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作為:二、創世以前的愛(二)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會繼續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神的作為)」這個系列。今天我們看「創世以前的愛」第二部份這題目。讓我們一起看以弗所書1章3至14節

以弗所書1章3至14節說:

[3] 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4]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贊。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

[7]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8] 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9] 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10]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

[11] 我們也在他裏面得(「得」或作「成」)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12] 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贊。

[13]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14] 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原文作「質」),直等到神之民(「民」原文作「產業」)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贊。

這是神的話語。

你還記得嗎?開始探討第1章時,我們說過以弗所書第1至3章的主題是救恩。在上個節目中,我們談到如果你在大城市裏提到「得救」這個概念,或者問人他們是否已經「得救」,一般在大城市的人都會因這種措辭而覺得毛骨悚然。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談論「得救」的人,都是狹隘又膚淺的人。然而,聖經卻告訴我們,「得救」並不是狹隘又膚淺的概念,而是人類思維能想到的最深刻、最豐富、最廣闊、最意味深長的概念。保羅在第1和第2章中談到救恩的概念,我們經常都會聽到這個名字與這個詞語。以弗所書第1和第2章闡明救恩的方式,就好比一束白光射向三菱鏡,那白光折射出彩虹的彩色。當你把一束白光射向三菱鏡,白光會折射出不同的色彩,讓你看見裏面的豐盛榮耀,那是多麼美麗奪目。

這就是保羅在以弗所書第1第2章中所做的事,尤其是在第1章。保羅要從神的角度來向我們說明救恩。我們曾說,大學教育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一般大學教育工作者都反對民族優越感的觀念。他們知道人類都傾向於認為自己的民族最優秀。這意味著我們往往會認為自己的民族就是宇宙的中心,將其他所有民族視為較低劣,並抱著這種心態去看一切事物。我們認為自己做事的方式與思考方式必定是正確的。今天,大學教育的好處在於它粉碎了這種觀念。大學教育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認為自己的文化是一切文化的中心,而其他文化都圍繞著我們轉。你不應該這麼想,我們要除去民族優越感的思維。

基督徒必定會同意這一點。基督徒還多走一步,聖經還多走一步,就是我們不僅要除去民族優越感的思維,我們還要擺脫「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我們要擺脫以人類為中心的觀念。我們很容易就會從人的角度出發,認為我們對事物的觀點就是一切的中心。你看,你閱讀聖經,就會發現神使一切環繞公平、真理、公義與聖潔的軌道運行。一切都環繞著公平、真理、公義與聖潔的軌道運行。一切都環繞著這些觀念運行。現在,讓我們看看自己吧。一切都環繞著我們自己的快樂、安舒與喜樂運行。那麼公義、真理、公平與聖潔呢?甚麼?我們得考慮這些嗎?你看,一切都圍繞著我們的生命運行。我們的生命圍繞著我們的快樂運行。公平、公義、聖潔根本不在我們考慮的範圍之內。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會嘗試活出公平、公義、聖潔。如果我們可以活出公平與公義也確實不錯,但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你看見了嗎?以人類為中心的思想比民族優越感更糟糕。這就是以人類為中心的觀念,但神的角度才是唯一實際可行的角度。

還記得幾年前有一次我開著車,那輛車不是我的,只是借來的。我希望在某個特定時間回到家裏。路途遙遠,我看著汽油表指針越來越低。坐在我車上的乘客對我說:「你的汽油表指針已經貼到最底了。」我看了看,對他說:「才不是呢,還有八分之一滿。」他說:「不,指針已經貼到最底了。」我說:「不,明明還有八分之一。」當我們還在爭論的時候,車子在一秒之內晃動了一下,然後就不動了。於是我向後彎下身,因為我身高193公分,而我的乘客身高157公分,所以我彎下身,以157公分身高的角度去看汽油表。果然,汽油表顯示油箱已沒有汽油了。我從一個角度來看汽油表,而我的乘客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汽油表。重點是:這是兩個不同的視角、兩個不同的角度。這兩個角度不可能都是對的,但我不知道哪一個才是對的。我認為汽油表的設計,是要從我的角度去看才是對的,但我的乘客卻說:「當然不對,從我的角度去看才是對的。」這當然是因為我的乘客總是從他那個角度去看事物,而我則是從我這個角度去看事物!只有一個角度是對的。

