夠;以為只要事奉神,有好行為,盡力為祂而活,就可擁有人生的盼望。保羅說,一旦你意識到自己遠離了神,唯一得以親近神的方法,只有透過基督的寶血。
讓我以此作結。你知道成為基督徒代表甚麼嗎?它代表得以親近神,代表你的地位已改變了。它不只是道德上的改進,不只是有好行為,也不只是振作起來,重整生命。成為基督徒代表你已經得以親近神。你要辨別自己是否基督徒,就得檢視自己是否意識到這種地位的改變。在你把生命交托給基督前,你知道你是遠離神的,是被隔絕的。當你成為基督徒,你明白到重點不在於要成為更好的人,而是你的地位已經改變,你已經在神裏面,不再是局外人了。
這樣想吧。想象一下,我沿著大道前行,在白凱凱的雪地上,衣衫襤褸。我觀望大道的某處,那裏燈火通明,頌歌樂韻不絕於耳。那處簇擁著許多美麗的大宅,裏面看起來極其舒適安恬,不是麼?啊,我真希望能認識某間大宅的主人,那麼我便可以獲得邀請,置身其中。此時,你沿著大道的另一邊前行…… 你心裏想:“我是一個好人,是一個牧師,衣冠楚楚,端莊穩重。但是我卻在外面,並不認識大宅裏的人。即使我道德高尚,溫文爾雅,功成利就,但我仍然在外面,仍然在大雪之中。為甚麼?這跟我到底是道德高尚抑或卑鄙無恥完全沒有關系。站在我身邊的,可能是一個曾被判刑的罪犯,也可能是一個黑幫殺手,但我們的處境相同。我們都不認識大宅裏的人,所以都得站在外面的雪地上。
聖經說,唯有借著基督的寶血,才能親近神。當你意識到耶穌已經為你而死,當你接受祂為救主,祂就邀請你進入神的家裏,你的地位立時改變,你被帶進去了。接受基督為救主的意思,在於意識到從前我遠離神,沒有指望。現在則甘心放棄自由,相信耶穌的寶血會領我親近神。借著信靠耶穌的寶血,現在就獲得這種關系。
今天,你是否沒有指望呢?你打著自由主義的旗幟,但你會否發現你所選擇的自由,實際上是一種奴役呢?它最終會使你嘗到惡果。當你開始明白真理,你就會停下來,不再營營役役,不會再置身於“人類沈靜而哀傷的旋律”。將自己交托給神吧。不用害怕,因為你越是委身於祂,越是放棄自己作主,就擁有更多真正的自由。
讓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你讓我們透過主耶穌的寶血來親近你。求你幫助我們明白,你的兒子為我們受死,這是我們唯一親近你的方法。求你幫助我們知道,今天,只要我們重新與你立約,重新委身於你,讓你來掌權生命,我們就能重獲盼望。所以,當我們重新與你立約,求你更新我們的盼望。啊,主耶穌基督,當我們記念你的寶血時,請讓我們親近你。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