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神的作為”這個主題,題目是《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1]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
[2] 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 ,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
[3] 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
[4]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 ,
[5]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我們正在看一段論到罪的經典經文。我無法如我所願,用幾個節目的時間來研讀這段經文,因為花太多時間在同一段經文會使我感到厭倦,我也不希望你因此感到乏味。但我想讓你知道,頭三節經文幾乎已包含了所有你必須知道在聖經中有關罪的教義。這些教義都可以在這段經文裏找到。雖然我們不會深入查考,但在這裏你會了解到甚麼是神的忿怒;認識甚麼是原罪以及罪的本質;也會學到“全然敗壞”這個說明罪的結果的神學用語,也就是指屬靈生命的死亡。
這段經文提到世界、肉體與魔鬼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不會討論這一切,但我會進一步指出,這段經文要告訴我們有關罪的教義。也許你認為罪的教義令人沮喪,我對此看法並不感到驚訝。
我曾經在報章上讀到一篇很長的文章,評論美國一些新的“超級教會”,這些教會在一些城市裏發展得非常龐大。這篇文章的作者指出:許多這樣的教會已經把“罪”這個字塗抹了。在他們的字典中沒有“罪”這個字。在講道、教導或信徒相交時也聽不到“罪”這個字。你會聽到他們說“得醫治”、“受傷”等用語,但“罪”這個字已經被塗抹了。作者發現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超級教會的領袖都十分註重市場調查。那些市場調查結果指出人們討厭教會的幾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人們說:“我們不喜歡教會,因為教會總是說你有甚麼不對。”“我不去教會,因為教會總是說我有甚麼不對、我是個罪人、為甚麼我有罪、我如何犯罪。”那些市場調查結果指出,人們不喜歡聽到“罪”這個字,他們不喜歡聽到別人說他們有甚麼不對。因此,如果我們想建立一家對準市場目標的教會,我們必須擺脫“罪”的概念。
我記得我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牧會的時候,我探訪很多家庭。我探訪每一個家庭,以非常有趣的方式去認識他們。我認識幾個人,他們從不看醫生,他們對醫生充滿敵意。這些人很奇怪,他們的手臂長了腫瘤,或腿部疼痛以致無法走路,身體顯然出現各種嚴重疾病,他們卻說:“啊!不,我不去看醫生。”身邊每個人都勸他們,我也勸他們,說:“你去看醫生吧。”他們說:“啊!不!”為甚麼他們這樣說呢?他們說:“我不喜歡看醫生,因為當你去看醫生,你只會聽到他們說你有甚麼毛病。他們總是告訴你有甚麼毛病,只想給你動手術。他們只想把你送到醫院,然後從你身上賺取大筆診金。我不喜歡看醫生,他們說的總是消極的話,總是說我有甚麼毛病。我絕對不會去看醫生。”