聖經說,你的生命與這世上的生命就好像汽油表,它的設計是唯有從神的角度去看,才能真正了解生命的意義。這實在很難啊!這就好像要中國人不從中國人的角度去看一切事物、不以自己為中心那麼難。

你認為做到這一點很難嗎?它其實比你想象中更難,因為如果你想停止從人的角度去看事物,就需要神的話語與聖靈的幫助。從人的角度來看,許多事情皆不合理。我們看見約瑟被丟進坑裏。他的哥哥們嫉妒他,在坑前面脫了他的彩衣,並決定把他賣去作奴隸。約瑟向神禱告說:「主啊,求禰救我。」神如何應允他的禱告呢?約瑟被賣了去作奴隸。從此以後,他多年來的生活都苦不堪言。約瑟不只被買為奴隸,後來還被他主人的妻子陷害,被下在監裏,隨時都會被處死。神在做甚麼呢?你看,約瑟就好像從低處去看汽油表,另一個人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汽油表,但唯有神才能從正確的角度來看一切。後來在創世記50章20節中,約瑟對把他賣為奴隸的哥哥們說,他如今終於了解這一切背後的目的,因為隨著時間過去,他開始從神的角度去看事情。約瑟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此刻,你該省察自己的生命,你可以決定自己是否願意堅決相信創世記50章20節所說的話。翻開創世記50章20節看看,經文說:「從前人們的意思是要害我。」這個人傷害了你,那個人傷害了你,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看看羅馬書8章28節,經文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看看以弗所書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神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神預定了你,祂保守你,給你憑據。第10至11節說,神使一切都按照祂的旨意成就,讓你最終成為偉大、滿有榮耀的人。

現在,你可以決定自己是否要從以弗所書1章11節以弗所書1章8節羅馬書8章28節創世記50章20節的角度去看你自己的人生。你有權決定怎麼做。如果你繼續從人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人生,你就只會哀嘆:「我不明白,我不明白。」唯有從一種角度去看人生,你才能了解生命的意義,這就是聖經的角度,也就是神的角度。

我們談到聖經以神的角度來說明救贖,在以弗所書1章3至5節,我們實際上看到天父在我們的救恩中所擔當的角色。經文告訴我們天父在我們的救恩中做了甚麼。經文說:「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經文提到的是父神。經文繼續說:「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預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這裏的重點是「揀選」。「揀選」與「預定」這兩個詞在希臘文中意味著神已經安排好了,已經預定我們。這是指神給你和我保證,我們這些相信基督的人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也保證我們能在榮耀中與祂同坐。神給我們保證。這就是天父所做的事。

問題就立刻出現了:「這怎麼可能呢?」從第7節開始可以找到答案。對於天父如何成就祂的旨意,答案就是:因為子已經成就了祂的旨意。當你讀到第7節的時候,會發現一個轉變:經文從談論父轉到談論子。當你讀到第13與14節的時候,經文從談論子轉到談論聖靈。因為神是三位一體的神——就是聖父、聖子、聖靈。

第3至6節論到父,這幾節與第7節之間以「我們藉這愛子」這幾個字作為連結。我無論如何都不想這麼說,因為我知道這麼說會被人拿來開玩笑。然而,我知道自己在本節目結束之前,都很難忽視這幾個字。我要告訴你,重點不在於這幾個字本身,而是這幾個字所包含的信息,這信息使教會歷史上成千上萬的人變得充滿生命力。只要你願意,你今天也可以讓這個信息使你變得充滿生命力。

問題來了:神到底怎麼確保我們會成為聖潔呢?神比審判官更聖潔,祂怎麼確保我們會成為聖潔呢?祂如何確保我們這些悖逆的人、這些軟弱又愚拙的悖逆者成為完全、聖潔與仁慈呢?

