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作為:廿三、與基督聯合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神的作為”這個主題,題目是《與基督聯合》。

讓我給你們讀出以弗所書第2章的經文。我們來看第4至10節。

[4]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

[5]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6]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7] 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裏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

[8]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9] 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10]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這是神的話語。

在上個節目中,我們提到以弗所書第2章實際上是信主之前和之後的寫照,它描述一個人與基督相遇之前和之後的景況。第1至3節描述信主之前的光景,今天我們沒有讀出這幾節經文,但是在之前幾個節目中,我們已經研讀過了。第4至10節是信主之後的寫照。保羅嘗試以生動的手法給我們說明,在基督裏與在基督以外有天壤之別。在第1節,保羅說我們的屬靈生命是死的。在第4節,他說神叫我們的屬靈生命活過來。在2章3節,保羅說:“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我們被轄制、被捆綁;我們沒有自由。在第6節,保羅說:“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現在,我們不再受轄制,反倒得著權柄。現在,我們不是死的,反倒活過來。

在我們繼續討論下去之前,我們要明白保羅想要說甚麼。他說:如果你是這樣理解基督信仰,以為基督徒與其他人之間的分別只在於程度上的不同,以為基督信仰基本上只是努力去過更美善的生活,這樣,有時候你行事為人會像個基督徒,有時候卻不然;有時候你會堅守基督信仰,有時候卻離開基督信仰;有時候你會過基督徒生活,有時卻沒有過基督徒生活。如果你以為基督徒只是在生活中加添一些東西,以為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間的分別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那麼,你對這段經文還沒有適切的理解。保羅說:“你已經死了,現在你活過來了。”

我不知道你對“重生”這個概念有甚麼看法。在上個節目中,我們已經討論過了,在本節目不會討論這個主題。然而,對於“重生”這個概念,人們感到很厭煩。要成為基督徒就必須在生命中經歷重大和徹底的改變,他們對這種說法感到厭煩。他們為此感到不悅,每當我問他們:“為甚麼?你認為基督徒是怎樣的呢?”他們只會說:“我認為基督徒是一個竭力按照耶穌的教訓去生活的人。”這聽起來很謙卑。也許這是一種謙卑的表現。

然而,我不知道你到底如何能夠適切地理解保羅這句話。你蔑視保羅的話嗎?歷世歷代以來,人們體會到在基督裏與不在基督裏的分別,那是生與死的分別,是受轄制和得權柄的分別。你要踐踏人們這樣的經歷嗎?你怎能把基督信仰僅僅視為相對的概念,是隨時可以追求或放棄的信仰而已?完全不是這回事。我們所說的是,生命必須經歷重大和徹底的改變,是最激列的改變。

這種改變是怎樣發生的呢?在上個節目中,我們已略略探討過了。我們談到“與基督一同活過來”的含意,也談到重生。在本節目,我想給你們說明一些神學概念。我認為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說明一下。保羅在這裏要說甚麼呢?請仔細看看經文,他告訴我們,我們在基督裏活過來。我們從前是死的,現在已經重生了。如何重生呢?請仔細看看,答案就在經文裏。這是保羅書信其中一個重要的神學主題。我們將會看到是甚麼帶來新生命,就是與基督聯合。你們甚至看不出這一點。

不幸的是,有些現代聖經譯本在某程度上隱藏了第4至5節中所發生的事情。第5節說:“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在第4至5節中有三個動詞,這三個動詞的賓語都是“我們”。經文說:“叫我們活過來”、“叫我們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這裏有三個動詞,每個動詞都有賓語。神叫我們活過來。祂叫我們一同復活,叫我們一同坐在天上。然而,如果你讀希臘原文聖經,你會發現一個有趣之處。在希臘文中,這裏每個動詞都加上了一個前綴,這個前綴代表聯合、一同的意思。

保羅采用了強而有力的措辭,他把這個前綴放在每一個動詞之前。因此,保羅要說的是:“你們與基督一同復活;你們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這是一個重要的主題,特別在新約聖經和保羅書信中。舉例說:保羅在羅馬書第5章和第6章談到這一點;他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哥林多後書第5章也談到這一點。我們將會討論哥林多後書第5章的經文。然而,如果你想看其中一個好例子,你可以看加拉太書2章20節,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經文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

