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作為:廿八、祂使我們和睦 (二)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祂使我們和睦─2」這個題目。

繼上個節目,我們在本節目中再次研讀同一段經文,延續之前的探討─「祂使我們和睦」。我們繼續探討以弗所書第2章,讓我讀出11至18節

[11]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

[12]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

[13]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

[14]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墻,

[15]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16]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

[17]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18] 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以上是神的話語。

我們要回到上個節目的內容,花多些時間深入一點,繼續探討,詳細解說,看看如何應用出來。上次,我們說到當你研讀以弗所書,這封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你會發現前一章的結束是他為書信讀者所作的偉大禱告。保羅祈求,讀者能領會神浩大的權能。我們敬拜的神,是一位權能的神,保羅認為明白這點,對我們最為有益,也最為重要。保羅希望我們明白這種至高的偉大,明白神無比的權能,明白祂權能超乎萬有。

如果你明白這一點,就會看到整篇第2章,實際上是這段禱告的扼要解說。在第2章,保羅用了20節經文,首先給我們一個證明,讓我們看到神的權能,接著在其後的10節裏,他交待了神權能的第二個證明。保羅在第二章裏,就是這樣向我們陳明神如何大有能力。他說,我要給你們兩個證明。在1至10節,他指出如果你全然依靠神,祂能夠醫治你破碎的生命,使你得以完全;祂能使你出死入生;祂臨到你,改變你的本質,使你脫胎換骨。太精彩了!接著是11至20節,我們在上個節目已開始探討這段經文。保羅說,神權能的第二個證明,是祂不僅醫治人破碎的生命,還使肢離破碎的群體合一。

神權能的第一個證明,是祂能使一塌糊塗的生命得以完全。而神權能的第二個證明,則是將本來不相往來的人帶進教會,使他們成為一個群體,能夠和睦相處,團結一致,這樣超然的合一是世人所沒有,若不是神,他們根本不會連於一體。

上個節目我已說過,現代人充滿了極端個人主義。我們都是個人主義者。當你聽到牧師說,或任何人明確對你說:「神能夠救你,充滿你,供應你一切所需。」我們雙眼立即發亮,所有視線,所有焦點,全都集中起來,說:「大棒了,這是對我說的。」

但你要知道,保羅同時指出,神所成就的第二件事情,是帶你進入一個新群體,使你成為這個新人的肢體。經文說:「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祂廢掉冤仇,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保羅要說的是第二個偉大的證明。基督受死的第二個目的,是十字架根本意義之外的另一層意義,不只是要你喜樂和完全,不只是要醫治你的破碎,使你復生;這個目的幾乎同樣重要,就是要帶你進入一個群體。你明白麼?

我在上個節目提過,人們不明白這一點,也不想聽見。我們對委身基督十分興奮,但開始說到委身教會時,馬上不聞不問。所有研究和調查都顯示,人們對耶穌的觀感相當正面,但一說到教會,完全是另一回事。這似乎也很合理,因為耶穌完美無瑕,但教會卻不然。但問題不在於此,我們破滅的幻想超出現實,這不完全是教會的錯。

因為我們太過自我,我們喜歡聽到「蒙應允」這等話,卻不喜歡聽到「來啊,要成為肢體,委身於群體。」我們確實想我行我素。我們願意向基督委身,期望應許得以成就,卻對融入群體相當反感。所以當你聽到聖經說,可以使你成為新人,你便馬上豎起耳朵;但當你聽到聖經說,可以使你成為新人的肢體,你便板起臉來,說:「甚麼?」然後興趣盡失。這反映世俗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必須察覺,並明白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探討這十節經文,就是要明白這個道理。

讓我說得詳細一點,上個節目說到,雖然保羅在談論猶太人和外邦人,說到「受割禮」(即猶太人)和「不受割禮」(即外邦人)因著十字架兩下合而為一,雖然他精彩而獨到的剖析詳細闡述了為何猶太人和外邦人千百年來無法和睦共處,但我不打算在這裏再覆述一遍,因為上個節目已經探討過了。

