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性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1918–2008)是20世紀後半葉俄國最著名的文學家,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因爲批評斯大林,索爾仁尼琴被囚禁8年之久。他曾說:“善惡的分水嶺,不經過國家,不經過階級,也不經過政黨……它經過每個人的心,所有人的心”。
我們都是按神的形象被造的。人有成就大愛和英雄之舉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沒有一個人(除了耶穌以外)是全然無罪的。你知道你心中都藏着什麼嗎?
人性及其弱點
箴言 6:30-35
任何罪都會破壞神的律法,因此罪是一件很嚴重的事。但罪也有大小之分。
《箴言》的作者舉例來說明這一點。一個人因爲飢餓而行竊。但即便如此,偷竊就是偷竊,是要付出代價的(30-31節)。
但通姦的後果卻要嚴重得多。它將帶來“羞恥”(33節第二段)、“嫉恨”(34節第一段)、“報仇(報復)”(34節第二段)以及生命的毀滅。通姦者要承受:“靈魂墮落,自我毀滅,聲名盡失”(32-33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著)。
作者說:“因爲人的嫉恨,成了烈怒,報仇的時候,決不留情。”(34節)幾千年來,人性從未改變。
金錢和性本身並無不妥。但往往,它們的周圍遍佈網羅。我們將在今天的舊約部分看到幾條律法,它們都是爲性和金錢設定界線,以保證人們正確享用這些禮物。
主啊,感謝你賜下金錢和性這兩樣禮物。感謝你,爲了讓我們能正確使用它們而設定界線。請引領我不要陷入試探,拯救我脫離邪惡。
人性及其後果
馬可福音 14:43-72
世人的罪惡本性將耶穌推向了十字架。這提醒我們要敢於活得與衆不同。
1.要真實
猶大用一個吻出賣了耶穌。他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44節第一段),說完,就走到耶穌面前“與他親嘴”(45節)。
在希臘文中,“假冒僞善”與“面具”是同一個詞(在古希臘,人們只有在表演時才帶上面具)。猶大的面具就是“表面上愛耶穌”。他在心裏早已出賣了耶穌。猶大之吻就是僞善的終極例子。
喬依絲.邁爾Joyce Meyer提到了一種叫做“猶大之吻”的考驗,即被所愛、所尊重或所信任的人出賣。她說,大多數領袖早晚都要經受這樣的考驗。但你要“寬恕那個向你犯罪的人,不要因他/她的行爲而跌倒,或耽誤神呼召你去做的事。”
2.說實話
因爲沒有證據,宗教領袖們只好編造假見證。顯然,那些作假見證的人是有備而來(56節)。我曾做過庭審律師,我見過好幾個事先做好準備,在法庭上做加見證的人。
3.與腐敗作鬥爭
當今,腐敗的司法制度依然是很多國家的頑疾。耶穌是完全清白的,審判他的人對此心知肚明,但“他們都定他該死的罪”(64節第二段)。生活在一個沒有法律約束、沒有法制公正的社會多麼可怕!
4.承認耶穌
我能理解彼得爲什麼會三次不認主。他曾下定決心絕忠於耶穌,但最終還是失敗了。我知道人性有多軟弱,因爲我也一樣。
福音書之所以將此事記錄在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彼得親口講出了原委。公開承認自己的軟弱和失敗,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誠實啊。
耶穌面臨生死關頭,但“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50節)。
彼得還是挺勇敢的,最起碼他還能“跟着耶穌,一直進入大祭司的院裏”(54節)。儘管他離耶穌有段距離,但依然能看見耶穌受審的整個過程。若換了我,我恐怕早像其他那些門徒一樣,已經跑到加利利了!