所有抱這種態度的人都不幸早逝。無疑,確實有醫生誤診,使病人接受不必要的手術;也有醫生對賺取診金比治好病人更感興趣;當然也有醫生過分消極。然而,因這緣故而說:“我不喜歡看醫生,因為他們只告訴你有甚麼毛病。”實在愚不可及。因為這正是醫生的職責,醫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告訴你有甚麼毛病,因為你需要知道自己有甚麼毛病。你若否認這個需要,實際上也是否認自己終有一天會死。他們不想去看醫生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們害怕聽到他們必會死。他們害怕找出腿部疼痛的原因,也害怕找出手臂的腫瘤到底是甚麼。他們以為借著醜化所有醫生,把他們說成是庸醫,是消極的人,他們的腫瘤就會不知不覺地消失。腫瘤不會這樣就消失。
有些人說:“我不喜歡教會,因為教會告訴我有甚麼不對。”正如醫生的職責是告訴你身體患了甚麼疾病,教會就是要告訴你在道德上患了甚麼疾病。不僅如此,很多人不想聽到罪,因為他們害怕面對自己的死亡,他們同樣活在否定之中,在屬靈上他們也會早逝。
你看,我們必須了解甚麼是罪,也不可害怕談論罪。沒有罪,這個世界就變得難以理解。舉例說,你們閱讀有關勞工和管理層歷史的書籍,會感到非常有趣。當工會沒有足夠的權力,工人便沒有足夠的權力,管理層會剝削他們,直到他們的士氣非常低落,對公司運作毫無幫助;而物極必反,當工會得到過大權力,甚至沒有問責,生產率便驟降,直到公司變得毫無競爭力,每況愈下,這無疑是殺雞取卵。基本上,你明白到如果你給一個群體過大權力,自身利益主導一切,一切就會毀滅。這是甚麼意思?為甚麼社會制度需要制衡?為甚麼你不能給任何一個機構過大權力?為甚麼你不能給某個組織過大權力?除非你相信有罪,否則一切都沒有甚麼意義。如果沒有罪,一切都沒有意義。甚麼是自身利益?那只是以委婉的方式說出我們都是自我中心的人而已。我們對自己的真正問題盲目到一個地步,即使給全世界人恥笑也不肯承認有罪。這就是聖經所說的“罪”。
事實上,每當競選年,任何一個明白罪的教義的基督徒,都感到很痛心,因為基本上每個政治理念和意識形態都是說:“世上的問題都是源於他人。”你看看,每一個政治意識形態都是說:“世上的問題都是源於他人。”因為有錢人付的稅不足夠,低下階層的人付的稅也不足夠。世上的問題都是源於那些社會精英分子,都是源於那些工會。世上的問題都是源於他人。聖經說:除非你意識到罪的教義,就是世上的問題其實是源於自己,否則我們永遠無法解決我們的問題。
我沒有說世上的問題是源於你,因為罪的教義不是這樣教導的。根據聖經,罪的教義是:世人與生具來就完全否認自己極其墮落。因為世人有罪,只顧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把自己的問題歸咎於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總之就是他們以外的人。聖經說:世上的問題乃源於你,世上的問題乃源於我。除非你能這麼說,否則你不會得到自由。除非你願意看著自己,承認自己是最糟糕的人,否則你沒有任何出路。因此,若沒有罪的教義,你就無法明白神所成就的救恩、福音的信息、世界的運作方式、事情的緣由;你無法理解自己有甚麼問題,也無法明白為甚麼自己的景況如此淒涼。這就是罪的教義。
事實上,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罪的三方面。在上個節目,我們已討論了第一方面,在此不會重述,我只想提醒大家:我們學到的第一點是罪的結果。罪的結果是你們都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也就是屬靈生命的死亡。
1. 罪的結果是死
在此提醒各位聽眾朋友,特別是錯過了上個節目的朋友,聖經不是說“你在罪惡之中病倒了”,而是說“你死在罪惡之中。”在肉身上死去的身體和在屬靈上死去的靈魂有很多共通之處。罪最終會殺掉你的身體,但現在它已經殺掉了你的屬靈生命;除非你接受了基督,否則罪已經殺掉了你的屬靈生命。重生──福音帶來新的生命,表示從前你已經死在罪中,並沒有生命。這是甚麼意思?你的屬靈生命已經死了。我曾說:正如死去的身體對任何刺激都沒有反應,死去的靈魂對任何屬靈上的刺激也沒有反應。