有一點很重要,我們不要以為保羅的最大目的,是要告訴我們十字架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十字架的目的,不僅是要將這兩個勢不兩立的特定群體合而為一,而是要聯合所有對立的群體。保羅在這裏十分謙卑,他不是要挑剔自己的同胞,對猶太人嚴加批評。事實上,他相當謙卑,坦承自己的罪過。因為他是猶太人,卻全時間在服侍外邦人,所以他引用這事例來說明,乃輕而易舉,也適合不過。

然而我們準備向前看,看得再深入一點。保羅要說的是,唯有靠著十字架,才能解決種族分歧和階級對立。唯有靠著十字架,才能使本來無法和睦相處的人合而為一。

保羅亦告訴我們,要看看耶穌基督的用意,祂受死是要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我不肯定上個節目是否能交待清楚,在這個節目,我要把這道理說個清楚明白。

除非你委身好好建立這個新族群,按照耶穌對教會的要求好好建立教會,否則你就是阻擋耶穌受死的目的了。耶穌到底有甚麼要求?祂要求一個新的族類,一個新人。祂要求我們成為當中的肢體。祂賜予我們能力,幫助我們實現這應許,祂說:教會其實可以這樣榮美,只要你運用我所給的恩賜,使用我所賜的能力,心中記念十字架,只要你明白,我要建立一個群體,彼此赒濟,不分種族,家庭和睦,男女互補,各人互相配搭,和睦友善。所有人將贊嘆不已,因為在別處確實無法實現這應許。

基督說:「我在十字架上受死,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建立一個新族群。」你是否願意委身,渴望見此景象?無論你屬於哪個群體,你是否願意委身?是否急不及待想要看見這景象?是否對此感到饑渴,引頸翹望?你說:「請看,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其中一個目的是要藉著我們建立一個新族群,讓世人看到,在基督裏,人與人的關系可以怎樣和睦,可以配搭得怎樣美妙。」

教會的情況與所期望的景象南轅北轍,導致這個矛盾和困局,是由於我們沒有期望,也毫不渴望這景象。你一心只想找個地方,好好享受你喜歡的詩歌。你找到這個地方,便興高采烈地說:「啊,我喜愛這裏的詩歌!我喜歡這教會。」啊,難道你只滿足於這一點點感覺,這等無足輕重的事嗎?你可能也喜歡那裏的講道,很好,但我們要超越這些。我向你展示的道理,對你來說陌生的話,其實是因為你不熟識。不要緊,所以我在這裏向你解說,努力使你掌握得到。我不是要你苦惱。我要說的是,如果你未曾看到這是基督受死的原因,就無法掌握基督受死的最根本用意。

審視教會,對教會評頭論足,批評弟兄姊妹沒有和睦相處,這做法並不可取。教會群體的的確確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我們總要服侍教會。我是基督徒,這就表示我要對教會委身,要有渴慕的心,要有異象,看到教會理應是怎樣的,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某程度上說,我們是一個新的族群。稍後我們會簡略談一談當中的意思。這不是說我們沒有了地上各民族的特性,絕不是這樣;事實上,這代表一個新群體,裏面的關系互相配搭,發揮的果效如此的大,成果如此超然,以致能使人趨之若鶩,說:「它本來就是要這樣。」聖經就是這樣說,耶穌基督的目的,就是要將兩下合而為一。

這段經文不僅說明基督受死是為要將兩下合而為一,還讓我們看到種族和階級分歧的根源。種族歧視和階級歧視的根本是甚麼呢?保羅在這裏作了說明。這比我們所想的,還要根深柢固。在上個節目,我已交待過了,不打算再覆述,只想進一步論說。

然而,保羅指出,隔斷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是律法。這實在令人驚訝。他說,耶穌基督受死,「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在上個節目,我們已探討過,律法何錯之有?聖經哪裏說過律法不好?有沒有說過?保羅努力在說明律法沒有錯,律法是屬乎靈的,是屬乎靈的。保羅在羅馬書7章說自己是屬乎肉體的。耶穌也這麼說,律法毫無錯處。

