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作為:廿一、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二)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神的作為”這個主題,題目是<與基督一同活過來>的第二部分。

我將會讀出以弗所書第2章。事實上,今天我們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部分,在接下來的幾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深入討論這部分。我們會全面探討從基督裏得著新生命的意義。讓我來讀出2章1至 5節。

[1]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

[2] 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

[3] 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

[4]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

[5]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在之前幾個節目中,我們一直查考這段經文的首部分,也就是第1至3節。經文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在上個節目,我們查考了第3節:“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我們已經深入查考了這幾節經文,所以不會再繼續詳細探討。在上個節目,我們談到“肉體”這個詞。“罪惡的肉體”是甚麼意思呢?我們認識到在聖經中有一點非常重要。事實上,在上個節目,我們已經提到這一點,但我必須重申,因為這一點實在至關重要。聖經說:“肉體和聖靈相爭。不要隨從肉體行事,乃要隨從聖靈行事。”肉體所作的事就如讒毀、毒恨、強暴、邪蕩。但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

在那些經文中,“肉體”一詞並不是指身體。“肉體”是指整個人的傾向——就是想成為自己的神,而不是被神掌管。在上個節目,我們已經提過“肉體”不是指身體。事實上,“肉體”是指整個人的人生態度,包括身體、靈、魂。我們想成為自己的神,而不是被神掌管。換句話說,“肉體”是你的人生態度,它是你內心的一部分。你生命的這個部分試圖想出各種手段去遠離神,過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樣你就不用倚靠神作你的王、作你的救主,而自己便可以成為自己的王、自己的救主了。如果你不明白甚麼是肉體,你便會深陷誤解之中。我認為很多在教會裏長大的人都深陷這種誤解之中;無論你是在東正教教會、天主教教會,還是保守的福音派教會長大,你也許會認為肉體是指身體。你以為肉體所作的事,基本上就是與身體有關的罪,如性方面的罪、酗酒或成癮行為等等。你沒有意識到肉體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肉體尋找各樣美好的事物,把它們提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地位,借此使你不讓神成為你的王和你的救主。

在上個節目,我沒有提到以下這一點。有一位朋友曾經這樣說:“罪的本質就是對美好事物過度的欲望。”如果你明白這句話,你就會明白聖經所說“肉體的情欲”是甚麼意思。你聽到嗎?他說:“罪的本質就是對美好事物過度的欲望。”舉例說,肉體將美好的東西變成一種對你來說極為重要的東西,你以為如果你擁有這些東西,一切便會變得很美好。事實上,你借著追求這些東西來而使自己成為自己的救主。在上個節目中,我們已經提到這些事情,在本節目不再詳細討論。然而,我想讓你們知道,宗教主義如何可以輕易地靠肉體表現出來。

很多人有美好的品德,但他們的品德正是屬肉體的表現。很多人非常虔誠,但他們的虔誠正是屬肉體的表現。如何屬肉體呢?舉例說,如果你看不起別人,並且說:“啊,這些人多麼可怕,他們不虔誠,不像我一樣有美好的品德。”這代表甚麼呢?你說:“我是基督徒,這些人卻不是。”一個人虔誠卻傲慢、剛硬、偏見、苛刻和冷漠,這表明肉體已經以宗教形式呈現出來了。肉體以宗教主義作為一種手段,使你不倚靠耶穌基督,不以祂為你的救主,而你就是自己的救主。你之所以這樣驕傲、剛硬、自以為義,總想控制一切,並且極力反駁那些批評你的宗教主義和反對你的人,唯一的原因就是,你是你自己的救主。教會裏充滿這樣的人。這就是“肉體”的意思。

一個染有毒癮、半夜在街上拉客的妓女,也是一個受肉體轄制的人;然而,在神眼中,一個法利賽人跟這個妓女根本沒有分別。他們都是采取同樣的態度,他們說:“如果我擁有這些東西,就會稱心如意。如果我能夠得到這些東西,就會心滿意足。”他們在生命中采取這種態度,而不去倚賴神。除非你明白這一點,否則你不會了解自己的問題到底有多深。離開了基督,我們都受肉體所轄制。你若要找出你肉體的特性,就必須停下來,想一想:你最大的恐懼是甚麼呢?你認為你若不能擁有甚麼東西,就無法活下去呢?你認為你若不能得到甚麼東西,你的生命就沒有希望,也毫無意義呢?你以為如果你不能擁有這些東西,就沒有理由活下去了!那是甚麼東西呢?那可能是美好的東西,也許是你的工作或一段關系。那可能是美好的東西,但肉體的本質就是對美好事物過度的欲望,對美好的事物毫無節制;肉體將一切都顛倒了。

