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在愛爾蘭馬鈴薯大饑荒時期,許多佃農變得一貧如洗,沒錢交租。佃農集體乞求地主免去他們的債務。這位地主叫卡農·安德魯·羅伯特·福賽特Canon Andrew Robert Fausset 。卡農1821年出生於愛爾蘭弗馬納郡恩尼基斯林。他曾就讀於都柏林三一學院,並擔任紐約聖卡斯伯特教會的牧師達51年之久。
卡農·福賽特給他的佃農們回了一封信。他說,“免去你們的債務根本不可能,因爲這會是個很壞的起頭。所有人的債務必須如數還清”。
“但是”卡農接下來寫道,“我在信封裏裝了個東西,它或許能幫到你們”。原來,這是一張鉅額支票——其數額遠遠超過佃農們需要償還的債務。
當佃農們看見“但是”這個詞時,一定高興得跳了起來!當我們面臨困難、考驗和試探時,“但是”的確是個強有力的詞。
身陷困境…“但是我信靠你”
詩篇 31:9-18
沒有人會一生平安,不經歷任何困難。如果我們看看大衛,就知道領袖要比大多數人面臨更多困難。
大衛身陷“急難之中”:“我的眼睛因憂愁而乾癟,連我的身心也不安舒”(9節第二段)。大衛正面臨屬靈、精神和身體上的三重挑戰。
這些挑戰包括 “憂愁”、“悲傷”、“愁苦”、“苦悶”、“嘆息”、“折磨”、疾病、“敵人”、被鄰舍“藐視”、心碎、“恐懼”,以及被密謀陷害(9-13節)。 在經受這一切時,大衛卻能說:“但是,耶和華啊,我仍舊倚靠你。我說:‘你是我的神。’我終身的事在你手中,”(14節至第15節第一段)。他相信神“(無窮無盡的)慈愛”(16節)。困境中的人難免會懷疑神是否真的愛自己。但是,神愛你。大衛大聲呼求神的幫助,因爲他相信神的拯救必然臨到。
正是處在艱難時期,你所信靠的對象才能得到檢驗。正如亨利·福特(Henry Ford)所說:“當一切看似不順時,請記住:飛機是逆風起飛的!要相信神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28)
主啊,儘管前方挑戰重重,請幫助我依然相信你。“你是我的神。我終身的事都在你手中,求你救我脫離仇敵的手和那些逼迫我的人。求你光照你的僕人,憑你的慈愛拯救我。耶和華啊,求你叫我不至羞愧,因爲我曾呼籲你”(詩篇31:14節第二段-17節第一段)。
面對考驗...“但是,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馬可福音 14:17-42
有時,你遇到困難不是因爲你做錯了事,而是因爲你做對了事。我們都會在生活中遇到考驗、試煉和試探。你並不孤單。耶穌從未做過錯事,但他所經歷的考驗、試煉和試探卻比任何人都大。
1.不忠
忠誠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當身陷困難、試煉和試探時,朋友和家人的忠誠能鼓勵建造人、給人平安。若在此時遭遇背叛,就如在傷口上撒鹽。
耶穌與他所愛的十二個門徒共同生活了三年,也訓練了他們三年。但他卻不得不說:“你們中間有一個(與我同吃的)人要賣我了。”(18節)被人出賣真的很可怕,更不要說是被朋友出賣了。
2.失望
耶穌的門徒中,1人出賣了他,另外11人離他而去(27節),這一定另耶穌極其傷心。這些人是耶穌最親密的朋友,其中不乏剛強的領袖——如彼得,但他們在試煉臨到時都軟弱了。儘管彼得曾發誓絕不離棄耶穌,但他最終還是無法兌現承諾。
3.驚恐
那可怕的時刻越來越近,耶穌“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33節第二段)。“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34節第一段)。
4.死亡
在前幾日的聖經日日行(3月1日)中,我們對舊約“忿怒之杯”進行了詳細論述。當耶穌把酒杯遞給門徒時,他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爲多人流出來的。”(24節)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中禱告時說:“求你將這杯撤去”(36節第一段)。
另外,“爲多人流出來的”(24節第二段)與《以賽亞書》53章相呼應:“因爲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以賽亞書53:12第三段)。耶穌知道自己將遭受難以想象的苦難,要親身擔當整個世界的罪,爲我們流出寶血。
爲了完全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再次查看舊約。在今天的舊約經文中,我們曾兩次讀到“因爲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利未記17:11,14)。“因血裏有生命,所以能贖罪。”(利未記17:11)換言之,這就是“以命償命”(出埃及記21:23)。耶穌爲救我們,捨棄了自己的生命。