有一段經文是以弗所書1章的平行經文,就是哥林多前書1章。在哥林多前書1章中,你可以看到相同的觀點。我曾在上個節目中引用哥林多前書1章,這段經文可以說是聖經中對我而言最重要的經文。就像以弗所書一樣,這段經文一開始就提到父所做的事。哥林多前書1章26至29節說:「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現在,讓我們仔細看看這段經文。這是改變我生命的經文,經文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我經常說這是改變我生命的經文。過去很多年來,當我以這段經文作為講道主題時,往往會說我在這段經文中看見自己。講道結束後,很多人來對我說,這一點並不合理。他們表示:「你怎可以說自己是軟弱又愚拙的人呢?你看來很成功呀。」這世上竟然有人會認為牧者對社會有貢獻,這一點在那一瞬間讓我感覺非常良好。就我的事業而言,我很高興他們這麼說;但這只會令人高興一剎那而已,因為如果有人說:「你怎能說自己既軟弱又愚拙呢?」這意味著他們根本不了解福音。如果你了解福音,福音會徹底改變你原本的思維模式。

一般的思想方式只有三種。第一,因為我剛強,所以神揀選我;第二,因為我軟弱,所以神拒絕我;第三,因為我軟弱,所以神揀選我。這三種思想模式當中,哪一種最合理呢?請聽,因為我剛強,所以神揀選我;因為我軟弱,所以神拒絕我;因為我軟弱,所以神揀選我。這三種思想模式當中,哪一種最合理呢?前兩種完全合理。當然啦,你當然會揀選剛強的人,而拒絕軟弱的人。有哪個笨蛋會說因為我很軟弱,所以神揀選我呢?有,那就是保羅,保羅就是那個笨蛋。聖經是這麼說的。這怎麼可能呢?如果你不了解福音,要麼你會認為自己很剛強,因此神才會揀選你;要麼你會認為自己很軟弱,因此神拒絕你。保羅竟然說:「不是的,救恩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是出於神的恩典,因此幽默的神為了顯明沒有人配得,沒有人能使自己成為基督徒,而喜悅得著那些軟弱、一塌糊塗、愚拙的人。如此一來,神就能向全世界顯明,他們的智慧毫無價值,他們的力量也毫無價值。」

問題來了:這怎麼可能呢?神怎麼可以既是公平的神,又這麼做呢?祂怎麼可能揀選軟弱的人呢?祂怎麼可能揀選悖逆的人呢?祂怎麼可能如此揀選呢?神不是偉大的審判者嗎?換句話說,如果神不是完全公義的審判者,如果祂不會懲罰一切惡人,世人就沒有盼望了。但如果神是完全公義的審判者,如果祂會懲罰一切惡人,我們就沒有盼望了。我們似乎無法擺脫這個兩難的處境。要麼神懲罰一切惡人,我們就全都滅亡;要麼神不懲罰惡人,祂只會對著惡人眨一眨眼,說:「你知道的,男孩畢竟是男孩,女孩畢竟是女孩,小孩子不懂事,就讓一切順其自然好了。我是個寬容的神,不會懲罰任何人的。」若真是這樣,未來一樣沒有盼望。我們怎能得救呢?神怎麼可能揀選軟弱的人呢?答案就是「在基督耶穌裏」。哥林多前書1章繼續說道——為甚麼神揀選軟弱的人?祂怎麼可能揀選軟弱的人?祂怎麼可能揀選愚拙的人?祂怎麼可能揀選卑賤與被人厭惡的人?哥林多前書1章繼續說道:「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你明白嗎?