我在弗吉尼亞州所牧養的教會,並不像那些超級教會。它是一家普通的教會,會眾都在教會長大,他們的父母有些也在教會長大。當你走進一家成立已久的傳統教會,你會發現,雖然你看到二百多名會眾坐在教會的長凳上,他們都已經受洗加入教會,當中有些人的屬靈生命是活的,有些卻是死的。他們當中有些人已經重生,有些卻還未重生。如果你進入一家普通的教會擔任牧養工作,而那些教會已經成立了一段很長的日子,你會發現很多人非常積極參與教會事工,也是教會的支柱,當中有些人的屬靈生命是活的,有些卻是死的;有些已經重生,有些卻還未重生。這情況讓牧養工作變得困難。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牧者的時候,我天真地以為每個已受洗的信徒必定已重生,有著新生命,不可能是死在罪中的人。
有時候,我遇到一些遭遇不幸的人,他們經歷可怕的悲劇。人生就是這樣,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果他們的屬靈生命是活的,我會坐在他們身旁,但也不知道該做些甚麼;有時在絕望之際,我會翻開神的話語,然後讀出來。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對夫婦的孩子被收押獄中。對這對年老夫婦來說,他們年幼的孩子被關進監牢,實在是可怕的悲劇。他們到了拘留所的等候室,我也到那裏探望他們。他們甚至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孩子,但他們知道孩子被監禁,不得保釋。我坐下來,不知道該說甚麼。事實上,草率地提出簡單的標準答案是不智的做法。我們都知道,在面對危機的時候,福音給我們帶來好處,我們翻開聖經閱讀,聖經從不會給我們簡單的標準答案。於是我們翻開聖經,我看著經文,目光突然落在其中一節經文上。經文說到耶穌為門徒洗腳,門徒卻不明白耶穌到底在做甚麼。那是約翰福音13章7節,我讀出那節經文,並對他們說:“這是一節美妙的經文,耶穌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這句話穿透我們的心,仿佛有一道光從那頁經文發出,像箭一般穿透我們。我們突然說:“沒問題的。”
你看到這兩個人的屬靈生命是活的,他們對屬靈上的刺激有反應。他們突然說:“是的,耶穌就在這裏,祂掌管一切。我們為甚麼要明白一切事情呢?我們無法理解一切。”他們的屬靈生命是活的,他們對神的話語有反應。正如我們的身體一樣,當光照在身體上,我們會知道,也會有所反應;當你聽到聲音,你會作出響應。但一個屍體卻無法作出響應,即使你踢它,打它,用光照著它,用火燒它,也沒有任何反應。
我也遇到另一些遭遇不幸的人。他們是我教會的弟兄姐妹,他們參加教會聚會,也已經受洗加入教會。我坐在他們身旁,為他們祈禱,給他們讀聖經。他們轉過身來,對我說:“為甚麼神這樣做呢?”我坐下來,回答說:“這是神的智慧,……。神為我們成就救恩,你要記住,我們已得蒙拯救,在基督裏重生,與祂一同復活。我們得了兒子的名分……等等。”他們看著我,說:“那又如何?我並不在乎。這對我一點幫助也沒有。這完全沒有甚麼意義。”他們整個人都沈沒了。同樣的真理,對他們來說就像重物壓在他們身上。這真理把屬靈生命活著的人從深處救拔出來,但同樣的真理卻使一些人沈到深處。我開始意識到,有些人是活著的,有些人卻不是;有些人死在他們的罪中,有些人卻擁有新生命。
對一些人來說,屬靈的真理是令人振奮、激動人心、賜人新生命的,也能改變人。但對另一些人來說,真理根本不存在。我知道有很多聽眾朋友,從前當他們聽到今天所聽到同樣的真理時,他們感到毫無意義,但現在這真理卻給你能力,去面對未來的一周。它使你振奮起來,像箭一般穿透你的心。這不再是抽象的真理和教義。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
人們說這是因為教會有好的牧養,但事實上,這是因為現在你是活的,從前卻是死的。你明白嗎?分別就在這裏。人們說這是因為教會有好的詩歌,但事實上,這是因為現在你是活的,從前卻是死的。當然你很喜歡教會的詩歌,但這是因為現在你是活的,從前卻是死的。你看,罪把你殺掉,不僅是身體,你的靈魂對任何刺激都沒有反應──正如一個已死的身體只會朽壞,不會生長。生長意味著一切都連結起來,變得越來越精密、越來越完整,並逐漸長大。朽壞意味著一切都支離破碎,變得越來越粗陋,而不是越來越精密;變得四分五裂,而不是完整無缺。已死的身體不斷朽壞,而活的身體卻不斷成長!這解釋了為甚麼罪使你無法成長,無法變得越來越謙卑、越來越勇敢無懼。然而,當你得著新生命,便有能力去尋求神、為神作工、學效祂的樣式。罪把你殺掉,因此我們很容易便看出,屬靈生命活著的人與屬靈生命已死的人之間的分別。罪的結果就是死。