聖經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其他一切都要加給你們了。”如果你們不先求神的國,你便會失去一切。因此,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說:“仰望天上的事,也得著地上的事;仰望地上的事,便一無所有。”只有這兩種可能。保羅論到肉體,他說“肉體的私欲”,因為除了神以外,任何成為你生命中心的東西都只會壓制你。除了神以外,以別的東西當作你的神,將永遠無法使你滿足。當你設法討神喜悅的時候,神說:“因為我兒子為你所成就的一切,你在我裏面變為完美,你在耶穌裏面變為完美,你在我面前成了完全人。”沒有別的神能這樣說。

也許你在事業上很有成就,但你總覺得所賺的金錢還是不夠;你總覺得自己的魅力還是不夠,因為總是有人比你漂亮;你不想與那些人在一起,也不希望他們被調派到你的部門工作。你看,一些美好的東西一旦成為了無法節制的欲望,你便成為這些東西的奴仆,被它們轄制,必須滿足這些肉體的欲望。

我們不要從表面去看罪。我們不要把罪看為只是違反了神所定下的規條而已。聖經說:“肉體所作的事就是讒毀、嫉妒、強暴——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這意味著,如果你以虔誠作為逃避神拯救的手段;以工作狂熱作為逃避神拯救的手段;以沈迷吃喝作為逃避神拯救的手段;借著與人互相依靠或借著別人對你的依靠而逃避神的拯救;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作為逃避神拯救的手段,即使你所做的是好事──例如,重視互相依靠的人總想盡力好好待人,而工作狂總是努力要成為有用的人──即使所做的是好事,也是屬肉體的。

他們都是追求美好的事,但他們卻靠肉體行這些事,而肉體所作的就是嫉妒、強暴、忿怒……肉體所作的就是把別的東西代替神。這就是肉體。美國著名基督徒作家貝碧琦(Becky Pipper)在《給盼望一個理由》(Hope Has Its Reasons)這本書中,嘗試向不了解基督信仰的人解釋基督信仰的基本要義。她嘗試向不信的人解釋基督信仰。在論到罪的一章裏,她如何稱呼罪呢?她稱罪為“崇拜錯誤的東西”。這就是肉體。除非你順服神,向祂俯伏,否則你只會崇拜錯誤的東西。

肉體是如此根深蒂固,所以你必須願意向人承認,你的生命在某方面受肉體轄制。除非你意識到這一點,否則肉體的根便滿布你生命的每一處,把你扭曲,也扭曲你對事物的理解。肉體的根源比它的枝葉更重要,因為枝葉只是那些可以辨別出來並去掉的罪惡行為。肉體的枝葉使你認出那些罪惡行為,因此你可以停止那些行為。然而,肉體的根源卻是行為背後的動機、被扭曲了的生命,以及錯誤的手段,這些東西可以潛藏在深處,並以不同形式呈現出來。我見過很多不信的人,從前受肉體支配,後來成為了基督徒,卻仍然繼續受肉體支配;因為現在肉體以宗教形式呈現出來,作為逃避神的方法;而從前肉體卻以非宗教形式呈現出來。既然是這樣,我們需要的不僅是一點改變或一些啟迪而已,我們需要從內到外將整個本性改造過來。這正是你所需要的。

這段經文的最後部分說明了福音的本質。第4至5節說:“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我們不要忽略“然而,神”這幾個字,那是福音的本質。福音的本質就是,神已經做了能扭轉一切的事情。然而,神做了甚麼呢?祂叫我們活過來。為甚麼神要叫我們活過來呢?是因為祂的大愛和豐富的憐憫。神如何叫我們活過來呢?“與基督一同活過來”這句話意味著神已經使我們與基督聯合。我們看到三個有關“重生”的重要真理。神使我們重生活過來。神如何叫我們活過來呢?是借著與基督聯合。現在,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了。為甚麼神要叫我們活過來呢?是因為祂的大愛和憐憫。