在哥林多前書1章,保羅說神不揀選剛強的人,也不會拒絕軟弱的人,而是揀選軟弱的人。神是怎麼做到的?因為「在基督耶穌裏」,你就能成為有智慧的、公義的、聖潔的、蒙救贖的。耶穌的公義成為你的公義。「在基督耶穌裏」,「在基督耶穌裏」。「在基督耶穌裏」你成為這一切;而離了耶穌,你就一無所有、毫無價值。「在基督耶穌裏」,你是公義的、有智慧的、聖潔的、蒙救贖的。「在基督耶穌裏」這句話就是你的生命。正是因為「在基督耶穌裏」,我們不再需要苦苦思索,究竟是「因為我剛強,所以神揀選我」;還是「因為我軟弱,所以神拒絕我」。如果你不明白「在基督耶穌裏」,如果你不明白「在基督耶穌裏」我們得救贖,如果你不明白這幾個看來微不足道的字,你永遠只能苦苦思索:究竟是因為我剛強,所以神揀選我?還是因為我軟弱,所以祂拒絕我?」你只會在兩者之間苦苦思索,永遠得不到答案,因為世上有剛強的軟弱者,也有軟弱的軟弱者。各位朋友,你只會在兩者之間苦苦思索。

聖經告訴我們「揀選」是甚麼意思。聖經告訴我們,我們得救完全是出於恩典,以及因為我們蒙神揀選。神愛我們,不是因為我們配得,而是因為祂愛我們。神愛我們,並不是因為任何理由,而是因為祂就是愛。這份愛不會因為你的過犯而減少,而只會減少你的過犯。神愛你,不是因為你可愛;祂愛你,是為了使你變得可愛。如果你不明白「在基督耶穌裏」,以及一切都是因為「在基督耶穌裏」,你就不明白聖經所說的「揀選」是甚麼意思。「在基督耶穌裏」也意味著耶穌基督降臨,並不是為了告訴我們如何做個好人。耶穌來到世上並不是為了教導我們成為好人的方法;祂來是為了成為我們的贖罪祭,並為我們成就大事。然而,很多教會都相信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教導我們做個好人。他們會告訴你:「嗯,你知道的,我們都是現代人呀。」

曾修讀「新約研究入門」課程的人,也許曾讀過二十世紀早期德國學者與神學家所提出將聖經「非神話化」的理論。你聽過這個理論嗎?他們提出將聖經中的神話元素除去。這是甚麼意思?這是指聖經中含有不少的神話元素。請留心聽,這一點十分重要。在西方國家的大城市中,許多教會都在這樣做。他們說:「我們來看看聖經,聖經記載了許多偉大事跡和道理,但聖經中也有很多現代人無法相信的神話元素。我們必須除去那些超自然的事、神跡奇事與所有古代傳說。我們要看的是當中的教導,那些基督信仰的基本原則,因為這一切才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告訴我們應當如何生活、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以及如何做個好人。

那麼我們該除去哪些神話元素呢?「童女生子」這個概念,我們要除去。「耶穌在創世以前已存在,祂是神的兒子,降世為人」這個概念,我們要除去。「耶穌基督死在十架上,止息了神的忿怒,為我們的罪付上代價」這個概念,我們也要除去,因為我們無法相信神是一位忿怒的神以及一切相關的概念,這些都是希臘人的概念。

在希臘神話中,希臘軍隊統帥阿伽門農,從特洛伊回來的途中,船劇烈搖晃,無法前進,強勁的西風呼呼地吹著。阿伽門農做了甚麼?由於神明很不高興,因此阿伽門農將他其中一個女兒獻為血祭。他殺了自己的女兒,神明的怒氣立刻全消。這是甚麼?這是其中一個既可怕又汙穢的異教古老神話。當時的人對自然界感到害怕,因此他們虛構這些故事,作為一種面對自然界的方法。他們不懂科學,他們只擁有科學發展前的概念,因此他們虛構這些故事,從而幫助自己面對自然界的許多未知的事物。可悲的是,這些神話元素偷偷潛進了聖經裏。哦!不!我們無法相信耶穌止息了神的忿怒這個概念。我們再也無法相信肉身復活的事;我們無法相信,你若身在墳墓前,手上拿著即影即有相機,你真的會看見石頭滾開,耶穌從墳墓裏走出來。我們無法相信這一切。然而,我們可以學習個中的原則。我們可以學習其中的教導——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了解「在基督耶穌裏」,你就不會知道你的救贖是成就在「在基督耶穌裏」。