那麼,律法何以會帶來隔斷呢?保羅承認,律法是一份禮物,是偉大的。猶太人擁有律法,可是律法卻帶來隔斷。事實上,我們領受了恩賜,但由於我們心裏的罪,這恩賜使我們變得驕傲。問題不是單單一個民族勝過其他民族。一些民族更善於壓迫其他族群,但所有民族都想壓迫其他民族,這是聖經說的。種族主義的根源是人心裏的驕傲,自我中心的思想根深柢固。種族主義的根源就是罪。

保羅說得十分清楚,如果耶穌沒有死,冤仇便無法廢掉。冤仇來自驕傲,來自罪。若不藉著十字架,種族主義是不可能除掉的。希望你明白這一點。現在讓我們再加以解說。你明白我們一直在說甚麼嗎?第一,經文教導我們,耶穌受死,是要使本來不相往來的人合而為一,而教會理應成為一個新人,成為一個地方,能夠包容不同種族、不同階級、不同性別、不同類型的人,使他們和睦相處,連於一體。

第二點要說的是,經過分析人類分裂和種族主義的根本,我們得知是因為罪和驕傲。在每個人心裏,這種思想根深柢固。只是剛巧有些民族比較有優勢,於是他們的種族主義便較為明顯。事實上,種族主義是人類普遍的現象。這就是經文的意思。我知這種說法跟許多人的教道截然不同,但這是經文說的。我想讓你知道,為何這樣的分析比你在別處聽到的較有深度,不是流於表面。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有些人往在國際大城市,他們四周來來往往的人來自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我要指出,如果我們認真去思想,就會發現種族主義是由最小的惱怒積聚而成的。種族主義和階級主義,造成的分裂深得可怕,充滿駭人的血腥味,何等可悲,然而它們是由那麼一丁點的惱怒積累而成。最近,我在機場耽誤了五個小時,那裏人來人往,十分擠迫,當時我正在協助家人辦理登機手續,可是大雪紛飛,加上適逢假日,所以機場很擠迫,我待在那裏很久。在大城市的機場裏,或地鐵車廂中,四周左右全是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人。

你開始會發現,你內心對雞毛蒜皮的事也十分敏感。某些文化背景的人較善於表達情感,我們的食物不同,飲食習慣不同,所以身上散發的氣味也不盡相同。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時間觀念,對於守時觀念也有不同看法。不同的文化,對何為喧嘩有不同的看法,對何為小孩子合理的行為也有不同的看法。

不用多說,你馬上就明白,當你有點精神緊張,有點壓力,毫無疑問矛頭便會指向那些與你不同的人,你產生了藐視心態。不僅於此,你會發覺他們也在藐視你。當他們心情好的時候未必會這樣,匆匆忙忙時未必會這樣,但當他們有一點壓力,就會藐視你,你開始明白這是甚麼一回事。我們定睛在自己文化的優點上,挑剔其他文化的弊病,然而卻無視自身的問題。為甚麼?因為罪。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知道這種分析與許多人所說的非常不同。有些人經常告訴你,種族主義很可怕,但我們有解決的方法。種族主義令人畏懼,但我們可以這樣解決。他們說:「你要明白,因為世上沒有真理,所以所有文化都是相對的,所有文化都是好的。因為世上沒有真理,所以我們無法評價人,也無法判斷是非對錯;因為世上沒有真理,所有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所有文化都是同樣美妙。總括而論,實際上這套道理並不管用。

或者我這樣說:你有否看過這樣的宣傳海報,不同種族的嬰兒在一起,他們一同玩耍,海報頂部寫著:「沒有人生下來就是種族主義者。」你有否看過?要知道,起初這裏存在一個感性的邏輯:「不同種族的嬰孩當然能和睦相處,沒有人生下來就是種族主義者。」保羅說,花點時間想想當中的邏輯;聖經說想想當中的邏輯。「沒有人生下來就是種族主義者」,這句話意思是甚麼?