2. 罪的根源
我們從這段經文學到的第二點是罪的根源。罪從何而來?答案是──你生來就有罪,罪是源自你的天性。這段經文兩次提到這一點。第3節說:“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為了確保你不會誤會保羅的意思,請看接著的經文:“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這是強而有力的形容!保羅說的是:“你生來就有罪的本性,你天生就是一個罪人。”你不用學習怎樣犯罪,也不用別人教你怎樣犯罪。你不用別人坐下來,說:“你要這樣犯罪。”你天生就是一個罪人。你有罪的本性。
有一種思想現今並不普遍,但早在第四至第五世紀,英國有一個修士主張這種思想,與我剛才告訴你的恰恰相反。他的名字叫伯拉糾(Pelagius)。今天,有成千上萬的伯拉糾派主義者,但他們從來沒聽過伯拉糾的名字。以下是伯拉糾的主張,他說:“我們出生的時候,沒有從父母那裏遺傳了甚麼罪的本性。我們沒有得著壞的本性,而是得了壞的榜樣。小孩子之所以邪惡,不是因為他天生是邪惡,而是因為他學會了邪惡。我們生來都有良善的本性,或根本沒有善惡之分。我們之所以犯罪,成為罪人,只因我們從父母那裏學到的。”他說:“因此,罪是出於意誌的蓄意行為,如果我們意誌堅定,便可以過著良善的生活。我們可以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與伯拉糾同一時期,還有偉大神學家奧古斯丁(Augustine)。奧古斯丁反對伯拉糾的思想,最後把伯拉糾逐出教會,因為奧古斯丁指出伯拉糾的思想不僅違背聖經,而且違反常理。盡管伯拉糾被逐出教會,伯拉糾派主義從此在教會裏被視為異端,但今天在美國只有極少數人持奧古斯丁所主張的罪觀。雖然奧古斯丁的罪觀合乎聖經,這也是保羅的觀點,但是還有成千累萬的人持伯拉糾的思想。伯拉糾能否進入天堂,我們不得而知;但最終他失敗了,因為他意識到自己是錯的。
伯拉糾的觀點和奧古斯丁的觀點互不相融。奧古斯丁取得勝利,他的主張合乎聖經,也合情合理,因為他回到聖經那裏。在聖經中,我們看到相關的經文,特別是耶穌的話。在馬可福音第7章,耶穌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汙穢人,唯有從裏面出來的乃能汙穢人。……因為從裏面,就是從人心裏,發出惡念。”這經文有力地證明這一點。耶穌要說的是:“這裏有一個小孩,為甚麼這個小孩是罪人呢?一個小孩成為罪人,不是因為那從外面進去的榜樣。一個小孩是一個罪人,因為罪是從人心裏發出。”
耶穌要說的是:“罪只是外在的表現,是從我們已有的本性發出來的。”每當耶穌遇到那些持伯拉糾思想的人,祂知道怎樣徹底推翻他們的論點。在褔音書中那個年輕、富有的官就是伯拉糾主義者。他跑來對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說:“當遵守誡命,不可偷盜,愛主你的神,不可貪心,不可說謊。”那個年輕、富有的官怎樣回答呢?他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這就是伯拉糾的罪觀。他對罪只有膚淺的了解,只有表面的認識。基本上,他是這樣看罪的,他說:“神給我一大堆規條,當我不遵守這些規條,就是犯罪。但實際上,我也不算犯了很多規條。”耶穌甚麼說呢?耶穌說:“啊,你還缺少一件。如果你已經遵守了十誡,好吧,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你還要來跟從我。”