讓我說一句話,你可以說這是我說的:「耶穌是個失敗的老師。」你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失敗的老師。請聽,假如你是一位音樂家,有人聘請你教小孩彈鋼琴,於是你教那小孩彈鋼琴。假設你給那名鋼琴二級的學生上第二堂課。上課時,你彈奏了一首波蘭著名鋼琴家肖邦的曲子。然後你對你的學生說:「現在你來彈,彈吧,你來。」你就是個失敗的老師。你應當先上「心理學入門」課程。你應當按部就班,你不能在上第二堂課時就彈奏這首優美動聽的曲子,然後對你的學生說:「好的,你試試。」這麼做只會使這孩子泄氣。這麼做事實上只會令這孩子覺得自己不行。你是個糟糕的老師。

假如你是一位健身教練,有人來找你,對你說:「我希望你訓練我,我想擁有健美的身材。」你說:「好的。」在第一次訓練,你帶他到健身房,對他說:「讓我給你示範舉起136公斤的重量,跟著再做三百次仰臥起坐,你留心看吧。」然後你站起來,對他說:「現在你照樣做吧!」你就是個失敗的教練。這個人會因此死掉,你很快就會上報紙。你是個很出色的運動員,但卻是個徹底失敗的教練。

耶穌基督來到,說:「讓我告訴你,你應當活出的聖潔、正直、敬虔、純潔和愛是怎樣的。」耶穌在講解登山寶訓時解釋摩西的律法,祂給我們一個我們不可能達到的標準,這個標準比我們所理解舊約的十誡更難做到。看看舊約的十誡,看看它多麼美好,而又多難遵守。耶穌卻說:「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你曉得『不可殺人』的真正意思,它意味著你不可仇視人,不可心懷怨,不可冷漠待人,不可不接待人,不可不愛人。」你說:「哦!」耶穌說:「現在就如此行吧。」換句話說,耶穌定了很高的標準,這個標準完全不可能達到。耶穌說:「你們要完全,因為我是完全的。」親愛的聽眾朋友,如果耶穌來到世上是要成為老師,那祂就是完全失敗的老師。耶穌比那個教授鋼琴二級課程第二堂課的老師更失敗。那個老師說:「這就是蕭邦的奏鳴曲,現在你來試試吧。」如果你是小孩的家長,你會對那個老師說:「不好意思,請給我退回學費,你不是好老師。」

如果耶穌來到世上是要成為老師,那祂就是個失敗的老師。假如你將聖經中一切所謂的神話元素除去,那你就完全失敗,你再也找不到最基本的原則。你無法解釋到底為甚麼使徒遇見耶穌之後徹底被改變。你無法說明使徒遇見耶穌之後為甚麼會完全改變,甚至可以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你認為登山寶訓可以改變任何人嗎?如果有人來對你說:「看哪!這就是你應當有的樣式,多令人難以置信啊。」即便只是聽到這句話,也足以令你感到窒息。耶穌接著說:「開始這麼行吧。」這樣的話能使人動力十足嗎?這麼說有可能改變他們嗎?

英國劍橋大學的新約教授莫勒博士(C.F.D.Moule)說:「若然新約聖經所證實的基督信仰叫人無法否認,其出現又給歷史打開一個大破口的,就是復活的教義。世上的歷史學家該怎麼堵住這個大破口呢?如果沒有耶穌復活這個歷史緣由,在歷史上的一切實際影響就變得無法理解了。」我要說的不只是復活,而是耶穌整體的救贖工作。莫勒博士的意思是甚麼?他的意思是,耶穌的教導並不會把人壓垮。耶穌說:「這就是聖潔,這就是你應當活出的生命。」假如耶穌只是一位老師,祂的教導便只會壓垮人。

相反,那些人卻完全被改變。怎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聖潔是「在基督耶穌裏」。他們知道耶穌為他們死。當耶穌為他們死,他們就「在基督耶穌裏」死了,他們就還清了罪債,因為耶穌受死時已還清了。他們看見耶穌已從死裏復活,他們也「在基督耶穌裏」從死裏復活,因而得以在神面前成為美好,仿佛他們像耶穌一樣曾經從死裏復活,與耶穌成為聖潔、完全,並活出美好的生命。我們的救贖是「在基督耶穌裏」。