當中的含義其實是說,你的種族主義是教出來的。所以這些嬰孩即將會被教導成為種族主義者。那麼是誰教他們呢?有些人教他們,而那些人也是被教出來的。誰教他們呢?有些人人教他們,而那些人也是被教出來的,如此一層層而上,如果種族主義不是由心裏而出,到底從何而來呢?誰是始作俑者?難道是火星人?這樣便很容易想象,5000年前,火星人來到地球,說:我們要破壞人類的歷史,這主意真好。我剛剛看到一些小孩,看看這些小孩,他們和睦相處,沒有任何種族冤仇。我打算教他們其中一個,使他成為種族主義者,禍根就會由此蔓延開去。」

盡管那些生於多元文化的人向種族主義猛烈炮轟,但只要他們一天認為種族主義不是與生俱來,以為能夠通過教育解決問題,他們就註定失敗。聖經的分析剖開真相,但許多人並不喜歡。

聖經說,種族主義當然是與生俱來。小孩子只是未能辨別彼此的分別而已。他們本性是自私自利的。聽著,當你的兒女學會說話,他們就會撒謊。他們會睜大眼開口撒謊。當孩子有能力撒謊,他就會撒謊。你會說,我知道我的孩子本性是個說謊者,生下來就會欺騙,但他們絕不是生下來就是個種族主義者。讓我加以解釋。我的兒女睜大眼撒謊,根本沒有人教他們。當我任何一個小孩意識到自己某方面比別人優勝,是更聰穎也好,更敏捷也好,他們就會因此而輕看其他小孩。你是否還想說,沒有人生下來就是種族主義者?只要你一天這麼認為,就註定失望。聖經說,解決種族主義的唯一途徑,就是解決罪的問題。解決罪的唯一途徑,不是通過教育,而是藉著十字架和基督的寶血。

我們生下來就是個種族主義者;種族主義者當然是與生俱來。我們都領受了恩賜,你可知道保羅在說甚麼?他說律法是一份殊榮,賜給了一個特定的民族,卻成了絆腳石,人們在它裏面獲取優越感,以致使它淪為隔斷的墻。

我們該如果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看到了,保羅說:首先,教會把原本不相往來的人合而為一。其次,種族主義的核心,其實是驕傲和人性的罪。如果你認為教育能發揮效用,如果你認為只要直接指出:「每個人都是美善的,世上沒有真理,所有事物都是相對的,每個人本身的特點都同樣美麗,每個人本身的特點都是與別不同的,我們要做的,是互相提醒對方;我們要做的,就只有教育他們。」如果你認為這可以解決問題,就只有失敗收場。

保羅以更徹底的分析,指出種族主義的問題,遠比你想象的根深柢固。你知道,基督徒超越了世俗的規範,不是麼?媒體有一套規範。他們定出一套規範,從一個左派極端延伸至一個右派極端。大凡他們訪問過的人,聽聞過的人,都會把他們定性為這規範中的某一個位置。你會如何定性那些遵從聖經的基督徒?你會把我們放在哪個位置?一方面,我們並不認為種族主義無關緊要,我們認為它極其重要,種族間的和睦十分重要。

請看看聖經,保羅對這個景象深深著迷。加拉太書3章28節說:「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他指出十字架最重要的一點。十字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廢掉這些冤仇。基督徒看到這些分裂對立。我們明白問題有多大,也知道耶穌受死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廢掉這些冤仇。這當然是個問題。我們從不會聳聳肩,然後說,這是各人的自由。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從不會一笑置之,不會說:「這個問題不算甚麼。」但另一方面,我們從不會說單靠教育和道德相對主義,就能夠把問題解決。因此,我們的位置在哪裏?我不知道,但我們不在那裏;我們不在他們的規範裏。我們或在其上,或在其下,或者遠遠超越了。我不知道。

最後,保羅還教導了另一點。我們在上個節目已略略提過,現在加以解說。種族敵對的唯一解決方法,就是十字架。原因是這樣的,首先,十字架徹底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這是首要做的。其次,十字架徹底改變你對別人的看法。除非十字架進入你的生命,除非你明白十字架的意義,否則你不會經歷這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就是保羅所說,達至種族和睦的唯一途徑。