現在,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因為除了這節經文,聖經中並沒有別的地方提到你必須這樣做。很多人因這節經文感到困擾,到底聖經中還有哪裏這樣說呢?事實上,很多處經文本該這樣說,但卻沒有這樣說。到底哪裏說到每個基督徒都要變賣所有,分給窮人,然後跟從耶穌呢?哪裏這樣說呢?沒有。你們都感到害怕,現在可以松一口氣吧。沒有別的經文這樣說。耶穌要說甚麼呢?祂要說的是:“你要盡心、盡性、盡 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看看耶穌真正的教導,是我們要學效的樣式──這實在令人驚訝、發人深省。耶穌說盡心、盡性、盡 意、盡力愛主你的神,表示你要全心全意愛神,要以純全的動機去愛祂,用盡你所有時間,無時無刻都愛神。耶穌說:“愛神,以至你凡事滿足;愛祂,以至你常存感恩。愛祂、渴慕祂,以至無論祂讓甚麼臨到你的生命,你總不會忘記祂的恩惠,也不會生氣、動怒。愛祂,以至你愛鄰居如同自己。”這意味著你要及時、樂意並熱切地滿足你鄰居的需要,正如你滿足自己的需要一樣。
當我們讀聖經,我們知道耶穌真正的要求,是我們要有愛心。耶穌以奇妙的方式來說明甚麼是愛。在路加福音14章,耶穌說:“如果你真的愛鄰居如同自己,你不會邀請那些能報答你的人進你的家裏座席,你只會邀請那些貧苦窮乏、無家可歸的人。”祂說:“你擺設筵席,不要邀請那些能報答你、邀請你到他們家裏的人。總要邀請貧苦窮乏的人。”耶穌說:“要愛你的鄰居如同自己。”祂說:“不要單單不恨惡人,也要全心全意愛人,總不懷怨。”祂還說:“不要單單不嫉妒人,也要有慷慨的心,在各方面樂意施舍。人們請求你給他們甚麼,就雙倍給他們。”
每當我們讀到耶穌教導我們要怎樣愛人、怎樣施舍、怎樣不自私,無論我們對耶穌或基督信仰有甚麼看法,也沒有人可以讀了耶穌的話而否認祂的教訓;人本該是這樣的、社會本該是這樣的、自己也本該是這樣的。一旦你開始欣賞耶穌的教訓,你便立即卻步,因為祂不僅給你一些小小的規條,祂不只是說:“不要說謊、不要欺騙,不要偷盜。”耶穌給你顯明你該抱怎樣的動機,並擁有怎樣的本性,而你立刻便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這種本性。
因此,當耶穌對那個年輕、富有的官說:“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祂的意思是:“如果你愛我,無論我吩咐你做甚麼,你也要熱切並樂意地去做。你應該曉得我滿有智慧,你應該立即說:『創造宇宙萬物的是禰,不是我,所以禰必定知道禰要行的事。我所有財富就在這裏,請拿去吧。』”
當神容許不合我們心意的事情發生,向神發怒其實是愚蠢的行為,然而我們卻這樣做。為甚麼?因為這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自己。當你真正明白耶穌在聖經中的教訓,你立刻便意識到你本性喜歡遠離神,你的想法跟耶穌的教訓總是背道而馳。我必須告訴你——如果你認為自己只是犯了罪,那麼你根本無法成為基督徒,你仍未明白耶穌的真正身分,甚至仍未開始理解祂的教訓。如果你真的理解耶穌的教訓,真正明白祂對你的要求,以及祂的道德標準是何等榮耀,你頓時感到自己不只是犯了規條,而且你本性是邪惡、墮落的。你的本性使你無法遵行耶穌的教訓。
你看,伯拉糾是錯的,而奧古斯丁是對的。耶穌不斷地囑咐我們,說:“你若要到我這裏來,你不僅要看到自己有犯罪的記錄,還要看到自己有罪惡的本性。你只看到自己犯了一些錯,這並不足夠;不然,你只要作出小小的改進就可以了。如果你了解耶穌在這裏的教導,如果你了解保羅的教導,你就明白你必須重生。
我曾聽過很多人說:“我相信我要虔誠,但甚麼悔改歸主、重生得救,這一切對我來說太難了。”如果你認為這一切太難,你仍未明白耶穌的教訓。你以為自己只是有不良的記錄,以為自己只是犯了錯,但你不明白自己其實有不良的本性,就是罪惡的本性。你生來就有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本性,耶穌卻說人應該要有慷慨和充滿愛心的本性,這兩種本性相去甚遠。除非你借著重生去徹底更新你的本性,否則你根本不可能改變或改進自己。