我們之前已經提過這一點。我認為這是一節很美妙的經文。保羅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這正正是每一個基督徒的感受。當你出死入生,你看著自己,便說:“這到底是誰?”有時候,你像保羅一樣,說:“這是我,是保羅,是大數人保羅。”有時候,你卻說:“然而,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素來認識的大數人保羅。可是,這肯定是我。還可以是誰呢?你知道的,我是大數人保羅,卻又不是大數人保羅,你明白嗎?我既是大數人保羅,又不是大數人保羅。”

基督徒所處的狀況十分復雜。這是千真萬確的。基督信仰把你帶進一個全新而復雜的心理狀態。但願各人都明白這點。成為基督徒不會頓時使你的一切問題迎刃而解。絕對不是這回事。在某方面來說,成為基督徒會造成很多問題。比方說,熊是危險的動物,但其危險程度遠遠不及一只被你開槍射傷的熊。牠會變得更危險。在過去幾個節目中,我們已經討論過人的罪惡本性,那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就是想要控制你生命的那個部分。你想要成為神,想要成為自己的救主和自己的王。我們已經談過這點。罪惡的本性是危險的。

然而,當你成為基督徒,就好像向自己的罪惡本性開槍。你讓聖靈進入自己的生命、進入自己的心裏,你給自己的罪惡本性致命一擊。罪惡本性在垂死,而新的本性正不斷成長。然而,這種情況使你變得比以前更復雜。事實上,你的罪惡本性變得更忿怒、更沮喪、更兇猛,而且充滿敵意。正如一只熊被射傷會變得更忿怒、更惱恨、更兇猛和充滿敵意一樣。你變成一個非常復雜的人,因為你既有舊本性,也有新本性。你既有舊人的本性,也有新人的本性。你像保羅一樣,說:“我是大數人掃羅,又不是大數人掃羅。我兩者都是。”任何一個基督徒都知道這種情況不斷發生。任何一個基督徒都意識到心裏經歷重大改變。你的心被震撼,有人把你緊緊抓住,使你從外到內改變過來。

到底是甚麼引起加拉太書2章20節所描述的情況呢?保羅說:“活著的不再是我。”你知道是甚麼引起這種情況呢?在經文的第一句,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接著,他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是甚麼引起內在的重大改變呢?保羅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是甚麼引起這重大改變呢?是因為與基督聯合。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與基督一同復活,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這是甚麼意思?以下就是經文的真正含意,在此我要說明一個神學理論。人們說:“成為基督徒就是與神建立個人關系”,這樣說沒有錯。這是對的,是千真萬確的。這實在很奇妙、甘甜、令人崇敬,但這個說法並不完全。

事實上,保羅說這種個人關系是基於另一樣東西。當你成為基督徒,當你相信基督並接受祂成為救主,你就與基督建立一種盟約關系、一種法律關系。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這是十分奇怪的陳述——我怎能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呢?這怎麼可能呢?然後,經文說:“我與基督一同復活。”這又怎麼可能呢?接著,經文說:“我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這就更加不可能了。然而,在原文中每個動詞都是過去時態,一切事情都已發生了。

假如經文說:“我將會與基督一同復活。”你可以會較容易理解。經文是這樣說的嗎?“神將會叫我們與基督一同復活。”“將來有一天,神會叫我們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假如經文是這樣說,我們還可以理解;然而,經文並不是這樣說。經文說:“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所用的是過去時態。神叫我們坐在天上。這意味著我們與基督建立了個人關系,但首先,所有這些內在的重大改變都要求我們必須與基督進入一種盟約關系。基督是我們盟約代表。祂是我們的代表。我們與基督建立了一種在法律上的盟約關系。現在,我會簡略地說明一下。我希望你們知道,雖然這看起來相當復雜,但這一點對理解福音信息極其重要。如果我不明白這個教義,我根本無法在接下來的一周面對自己的生活。我不敢想象聽眾朋友當中有人也試圖這樣做。因此,我要竭力幫助你們,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請聽,保羅在聖經多處談到這個教義,例如在羅馬書第5章,他說:“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我很少提到以下這一點,但希臘文確實是一種既有趣又復雜的語言。希臘文的過去時態不止一種,而其中一種是不定過去式。令人驚奇的是,在羅馬書第5章,保羅使用許多不定過去式動詞去描述我們在基督裏所作的事。保羅的意思是,我們在基督裏已經死了,在基督裏復活了,在基督裏稱義。這怎麼可能呢?我們與基督有一種法律關系。我們在這裏可以用幾個比方來說明這種關系。