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英國著名神學家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等人都是明白了自己「在基督耶穌裏」得救贖之後,才能「在基督耶穌裏」得救。我們不能藉著聽從耶穌的教導來拯救自己,也無法使我們自己成為基督徒,唯有「在基督耶穌裏」,我們才能得救。那些人明白到這點之後,才得著改變,並且充滿生命力。單憑耶穌基督的教導不可能帶來在歷史上一切的影響。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有關「在基督耶穌裏」的另一點。讓我們以「在基督耶穌裏」這概念來做個測試。讓我這麼說吧,我來問你:「你知道自己是基督徒嗎?」身為牧師,我經常與人坐下來談論這個問題:「你認為自己是基督徒嗎?」「你是基督徒嗎?」很多時候,人們會說:「我希望我是。」「我很努力成為基督徒。」或「我認為是吧。」他們回答的時候,並沒有立刻提到耶穌,這顯示他們實際上並不了解「在基督耶穌裏」的意思。他們不了解救贖是「在基督耶穌裏」。

換句話說,我來問你:「『在基督耶穌裏』這句話有沒有讓你的生命充滿活力?」我曾經問一些人:「你相信神會接納你進入天堂嗎?」我不知道你有否看過有關布道的書籍或受過布道訓練。向人傳福音的時候,為了確定對方的屬靈狀況,我們會問他們一個問題:「假如你今晚突然離開世界,去到神面前,神問你:『為甚麼我要讓你進入天堂?』你會怎麼回答?」就是這個問題。你聽過這個問題嗎?這是一個不錯的問題,有助確定對方的真實狀況。

你也可以換另一個方式來問這個問題:「假如你知道今晚就是你人生中的最後一夜,你有盼望嗎?你認為神會接納你嗎?你的盼望是建基於甚麼呢?」現在讓我告訴你我通常會得到甚麼答案。其中一個答案是:「我認為神是赦免人的神。我知道自己是個罪人,但我相信神的憐憫。」這個答案對嗎?「我相信神會接納我進入天堂,因為神是憐憫人、赦免人的神。」有一位法國懷疑主義者,他並不是基督徒,他過著放蕩的生活。在臨死之前,有人問他:「你相信神會接納你嗎?」他臨終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神會赦免我,因為這是祂的工作。」換言之,神是赦免人的神。

你認為神是位寬容的神嗎?你認為祂只有憐憫,對罪視若無睹嗎?你認為這種觀點能改變任何人嗎?讓我給你說明。當我的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我也許會因為懦弱或懶惰而一直沒有管教他們。假如我連續五次都是這樣對他們說:「如果你再來一次,我就會這麼做,我就會把那個東西拿走。」換句話說,如果我所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對他們的過犯視若無睹,我的孩子會改變嗎?這只會使他們變得更頑皮。他們不僅不會改變,還會變本加厲。

神的憐憫並不是神讓你進入天堂的理由。有人說:「我真的為了自己的罪而感到非常抱歉。」好,你確實為自己的罪感到非常抱歉,但你認為這樣就能換取救恩嗎?又有人說:「我真的已經非常努力,我已經竭盡所能了。」這是另一種答案。還有另一種答案,就是:「我過很嚴緊的生活。我相信神會讓我進天堂,因為我的生活很嚴緊,我吃了很多苦。我確實曾犯錯,但神會考慮到我的處境而從輕發落。」如果你這麼說,你根本就不了解成為基督徒是甚麼意思,因為真正的基督徒會這樣說:「『在基督耶穌裏』,我已得拯救。『在基督耶穌裏』,我的罪已被洗凈。『在基督耶穌裏』,我已蒙神接納。離了耶穌,我一無是處。」

如果你明白神接納你,單單是因為基督的緣故,你就了解甚麼是福音。唯有「在基督耶穌裏」,你才能得救贖。如果你充滿罪疚感,你就並不了解「在基督耶穌裏」你是完全的。如果你驕傲自大,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好;如果你認為神會帶你進入天堂,因為你比其他人好,你還是不了解甚麼是「在基督耶穌裏」。如果你生活放蕩,你卻說:「神是赦免人的神,我知道自己所做的不對,但我覺得神會赦免我,讓我上天堂。」如果你這麼說,你還是不了解唯有『在基督耶穌裏』你才能得救贖。神救贖你,讓你得以過聖潔與公義的生活。