但是,下面這句話無法讓人平靜 —— 當自己的老師兼摯友被帶去受審判時,偉大的使徒彼得竟“和差役一同坐着烤火”(54,67節)。
彼得看見發生在耶穌身上的一切,他害怕將遭受同樣的苦難,於是馬上和耶穌劃清界限(54節第一段)。既然彼得已經踏上了錯路,否認耶穌也就在情理之中。彼得斬釘截鐵地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71節第二段)
我敢擔保,當彼得遠遠跟着耶穌時,他並沒有想到自己會軟弱到如此地步。一個罪很容易導致另一個罪。有時,當我們意識到錯誤時,已經爲太晚。彼得爲自己的行爲後悔,他“就出去痛哭”(72節第三段)。
主啊,感謝你。看到偉大使徒彼得也經歷過跌倒和惶恐,我們得了安慰。感謝你寬恕了他,重建了他,並大大使用了他。感謝你無比奇妙的恩典。
人性與律法
利未記19:1-20:27
神希望我們過純潔、乾淨的生活。神呼召我們反射他的形象,進而將周圍的人引向神。《利未記》中的這段經文常被稱作 “聖潔法典”:“你們要聖潔,因爲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19:2)。
因爲人性有不羈的一面,所以需要律法管制。任何社會都有民法和刑法。舊約律法中的一些條文專門針對古代以色列人所面對的特殊問題;另一些則比較寬泛,適用於大多數社會。
禮儀條文已被廢止,飲食條文也被耶穌廢除,獻祭條文也已通過耶穌的死亡被完全實現了。而以色列人的民事律法並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在摩西律法中,有些規定很人性化,但另一些則很苛刻。這些律法對早期以色列人是必需的,但並不都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
道德律是神對他百姓的旨意。耶穌將其擴展並加深了,又經過使徒書信的闡釋——尤其是那些與舊約律法相互呼應的教導——道德律如今仍然有效。
道德律被耶穌總結爲“要盡心、儘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27)這又回到我們今天的章節:“要愛人如己”(利未記19:18第二段)。歸結起來,道德律就是:神的子民應當聖潔(19:2第二段)。而其他律法的目的就是教導我們該怎樣愛人如己,怎樣過聖潔生活。
普遍適用的道德律還包括那些保護窮人的律法(利未記19:10)、禁止種族歧視的律法(利未記19:33-34),以及有關盜竊(11節)、欺詐和搶劫(13節第一段)等明顯罪行的律法。
舊約律法中的某些重要原則如今依然使用。比如“僱工人的工價,不可在你那裏過夜留到早晨”(13第二段)這條律法警戒我們要及時支付所有賬單。人們越來越喜歡拖延付賬單,總要等到不得已才付。而神要求他的子民不要效法世人。雖然這只是個很小的例子,但也是“做聖潔子民”的本分。
爲了讓心保持純淨,你需要遠離那些會污穢人心的事。在眾多明顯的罪中(19:3-31),要特別留意兩條,即“搬弄是非”(16節)和“埋怨”(18節)。我們應當保守他人的祕密,不要向任何人懷怨。怨恨人就如同免費請他/她住在你的腦袋裏。
舊約律法也對參與“法術(巫術)”提出了警告(26節)。我們不要參與占星術,要遠離靈媒、算命、看手相、玩塔羅牌以及其它任何與異教膜拜有關的活動(31節)。如果你曾參與這些活動,你可以被赦免,但前提是你需要悔改,併除去與此類活動相關的所有東西,比如書籍、符咒、DVD光盤和雜誌等(使徒行傳19:19)。
神頒佈律法的另一個目的是將罪昭示天下,並帶領我們悔改,倚靠神的恩典。看到這些律法,我們就知道要完全遵守它們有多難;也知道我們離神的標準有多遠。我們太需要神的赦免和聖靈的幫助了!
主啊,感謝你爲我們而死,將我們從律法中釋放出來;感謝你,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人就不被定罪了。今天,請讓聖靈來充滿我,幫助過聖潔的生活。
佩泊的補充
《利未記》19:10
“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
小時候,我家附近有一個很大的蘋果園。我們經常去那裏玩。蘋果園會在收穫季節舉行集體採摘活動。活動過後,沒有成熟或者掉落的蘋果就會被堆成一堆,任其爛掉。
讓窮人白白領取食物不符合經濟原則;但聖經的原則是:應當看顧窮人,而且不要浪費食物。
今日金句: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