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作為:三、我們的贖價(一)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會繼續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神的作為)」這個系列。今天我們看「我們的贖價」第一部份這個主題。

我會再次從以弗所書第1章開始讀起。我們會詳細說明,並花多一點時間去思考這個題目。在上個節目中,我們開始讀以弗所書第1章。我們提到以弗所書1章3到14節,在希臘原文中其實是一句頗長的句子,所以它的含義極其豐富。保羅以這段陳述向我們闡明神拯救我們的全盤計劃。雖然我們今天只會討論第3至5節,但我會讀出第3至14節。

以弗所書1章3至14節,保羅說:

[3] 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4]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贊;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

[7]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8] 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9] 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10]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

[11] 我們也在他裏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12] 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贊。

[13]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14] 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之民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贊。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剛剛開始看以弗所書開頭的章節。讓我提醒你,這段經文是關於「得救」這個主題的。「你得救了嗎?」這個問題可以顯示你住在大城市裏有多久。你在大城市生活越久,對這個問題就越感到不耐煩。在大城市中,有些事令人很煩躁,談論「得救」這個話題就是其一。至少在一些西方社會裏,談論「得救」這個話題,或者問「你得救了嗎?」,又或者說「我得救了」,都被視為非常膚淺、思想狹隘、毫無深度。但聖經告訴我們,實際上「得救」這個概念,是人類思維能想到的最豐富、最深、最廣的現實。我剛剛讀出的整句經文,所說的就是那叫我們得救的福音。在第13節,保羅說:「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這就是保羅在第3至14節向我們說明的信息。然而,保羅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向我們說明,就是從神的角度來說明。

有一次,我花了四、五天參加一個會議,與會者全是教會植堂的同工。其中很多都在異地的文化中植堂,進行跨文化宣教工作。很多與會者都表示,最能徹底改變人、對生命產生革命性改變的,莫過於在一個非土生土長的文化中生活。住在大城市的人對這一點或許有所認知,但大多數的人確實不太清楚。在一次聚餐中,有幾個在非洲生活了十年,在那裏植堂的美國人說:「最能徹底改變人的,莫過於在另一個文化中生活,因為你從未意識到,原來自己有如此強烈的民族優越感。」民族優越感是怎麼回事呢?那是指你與你的族群共同擁有的整套價值觀。

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多年累積下來的行為標準,例如甚麼是靈活、甚麼是呆板;甚麼是粗魯、甚麼是斯文;甚麼是恭敬、甚麼是輕慢;甚麼是得體、甚麼是失禮,諸如此類。最能徹底改變人的,莫過於在另一個文化中生活,而那裏沒有任何人與你有共同的行為標準。這意味著你每天都面對挑戰,你要檢討你一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你認為你族群的觀點,在每個範疇裏都必定是正確的,你一向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那些與會者指出,直到你面對跨文化生活的時候,你才開始用腦筋去思想。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跨文化生活的人來說,這是令人驚訝的事,但他們言之有理。因此,除非你到另一個地方,在那裏你所有的假設都受到排斥和挑戰,否則你真的不明白成為一個深切反省、深思熟慮的人是怎麼回事。

在他們每天所面對的挑戰當中,有些是挺有趣的生活瑣事。美國基督徒作家伊莉沙伯.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曾在南美洲厄瓜多爾的森林地帶宣教。她所描述的一件瑣事,完全可以說明這種情況。她觀察到與她一起工作的奧卡印第安人患上感冒時所作的事情,令她感到很有趣。那些印第安人擤鼻涕的時候,是怎樣處理的呢?他們會把兩根手指,放在鼻孔下,把鼻涕擤到手指上,然後他們就走進樹叢去弄幹凈。當時,伊莉沙伯.艾略特與一些印第安人談到這件事情。她向他們解釋說,他們把鼻涕擤到皮膚、手指或手上的做法,對於她這個來自異地的人來說,真的令她大吃一驚。他們說:「你們會怎樣處理呢?」她說:「我們不會用手指接觸鼻涕。」他們很好奇地說:「啊,這可能是文明的重大突破吧。告訴我們怎麼處理吧。」於是她便把一件現代文明產物展示給他們看,那就是一條手帕。她拿出一條手帕,說:「你把鼻涕擤到手帕上面。總之,鼻涕不會踫到你的手指。」他們說:「那好!你接下來會怎樣處理你的手帕呢?」她說:「你就把手帕放回皮包或口袋裏。」他們說:「你的意思是,你不會用手指接觸鼻涕,然而你卻把它保存起來嗎?」「噢,厲害!那真是有文化。那很棒啊!然後你怎樣處理它呢?」她躊躇地說:「嗯……」你知道的,她從來沒有想過這一點。

