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 要到幾時為止呢?

經文﹕以賽亞書六章11~13節

11我就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他說:「直到城鎮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無一人,土地極其荒蕪;12 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國內被撇棄的土地很多。13 國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然而如同大樹與橡樹,雖被砍伐,殘幹卻仍存留,聖潔的苗裔是它的殘幹。」

就算召命何等真實,召命所帶來的局面卻是殘酷的,因著以賽亞忠於召命,他才會招來別人的反對,到底面對這樣沒有果效的事奉,以賽亞先知如何自處呢?當我們看經文,便發現他面對殘酷的現況向神發出質問:「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要明白,「要到幾時?」(How Long?)是詩篇集當中哀歌常常有的格式,這格式帶出向神直接的質問與投訴,直指神是一切苦難的源頭,也是一切不公平待遇的最終原因,現在以賽亞用「要到幾時?」向神質問,正正合乎了這種哀歌的傳統,代表了以賽亞被召時,正處於極度不安的苦難中,而苦難的來源便是神的呼召。對以賽亞來說,蒙召不是一件喜樂的事,活出召命是一件苦差。我們很多時候認為呼召的人生是何等的浪漫,前景一片光明,但我們卻往往忽視了召命有可能是一件苦差,甚至它所帶來的痛苦能與哀歌所表達的苦難相比。

面對「要到幾時?」的質問,耶和華沒有為以賽亞帶來半點安慰,相反地,耶和華這樣回答:「直到城鎮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無一人,土地極其荒蕪;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國內被撇棄的土地很多。」這是被擄巴比倫的預言,或者是被擄亞述的預言,如果是後者,以賽亞便要面對沒有果效的事奉,直到他人生的晚年,但如果是前者,以賽亞便要一生之久、到死為止,持續面對沒有果效的事奉,而無論情況如何,以賽亞人生的大部份時間都處於不成功且沒有果效與回報的事奉模式當中,並且有很大的機會這種沒有果效的事奉在他的一生中不會有任何改變。而事實上,我們要等到第二以賽亞出現(被擄回歸時期),甚至有第三以賽亞的出現(回歸後的時期),以色列民的眼睛才可以看見,耳朵才可以聽見,心裏才能夠明白神的應許與心意。以色列真正的復興不在被擄前,而是被擄後,以賽亞沒有機會看見他事奉的成果便要死去!

思想:

人生苦短,人所做的事奉很有限,在整個上主的計劃當中,以及二千多年教會的歷史當中,我們的事奉只是冰山一角,有時事奉完全沒有果效已經一段日子,我們會問:「要到幾時?」我們這樣問,可能只是由自己的角度來看,在一生的年日當中期望看見成就,然而,神看時間並不像人看時間,神看的時間超越了人生的限期,祂看見了某人死去的成效,卻呼召當下的以賽亞來完成沒有果效的任務,這才叫我們看見以賽亞的事奉不是他個人的事奉,而是一種超越死亡的事奉,他可能知道自己不能在有生之年看見以色列的復興,但他卻可以忠心事奉,因為他領受了上主那種超越人生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