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 被送入宮的女子
何啟明

經文:以斯帖記二章5-11節

5書珊城堡中有一個猶太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6從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把猶大王耶哥尼雅和百姓從耶路撒冷擄來,末底改也在被擄的人當中。7末底改撫養他叔叔的女兒哈大沙,就是以斯帖,因為她沒有父母。這女子容貌美麗;她父母死了,末底改收她為自己的女兒。8王的諭旨和敕令傳出之後,許多女子被招聚到書珊城堡,交給掌管女子的希該;以斯帖也被送入王宮,交給希該。9希該眼中寵愛以斯帖,就恩待她,急忙給她塗抹的香膏和當得的份,又從王宮裏挑選七個宮女來服事她,使她和她的宮女搬入女院上好的房屋。10以斯帖未曾將自己的籍貫宗族告訴人,因為末底改囑咐她不可叫人知道。11末底改天天在女院前徘徊,要知道以斯帖是否平安,過得如何。

選召年輕女子入宮的命令一出,末底改和以斯帖兩位人物就隨之進場。作者首先較詳盡的介紹猶太人末底改的家族背景;他收養了以斯帖為自己的女兒(7d節),「他是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5b節)。末底改出自便雅憫支派,與掃羅王有家族淵源,同屬便雅憫支派。掃羅的父親也名叫基士(參撒下九1-2),但末底改的父親基士與掃羅的父親顯然不是同一位人物,因以斯帖記中的基士是被擄到巴比倫的。作者凸顯末底改與掃羅之間類似的地方,可能是預示後面和亞甲人哈曼之間的衝突,與掃羅和亞瑪力人的爭戰作平行比較,藉此顯出掃羅不能成就的事,在數世紀後,便雅憫支派的末底改卻能除去亞甲王的後裔哈曼。

此外,作者交代末底改在書珊城,是因為他也在被擄的人中(6節)。若耶哥尼雅於公元前597年左右被擄時(參王下二十四6-16),末底改也在其中,而這裏的事應發生於公元前483年,那麼末底改此時應該約有一百二十歲。因此,「末底改也在被擄的人當中」(6b節)應該不是指他自己,而是指到他的先祖。原來這句話的希伯來文並沒有末底改一詞,而是用關系代名詞「他」,這個「他」可以是指基士或末底改。《思高譯本》譯作「克士(即基士)是巴比倫王拿步高由耶路撒冷將猶大王耶苛尼雅擄去時,被擄的俘虜之一」(6節)。英文新國際譯本(NIV)和新修訂本(NRSV)也采用相同的翻譯。因此,這裏的「他」應該是指末底改的家族而非他本人。誠然,當猶大王被擄,也可說是所有神的子民亦被擄,也可說是包括了那些其後在巴比倫出生的猶太人。

作者隨後介紹末底改的養女,她在故事中像但以理和三位朋友一樣有兩個名字:巴比倫名字是哈大沙、希伯來名字是以斯帖。這表明她有雙重的身分,穿梭在兩個文化間。末底改囑咐以斯帖要隱藏她的猶太身分,這是為了避免減少她成為皇後的機會,抑或是恐怕反猶太人情緒蔓延,那就不得而知了。作者有意留下空間,刻意緘默,好讓讀者自己去揣摩思考。

以斯帖像其他女子一樣被送入後宮,交給太監希該(8b節)。這卷書用許多被動時態的詞來描述事件的發生,顯示當中的人所遇的一些事情,是人自己無法控制的。猶太人被擄去(6節),及以斯帖是被送入宮(8節)都是超過他們所能控制的。但這種看似不由得我們控制的事,卻讓我們體會到背後那看不見的神在牽引掌管著。

思想:

你深信許多人的能力不能控制發生的事,背後都有神在照顧護理嗎?求主使我們看透萬事背後都有神的掌管和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