進行跨文化接觸,意味著你要成為一個會深切反省的人。你思考每一件事。你必需思考每一件事。你開始明白:「我對事情有很多假設,它們都是愚不可及的。」你在另一個文化中生活,後來回到自己的文化裏,你會發現你真的不屬於那兩個文化中的任何一個。為甚麼?因為你已經變得深思熟慮,不會再不加思索的作出本能反應。以弗所書的信息讓我們不再繼續從人的角度去思考生命,不再從人的角度去思考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事。以弗所書並不是要處理民族優越感的問題,但你可以說,它處理終極的民族優越感,就是人類中心主義。換句話說,它處理我們一直以來都堅持從人的角度去看事物這個事實。我們總是從人的角度去理解每一件事。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假設,令自己成為宇宙的中心。你們很多人在掙紮,因為你們總是僅僅以自我為中心,令一切事都圍繞自己轉。

舉例說,如果神不以你認為合理的方式去處理事情,如果祂沒有賜給你一些你覺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如果祂不按照你的計劃行事;如果以人的標準來看,以你的標準來看,神好像殘忍地對待你;如果以人的標準來看,以你的標準來看,神好像不公平,那麼,你就會說:「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以弗所書不會讓我們以這個角度去看事情。以弗所書並不是以你的角度去看事情。相反,以弗所書不斷在說:「從神的角度去看才是真正的角度。」經文不斷挑戰你們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挑戰你們以「人類中心主義」的概念去判斷事情。

首先,我們在上個節目已討論過,以弗所書如何顯示這一點。以弗所書1章3節指出:「如果你是基督徒,那麼你在基督裏已經領受了各樣屬靈的福氣。」每一個人都會說:「好,很奇妙。我是基督徒,我已經領受了這些福氣。」為甚麼你已經領受了這些福氣呢?原因是甚麼?第4節說,「因為」──你在基督裏領受了這些福氣,是因為神揀選了你。經文說:「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要記得「聖潔」這個詞的意思是:「分別出來」。從神的角度來看,不是你將自己分別出來,然後神揀選你,並且愛你。不是!而是神愛你,祂揀選你,然後你才把自己分別出來。這一點顯而易見。

對我們來說,事情並非如此。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在我們記憶中的基督信仰,就是我們很難才得以相信。我們認為自己必需盡很大的努力,研讀聖經、不斷思考、不斷掙紮,我們還知道要付上很大代價;但我們仍努力尋求神、尋找祂、竭力親近祂,並選擇祂。可是,從神的角度來看,縱使你不斷掙紮和努力尋求,卻並不是你在尋求祂,而是祂來尋找你。唯有神來尋找你,你才會去尋求祂。只因為神尋找你,所以你才尋求祂。只因為神尋找你,賦予你力量,使你能尋求祂。你覺得這是一種侮辱嗎?你明白嗎?你之所以成為基督徒,確實單單因著恩典,不是因為你做了甚麼,不是因為你很努力,也不是因為你潔凈了自己的心靈,一切都完全是因為神揀選你、神尋找你。如果這麼說使你感到厭煩和不安,我恐怕你需要一次跨文化的體驗。