舉例說,如果你是工會成員,你選出一個談判代表。這個談判者代表你去談判。也許這個談判代表很精明,為你們達成了一份很好的協議,於是每個人都受益。也許這個談判代表很愚蠢,為你們達成了一份差勁的協議,於是每個人都受損。關鍵在於你與這個談判代表有盟約關系,他的優劣好壞都歸到你身上。這公平嗎?這是一種法律關系。

我知道婚姻法有許多條文,每個地方都不同,但一般來說,如果丈夫和妻子聯名共同擁有物業,或共同擁有銀行賬戶,那麼,一方的債務也歸到另一方身上。他們共同承擔盟約關系中的責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還有另一個比方,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如果你打官司,你聘請一位辯護律師,你與這位辯護律師也有一種盟約關系。如果這位辯護律師提出好建議,又提出有力論據,表現得十分出色,那麼,所有好處也歸到你身上。如果這位辯護律師表現惡劣,你就一團糟了。你看,你完蛋了。這公平嗎?這是法律。

我們可以與另一個人建立盟約關系,讓那個人作盟約代表。你進入了一種盟約關系。你進入了一種法律上的聯盟,這意味著無論對方的景況如何,都同樣歸到你身上。如果你的辯護律師精明,你也精明。如果你的辯護律師愚蠢,你也愚蠢。如果你的工會談判代表精明,你也精明。如果你的工會談判代表愚蠢,你也愚蠢。這正是神所說你與耶穌基督的關系,正是你信主那一刻所發生的事情。想一想吧。看看哥林多後書第5章。想一想,經文說:“神使那無罪(無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

如果你除去這種盟約關系的概念,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了。想一想吧。首先,經文說在十字架上“神使耶穌基督成為罪”。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是否表示當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神確實使祂成為一個罪人呢?這是否表示耶穌的心變得充滿敗壞、自私和驕傲呢?是這個意思嗎?不是。我們先看看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然後再回來討論這一點。

看看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你看到冷酷、自私的耶穌嗎?不。你看到的是一個寬恕仇敵的人。不僅如此,你看到愛的行動、奉獻的生命和順服,這事情前所未有,也永遠不會再發生。這實在令人驚奇。從來沒有人能作這事,將來也沒有。耶穌基督信靠一位離棄祂的神。從來沒有人需要作這事,將來也沒有。你談論的是忠心、奉獻、順服和愛。耶穌基督不住信靠一位離棄祂的神。這事從沒有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也永遠不會再發生。

有人告訴我,美國加州有一位現代雕塑家雕刻了一個約伯雕像。你們都知道約伯的事跡。這個雕像展示了在苦難中的約伯。你從聖經中看到約伯的禱告,苦難臨到他,他在苦難中不斷掙紮——在雕像下面有一節經文,這句話出自約伯。約伯記13章15節說:“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約伯真的不需要這樣說,因為任何信靠神的人都不會被壓垮,也不至失望。神永遠不會離棄信靠祂的人。

有史以來,就只有一個人不得不這樣說,也只有一個人確實這樣說。只有耶穌說:“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這事情確實發生了。當聖經說“在十字架上,神使耶穌成為罪”,這是否意味著耶穌真的成為有罪的呢?不是。看看祂奉獻的生命,看看祂的聖潔、公義和順服,實在激動人心。沒有任何人需要說:“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

在十字架上,耶穌基督不是真的成了一個罪人。那麼,祂成為甚麼呢?祂必定是在法律上成了一個罪人。這意味著祂在與你的盟約關系中成為你的代表,使你的罪歸到祂身上,你的刑罰也歸到祂身上。因此,當聖經說“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這一定不是指祂真的成為一個罪人,而是在法律上成為一個罪人,好叫我們在祂裏面成為神的義。這是甚麼意思?這一定不是指你實際上成為義人,而是在你相信的那一刻,你在法律上成為完全的義人。是在法律上。因此,在歌羅西書中有這一節經文,1章22節說:“但如今他借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