聖經中多處提到這個真理。舉例說:聖經中有一段跟以弗所書第2章相應的經文,在那裏保羅寫信給他的弟兄提多,保羅所說的顯然跟以弗所書第2章所說的相同,你知道他必定是向同一個人說話。在提多書第3章,保羅這樣寫道——請你細心聽我讀出經文,不用翻開聖經——保羅對提多說:“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欲,和宴樂。”這跟以弗所書第2章所說的相同。接著,經文說:“常存惡毒(或作:陰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借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神借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好叫我們因他的恩得稱為義,可以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為後嗣(或作:可以憑著盼望承受永生)。”

這段經文包含了很多信息。來看看這經文,保羅說:“我們從前也處於這樣的光景,我們彼此相恨,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借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神借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這是同樣的信息。神叫我們活過來——這句話指出神作了“甚麼”。祂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祂使我們與基督聯合——這句話指出神“如何”作這事。祂這樣做是因為祂的大愛——這指出神“為甚麼”作這事。其中最容易說明的,是神“為甚麼”作這事,我認為我們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這個部分。讓我花一點時間來簡略說明吧。在提多書中,每當提到神的憐憫和慈愛,都是用來表明我們“為甚麼”能得以重生。我們之所以可以活著,是因為神豐富的慈愛和憐憫。

1.“為甚麼”我們能得著新生命?

這個星期,我的妻子租了一部美國迪斯尼動畫電影《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我也不知道為甚麼她認為我需要看這部電影。順帶一提,這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我認為它是其中一部最出色的動畫電影。然而,這個故事有甚麼特別之處呢?我和太太一起坐下來觀看這部電影。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會意識到,在世上往往只有基督徒能真正欣賞和體會童話故事。當我們看完童話故事,我們會彼此對說:“你知道嗎,這一切都會變為真實的。”沒有任何一個心智健全的人可以說出這樣的話來;然而,基督徒卻有這樣的心思意念,我們可以認清現實世界,並說那將要發生的事比現實世界的更美好。正如故事中的野獸將會變成英俊的王子和美麗的公主、鬼屋將會變成童話世界裏的城堡一樣,到了最後一刻,那充滿榮耀的新生命、神的救恩、奇妙的拯救,這一切都會變成真的,而且比想象中還要真實!

童話故事是真實的,卻又不是完全真實的——但這不是因為童話故事所應許的比現實世界還要真實,而是因為現實世界所應許的更不真實。那裏將會有冠冕,那裏將會有榮耀,那裏將會有寶座,那裏將會有城堡;到了最後,我們都擁有那榮耀的模樣。我們都會像故事中的美女一樣嗎?我們都會像故事中的王子一樣嗎?我們都會變成那樣嗎?

請聽,我相信聽眾朋友當中有些人仍然不知道自己對基督信仰有甚麼看法,因此,他們也許認為以上的說法是荒謬絕倫的!聽眾朋友當中有些人住在大城市裏,受過中等教育,有相當的文化水平,也知道世界發生甚麼事,然而我們從心底裏都知道,因為神的愛,因為祂在我們心裏動了善工,因為祂所說將要發生的事——承受那不能朽壞的榮耀——我們在天父的國裏如同明星閃耀;我們在神面前將要成為祭司、成為君王和王後。我們將要站在祂的寶座前;我們將要在神面前帶上冠冕,沈醉在神的奇妙作為中,沈醉在神的愛中以及頌贊聲中。這一切事情都會發生。這一切事情真的都會發生。唯有我們能夠這樣說:“童話故事嘛——每一個童話故事都會變成真的。很認真直接的說,每一個童話故事確實都會變成真的 。

然而,有趣的是,我們不單在童話故事中找到恩典的信息、豐富的憐憫,以及經歷奇妙和徹底改變的人,即使在現代的故事和寓言中也可以找到這些信息。《美女與野獸》這個故事背後的思想,就是你要尋找一個愛你的人,而他的愛是充滿恩慈的愛。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個美女,她正在尋找一個跟她同樣美麗的伴侶。她說:“啊,我要找一個與我匹配的人,他必須跟我同樣充滿吸引力、同樣完美。我們結合起來,必定轟動全城。”人們通常都會抱持這種想法。