罪的根源是甚麼?就是人與生具來有罪惡的本性。現在,我們來到最後一點。我們已經看了罪的結果就是死。我們也看了罪的根源,就是人與生具來有罪惡的本性,我們自然傾向犯罪、自我中心、暴力、自私、放縱私欲、嫉妒,自我等等。這不僅是違犯了一些規條,而是整個生命的自然傾向。除非你承認你有罪惡的本性,否則你從未真正明白耶穌的教訓,也從未真正愛慕耶穌,以祂作為你的老師。
3. 罪的運作方式
最後,我們來看罪的運作方式。罪到底如何運作?耶穌以一句令人註目的話來告訴我們罪的運作方式。我將會在這個總結部分給大家說明。罪是這樣運作的。罪的結果就是死,罪的根源就是人罪惡的本性,而經文第3節說:“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經文說:“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罪惡的本性”就是希臘文中“肉體””sarks” 這個詞。我們來看另一個譯本,《現代中文聖經譯本》把這一句譯作:“放縱本性的欲望,隨從肉體的私欲意念。”
請聽,教會歷史中其中一個最大的悲劇,就是誤解了“肉體”這個詞。保羅在加拉太書5章說:“肉體和聖靈相爭。”你的肉體想你這樣行,你的靈卻想你那樣行,肉體和聖靈相爭。加拉太書5章17節及接下來的經文說:“情欲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奸淫、汙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 妒 、醉酒、荒宴等類。但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
歷代以來,人們對保羅所說“肉體和聖靈相爭”這句話有很多誤解。在羅馬書8章,保羅說:“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有時候,“肉體””sarks” 這個希臘文也可以解作“身體”。可惜,教會歷史中的一大悲劇就是,許多人以為保羅談到“肉體和聖靈相爭”,是指身體和靈魂相爭。結果,許多人看到保羅說:“你要治死肉體,因為肉體是邪惡的根源,肉體是罪惡的根源”,多年來都以為身體是邪惡的,以為這意味著作基督徒就要擊打自己的身體、壓制自己的身體、不容許身體得到任何滿足。因此,福音派教會和天主教教會一直存著這樣的誤解,以為保羅說邪惡的肉體是指人的身體。
如果你一直在福音派教會或天主教教會長大,你往往會把罪分等級,認為奸淫這等與身體有關的罪比說閑話嚴重得多,醉酒又遠比驕傲或種族歧視大罪,對嗎?你看,若有人犯了與身體有關的罪,我們便趕他出去,然後對他議論紛紛、說長道短。然而,若有人犯了傲慢、嫉妒、歧視、說閑話、誹謗等罪,我們只會說一句:“沒有人是完美的。”事實上,保羅說“肉體”這個詞,在這段經文以及其他經文,都不是指身體,而是整個人的意念和方向──希望自己成為神,而不是被神掌管。肉體是你心中的方向。你整個人有朝向罪的一面,你希望遠離神,過自主獨立的生活,也希望成為自己的神、自己的王和自己的救主。直到你成為基督徒,你的每部分,包括身體和靈魂,都有屬肉體的一面。成為基督徒後,你有屬肉體的一面,也有屬靈的一面。肉體並不是指身體,而是你整個人生態度,是整個人的意念和方向,就是希望成為自己的神、自己的王和自己的救主。因此,人們似乎沒有意識到,肉體其實是這樣運作的。肉體就是意圖要成為自己的王,以自我為中心,要遠離神,過自主獨立的生活。
最近,我跟同工提起一件事。我總不忘記有一次跟一位女士談話的情景。她是一位很拘謹的老太太,偶爾會來教會聚會,但並不是很虔誠。有一晚,我探訪她,向她解釋福音。假如你說了一些她所謂“低俗”的說話,她會以鄙視的眼光看著你。我的意思是,她很拘謹、很傳統;她誠實正直、道德高尚。她看著我,說:“請恕我直言,你是要告訴我:我過著誠實正直的生活,也到教會聚會,但是如果我從沒有接受基督作為救主,也不承認自己是個十惡不赦的罪人,唯有借著基督得救,那麼我仍然失喪。如果我只是過著誠實正直、道德高尚的生活,一生努力工作,但從沒有接受基督作為救主,我仍死在罪中、仍然失喪。然而,有一個殺人犯,一生殺人無數,但臨死前突然看到一道光,然後接受了基督為救主,他便能上天堂,而我卻不能。這是你的意思嗎?”我說:“是啊。”她說:“你知道,這是我聽過最愚蠢的宗教。”我以溫柔的語氣卻直言不諱地回答說:“也許你認為這是你曾聽過最愚蠢的宗教,但對那個殺人犯來說,這是他聽過最偉大的事情。殺人犯說的是:“我不相信竟然有一個宗教能給我這種人帶來盼望。”