讓我們花點時間探討這一點。保羅說十字架滅了冤仇。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滿有敵意,如果你不認為自己對那些與你不同的人心懷冤仇,你就不認識自己了。保羅說,如果你認為單靠教育和自我約束,就能克服這些心態,你同樣不認識自己。唯有十字架才能廢掉冤仇。

首先,十字架徹底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我們在上個節目已提過,不想再次覆述,只想詳細加以探討。在加拉太書5章11節,保羅談到「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十字架令人討厭,因為它冒犯人。十字架應該是冒犯人的。十字架對人不留情面,它使人羞愧。既然種族主義是源於人心裏的驕傲,那麼除非你謙卑下來,否則永遠不能消除這種心態。十字架毫不留情地指出這點,使人無地自容。如果你想克服種族主義,就必須踏出這一步。你要看到自己是個罪人,要謙卑下來。我是說「謙卑」,而不是「自卑」。

有些人知道,自卑對驕傲根本無濟於事。自卑對驕傲怎麼了?令它變本加厲,更加根深柢固。如果你們任何人遭到種族壓迫,你如果自卑的話,你知道沒有甚麼作用。你的驕傲來了,事實上,自卑多方面引發你的驕傲,令它更不可動搖,也可能使你或多或少成為一個逆向的種族主義者。你要明白,十字架沒有使你自卑,而是使你謙卑。因為十字架毫不留情的痛斥,所以保羅說「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十字架應該是冒犯人的。現代人對十字架的教義諸多困惑。他們拒絕在十字架下謙卑,因為他們堅持要重新詮釋十字架的意義,使它不會那麼令人感到受侮辱。

很多人認為十字架的古老教義對人太過尖銳苛刻。我曾見過一幅畫,畫中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男士。在他的畫像下面寫著:「他忠於基督,相信神,對人凡事滿有盼望。」

「對人凡事滿有盼望。」約翰福音第2章說:「耶穌不將自己交托他們……因他知道人心裏所存的。」你知道麼?你可以惡意批評說:「這個人對人沒有信任。」你是否明白經文的意思?約翰福音第2章說:「耶穌不將自己交托他們……因他知道人心裏所存的。」約翰所說的「人」,意思是人性。

事實上,我們許多人不喜歡十字架的古老教義。因為那些古老的教義說:「你罪大惡極,唯有神獨生子受死,才可能救你。」其他宗教和人生哲學卻說:「不是的,道德和行為可以救你,拿出決心,努力行善吧,這就足夠了。」可是十字架的教義說:「不,因為你的罪惡,耶穌必須為你受死。」太多人想重新詮釋十字架的教義,使它不會令人那麼羞愧,不會令人那麼受侮辱。我必須指出一點,因為我相信有些聽眾朋友也有這種想法。許多人說:「啊,十字架啊。這古老的教義說神恨惡罪,耶穌來是要平息神的烈怒,為我們的罪成為代罪羔羊,成就救贖。這種說法太落後了。我們應將十字架看為犠牲的象征,代表你該為朋友怎樣付出生命。

有許多方法證明這套理論如何荒謬絕倫。你不能粉飾「十字架討厭的地方」,除非十字架令人感到被冒犯,否則它毫無意義。我在這裏給你一個很好的例子。有次我乘坐纜車渡河,假設我和你有一天都在纜車上,我想向你證明我有多愛你,於是我打開門,跳下去死了。你會不會說:「啊,這個人真的很愛我,他是多麼了不起啊?」不會,你當然會說:「這個人瘋了,太可憐了。」為甚麼?我的死如非必要,根本說不上是愛。如果我為你犧牲了生命,卻是沒必要的,便不可說是愛。為甚麼呢?在這情況下,我為你犧牲性命只是愚不可及,因為就算沒有我的犧牲,你仍然能夠安然到達河的對岸。

可是,如果情況完全相反,纜車停頓了,發生了故障,快要掉下來了,而我犧牲性命,把你救了,整件事就截然不同了。你是否明白為何你回避不了「十字架討厭的地方」?耶穌為甚麼受死?祂受死,如果不是因為你失喪,被隔絕,被定罪,無法靠自己的道德和行為得救,唯有靠祂的死才能得救,罪得赦免,那麼十字架根本毫無意義。你明白麼?十字架的教義令人感到被冒犯,因為它說耶穌的死絕對有其必須,祂受死肯定不是毫無意義的。這使你謙卑下來。你知道為甚麼?

