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 找到生命的意義
甘力克

找到生命的意義

“太浪費了!”一位女士對我的朋友說。她們二人正在談論桑迪.米勒Sandy Millar主教。桑迪曾是一名律師,僅僅十年,他就在法律界取得了巨大成績。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森迪決定去當一名牧師。

“浪費?”我的朋友感到有些氣憤。

“是啊”,這位女士說,“太浪費了!他本可以賺很多錢,成爲頂級大律師。想想他本可以取得的成就!”

“想想他已經取得的成就……”我的朋友陷入了沉思。她想到了森迪對全世界成千上萬人的影響。正是因爲森迪,這些人的生命被翻轉,破裂的婚姻得以修復,教會得到復興;很多人通過森迪認識了耶穌,從而找到真愛、盼望和平安。

像桑迪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放棄了成功的事業,高薪工作以及世人眼中的舒適生活,投入到“全職侍奉”當中。因爲他們知道,“侍奉神”是最有意義的“事業”,世上任何事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當然,那些在世俗行業中工作的人也可以擁有同樣高遠的呼召和目標。但前提是,他們做這些事是爲了討神喜悅,是爲了榮耀神的國。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投身哪個行業或從事何種工作,而在於你的目標和動機是什麼。

其實,很多人都在浪費生命,他們沒有任何目標,也不知意義何在。另一些人雖然有目標,但卻是錯誤的,因爲從根本上說,這些目標並無意義。很多到達頂峯的人最終發現,他們把人生階梯搭到了一堵錯誤的牆上。找準生命目標比擁有房產、財物重要得多,因爲偉大的生命不在於你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爲了什麼而活。

有人說,“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只有兩個:你出生的日子和你明白爲何而生的日子。”

尋求公義和仁慈

箴言21:17-26

如今,“享樂主義”大行其道。享樂主義者把追逐一時愉悅視爲人生目標,他們漸漸對那些能夠提供短暫快樂的事物上癮。

“你是一味追逐刺激嗎?多麼空虛的生活!只知道享樂的人永遠得不到滿足。”(17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箴言》的作者並沒有貶低快樂的價值:“智慧人家中積蓄寶物膏油”(20節),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遠重於財富本身:“寧可住在曠野,不與爭吵使氣的婦人同住。”(19節)

決不能把生命的目的和意義放在物質財富上,而要“追求公義仁慈”,因爲這樣才能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21節)。要想達成這個目標,首先應該努力尋求與神、與人建立和美的關係。 此外,要努力活出愛:“罪人終日想要得到自己沒有的,而愛神的人總是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分給別人”(26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令人感慨的是,那些追求公義、仁慈,甘於捨己的人反而得到了“享樂主義者”所渴望擁有的一切:“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21節第二段)然而,收穫生命和尊榮僅僅是“副產品”,生命的至高意義在於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耶穌應許說:“你們當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剩下的一切就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

主啊,請幫助我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單純追求享樂上,而是全心尋求你的國,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上追求公義和仁慈。

一心一意討神喜悅

哥林多後書5:1-10

保羅的主要目標就是討神喜悅:“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9節)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挑戰。身體勢必漸漸衰殘,不可能永遠強壯有力。但終有一天,“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1-2節)

若你信靠耶穌基督,神就應許把他國度中一切美好賜給你。但是,身在“墮落”世界的我們仍會感到身心疲憊、被罪纏繞;被苦難和挫折熬煉。神所應許的祝福,有哪些是尚未發生,需要耐心等待的?又有哪些是當下就可得到的呢?

在未來將要得到的祝福和現在已經得到的祝福之間存在一個平衡。現在,“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並且“我們行事爲人,是憑着信心,不是憑着眼見”(6-7節);但將來,我們要“離開身體與主同住”(8節),而且“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4節)所以,你目前尚未完全享受到神國的美好。

但即便是現在,你也能窺見未來的美好:神“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5節)信息版聖經的翻譯是:“神先讓我們嚐到一點天國的味道,好讓我們的心不被這世界俘虜”(5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憑據不但是未來祝福的保證,更是未來祝福的一部分 —— 它意味着神的賜福、權柄和法則從今時直到永遠。這就是聖靈帶給我們的。

“這就是我們能常常喜樂的原因。現在,我們雖然被這狹小的肉身侷限,但它提醒我們,我們即將要住到那更大、更寬敞的帳幕之中。”(6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在等待中,“我們便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9節)“因爲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10節)

主啊,請幫助我把“討你喜悅”作爲生命的目標。主啊,願我的言語、思想和行爲都能蒙你悅納。

迎接彌迦提出的挑戰

彌迦書5:1-7:20

神通過先知彌迦警告我們,人很有可能肆意揮霍自己的靈魂:

“非義之財,和可惡的小升鬥

囊中詭詐的法碼……

城裏的富戶滿行強暴,其中的居民也說謊言,口中的舌頭是詭詐的。

…… 你要吃,卻吃不飽

你必挪去,卻不得救護……

你必撒種,卻不得收割。

踹橄欖,卻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卻不得酒喝。”(6:10-15)

但與此同時,彌迦也看到了希望(參看7:7-20)。彌迦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已經看見了耶穌的到來(馬太福音2:5-12)。在異象中,先知看見一位領袖將從伯利恆而出:“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爲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裏出來,在以色列中爲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這位必作我們的平安。”(5:2,5節)。這位領袖將被稱作“平安之王”(4節第二段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在另外一些時刻,彌迦回顧過去。他看到神已經爲他子民所做的事(參看彌迦書6:3及以後),神拯救了他們。帶領他們(4節)。他提醒以色列人要牢記這一切(5節)。

神的慈愛和憐憫遠超人的想象:“神啊,有何神象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7:18-19)

通過耶穌,你已經得到了完全的赦免。不要總是帶着遺憾回首過去。神已經“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19節),所以,千萬不要在這片海域捕魚。

我們該如何迴應這奇妙的恩典呢?彌迦向我們發出的挑戰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6:8第三段)這個挑戰指明瞭生活的最終意義和目標,它包含三層意思:

1.“行公義”

神非常看重公義。當今世界的很多悲劇都因“不公正”而起。我們要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在所居住的社區中追求公義;我們必須爲窮人、底層人士以及弱勢羣體說話,以確保他們得到公正的對待。

2.“好憐憫”

神是如此憐憫我們。所以我們對神該有的迴應就是憐憫他人。不要強人所難,期待完美,要按照對方的本相來接納他,愛他。我們需要讓更多人知道神憐憫和仁慈的福音 – 尤其是囚犯、無家可歸者、老人以及窮人。

3.“謙卑與神同行“

永遠不要自認爲比別人更好、更重要或更能幹。驕傲的人總是高估自己的重要性,對自嘲的藝術一竅不通。“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因爲真正重要的只有神”。(8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如不與主同行,你就什麼都做不了。

這三個原則相輔相成。說到底,檢驗真信仰的外在標準是行爲。所以保羅說:“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哥林多後書5:10)。神要按照你的行爲審判你,因爲行爲是信心的證據。

主啊,幫助我們行公義、好憐憫、謙卑地與你同行。

佩泊的補充

哥林多後書5:10

“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的確如此!但先知彌迦也寫道:“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你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彌迦書7:18-19)

今日金句: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爲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