然而,在童話故事中,我們會問:“盡管那是一只野獸,美女會愛上他嗎?美女能否不是因為那野獸可愛而愛他,而是因為要讓他變得可愛而愛他呢?美女能否愛那野獸以致使他變得可愛呢?美女能否愛那野獸以致使他變回王子呢?美女能否這樣愛那野獸呢?”然而,你看看這個真實的情景:美女與這個垂涎欲滴、長牙外露的龐然巨物一起共舞。你說:“這是童話故事嘛。”你明白我所說的話嗎?基督信仰告訴我們,童話故事會變成真的。當然,世上沒有人能夠做到。然而,有一位完美無瑕的卻能夠做到,就是那無瑕疵、無玷汙的羔羊。那位完美無瑕的來到世上,盡管在祂的眼中我們都像野獸一般,但祂仍然愛我們。盡管我們如野獸一般,但因著祂的愛,我們的獸性都除去了。

你們有些人也許聽過一個類似的故事。在美國電影《歡樂音樂妙無窮》(Music Man)中,有一個類似的現代寓言故事。故事講述男主角哈羅德‧希爾(Harold Hill)是一個騙子,他走到各小鎮,總會千方百計使那裏的音樂老師愛上他,對他產生傾慕之情,以致不會發現他其實是個騙子。故事結束的時候,哈羅德‧希爾以為自己已經成功瞞騙了圖書管理員瑪麗安。他準備要離開那小鎮的時候,突然發現瑪麗安原本已經知道他的底細。瑪麗安知道他是一個騙子。原來她早已知道他是個騙子。哈羅德‧希爾漸漸明白到一點,他說:“在這裏原來有一個人早已知道我是個騙子,但卻仍然愛我。我還以為自己因為手段高明而使她愛上我,我還以為因為自己所做的事而令她愛上我。相反,她甘心樂意地愛我。盡管她知道我是怎樣的人,但她仍然愛我。盡管她知道我是一個騙子,但她仍然愛我。”在那一刻,哈羅德‧希爾不能再欺騙下去。那充滿恩慈的愛使人完全改變過來。當他發現瑪麗安知道他是騙子,但仍然愛他,在那一刻,他不能再欺騙下去。於是他留下來,讓人來拘捕他。

哈羅德‧希爾已經改變過來了。野獸已經變成英俊的王子,因為盡管他是一只野獸,仍有人愛他。聖經告訴我們:因著神的大愛和豐富的憐憫,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活過來。從前,我們被悖逆所捆綁;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

你們還記得,在上兩個節目中,我們談到屬靈生命的死亡。它與身體的死亡有很多共通之處。試想像一下,在你面前有一個屍體已擺放在地上兩個星期。你知道一個擺放了兩個星期的屍體是怎樣的嗎?你曾經見過嗎?你見過腐爛的屍體嗎?你見過這種恐怖的情景嗎?你認為在完美的主的眼中,你的靈魂是怎樣的呢?神的眼目聖潔,不察看罪孽。可是,神確實無時無刻都看到罪孽。神知道你的一切,祂知道你心中的意念。約翰福音2章24至25節說:“耶穌卻不將自己交托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裏所存的。”耶穌看到人的屬靈生命是死的。

一個已死的靈魂,被毫無節制的欲望緊緊纏繞著,渴望成為自己的救主和君王,而且裏面充滿著反叛、愚昧、罪和邪惡。你認為在主看來一個已死的靈魂,與我們看一個死了兩周的屍體,到底有甚麼分別呢?一個已死的靈魂看起來必定更可怕。然而,神卻與我們共舞,就好像與那垂涎欲滴的野獸共舞一樣。盡管我們如野獸一般,神卻擁抱我們、親吻我們、深愛我們。盡管我們如騙子一般,神卻仍然深愛我們。神的作為無人能及,祂把我們改變過來,從騙子變為正直人,從野獸變為王子。因著神的大愛和豐富的憐憫,祂使我們活過來。

主耶穌基督豐富的智能和知識何等奇妙,實在令人驚訝。在羅馬書11章的末尾,保羅向神發出頌贊,說:“深哉,神豐富的智能和知識!……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

我們可以活著,全因為基督的愛。事實上,祂不但因愛我們而救我們脫離屬靈死亡,得以進入新生命,祂更借著祂的大愛使我們出死入生。我們經歷基督的愛,正如那野獸得著改變一樣,正如那騙子哈羅德‧希爾得著改變一樣;任何得著改變的人都經歷這種愛。所有寓言故事、所有童話故事都只是記憶的追溯而已。它們只是一些提示而已,它們反映了一個更偉大的故事。