因為不單那些認為這道理太老套的現代人謙卑下來,連十九世紀的保守派人士,也同樣謙卑下來。他們會問:「你是說一個道德高尚、方正不阿的人,竟然與那些生活放蕩沈淪、惡名昭彰的人同樣罪惡,同樣失喪?答案當然是這樣,這是十字架的教義,不在於你是誰。耶穌為你受死,這實在無法理解。除非耶穌必須受死,否則祂為何要死?因此,你的地位、階級和身分都無關緊要,你以往的成就和你的出身也不要緊,統統都沒關系了。為甚麼沒關系?因為不管你是誰,你都是個罪人,需要基督為你受死。你需要十字架。

十字架臨到你,使你謙卑。十字架要不是令你厭惡,使你避之則吉,就是刺中你要害,使你全然謙卑下來。當你謙卑下來,你對自己的看法就會徹底改變過來。你會明白自己與別人根本沒有分別。真的,當你看到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到處流浪,居無定所,你聞到他身上的臭味,看到他真的一無所有。

這個人一無所有,神智也可能迷糊不清,更可以定然身無分文。萬念俱灰,孤單一人,真是一無所有。一個基督徒看見了,便說:「我的屬靈光景正是這樣。如果沒有耶穌基督,我的境況就是這樣。在神看來,如果沒有耶穌,我同樣渾身惡臭。不管我日行一善,或是十惡不赦,不管我的道德有多高尚,我一無所有。」這是十字架的教義。

這教義會不會冒犯你?一定會使你不舒服。關鍵在於你如何回應這種尖銳的揭示。你是想在它面前謙卑,或是想在它面前剛硬?只有這兩條路。不要重新詮釋這教義,企圖使它不那麼侮辱人。它的價值在此,它就是要無情揭示,帶來謙卑,給你的種族主義狠狠一擊。

另一下痛擊,也是本節目最後一點。十字架不僅徹底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除去你的驕傲,拔除種族主義的根;它亦徹底改變你對別人的看法。從今以後,你對別人的看法不再一樣,因為當你明白了十字架的道理,你望著其他基督徒,定睛在他們身上,,你明白在他們身上,耶穌基督為他們受死是最重要的大事。

你的第一重身分是基督徒,其次才是甚麼種族。你首要的身分是基督徒,然後才是甚麼膚色。你最重要的身分是基督徒,其他都是次要。你明白了麼?這是最重要的。讓我從幾方面來逐一說明,這是為甚麼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章16節說:「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這節經文意義相當深遠。這並不表示你喪失了地上的種族身分。事實上,許許多多的基督徒告訴我,特別是那些小數族裔,他們跟我說,基督信仰釋放了他們,使他們樂於接受自己的種族身分。

如果你在某個國家是屬於小數族裔,必然會遇上一個兩難抉擇。要麼你把自己的種族特點放下,接受同化,更容易讓人接納,要麼你耿耿於懷、怨念叢生。許多基督徒告訴我:「當我明白基督已接納了我,不再終日重視自己的身分,專註別人的看法,我就得到了自由,樂於欣賞自己所繼承的民族特點。」我不是要說,當你成為基督徒,對這方面就不聞不問,絕對不是。我要說的是,在教會裏,人與人不再有偏見。在教會外,你學會了以出身、學歷、專業地位,或種族膚色來評價人,但在教會裏並不是這樣,你不可這樣論斷人。

使徒行傳15章,保羅和巴拿巴出現很大的爭論。巴拿巴想帶約翰馬可參與下一次宣教旅程,但保羅卻想帶同西拉。最終保羅和巴拿巴分道揚鑣,各自上路。你知道為何出現這紛爭?約翰馬可是巴拿巴的親戚。保羅強調,他們不能用人為親,厚此薄彼。這裏都是一個新人。我們不能望著別人,說:「我知這是個怎樣的人。」過去已經一筆勾銷。還記得浪子比喻裏的大兒子麼?還記得大兒子的罪麼?他看見兄弟回來,不肯忘記兄弟過去所犯的錯,對他遠走他鄉耿耿於懷。但父親說:「這一切都過去了。」經文說:「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是新造的人了。