看哪,這是有關教義的實際測試。這個測試將真正的基督徒與律法主義者區別開來,它將相信正統基督信仰的人與其他人區別開來。有些人說:「耶穌並不是通往神的唯一道路,通往神的道路還有許多。良善的佛教徒與回教徒也正走向神那裏。這意味著你並非單單靠恩典,只要有好行為,也能上天堂。」如果你認為耶穌不是通往神的唯一道路,你實際上就是在說:「人可以靠自己,不一定要靠恩典。」但如果你相信耶穌,你知道我們得救是單單靠著恩典。如果你相信唯有「在基督耶穌裏」,你就不會再感到內疚,不會再看不起自己。另一方面,如果你「在基督耶穌裏」,你就不會再驕傲自大、不會再自我膨脹——「在基督耶穌裏」、「在祂裏面」。神揀選你,因為祂早已為你成就一切。

最後,你「在基督耶穌裏」擁有甚麼呢?你的罪已得赦免,因為耶穌的寶血洗凈了你的罪。我們稍後會再回來討論這一點。我曾經在一篇很久以前的講道中讀到一句話,最近幾年這句話仍深深刻在我心裏。這句話說:「停下來,想一想,你的罪已得赦免是甚麼意思。」停下來,想一想吧。你會發現聖經告訴我們,我們離了耶穌基督,就永遠被驅逐。從某意義上說,你會永遠被下在監裏,永遠無法脫離。即使你被神驅逐一萬年,也無法還清你的罪債。你的罪債就是這麼龐大。耶穌基督在十架上被折磨多個小時,受盡無限的痛苦,因為祂失去了無限的愛與無限的關系,因此祂完全還清了我們的罪債。

難道你看不見要還清所有罪債是多麼艱辛嗎?你們想要為自己贖罪的人,難道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嗎?在你的人生中,有些事情是你努力要達到、努力去做,但卻永遠無法達到、永遠無法做到的。你們有些人因著各樣事情而感到內疚,因此才會到教會去。這並不是理由。因為如果你為著各樣事情而感到內疚,你就會錯過這最重要的關系。難道你還不知道嗎?即使你對神說,你願意在地獄裏待一萬年來贖罪,來贖你一生中所犯的罪,一萬年也是不夠的。你還看不見嗎?靠著自己是完全不可行的。然而,「在基督耶穌裏」,你的罪已完全得赦免——徹底得赦免。

可憐的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在一場重大的戰役之前禱告說:「主啊,求禰赦免我,我已竭盡所能去做我該做的事。你知道我以自己的財富,每天赒濟五百個乞丐,給他們食物。我又興建大教堂,請來六千名牧師向你禱告。我做了這一切的事。主啊,求禰赦免我。」可憐的亨利啊。你知道我很喜歡他,他當時其實並不是很年長,如果他有機會碰上馬丁‧路德多好。馬丁‧路德必定會把以弗所書1章7節指給他看:「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在接下來的一周,努力活出「在基督耶穌裏」這句話吧。你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你會開始從神的角度去看事物,遇到逆境時也不會沮喪。在接下來的一周,試試每天活出「在基督耶穌裏」這句話,看看會發生甚麼事情。我給你這個挑戰。因為我愛你,所以給你這個挑戰——「在基督耶穌裏」。

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父神,求袮幫助我們活出「在基督耶穌裏」這句話,幫助我們看見我們在袮裏面所擁有的一切。主耶穌基督啊,求袮幫助我們看見我們在哪方面忘記了「在基督耶穌裏」這句話。求袮幫助我們看見我們在哪方面仍然充滿內疚、驕傲、放蕩、不順服,以及在哪方面看不到在袮裏面我們是完全的。求袮向我們顯明這一切,幫助我們得著能力行出來。我們這樣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