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器裏的珍寶
你是否感到灰心喪氣?是否在想:“這一切真的值得嗎?我們真能走向永生嗎”? 即便你真這樣想,也不用緊張,你並非唯一一個陷入軟弱的人。保羅就幾乎“喪膽”,這封信的讀者也有過相似經歷。
但保羅寫道:“所以我們不喪膽。”(哥林多後書4:1,16節)“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1節)爲什麼呢?保羅說,因爲在基督裏有“寶貝”(7節)。這寶貝就是從耶穌基督而來的好消息。這好消息是如此奇妙,以至於保羅在開始和結尾兩次強調:“……所以我們不喪膽。”(1,16節)
然而,這寶貝卻無法被一眼認出,保羅形容它被藏在“瓦器”裏(7節)。我們的文化更看重那些外在、可見的東西。媒體所傳播的消息都是關於金錢、財產、房子、汽車、美食、健康以及外在成功的,但聖經卻大相徑庭,聖經所強調的是內在品格—— 思想、態度和信仰決定了一個人的外在行爲。“因爲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18節)。
內心的想法
詩篇104:31-35
如果你知道如何焦慮,便知道如何默想!你當做的,就是轉變想法 —— 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基督教所謂的“默想”。
“默想”(34節)就是指人有意讓自己的心思停留在某件事上。行爲和言語固然重要,但神並不僅關注外在行爲,“默想神”同樣可以討神喜悅。
面對神所創造的宇宙,詩人發出感謝和讚美。詩人說:“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我還活的時候,要向我神歌頌”(33節),之後他禱告道:“願他以我的默唸爲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34節)
默想在現實生活中意味着什麼呢?保羅給我們非常好的建議:“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力比書4:8)
主啊,請在今天幫助我,讓我的行爲、言語和心思能夠蒙你的喜悅。
看不見的珍寶
哥林多後書4:1-18
我們擁有這世上最強大的信息。對耶穌的信靠具有改變一切的能力 —— 從現在起,直到永恆,這力量一直在彰顯:“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14節)你將永遠活着。
我們不過是“瓦器”(7節),然而,瓦器裏裝的卻是“寶貝”(7節)—— 一個“看不見的”寶貝(18節)。這就是耶穌基督的好消息。因着他的大憐憫,神將這寶貝賜予世人。(1節) 此生並非一切,“因爲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18節)
可悲的是,世俗主意已經吞噬了世界,甚至連教會也漸漸忘記了永恆的意義。人只看重那可見的、可掌控的事情。但在基督信仰中,“永恆”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在宣講耶穌基督的好消息時,我們必須杜絕四件事。
1.不行在暗中
“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我們拒絕戴面具”(2節第一段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凡我們所行的,都要行在光明中:“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2節第二段)
2.不做可恥的事
“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2節)。我們不應該做任何令人感到羞恥的事情。
3.不行詭詐
“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2節)。“我們不能在幕後操控局勢,暗地裏玩弄權術。”(2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4.不歪曲真理
“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2節)“我們不能爲了自己的好處,歪曲神的真道”(2節 – 信息版聖經 -譯者翻譯)。絕對不能爲了取悅人的需要而篡改福音。相反,保羅說,“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2節)
正因爲福音是藏在瓦器裏的珍寶,所以並非人人都能看到它的價值。“如果我們的福音矇蔽,就是矇蔽在滅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着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3-4節)我曾經就是如此光景,雖然聽到福音,但它對我沒有任何意義。
只有當神的真光照到我們心裏,我們才能看清真理。神使他的光“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6節)
我們的全部信息都是有關耶穌的:“基督本是神的像”(4節);“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爲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5節)
實際上,我們都是那脆弱易碎的“泥瓦罐”(7節)。但瓦罐裏卻承載着“看不見”(18節)的無價至寶(7節)。 不要因基督教領袖的墮落而大驚小怪。我們不過是傳信的使者,其實脆弱不堪。如果曾經帶你信主或教導過你的領袖現在離棄了神,或者生活一團糟 - 請記住這一點:你所接受的福音就是裝在“泥瓦罐”裏的。真正可貴的不是瓦罐,而是裏面裝的寶貝。這寶貝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神因着他的憐憫賜給你的。(1節)
瓦器日漸衰敗,“從外表看,我們的身體日益老去,但神正在我們身體裏培植一個新生命。沒有一天我們不是在這日漸顯明的恩典中渡過的。”(16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8-9節)
但是,“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爲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爲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16-17節) “與將要到來的美好相比,眼前這些困難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神已經在天國爲我們預備好盛宴啦。”(17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因此”,保羅寫道:“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爲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18節)就如同蘭尼埃羅.坎塔拉買撒神父所說:“一個新標杆樹立在我們眼前,這使得一切困難和挑戰都顯得不足爲道。這個新標杆就是:永恆。”
主啊,感謝你在基督裏給我們無價珍寶。感謝你,福音改變了我們的生命。請幫助我們不要把眼光定睛在外在、暫時的事物上,而是定睛在那不可見的永恆之事上。
內在力量
彌迦書1:1-4:13
你可以被神大大使用。要把生命的目標定得高遠些,因爲神的靈住在你裏面,你擁有神的能力。
先知彌迦所說的話,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至於我,我借耶和華的靈,滿有力量公平才能”(3:8第一段)。基督徒的力量從住我們在裏面,看不見的聖靈來。
彌迦的信息大有能力。他爲弱勢人羣爭取權益。與先知約拿的經歷相似,人們聽從彌迦的警告,從而避免了一場災難。(參看耶利米書26:18)
彌迦大聲責備不公和貪婪。與大多數罪相似,不公和貪婪始於心思意念:“禍哉,那些在牀上圖謀罪孽,造作奸惡的。”(2:1第一段)
人在心思意念中播什麼種,就在生活中結什麼果:“天一發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來了。他們貪圖田地就佔據。貪圖房屋便奪取。他們欺壓人,霸佔房屋和產業。(1節第二段-2節)(現在也是一樣,巧取豪奪的事到處都有)
彌迦尤其警告有錢有勢的當權者(3:1第一段):“你們不當知道公平嗎?你們惡善好惡。”(1節第二段 -2節第一段)彌迦指責他們用對待牲畜的手段對待百姓(2-3節)。彌迦表明,如果這些人繼續剝削窮苦人,神再也不會垂聽他們的禱告(4節)。
錢財似乎是導致不公的根源。往往是對金錢的貪慾促使人行出不義來:
“首領爲賄賂行審判,
祭司爲僱價施訓誨,
先知爲銀錢行占卜。
他們卻倚賴耶和華,說,‘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嗎?災禍必不臨到我們。’”(11節)
終有一天,神會讓一切歸正:神“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爲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3節)平安一定會臨到:“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3節第二段)公義也會來到;土地會被公平地分配給每個人:“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4節第一段)
歸根到底,唯有神的心意決定一切。神的智慧至高至善,人心無法測度:“他們卻不知道耶和華的意念,也不明白他的籌劃。”(12節)
主啊,感謝你,終有一天你會讓一切歸正,並且賜下永久的和平。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請幫助我 “借耶和華的靈,滿有力量公平才能。”(3:8)
佩泊的補充
哥林多後書4:7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
我真的感到自己如同“瓦器”,而且它正在迅速衰老。它陳舊不堪,滿是裂縫!
雖然我有很多不足,但神那“超越一切的能力”卻住在我裏面。
今日金句: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爲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