讓我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這個人?他是英國著名解經家,曾撰寫偉大的解經著作。他生於十七世紀末。他的父親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叫菲利普(Philip Henry),是個神重用的牧者。馬太‧亨利的母親出生豪門,但他父親卻並非來自名門望族,當他們相戀時,馬太‧亨利母親的父母對女兒說:「我們十分擔心這個叫菲利普的人,他沒有社會地位,我們沒有一個朋友認識他的父母,對他的背景一無所知。」

馬太‧亨利的母親望著她父母,說:「我不知他的身世,只知他的將來。」她這麼說,完全合乎聖經。她說:「我知他的將來。你知他將來會怎樣麼?他將會來到神我們大君王的寶座前,將會安躺於神我們天父的懷中,將會與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相擁。」他的身世不再重要,他是如何不再重要,他的身分地位也不再重要,福音改變一切,使那些東西不再重要,不再是決定性因素。「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

讓我換個角度來說明。我有一位已故好友,他是我神學院的教授,叫立池(Addison Leitch)。他在課堂上敘述了一個故事,我至今仍清楚記住。立池學識淵博,曾任美國匹茲堡神學院院長。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是個有修養,有學者風度的人。他認識基督,是個重生的基督徒。一天他駕車長途跋涉,穿過一個他從沒踏足過的省份。他扭開收音機,聽到一個接一個不善辭令的電臺布道家在傳講信息。雖然他們一片苦心,卻辭不達意,說了大堆荒謬的話,完全站不住腳,全是不負責任的演說。

當他駕著汽車時,轉念一想,說:「我突然明白過來,那些人與我學識不同、文化不同,我大概也不會喜歡他們的嗜好。」反之,他正要前往會面的那些人,與他一樣擁有博士頭銜,他們的話題相似,誌趣相投,在閱讀、音樂和各方面的趣味相仿。他們氣味相投,生活方式相似,衣著打扮相像。然而,他突然明白到,那些電臺布道家,都是他的弟兄姊妹。

成為基督徒其中一件最奇妙的事,就是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你從沒有這種經歷,要麼你是個初信或未成熟的基督徒,要麼你根本不是基督徒。這種經歷就是,你開始意識到,有些人無論在文化、教育或專業方面都與你截然不同,但他們是基督徒,你們就變得與你十分相近。當你望著那些在文化、教育或專業方面都與你很相近的人,卻感覺到中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這真是奇妙。

立池博士告訴我,他明白到一件事令他贊嘆不已。他說:「當我與那些人談話,盡管他們傻裏傻氣,在各方面與我迥然不同,有時甚至令我苦惱得發狂,然而他們都是我的弟兄姊妹。相反,那些與我相似的人,我只覺得我們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十字架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其他人的看法,但這不限於基督徒。

最後,基督徒的世界觀不僅改變你對基督徒的看法。最近,一位牧者朋友說,他女兒升讀初中,他出席學校的集會。校監發表講話,竭力地說:「你們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有人的尊嚴,與別不同,你要明白這一點,要愛自己,要知道自己值得贊賞和肯定。

那位牧者朋友告訴我,他當時左右張望,看到那些初中生都木無表情、目光呆滯。他明白到,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會相信所有人都珍貴,所有人都有尊嚴,所有人都有神的形象,因此才有價值。可是今天,我們可能會說:「我們並不知道有沒有神存在。」一般的孩子未能真正分辨善惡對錯,他們有太多負面經驗令他們難以相信這話。直至有人說:「這道理的基礎是甚麼?我如何得知坐在身邊的人有價值?」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我引用他的話:「多數人都是垃圾」……我們可以提出甚麼證據來反駁他呢?其實沒有任何證據,但你明白到,基督徒有完全不同的想法。他們說:「先別看證據,我們知道耶穌告訴我們甚麼,我們知道聖經如何說。」聽著,這就是基督徒對人的看法,基督徒也好,非基督徒也好,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弟兄姊妹,而是鄰舍。