每次當教會舉行聖餐禮時,請你冥想耶穌的大愛,以及他爲你的罪被獻上成爲祭物。請再次接受他的寬恕、憐憫、恩典和幫助;再次把你的生命奉獻給他,並說:“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在面臨背叛、失望、驚恐和死亡時,耶穌依然相信天父,所以他能夠說:“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馬可福音14:36第三段)耶穌知道神是完美的父親,他可以稱他爲“阿爸,父”(36節第一段)——這個稱呼極其親密,就好像叫“爹地”或“爸爸”一樣。
耶穌知道神是全能的。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耶穌不願喝下“這杯”(36節第二段)。然而,耶穌相信神知道一切,並願意順服神的旨意。當我們對未來心生恐懼時,耶穌就是我們的終極榜樣。
耶穌和門徒之間的巨大反差讓人唏噓。比起耶穌經歷的患難,門徒所面臨的挑戰不值一提。然而,他們甚至不能警醒片刻,與耶穌一同禱告。他們睡着了。但我同情他們,因爲我知道保持警醒並不容易。
耶穌說:“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38節)我承認,我知道自己應該更努力地禱告,但“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天父啊,我感謝你,因爲我也可以稱呼你爲“阿爸”,並可以信靠你。至於我對未來的所有計劃,我祈求:“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36節)請幫助我,讓我把你的旨意置於我自己的意願之上。
受到試探…“但是,你…”
利未記 17:1-18:30
以色列被淫亂無度、道德敗壞的異國文化包圍,他們面臨巨大試探。但神給他們指明瞭出路,神的旨意是:“故此你們要守我的律例、典章”。(利未記18:26第一段)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問一位104歲的老嫗:“活到104歲的最大好處是什麼?”她回答說:“沒有來自同齡人的壓力。”
人常會向同伴的壓力屈服,不得不遵照周圍人的標準行事。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對性的態度。
在這樣的環境下,神對他的百姓說:“你們從前住的埃及地,那裏人的行爲,你們不可效法,我要領你們到的迦南地,那裏人的行爲,也不可效法,也不可照他們的惡俗行。你們要遵我的典章,守我的律例,按此而行。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未記18:3-4)
這個社會對性的普遍看法與神的教導大相徑庭。在這一點上,我們與古以色列人的境遇很相似。神希望你能守護好性,不要順從周圍人的做法,因爲性是神所賜的美好禮物。當你這麼做時,你不但不會錯失生命,反而會找到真正的生命:“人若遵行(神的律例典章),就必因此活着”。(18:5)
神呼召他的百姓要與衆不同。保羅寫道:“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馬書12:2)。一開始,神就向他的百姓發出了“分別爲聖”的呼召(利未記18章)。
在新約中,使徒保羅列出了基督徒在沒有悔改信主之前曾經參與的罪惡行爲(包括淫亂)。保羅再次使用了“但是”這個強有力的詞。他說:“但是,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着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歌林多前書6:11)因此,基督徒理當活得與衆不同。
主啊,請幫助我,讓我不要效法周圍人的生活標準;相反,幫助我持守你的律例典章。請幫助我,讓我用全部——我的身、心、靈——來榮耀你!
佩泊的補充
《馬可福音》14:34
耶穌 —— 門徒的領袖和朋友,跟他們傾訴自己心裏有多苦痛。但門徒根本沒聽明白。我真希望自己比這些人強,但我也一樣,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很軟弱。有時連心靈都不願意。感謝主,聖靈漸漸改變了門徒。我堅信他也能改變我。
今日金句:
“父阿,不要照着我的意思,乃要照着你的意思”。(馬可福音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