二十世紀著名奇幻小說作家托爾金(J.R. Tolkien)寫了一篇出色的文章,名叫〈論童話故事〉(On Fairy Stories)。他在文章中寫道:“有一個童話故事是真實的,其他所有童話故事都是根據那個故事而寫成的——那就是福音。”福音就是那個已成真的童話故事;福音就是那個成為事實的神話。這個故事像其他所有童話故事一樣,在最後的一刻,你看到各樣的苦難,然後你看到邪惡的女巫墮進深淵裏,最後你看到睡公主醒來了。當你看到這一切事情發生,你感到興奮莫名、狂喜不禁。正如托爾金所說,雖然這些是虛構的故事,但它們實際上都指向同一個真實的故事。托爾金說:“如果你既不理解也不相信那個故事,你必會過著絕望的生活。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那個故事是真實的,你若否認那個真實的故事,並借此讓自己掌管自己的生命,你必定陷入絕望之中。所有其他的故事,所有童話故事都變成真的,因為它們都是根據同一個故事而寫成的,那就是福音。神有豐富的憐憫,祂愛我們,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讓我給你們簡略地說明,這裏指出“為甚麼”我們能得著新生命:是因為神的愛、祂的恩典,以及祂豐富的憐憫。

2. 我們的新生命是“甚麼”。

現在,我們來看是怎麼樣的新生命。“活過來”到底意味著甚麼呢?因為我們快要總結今天的信息了,所以我只會簡略地提出三點;在下個節目中,我們會再詳細探討。“活過來”意味著甚麼呢?這包括三件事情。活的宗教信仰與死的宗教主義有天壤之別。或者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擁有美好的品德,或我所謂的道德主義,與擁有新生命有莫大的分別。你可以從不同方面看到許多差異。我希望你在今天並接下來的一周,按著今天所聽到的信息去反思,然後問問自己:“我已經擁有這個新生命嗎?我已經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嗎?

首先,在對待真理的態度上,道德主義與給人帶來新生命的宗教信仰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來看看道德主義——那些沒有生命的宗教主義說:“這就是真理了;我們要贊同這些真理,也要堅守、支持,傳揚它。我們要好好鼓勵自己去相信這些真理。這就是真理了!我們相信真理!好極了!”然而,擁有新生命的人對真理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他們不但贊同真理;他們還應用真理。他們領受真理,以真理為糧,讓真理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歌羅西書3章16節說:“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

一個擁有美好品德的虔誠人與一個擁有新生命的人之間有重大的差異,就是真理在擁有新生命的人身上發出光芒。他們以真理為糧;他們領受真理,並存在心裏,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你領受真理,嘗到它的甘甜,嘗到它的美味。你實在無法相信!在你得到新生命之前,你對聖經也許抱持尊重的態度,以閱讀聖經為一種樂趣。你甚至無法想象,當你擁有新生命的時候,你會極其渴慕神的話語,即使當中有很多地方你並不明白,你仍然非常渴慕。可是,在你得著新生命之前,你根本毫不在乎,你只知道自己也許相信真理而已。盡管你們當中很多沒有新生命的人都很虔誠,也許你們會說:“我相信聖經中所說的一切。”但你們對神的話語卻沒有渴慕的心。你們不以神的話語為糧,也不渴望去明白神的話語。你說:“嗯,我偶爾也喜歡看聖經,可是其中大部分內容都難以理解,我只好靠牧者給我講解。擁有新生命的人並不是這樣理解真理的。你看,道德主義者贊同真理,擁有新生命的人卻以真理為糧。

其次,道德主義、崇尚道德的宗教信仰、或沒有生命的宗教主義與給人帶來新生命的宗教信仰,不僅在對待真理的態度上截然不同,在面對失敗的態度上也大相徑庭。你看,除了基督信仰以外,基本上其他每個宗教都這樣說:“你必須這樣生活:喚起你所有的力量,要保持自律、專心一意去行!”因此,其他宗教總不會提到失敗。你知道甚麼是失敗嗎?失敗就是當人說:“我已經用盡一切的方法,已經盡力而為,已經專心致誌,已經竭盡所能,但我卻無法做到!”