實際上,你並不是義人。在你心中仍有很多過失、各樣缺點、貪婪、忿怒、自私和驕傲。然而,當神看著你,祂看到甚麼呢?想一想吧。當你聽到耶穌說:“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你會否被這樣的聖潔所震懾?因這樣的奉獻和忠誠而驚奇?因這樣的完美、公義和神聖而屏息凝氣嗎?好吧,更讓你大吃一驚的是:當神看著你的時候,祂看到同樣的事,祂看到你擁有耶穌所有的一切完美、公義和神聖。

“神使耶穌成為罪”不是指耶穌真的成了一個罪人,而是在法律上承擔你所有的罪。你所有的罪都歸到祂身上。聖經說:“在你信主的那一刻,神使你成為義”,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意味著耶穌成了盟約的代表;祂所有的義,祂所成就的一切,祂配受的一切,現在都歸你所有,都算為你所有的。那令人驚嘆的敬虔,令人屏息凝視的完美都歸給你。耶穌說:“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現在,這一切都歸你所有。

你明白為甚麼保羅說:“活著的不再是我。”為甚麼?“因為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我與基督一同復活,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發生在基督身上的一切,也發生在你身上。那確實在基督身上成就的一切,也確實在你身上成就,因為你與基督有盟約關系。我知道這個概念很激進,令人驚奇。我知道你們當中很多人都以為,成為基督徒就是尋求神的寬恕並盡力過美善的生活。那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難道你不明白,成為基督徒的真正意思與你所想的相去甚遠。它意味著成為基督徒是被帶進另一個境界。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當耶穌受死,為你承受一切刑罰,你就已經與祂同死了。神看你就好像你已經付清一切罪債,並且已經承受了一切刑罰。你知道法律規定,紅燈亮起時不可橫過馬路。有兩個方法可以滿足法律的要求。一個方法是,紅燈亮起時停下來。另一個方法是,紅燈亮起時照樣橫過馬路,當局會給你一張告票,然後你付交罰款。只要你付清罰款,你就不用再承擔別的法律責任了。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這是甚麼意思?神看你就好像你已經死了,也付清了所有罪債。我不知道你們當中多少人意識到,在你的內心深處,你仍然試圖贖自己的罪,仍然覺得自己是該死的,至少你覺得你應該感到不快樂。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你仍然不相信,那麼,看看這節經文:“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難怪當保羅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他的生命頓時完全改變過來。他重生了。他對自己生命的態度改變了。他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但我們卻未理解,常常試圖把自己釘在十字架上。

人們認為自己是該受苦的,這種想法根深蒂固。只要你領會自己與耶穌基督有盟約關系及他是你的代表,並把這個教義存在心裏,你就不會這樣想了。你會說出這句話來:“我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所用的是過去時態。這是甚麼意思?這不指你實際上已經復活並坐在天上,而是指在法律上你是這樣。“我已經坐在天上”是指神已經接納了你,看見你穿上了祂兒子的義。在祂面前,祂看你為蒙悅納的人。神就是這樣看你。

我知道這立即引起許多疑問。在總結今天的信息之前,我會提出和嘗試處理當中所引起的一些問題。首先,在你看到那些小問題之前,你可否細味一下基督信仰的真正意義,看到其美妙之處呢?既然這是成為基督徒的真正意義,你能否看出分別不僅在於程度上的不同,或只是在生活中加添一些東西而已。有些人說:“我比以前更多到教會聚會、更多讀經、祈禱。我求神寬恕我的罪。我經歷這些小小的改變,我想我現在是基督徒了。”要麼你是死的,要麼你是活的。要麼你仍受轄制,要麼你得著權柄。要麼你仍在罪中,要麼你脫離了罪。要麼你仍然欠神,要麼你已經還清欠祂的債。你明白了嗎?要麼你仍然欠神一切,要麼一切欠債都已還清了。