你們總是把每一件事都看為全人類的假設。全人類都有這些與生俱來、不假思索的假設。他們沒有深切反省,甚至從沒有想過。聖經卻強調你要去思想。以弗所書不斷強調你要從神的角度去判斷事物。因此,在某意義上,以弗所書把你帶到高處,讓你俯視。你知道的,你可以住在一個城鎮裏,一輩子住在一個地區,而且很熟悉那個地方;可是,如果你從沒有試過從空中俯視那個地方,在某意義上,你總無法完全了解那個地方。你可能已經住在那裏很多年,但若有人把你帶上直升機,領你到山頂去,往下俯視,這將會是你平生第一次看到那裏的一切是如何拼湊起來的。你會以一個嶄新的方式去認識那地方。不但如此,那裏的全貌令你贊嘆不已。這就是為甚麼你從來不曾在保羅所寫的其他書信或聖經的其他書卷中,看到作者如此不時停頓記述中的文章,不住發出贊美的原因。

保羅在他的論述中,突然說出這樣的話:「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賜給我們......」。你要知道,這是一封信,是寫給各教會互相傳閱的信,但保羅實在不能自已。你知道為甚麼嗎?因為那恰恰是你站在山頂時的感覺。你總是滿懷激動地寫出所看到的景物──你十分驚奇,驚訝萬分!那地方的全貌令你贊嘆不已!如果你願意攀上山頂,這意味著你願意聽從神的話,將人的觀點置諸高閣,放下抱怨,因為從人的角度來看,似乎一切都並不合理,也不公平。可是,如果你希望獲得跨文化生活的體驗,如果你希望可以從神的角度去看事物,你就要讀以弗所書。你必需聽從書中的訓誨,順服並且等候,直到你看見將會發生的事;等候直到你看見它怎樣改變你;等候直到你看見它怎樣領你離開民族優越感的思維。

首先,聖經告訴我們這一點,向我們說明神如何看我們的救贖。在上個節目中,我們稱它為「揀選的教義」。以弗所書1章3節說:「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接下來,保羅為了確保我們明白經文的重點,他說:「又因愛我們…… 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保羅為了讓你更清楚明白經文的重點,在第11節,他又說:「我們也在他裏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讓我們把揀選的教義分為四個命題。接下來,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們會看看如何實際應用,分析這個教義如何影響我們每天的生活模式。以下是這個教義的四個命題:

第一,你無法使你自己成為基督徒。

首先,我們在上個節目已提到,經文清楚說明,從神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從正確的角度來看,你無法使自己成為基督徒,乃是神使你成為基督徒。沒有任何人可以使自己成為基督徒。如果你是基督徒,你之所以能成為基督徒,完全單單是因著神的恩典,你絕對無法驕傲或感到優越。

歌羅西書1章6節,保羅說:「這福音傳到你們那裏,也傳到普天之下,並且結果,增長,如同在你們中間,自從你們聽見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樣。」請聽,自從你們聽見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福音就在你們中間結果、增長。成為基督徒意味著甚麼呢?我想你們很多人都會這樣承認,並且說:「我這一生都認為自己是基督徒,我認為成為基督徒的意思,就是做一個良善的人。」嗯,真的是這樣嗎?舉例說,有一位弟兄分享見證時說:「我對基督信仰以及自己的生命感到疑惑,因為我認為耶穌只會接納良善的人,祂只想得著良善的人。」我們很多人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導:我們認為成為基督徒的意思,就是要成為良善的人。保羅說:「直到你們知道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恩典,福音才會在你們中間結果子。」一切都完全是「出於恩典」。你知道基督徒是甚麼人嗎?對基督徒而言,「恩典」不再只是空談而已。保羅說:「自從你們聽見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福音就在你們中間結果。」當你說:「一切都出於恩典」,就從那一天開始,你便明白神豐富的恩典。

當保羅說:「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他的意思是,「因為神揀選了我,所以我今天能相信祂。這與我裏面所有的內涵無關。神揀選了我,並不是因為我比別人好,或因為在我裏面有更優越之處。神敞開我的眼,使我能看見。」在約翰福音第6章,耶穌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這就是第一個命題。我們在上個節目已談過這一點,在此不再詳細討論。「揀選的教義」的第一個命題就是:你無法使你自己成為基督徒。

