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充滿愛的關系
弗雷迪·默丘裏Freddie Mercury是皇后樂隊的主唱,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後一首歌中,弗雷迪問道:“有人知道我們活着爲了什麼嗎?”
儘管賺得巨大財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粉絲,但在他去世前不久的一次採訪中,弗雷迪承認自己極其孤獨。他說:“就算你擁有一切,但你依然可能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這是種最痛苦的感受。成功爲我帶來了遍佈世界的歌迷和鉅額財富,但卻阻礙了我去擁有所有人都需要的一樣東西,即一種持續的、充滿愛的關係。”
只有一種關係是完全充滿愛且永不止息的,我們被造的目的就是擁有這種關係。缺失了這種關係,我們就會被一種深深的孤獨感包圍,失去生活的終極意義和目的。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真理就是人如何與神建立美好關係,只有在這個關係中,人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你、我要如何與造物主建立關係呢?如何與神溝通呢?這關係的基礎又是什麼?
形成一種禱告模式
詩篇 28:1-9
禱告就是與神交談,這是和神建立關係的一種主要方式。禱告沒有固定模式。聖經中有好幾百種禱告方式。有時,遵循某種禱告模式是很有益的(如主禱文)。我發現,有一種禱告模式,即“ACTS”(英文adore頌讚、confess懺悔、thanks感恩、supplication懇求四個詞的首字母)禱告非常有益。你能在聖經記載的禱告中發現ACTS禱告的所有元素。
本詩篇透露出作者的恐懼,大衛擔心自己英年早逝。他可能是得了重病或陷入深深的絕望,大衛害怕悽慘死去,下到 “深坑”(第1節)中。於是,他禱告道:
1.A:頌讚adore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6節第一段)。雖然身陷困境,大衛卻選擇讚美神。無論環境如何,我們都可以因神的本性和他的作爲來讚美神。在今天的新約經文中,當人們敬拜耶穌時就是這樣讚美神的(馬可福音11:9-10)。
2.C: 懺悔confess
“求你垂聽我懇求的聲音(呼求憐憫的聲音)”(詩篇28:2節第二段);祈求神寬恕你做的錯事。同樣,你也應當寬恕那些得罪你的人。正如耶穌所言:“你們站着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可福音11:25)
3.T感謝Thanks
“所以我心中歡樂,我必用詩歌頌讚他。”(7節第三段)。爲你所擁有的健康、家人、朋友等等而感謝神吧!在今天的舊約經文中,我們將再次看到感恩的重要性(利未記7:12-15)。
4.S懇求supplication
“求你垂聽我懇求的聲音”(2節第一段);請爲你自己、你的朋友還有其他人禱告。大衛說:“(我)向你聖所舉手的時候”(第2節),“舉手”這個說法與禱告是同義詞。在敬拜中舉手不是現代纔有的事;事實上,舉手敬拜是一種很古老的禱告形式。
主啊,我頌讚你。我今天就敬拜你。願讚美歸於我們的神。 我向你懺悔我所有的罪。請你垂聽我的呼求,赦免我一切的過犯。 我要爲你的良善向你獻上感謝。主啊,我要爲以下事項感謝你。 請垂聽我的懇求。今天,我要爲下面這些事情懇求你的幫助。
在信心中禱告
馬可福音11:1-25
我們是憑信心與神連結——這是新約極爲強調的一點。我們無法通過正確的行爲賺得這個特權;與神相交是一個禮物,只能憑信心領受。在這段經文中,耶穌特別強調了信心的重要性。他說:“你們當信服神”。(22節)“若是你心裏沒有疑惑,只是信靠他,那麼你可以憑着信心將山挪移(23節)”。
我們今天讀到的每個事件所傳達的核心信息都是耶穌與父神的關係,尤其是如何通過禱告建立這個關係。當耶穌接近耶路撒冷時,人們都來敬拜他。他們高喊:“和散那!”(9-10節)。“和散那”的最初含義代表出於歡樂或尋求幫助時的呼喊,其意思是“求你拯救我們吧”或“現在就拯救我們吧”。
一到耶路撒冷,耶穌就趕出聖殿裏兌換銀錢的人,神的殿被人如此污穢,耶穌感到焦急並氣憤。耶穌說:“經上不是記着說‘我的殿必稱爲萬國禱告的殿’嗎?”(17節)
在這一章節結尾處,耶穌教導門徒:不寬恕他人可能阻礙你的禱告,成爲你與神建立關係的障礙。他說:“你們站着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第25節)
耶穌說,我們不應當“向任何人懷怨”。在耶穌眼中,寬恕是無條件的。因爲不饒恕會摧毀關係。
寬恕需要極大的勇氣,但寬恕能重建關係,帶給人巨大的歡樂。有句話說得好:“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寬恕的人最強大,最先忘懷的人最快樂”。
耶穌還通過無花果樹這個神蹟展現了禱告的大能。耶穌以實例向門徒展現信心的重要性;這個神蹟也警戒我們,要在與神的關係中結出果子。
那棵無花果樹只有葉子,沒有果子。耶穌對它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14節)我喜歡喬依絲.邁爾對這個比喻的闡述:“如果我們整日圍着教會轉,卻沒有結出任何果子,那我們就沒有活出信心的生活。我們可以讀聖經,聽基督教廣播,參加禱告會,但若沒有時間去幫助別人,甚至沒有對誰表達過一絲善意,那我們就如那棵只有葉子而沒有果實的無花果樹一般……。若我們有葉子,就必須結果子。”
耶穌使用了誇張的手法來強調神願意對信心作出迴應 —— 他希望我們對這一點堅信不疑。在拉比文學中,“大山”一詞常被用來比喻障礙物。耶穌似乎在說,神定會迴應你的信心,移動那看似不可能移動的阻礙。耶穌說:“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24節)
主啊,請向我顯明今天有沒有人需要我的寬恕。請幫助我原諒他。主啊,感謝你賜下奇妙的應許,“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第24節)。
通過耶穌親近神
利未記 7:11-8:36
在舊約時代,普通人需要通過祭司才能與神建立關係。因爲有罪,人們不能直接親近神。人們需要一位祭司,尤其是一位大祭司。
這段經文表明亞倫是如何被神膏立以承擔祭司重任的:摩西“又把膏油倒在亞倫的頭上膏他,使他成聖”(8:12)。亞倫是有關基督的一個預表。“基督”的意思就是“受膏者”。作爲祭司,亞倫並不完美,因爲他是人。在爲其他人的罪獻祭之前,亞倫要先爲自己的罪獻祭。而耶穌是至高無上的大祭司。通過耶穌,我們能滿有信心與神建立直接關係。
正如《希伯來書》作者所言:“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爲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4-16)
事實上,因爲耶穌已經爲你的罪被獻上,所以你的地位要比舊約中的祭司還高(請比較希伯來書10:22與利未記8:30)。通過悔改和赦罪,你與神之間的關係已經被徹底改變了,你可以直接進入神的同在,就像舊約中的大祭司進入會幕一樣。“並我們心中無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着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希伯來書10:22)。
主啊,感謝你讓我們單單通過耶穌,就可滿有信心來到你施恩寶座前,接受你的憐憫和恩典。請幫助我常常與你親近,讓我們的關係永遠充滿愛,直到永恆。
佩泊的補充
神既是我們的力量和盾牌、又是永遠看顧我們的溫柔的牧者。神集這二者於一身 - 我愛這個真理!
今日金句:
你們站着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可福音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