你屬於那一類呢?親愛的聽眾朋友,請聽。你看,這是很實際的道理。以下有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基督信仰為甚麼與眾不同。其他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來告訴你得救之路,耶穌基督卻來到世上成為得救之路。其他宗教的創始人都說:“這就是得救之路。”耶穌卻說:“我就是得救之路。”現在你明白為甚麼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保羅說:“神又使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耶穌就是你的公義,這不僅給你展示成為義人的途徑。耶穌就是你的公義、聖潔、救贖。這與其他所有信仰截然不同。基督信仰要麼是一派胡言,要麼是唯一的得救之路。沒有中間路線。

很多人說:“嘿,每個宗教信仰都是屬於真理的一部分。每個宗教信仰都向你展示通往神的道路。”絕對不是!基督信仰絕對不僅是真理的其中一部分;它要麼是整個真理,要麼就不是;它要麼是真理,要麼是一派胡言。基督信仰不僅是真理的其中一部分,它並沒有說:“嗯,你看,孔子向我們展示通往神的道路,佛祖向我們展示通往神的道路,穆罕默德也向我們展示通往神的道路。無可否認,每條道路都有點不同,但它們有很多共通點。它們都是導人向善,鼓勵人行事正直、重視家庭、憐憫窮人。坦白說,他們都說類似的話。因此,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告訴你一條通往神的道路,雖然它們各有點不同,它們卻有很多共通點,所以它們都是真的。”然而,只有一位沒有給你們展示通往神的道路,因為祂就是那道路。這是祂所說的。祂是你的盟約代表。你要接受祂作你的救主,不再試圖尋找通往神的道路,你自然會發現自己在神裏面,你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復活並坐在天上。不然,耶穌所說的一切都是無稽之談,都是一派胡言、謊話連篇。

我有別的話要對主內的弟兄姐妹說。各位聽眾朋友,如果你還未清楚自己在基督裏的身分,我知道這些道理確實令人驚訝,讓我給你們說明吧。那些努力尋求基督信仰,想找出自己到底相信甚麼的聽眾朋友,請留心聆聽我要對主內弟兄姐妹說的話。這是你能夠面對未來的方法,也是你必須做的事情。

你怎知道神愛你呢?基本上,我們並不肯定。我們之所以無法接受批評,並感到害怕和憂慮,全因為我們不肯定神是否愛我們。我們怎知道神愛我們呢?如果你說:“因為我比大多數人優越。”你知道這不是真的。如果你說:“因為大體上神是滿有憐憫的。”是的,但你總是懷疑自己是否已讓神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如果你說:“我知道神愛我,因為我比別人受更多苦。我知道神愛我,因為我盡力做到最好。”你心知肚明,在你內心深處你並不相信這一切,你總是感到憂慮。你怎知道神愛你呢?是因為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與基督一同復活,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這是已成就的事。因此,我在基督裏成為公義,在基督裏得著救贖、成為聖潔。這一切在基督裏都已成就了。

如果你仍然時刻感到內疚,感到還是欠了神,所以該受苦和受罰,你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你感到自己很差勁,你仍是不明白基督是與你盟約的代表;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你,如果你感到自己比別人優越,你同樣不明白。優越感和自卑感同樣與這個教義互相抵觸、無法共融。你之所以有價值,全因為在基督裏這一切臨到你身上。你無法自誇。你無法自高,也無法自卑。你不再為自己感到憂慮。那是莫大的分別,實在無可比擬。如果你明白一切都是在基督裏成就的,你的生命便能彰顯無私、忘我的情操。

我們來到最後一點。很多人說:“哦,甚麼?我是不是聽錯了?你說:『你在基督裏已經稱義,已經復活,並坐在天上。這些事都已經成就了。不管你做甚麼,不管你失敗了多少次,神仍然愛你、接納你,視你為完美的。啊!你將會擁有美好的生活。』那麼,只要我接受基督,我就可以為所欲為,以我喜歡的舊有方式生活。是這樣嗎?”每當保羅傳講福音,例如在羅馬書第5章他講述了福音,然後就以一個問題來開始第6章,經文說:“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

有一位教授曾對我說:“如果從來沒有人向你提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這就表示你還沒有真正傳講福音。”你看,我剛才談到有關與基督聯合的盟約關系,並且在基督徒身上所成就的一切都以這個教義為基礎;如果你聽到我剛才所說的話,你意識到這個教義非常激進,然後你會說:“好吧,既是這樣,無論我怎樣生活也並不重要;我都可以上天堂。這樣,有甚麼動力驅使我行善呢?有甚麼動力驅使我持守道德生活呢?”如果你從沒有問過這些問題,你仍未真正聽過福音。福音的信息非常激進,不禁使人產生疑問。