請聽,你要知道,這位道德高尚的老太太,確信自己比大多數人優越,比大多數人更端正、更有道德。她認為整個基督信仰和福音都是羞辱人的、是愚蠢的;這種想法表明她深陷肉體的情欲中。“肉體”正是這樣子。肉體的情欲就是想要遠離神,過自主獨立的生活。當你想到肉體的情欲,你會想到甚麼呢?你會想到娛樂場所、購物中心嗎?還是會想到這位女士呢?如果你想到娛樂場所、購物中心,你實際上存著嚴重的誤解,以為肉體是指身體,而不是整個人生態度,想要成為自己的神、自己的王、自己的救主。肉體是一切使人變得自以為義的東西。
在腓立比書,保羅說:“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著了。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保羅要說甚麼呢?他說:“我完全可以靠肉體。只要我以為自己的義可以救自己,我就仍然屬肉體。”
保羅進一步給我們說明肉體是如何運作。他說:“我們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私欲”這個詞,在希臘文的意思是“肉體的控制”。我希望聽眾朋友能領悟這一點,聽完本節目後也能謹記。肉體的工作就是把一些美好的欲望,一些正常不過的事情和欲望,變成一種轄制。肉體的工作就是把美好的東西,變成你生活的中心,於是這些東西就成為你的生命。肉體的工作是把美好的東西變成沒有將神作為中心的生命目標。
人有甚麼欲望呢?讓我列出六種欲望。頭三個是最基本的欲望,連動物也有這些欲望,而另外三個則是人的基本欲望。第一,對食物的欲望。食欲本身沒有問題,神創造了食物,食物本是美好的。第二,對娛樂、休閑和安舒的欲望。第三,對性的欲望。即使動物也有這三種欲望。人和動物都需要食物和營養,需要休閑和安舒,也有性需要。讓們進一步看。第四,人還渴望成為有用、能幹的人,可以做一些有貢獻的事。知道別人會按照你的才幹能擔任某些工作而給你報酬,實在令人感覺暢快。第五,對愛和感情的渴望。第六,對權力的渴望。這本身不是壞事。我們渴望不用凡事都向別人伸手、依賴別人;我們渴望擁有權力,能夠控制自己和環境。
我剛剛提到的三個欲望──渴望成就、渴望愛和感情,和渴望擁有權力──都是神賜給我們的。創世記2章提到這三件事。首先,神將亞當安置在伊甸園,說:“我要你修理、 看守這園子,在地上耕種。”因此,我們渴望工作,我們需要工作,我們需要感到自己有用和有能力。接著,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於是造了夏娃。神給我們對愛的渴望。最後,神把我們安置在地上,給我們權柄。祂說:“我給你們權柄治理這個世界。”
讓我告訴你,這六種欲望:食欲、性欲、對舒適休間的渴望,渴望成就、渴望愛和感情,以及渴望權力和控制,都是美好的,但在肉體的影響下,這些美好的東西卻變成驅使你和控制你的東西 ('thelimita')。飲食本身並沒有問題,但你可能會變得單靠食物活著。“肉體”的工作就是把飲食變成沒有將神作為中心的生命目標。飲食失調是甚麼意思?就是人透過飲食來慰借自己,控制自己的生命。飲食有甚麼不好?沒有!但飲食可以在肉體的影響下成為一種毫無節制的欲望。
性又如何呢?我們知道性欲可以帶來傷害。你看,我們任由肉體控制,因為肉體把美好的欲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借此成為你生命的中心,而不是以耶穌為生命的中心。因此,性成為沒有將神作為中心的生命目標,你甚至可能沈溺其中,不能自拔。至於休閑和安舒,它們有甚麼不好嗎?沒有。然而,有些人過分沈迷於他們的嗜好、休閑活動、娛樂消遣和安舒生活,他們在這方面花費大量金錢,他們必須擁有這些東西。工作也可以成為你不可缺少的東西。你一定要有所成就,於是你工作得筋疲力竭。愛和感情又如何呢?你一定要被愛、被接納,也一定要有感情寄托。權力又如何呢?你一定要控制一切、掌管一切。你必定跟眾人爭論,而且每次都要贏。你必定要說長道短,借此使自己感到優越。事實上,聖經說,除非你明白肉體的特性,否則你總不會明白自己。