第二,神先改變你的心。

我們來看第二個命題。經文教導我們,因為你無法渴望神,所以神要先揀選你。你無法渴望神。聖經沒有一處說道:「人類無法選擇神。」在你裏面有一個「小小的選擇裝置」,它並沒有甚麼不妥。我不肯定你那個「小小的選擇裝置」是怎樣的。聖經稱它為「意誌」。有些人稱它為「自主能力」。你的「選擇裝置」並沒有甚麼不妥,它完全運作正常。事實上,每一天你都在選擇你最想要的東西。曾經有一位老師告訴我,當人作出選擇的時候,只會選擇當時最想要的東西。

有人會說:「不對!這說法完全不對!我並不想跟我的女兒去公園,我真的只希望留在家裏看報紙。但女兒想我一起去,所以我就去了。你看,我做了一件我不想做的事,我選擇了一件我不想做的事。」但事實並非如此。你希望討好你的女兒,過於想留在家裏看報紙,否則你不會跟她一起去公園。換句話說,你希望避免惹怒你女兒所引起的不安,過於想得到看報紙所帶來的暢快。事實上,人只會選擇當時最想要的東西。有人會說:「可是,有人用槍指著我的頭說『你要做這一件壞事,否則我會殺了你。』所以我就做了。我不想做的,但那人強迫我去做。我沒有選擇我想做的事情,卻選擇了我最恨惡的事情。」不對!你不是沒有選擇的余地。你正是選擇了你最想要的東西。你想活著,過於你不想做那件壞事。在每一個情況中,你的選擇裝置都沒有不妥。你總是選擇你最想要的東西。

因此聖經教導我們,除非神改變你的心,否則你永遠不會順服神的權威。在上個節目中,我嘗試說明這一點,現在讓我詳細解釋一下吧。聖經中並沒有一處說:「人沒有自由意誌。」有人會說:「噢!你不相信自由意誌嗎?你不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在良善與邪惡之間作出選擇、在順服神與叛逆神之間作出選擇嗎?」曾經有人對我說:「你相信沒有人真正擁有自由意誌,而神只是預先揀選一些人。但我卻相信自由意誌啊。」不對!不對! 你並不明白。我也相信自由意誌。聖經教導我們,人有選擇權。你的「選擇裝置」完全運作正常,只是你的欲望有所偏差。你可以選擇神,但你無法渴望神。因此,你總不會選擇神,除非神改變你的欲望。

在上個節目,我以獅子作為例子來說明這一點。如果你讓獅子在燕麥片和肉之間作出選擇的話,即使你給獅子選擇一千次,牠都會選擇肉,因為牠是肉食動物。我曾引用一個令人惡心的例子作說明:如果我的右邊放了一塊汁多味美的牛排,左邊放了一個外面包著動物糞便的油炸猴子腦,你有能力把那兩個東西都吃下,但你大概不會選擇猴子腦。為甚麼不會呢?因為你覺得惡心。即使給你選擇一千次,你都會選擇牛排。羅馬書第8章說:「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除非神改變你的心、除非耶穌改變你的心,否則你永遠都會厭惡神的律法。

我聽過很多人說:「我不是基督徒,但我相信十誡啊。我並不厭惡神的律法。」我這樣回答:「你不介意那些原則,但請你註意,也看看自己。你會誠實待人,但到了一個地步,一旦你發覺這樣做會令你失去生活的自主權,當你無法再掌管自己的生活時,你就會開始逃避十誡。基本上你很喜歡十誡,但聖經告訴我們,你真的無法走到神面前說:『我會無條件遵守十誡。無論在任何景況,我總會遵守,即使要了我的命、即使丟了工作、即使一切關系都破裂,我也必定遵守十誡。我必定不會說謊、不會做出汙穢的事。我必定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你是這樣喜歡十誡嗎?人們沒有這樣做,對嗎?你知道為甚麼嗎?如果基督沒有改變他們的心,他們根本無法這樣做,因為這不僅是把十誡當作道德原則。實際上,這表示願意服在律法之下,把掌管自己生命的主權拿走,交在律法頒布者的手中。可是你根本無法辦到。因為你無法辦到,你便無法去到耶穌基督面前,除非神敞開你的心靈。