給人帶來新生命的宗教信仰與沒有生命的宗教主義是截然不同的,你可以這樣把兩者分辨出來,就是那些死的宗教、崇尚道德的宗教總不會提到失敗。信奉那些宗教的人會說:“啊,我也不知道你該怎樣做。我自己就已經振作起來了。”你可以這樣分辨出一個沒有新生命的虔誠人:當你嘗試向他們提到一些困難,而他們是很成功的,你卻不是,他們都沒有甚麼可以對你說。他們只知道一件事,他們會對你說:“我猜想你該再努力嘗試吧。”

然而,一個擁有新生命的人卻知道,在屬靈上你是一個失敗者。無論你的外表看起來怎樣,在屬靈上你是個失敗者。你看,一個擁有新生命的人明白罪到底是甚麼──你是屬肉體的,你的屬靈生命已經死了。即使你是一個自律的人;即使你在著名學府畢業,事業一帆風順,看起來一切都很順遂,你與優秀的人來往,在財務上也非常寬裕;即使你是一個自我約束、品德高尚的人,但你知道那全是憑肉體而行的。你知道肉體所作的事,你心裏仍然充滿嫉妒、憂愁、空虛,忿怒,你知道你其實是一個失敗者。因此,如果你看到一個像你一樣內裏失敗的人,不僅如此,他從外面看來也是失敗的,不像你那樣成功;你看到這個從外到內都失敗的人,你知道這個人與你根本並沒有分別。

你如何論到失敗?你說:神揀選人,喜歡從我這樣的人開始,因為哥林多前書1章這樣說:“你們有智慧的不多。”保羅說:“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當你遇到一個蒙恩得救、得著新生命的人,你發現他們不會像道德主義者那樣影響你。道德主義者也許擁有美好的品德,但他們的品德就像雪花一般,看起來漂亮、細致,卻是冷冰冰的。但是當你遇到一個擁有新生命的人,你感到那個人知道自己成了何等人,全是蒙神的恩典;而你也可以這樣。那人不會堅持自己該受到應有的禮遇;即使在最艱難的困境中,他仍是那麼平易近人,常存盼望。兩者截然不同。在一個沒有生命的宗教的教會裏,那些真正失敗、陷入困境的人得不著盼望。然而,在一個充滿新生命的教會裏,人們卻滿有盼望。事實上,能夠尋找到失喪的人確實叫人歡欣雀躍;我們看著你,你會說:“神揀選人,喜歡從你這樣的人開始。祂喜歡向你這樣的人彰顯祂的榮耀。神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向世人顯明,他們對實力與能力的理解是何等遲鈍、顛倒和膚淺。

今天的信息快要結束了,我們留待下次節目再繼續討論。可是,你看見嗎?因著神豐富的憐憫和大愛,祂叫我們活過來。你是活著的嗎?抑或只是一個道德主義者?你是活著的嗎?你是否以真理為糧?抑或只是僅僅相信真理而已?你是活著的嗎?你在失敗中有盼望嗎?無論你的外表看來如何,或別人怎樣看你,你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嗎?抑或你的品德和純全像雪花一般,漂亮、細致、美麗、可愛,卻是冷冰冰的?

親愛的聽眾朋友,神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這個童話故事將要變成真的。這個童話故事在你身上會變成真嗎?

我們一同禱告。

主啊,求禰讓我們在這個節目和接下來的節目中看到你奇妙和豐富的憐憫,雖然我們從前是死的,禰豐富的憐憫卻叫我們活過來。今天,我們在這裏聽禰的道,求禰讓各位聽眾朋友來到救主耶穌基督前面,得著更豐盛的生命。我為那些已得著新生命的聽眾朋友禱告,求禰讓他們明白,你在他們身上所成就的事,是世上最偉大的事。願他們嘗到真理的甘甜美味,因禰的真理而歡喜快樂,充滿信心的迎接未來的一周,並滿心知道禰在他們心裏所作的事。親愛的天父,我也為那些今天仍然不知道自己是否擁有新生命的人禱告,求禰向他們顯明,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否擁有新生命。求禰開他們的眼睛,讓他們看到,他們在禰裏面可以成為怎樣的人,也讓他們明白禰奇妙的大愛正等待著他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