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在一場題為《榮耀的價值》(The Weight of Glory)的著名講道中,結束時這樣說:「期間,十字架比王權更重要,明天是星期一的清晨。世上無數冷酷的墻上,打開了一堵裂口,我們偉大的元帥邀請我們跟著祂進去。毫無疑問,跟從祂是必要的。祂諸般的教導裏,我想起了一點。我們可能太著重個人的榮耀,卻不容易經常留意鄰舍的榮耀,也沒有深入思想。鄰舍的榮耀應該是我每日背著的負擔、重量或責任。這個負擔太重了,唯有謙卑才能背負,驕傲會被粉碎。我們活在一個偶像充斥、私欲橫流的社會,切勿掉以輕心。

「請謹記,我們所遇見最枯燥乏味的人,有一天可能會成為神的傑作,如果你看到他那時的形像,或會深受吸引,很想俯伏下拜,但如果他不是上天堂,而是下地獄,那時的可怕和醜惡猶如你現在所見的,這樣的事只有在噩夢中才會出現。一天到晚,我們或多或少彼此在影響,幫助對方朝向其中一個終點。」你明白了麼?基督徒明白每一個人在億萬年後仍然以某種形態存在,每一個人都是這樣。這是聖經說的。

基督徒的世界觀對人有一個透澈的看法,沒有人是可棄絕的,沒有人是可丟棄的。你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異的。這不是空談,而是根本的信念,是我們固有的神學觀點。這徹底改變我們看人待人的態度。魯益師接著說:「鑒於可能的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必須懷著敬畏、謹慎的心,彼此全心全意看待對方。」

容我再說一遍。我在之前的節目中曾引述這番話,,我們卻總是忘記當中的道理。魯益師說:「鑒於可能的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必須懷著敬畏、謹慎的心,彼此全心全意看待對方,包括彼此的友誼、愛心、歡樂、政治理念。世上沒有平凡人。

與你說過話的人沒有一個是平凡渺小的。民族、文化、藝術、修養,這些都會朽壞,它們的生命跟我們相比,有如螻蟻。給你取笑的,與你同工的,與你姞婚的,被你冷落的,被你剝削的,這些人都是永存不朽的。這並不表示我們終生都要不茍言笑,我們要一同歡樂,但這份歡笑只能存在於打從一開始就互相重視的人中間,他們不輕浮無禮,不自高自誇,也不傲慢偏見(事實上,這份歡笑才是最大的喜樂)。

我們的愛必須真摯,勇於付出。雖然愛罪人,卻對罪深惡痛斥,沒有一點妥協或縱容的余地,沒有一點妥協或縱容的余地,縱容是一種虛假的愛,正如輕浮無禮是一種虛假的喜樂。僅次於聖體和主餐,你所遇見最神聖的對象就是你的鄰舍。如果他們是基督徒,他們同樣聖潔,因為在他們裏面,在你的基督徒弟兄姊妹裏面,賜榮耀並得榮耀的基督,榮耀的君尊,千真萬確親自深居其中。」十字架,所有圍繞十字架的教義,福音本身,都是藉著我們彼此的關系說明出來。十字架要改變一切。

教會不是一個讓你來享受音樂的地方,而是一個重建關系的地方。關系要建立起來,比以前更牢固,緊密程度好像一個家。教會要建立一個大家庭,建立一個國度,建立一個群體,建立一個新的族類。如果你沒有在某個教會建立關系,也要在別的教會建立關系,因為耶穌是為此而受死。祂的死滅了冤仇,造成了一個新人。沒有其他方法能成就這事,唯有藉著十字架才能成就世人心裏這最大最深的渴慕。藉著耶穌才能成就這事。

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天父,現在我們來到節目的尾聲,求禰幫助我們既從大處著眼,也作出個別考慮,思想我們如何成為你偉大旨意的一部分,建立教會,建立新的群體,讓我們在中間和睦共處,彼此相愛,連為一體,就像聖父、聖子和聖靈合而為一。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