使徒行傳16章14節給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經文描述保羅遇到一個女人名叫呂底亞,並向她傳道。使徒行傳說了甚麼?經文說:「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神開導呂底亞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先「開導」,然後才「留心」。你看見嗎?先「吸引」,後「來到」。耶穌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耶穌並沒有說:先「來到」,然後才「吸引」。「吸引」是「來到」的基本條件,而不是「吸引」出於「來到」。

現在你知道問題是甚麼嗎?當我對人們這樣說:「對於你來說,這是很奇妙、很甘甜的事。」最使人困惑的是,他們總會想到其他人。神藉著恩典拯救你,但你卻無法為這事實而歡喜快樂,因為你只是環顧四周說:「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知道我能成為基督徒,是因為神吸引我。我完全明白這個概念。我知道因為神的恩典,我才能成為基督徒。但那些不相信的人又怎麼樣呢?難道神沒有吸引他們嗎?那好像不太公平。」

對於這個問題,聖經怎麼響應?對於這個問題,你知道聖經總是怎麼響應呢?聖經的答案非常幽默,那就是:「少管閑事!」請註意,在約翰福音21章中,那真是一個幽默的情景。在約翰福音的結尾,耶穌到彼得那裏,對他說:「彼得,讓我告訴你。你將會殉道。因為你承認我的名,因為你成為傳道者,因為你作我的使者,因此有一天,人們將會來把你帶走,把你殺死。你將會被處死。」這裏的描述真的很滑稽。你知道彼得對耶穌的話有甚麼反應嗎?彼得看見約翰在那裏,便問耶穌:「約翰將來如何?」這實在很好笑的!耶穌說:「彼得,你將會被處死,你將會被殺。」彼得卻說:「嗯,約翰將來如何?他將來如何?」換句話說,彼得的意思是:「在我評估這是否公平之前,耶穌啊,我希望知道你會怎樣對待每一個人。」耶穌說了甚麼?耶穌對彼得說:「與你何幹?」聖經用了一個婉轉的方式說:「少管閑事!」

你聽過《納尼亞王國傳奇》(Narnia Chronicles)這本書嗎?故事中的獅子――亞斯藍(Aslan)象征耶穌基督。書中多處講述故事中的小孩子問亞斯藍:「那麼,她會怎樣?他又會怎樣?」亞斯藍回答說:「親愛的,我只告訴你有關你自己的事。我為甚麼要把每一個人的事都告訴你呢?相信我吧。我滿有愛心和憐憫,我處事公正,也充滿智慧。你知道的,我比你更有愛心、更憐憫、更公正、更有智慧。我不會告訴你有關其他人的事。」所以,如果我對你說:「請聽!基督信仰和其他每一個宗教的分別在於:佛教徒只要遵從佛教的法則,就能成為佛教徒。這只是在於守法的問題。伊斯蘭教徒只要遵從伊斯蘭教的法則,就可以成為伊斯蘭教徒。儒家的信徒只要遵從儒家思想的法則,就能成為儒家的信徒。人本主義的信徒只要遵從人本主義思想的法則,就能成為人本主義的信徒。但基督信仰卻截然不同。基督信仰與那些宗教是兩碼子的事,兩者之間存在根本的差異。你能成為基督徒,是因為神臨到你那裏,開你的眼,使你意識到自己是個罪人,並且讓你知道耶穌為你死在十字架上,讓你明白耶穌已經為你成就了一切。耶穌已經成全了神的律法。耶穌已經背負了你的懲罰。祂已經滿足了一切要求,成就了一切。耶穌開了你的眼,說:「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我已經為你成就了一切。你不能使自己成為基督徒,是我收養你到我的家裏。我揀選了你,使你得兒子的名分。」

可見基督信仰是何等與眾不同啊!如果你坐在那裏,你無法為此欣喜雀躍,你無法為此歡喜快樂,你就不會說:「真的難以置信!太奇妙了!」相反,你只會說:「那個人會怎樣呀?這個人又會怎樣呀?」但耶穌說甚麼?耶穌說:「親愛的,我不會告訴你其他人的事。」你們很多人無法享受恩典的甘甜,是因為你們是愛管閑事的人。我完全明白這是怎樣一回事,因為這也是我心裏的第一反應。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你明白神恩典的甘甜嗎?