可惜,很多基督徒想到肉體的時候,他們只想到:“我說謊、我偷盜、我犯了奸淫、我憂慮。”這些都是罪。他們坐下來,說:“主啊,我要悔改。我很抱歉,我說謊了;我很抱歉,我感到憂慮。”可是,你為甚麼說謊呢?為甚麼憂慮呢?你看甚麼是肉體、甚麼是肉體的特性,就是你的罪性把一些美好的事物,變成沒有將神作為中心的生命目標。有罪的肉體把美好的事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借此成為你生命的一切。肉體抓住這些東西,說:“如果你擁有這些東西,就不需要倚靠神了,你可以救自己。”於是它們成為你不可缺少的東西。你為了這些東西而爭吵,你認為如果你不能得到它們,就無法活下去了。你若要了解自己,就必須了解自己肉體的特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去深入了解肉體的運作模式,你就像伯拉糾主義者一樣,只對付外在、表面的行為,而忽略罪的根源。
我認識一個人,他的肉體使他不得不擁有權力。在肉體的控制下,他的欲望變成一種無法節制的欲望。在他未成為基督徒之前,他虐待、玩弄女性,他對權力的欲望在此表露無遺。他勾引女性,當他知道自己贏得她們的芳心,把她們得到手,就立即拋棄她們。他是一個卑鄙無恥、放蕩不羈、道德敗壞的人。當他成為基督徒後,他便知道“不可奸淫”,於是他不再犯奸淫。但他來到教會,在他參與的每一個小組裏,他都要占領導地位。他來到教會,在每個交談中,他都要占主導地位。他努力逐步成為教會領袖。為甚麼?因為現在他的肉體以宗教形式呈現出來。他為自己在性方面的不檢點行為悔改,但他只是對付肉體最外在的層面,並不明白肉體到底是如何運作。肉體使你放縱欲望,任由它控制,把美好的欲望成為轄制,把美好的事物成為虛假的救恩。你要了解你的罪究竟有多深,這是關鍵所在,你明白嗎?
讓我來總結一下。你們當中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否重生,也不知道自己對基督信仰有甚麼想法。有朋友帶你到教會,但你卻不知道自己為甚麼到教會。也許你感到好奇,但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光景,也不知道自己對基督有甚麼想法。請聽,我懇請你必須看到自己的問題其實比你想象的還要深,你的罪比你想象的還要深,你的缺點比你想象的還要深。你的問題不僅在於你犯了一些錯,而是你整個生命的屬性都抗拒神。你在某方面被轄制,但你仍然不知道。你仍然無法意識到這一點。你被自己的罪所蒙蔽。有些事情對你十分重要,但其實它們正在扼殺你。它們在控制你 ( 'thelimita')。你明白你的問題比你想象的更深嗎?你必須重生。如果你不知道重生是甚麼意思,你必須開始認真探究和思考。你的心需要徹底的改造。
親愛的弟兄姐妹,也許你活在基督裏,但從這段經文你註意到一點,你的生命是否活著,在於你能否認清自己生命中哪方面仍然是死的。我剛才提到那個男人,他在生命中仍未解決對權力的崇拜,他的肉體仍然控制著他。他為自己在性方面的不檢點行為悔改,為說謊的罪悔改,他為這等事情悔改,但他不明白在他生命中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除非他能夠找到和指出更深層的罪,並為此悔改,否則他沒有真正的屬靈生命。沒錯,他說謊;沒錯,他勾引女人……但到底是為了甚麼呢?因為他以為耶穌的救恩並不足夠。
讓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啊,求禰幫助我們明白罪的根源,幫助我們靠耶穌基督勝過肉體的私欲,與祂一同活過來。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