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如果你真的經歷與基督聯合,你就會看到,罪人在基督裏因信白白稱義,我們得著天父完全的恩典和接納,並得著兒子的名分,這些教義不會使你追求放縱的生活。絕對不會。事實上,這些教義給你真正的動力。也許你曾聽過我說這話,但是我必須再說一次,因為有些聽眾朋友從沒有聽過這信息。如果你說因為你不再害怕神的忿怒,所以便失去了過敬虔生活和行善的動力,這意味著你唯一的動力是出於恐懼。讓我再說一遍吧。如果你因為不再害怕神會懲罰你,便失去行善的動力,這意味著你善行的動力只是出於恐懼和自身利益。我要讓你知道,你已經得救,在基督耶穌裏不被定罪,這不是行善的良好基礎,而是行善的唯一基礎。

讓我以一個故事來結束今天的信息。大約在兩個月前,我讀到這個故事,顯然那只是一個童話故事,卻非常有意思。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國王和王後。那地方有一個年輕的使女,她侍候王後,而且對王後十分愛戴。她擅長刺繡和縫紉,有一天,她完成了一幅精巧的刺繡,那是她空前絕後的傑作,於是她把刺繡縫制成一塊手帕。她家境並不富裕,所以只能送一塊手帕給王後作為禮物。她對王後說:“這是我這輩子最好的作品,我希望把它送給你。”王後領會到這個小女孩是多麼深愛她,於是對她說:“我要賜給你新房間和新衣櫃。我要賜給你一份新工作,我希望你進來皇宮侍候我。”王後還送給她各式各樣的禮物,多不勝數。

在皇宮裏有另一個女孩。她不是使女,而是皇室成員。她看見所發生的事情,於是坐下來,心裏想:“啊!王後只是收到一幅漂亮的刺繡,尚且回贈那麼多禮物;如果我把鉆石項鏈送給王後,我會獲得甚麼厚待呢?”於是,過了幾天,那個女孩去見王後,對她說:“這裏有一條鉆石項鏈,是我幾年前收到的禮物,但是因為我深愛你,所以我希望把它送給你。”王後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她收下鉆石項鏈,卻沒有送甚麼東西給那個女孩。女孩看著王後,表現得十分疑惑。王後明白女孩感到疑惑的原因,便說:“你看,那個使女給我一塊手帕,而你卻給自己一條項鏈。如果你給我一些東西,只是為了想得回一些東西,那麼你只是把項鏈送給自己而已。”

有些人多施赒濟,將食物分給饑餓的人,將衣服分給赤身露體的人,並看顧患病的人。我與他們交談時,他們告訴我,他們希望借著這些行動讓自己確信神愛他們,並且會恩待他們,讓他們進入天堂。若是這樣,他們只是把衣服送給自己、把食物送給自己、看顧自己而已。在某意義上,除非你明白神拯救你,不是因為你的善行,而是單單因為耶穌基督所成就的事;否則你根本無法為神作任何善事。你不是真的為了神而行善。然而,當愛和感激之情在你裏面如泉湧流、滿溢心間,並且你不再只是懼怕神的懲罰,你便第一次真正擁有行善的動力。你第一次為了神而行善。

在這個星期,單單去為了耶穌做點事吧。不要為了自己而做,也不要為了任何人而做,只是為了耶穌而做,因為神使無罪的耶穌基督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裏面成為神的義。

讓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禰叫我們與禰兒子一同活過來,我們已經與祂同釘十字架,與祂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在你眼中,我們得稱為義。因著這已成就的事,當我們迎接新的一天,求禰幫助我們得著堅定的信心。求禰幫助我們不再試圖贖自己的罪。求禰讓這真理進入我們的心靈深處,醫治我們,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求禰讓這真理進入我們生命的中心,改變我們待人處世的態度。求禰讓這真理復興我們,激勵我們去看顧困苦窮乏的人。求禰讓這偉大的教義存在我們心裏,並實踐出來。“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禱告奉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