第三,神的愛總是居先的。

這是第三個真理。神恩典的甘甜在於神的愛總是居先的,因此神的愛是無條件的。還記得浪子的比喻嗎?浪子回家要向父親認錯。聖經怎樣描繪那位父親呢?還記得那個浪子嗎?那個浪子無所不為,在他回家途中,聖經這樣描述他的父親:「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這時候,浪子還沒來得及開口說話。經文說:「相距還遠」,這正好刻畫揀選的教義。神等不及了…… 那位父親不會只呆在門廊說:「只要兒子願意卑躬屈膝向我認錯,我會很樂意與他親嘴。我會樂意接納他,也會樂意向他展示愛。」相反,在兒子認錯之前,父親已經擁抱他,讓他容易去認錯。你要知道,向一個高高在上、板著臉的人認錯是多麼困難啊。那位父親怎樣做呢?他不是對兒子說:「你先認錯,然後來到父親的懷抱。」不是這樣!是父親先把兒子擁進懷裏,然後讓兒子認錯。你看,父神愛你,好讓你悔改。父神臨到你那裏,擁抱你,親吻你,為的是向你表示:「我已經準備好聽你要說的話。」神讓你悔改,你便能悔改。父神的愛永遠是居先的,父神的愛是進取的,父神的愛是堅定不移的。父神的愛猶如突襲一樣,祂以愛抓住你,突然向你猛撲過來。

我們來到這個真理的第四點。首先,你無法使自己成為基督徒;第二,因為沒有人能到神面前來,所以神要先改變你的心;第三,神的愛是居先的。這份愛是進取的,這份愛是堅定不移的、甘甜的。你必須體驗那份甘甜,不要失去那份甘甜,不要因為你在疑惑:「神到底怎樣對待每一個人?」而失去那份甘甜。

第四,你是蒙神揀選的。

第四,你是神所預定的,你是蒙神揀選成為聖潔的。這意味著,如果你真的已經接受了基督為救主,祂就不會離棄你。但這並不表示,一旦你.意識到神已經赦免你的罪,你便可以故態復萌,胡作非為。因為如果有人說:「我已經失去了我的積極性…… 因為我去教會,聽見牧師這樣說:因為神的愛是白白的、是神賜給我們的恩典。既然一開始我們就無法賺取父神的愛,那麼之後我們也無法失掉祂的愛。既然一開始我們就不配得到父神的愛,那麼之後我們也不會不配得到祂的愛。因此,當一個人得救,神說:『我的羊認得我的聲音。』耶穌說: 『他們也跟著我 …… 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 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把他們奪去。』我聽牧師講道的時候,聽到這一點,當我一知道我不會失去我的救恩時,我便失去過美善生活的積極性了。」任何人說出這樣的言論,就表示唯一驅使他行事的動力只是脅迫,只是害怕被擊打。

如果你說:「你看,我已經沒有任何動力去過美善生活了。因為我以前認為,如果我做出越軌行為,父神就會擊打我,祂會懲罰我,祂會離棄我。現在,我已經再沒有任何動力了。」你根本從一開始就沒有作基督徒的動力。你並不認識恩典。在愛的關系中,我們的動力不該是因為害怕對方會打你;如果你所建立的關系是這樣的話,那就是所謂的虐待關系。很多人都是因為這種關系而接受輔導。女方會說:「唉,你要知道,我嫁給這個男人,在這段關系中並沒有任何愛,我所作的一切事,都是出於害怕。如果我不照著丈夫的要求去做,他就會打我。」這並不是婚姻關系,只是虐待關系。我們發現,如果那位丈夫的雙手被銬起來,無法再打妻子的話,那位妻子便不再有動力去做任何事了。這正是你所說的情況。當你說:「現在我發現我不會失去我的救恩,我再沒有動力去聽從神、服從誡命、成為聖潔的人了」,情況也是一樣。身為基督徒,你唯一必須有的動力就是你要說:「看看神為我所成就的事,我可以為祂做甚麼呢?」

有些人說:「沒錯,聖經是這樣說:『我的羊認得我的聲音,……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但你看,我們仍然有自由意誌,所以我們仍然可以離開耶穌啊。我的意思是,沒有人能把耶穌奪去,但如果你真的背棄耶穌,如果你真的悖逆耶穌,你仍然會失去你的救恩。」你要明白,牧羊人的工作是要保護羊群,不僅防止野狼、盜賊的侵襲,還有防止羊群做愚蠢的事。我的意思是,如果牧羊人回家,而監工說:「餵,我當初給你一百只羊,你只帶回九十七只。」牧羊人回答說:「對呀,我失去了三只羊。」監工說:「你甚麼意思呀?你失去了三只羊?你的工作是要保護羊群。」牧羊人說:「我保護羊群免受野狼和盜賊的侵襲,但那三只羊,是牠們自己走掉的。牠們蠢,你也不能怪我。」

監工會說:「我當然可以怪你。那就是為甚麼我們需要牧羊人呀,笨蛋!你必需保護羊群安全無恙!我把羊群交在你的手裏,甚麼也不能把牠們奪去。」既然耶穌是你的牧羊人,無論你怎樣搖擺不定,祂仍繼續保守看顧,使你的心緊靠著祂。你要明白,這個教義並不是說:「你得救了,便可以胡作非為。」這個教義是說:「你若真的嘗過主恩的滋味,無論你經歷多少次意誌消沈的時刻,你也總會回轉。你總會竭盡所能,追求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因為神揀選你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沒有甚麼比「揀選的教義」更能解決以下這三個問題。首先,「揀選的教義」完全除去人的自怨自艾。你是否過於自卑?你在晚上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因為你害怕自己不配嗎?你看看神為你所成就的一切吧。這一份愛不在於任何原因;神愛你,只單單因為祂愛你。因為祂愛你,你不會失去這份愛。即使你做任何事也無法毀滅這份愛。這份愛確實可靠。神在眾星被造之前已深愛著你。來把你的固執,把你的自怨自艾,把一切都帶到這愛裏,並且說:「眾星可以從天上墜落,但神的愛卻永遠長存。神得勝的恩典使我成為聖潔。這事必然成就。我的所有問題、所有的罪、所有壞習慣,以及我心裏所恨惡的一切,在神得勝的恩典之下,最終都會化為烏有。因為神的恩典確實可靠,祂對我的愛是無條件的,是建基於祂自己的完全,因此,祂會塑造我成為偉大良善的人。」

「揀選的教義」不僅除去人的自怨自艾,也除去人的自我膨脹。你之所以成為基督徒,不是因為你的學位,不是因為你的家世,不是因為你的決心,也不是因為你願意降服。不是這些原因,完全單單是因為神樂意揀選人。聖經特別提到:「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 世上軟弱的… 揀選了世上卑賤的。」你還記得嗎?哥林多前書第1章告訴我們,神好像特別喜愛揀選愚拙人,唯一的原因是,祂喜愛愚拙人。聖經說:「神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

最後,「揀選的教義」也除去人的自憐。「揀選的教義」不僅除去人的自我怨恨、人的自我膨脹,也除去人的自憐。聖經記載有一個人願意變賣一切所有的,為了買一塊地。你還記得嗎?那是因為在那塊地裏有一顆很貴重的珠子,那塊地藏著珍寶,是嗎?那人願意變賣一切所有的,是因為他知道那塊地的價值遠遠超過他所付出的代價。一個人若知道自己是個罪人,但卻完全藉著恩典得救,他便不會再為自己感到可憐。你不會為自己感到可悲,因為無論你經歷甚麼苦難,無論你面對甚麼問題和困難,比起將來要成就的一切,都算不了甚麼。將來必然成就的事,全然超越神所吩咐你去承受的一切代價。如果你明白你得救是單單靠著恩典,你便能體會以下這首詩歌的歌詞:

「並非我選擇了禰,主啊,因為那並不可能;

若禰沒有揀選我,這顆心仍然拒絕禰。

在禰面前,我心無一物,唯獨渴望禰豐富恩典;

我曉得我若愛你,必是因為禰先愛我。」

讓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來到禰面前,將心身靈獻上給禰,求禰使我們從心底裏向禰獻上贊美,頌贊禰榮耀的恩典。奉主耶穌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