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我的眼睛開了!
甘力克

我的眼睛開了!

從前,我就好像瞎眼一般。我肯定多次聽到過耶穌爲世人的罪而死這個信息,但我看不見,因爲我屬靈的眼睛是瞎的。但當我明白了十字架後,我的雙眼就開了。

我注意到,當我試圖告訴他人“基督被釘十字架”這個真理時,人們的反應各異。有時,非常聰明的人卻不明白(參看哥林多前書1:23-25)。而某些很平凡的人卻能深刻理解十字架的意義,包括小孩子。對那些認識到耶穌之死具有偉大意義的人來說,十字架具有改變生命的大能:“因爲十字架的道理,……,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爲神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18)

在今天的新約經文裏,在耶穌解釋自己的死之後,馬可記錄了一個故事,即耶穌使瞎子巴底買復明(馬可福音10:46-52)。巴底買對耶穌說:“我要能看見”(51節)。耶穌回答說:“你去吧!你的信救(醫治)了你。”巴底買立即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52節)。此處所用的“醫治”一詞與希臘文中的“救”(sozo)是同一個詞。

你能看見十字架嗎?今天的各段經文將幫助我們看見並且明白耶穌之死的重要性。

神對邪惡的態度

箴言 6:12-19

除非你明白耶穌走上十字架的必要性,否則你就不能完全理解十字架。

我們看到,神極其恨惡罪。《箴言》的作者羅列了“耶和華所恨惡的事情”和他“所憎惡之事”(16節第一段),它們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佈散紛爭的人(16-19節)。

神是愛。神也是公正和聖潔。罪會給我們自己、他人以及社會造成極大危害。就拿“弟兄中佈散紛爭的人”(19節第二段)來說—— 想想看,一個人若是在家庭、教會、鄰里甚至國家之間挑起爭端,會帶來多大的危害!

神的憤怒與我們的憤怒大不一樣:神的憤怒中沒有惡意、卑鄙或虛僞;這是聖潔、慈愛的神對罪所作出的反應。神的怒氣也是聖潔和慈愛的;面對邪惡,神應該發怒。

當我們認識到神是如此痛恨罪,以至於必須走上十字架時,我們就應該在禱告中轉向神,祈求他的寬恕和幫助。

滿有憐憫的主,你知道我們在服侍你時所經受的爭戰:罪污穢了我們的生活,遮蔽了我們的心靈。此時,請通過主耶穌基督來幫助我們迴轉向你。(聖公會聖灰星期三禱告詞)

明白十字架的功效

馬可福音 10:32-52

如果耶穌問你:“你想要我爲你做什麼?”你會怎麼回答?在這一章節中,耶穌兩次問了同樣的問題(36,51節)。可惜門徒們的答案都錯了(37節),而巴底買的回答纔是正確的:“我想要看見”(51節)。

有些人就是看不見。他們將耶穌之死描述爲“始料未及,且極其悲慘”。但事實上,耶穌的死是神的計劃,先知早就預言到了,這些預言被明確記載在舊約中。

《馬可福音》中的這段經文(10:32-34)是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的死,也是最詳細的一次。顯然,耶穌早就預料到自己要被處死,並且要復活(10:33-34)。耶穌之死不是突發的偶然事件,而是神的選擇;十字架並不是悲劇,而是勝利。

耶穌對自己死亡的目的和結果有清晰認識:“因爲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45節)

《以賽亞書》53章中有一段經文,是“受苦僕人”頌歌中的一篇。它有助於我們理解耶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死亡的。顯然,耶穌將自己當作這位 “受苦的僕人”,並從這位僕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死亡。

1.受苦

耶穌爲什麼來到這個世上?耶穌明白自己使命的終極目的就是受難。這就是降世的原因(45節第二段)。他來,是要爲你、我捨命。

2.服侍

耶穌使用了“服侍”一詞(45節第一段),這顯明他視自己爲“僕人”。他來,不是要受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捨命”與《以賽亞書》53:10(“以他爲贖罪祭”)和《以賽亞書》53:12(“他將命傾倒”)中描述這位僕人的語句相呼應。

3.拯救

“贖價”(45節第二段)這個詞常被用於戰犯或奴隸,指爲贖回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民數記18:15-16)。要想讓俘虜得自由,就必須支付贖金。通過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我們才能得自由。耶穌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

4.代替

《馬可福音》10:45中被翻譯成“爲”的那個詞,其希臘語是anti,意思是“在某人的位置上”,含有代替的意思。正是“在我們的位置上,代替我們受苦”這個信息構成了《以賽亞書》53章的基礎。藉着這些詞,耶穌表明他知道自己的死不是偶然,耶穌不是爲自己的罪而死,他是“代替”他人受難,免得他們受苦。

耶穌更進一步,通過“苦杯”來描述自己的死(馬可福音10:38)。舊約將神對罪的憤恨比喻爲盛滿怒氣的“苦杯”。耶穌用“我所喝的杯”(10:38)來表明自己將要承受神對罪的全部憤恨。

通過他的死和復活,耶穌戰勝了罪、邪惡和死亡。於是,我們便可得赦免,並從負罪感和罪的轄制中得釋放。你可以確信,善最終會勝過惡。你無需害怕未來。因爲死亡已經被打敗了。

當耶穌問門徒:“你們想要我爲你們做什麼?”時,門徒都答錯了。他們想得到地位(37節)。人們會爲顯耀的地位而爭競,即便對基督徒領袖來說這也是個巨大的試探。

我們被召的目的是跟隨耶穌,服侍他,並且彼此服侍。在屬靈的事上懷揣抱負並沒有錯,但卻不能以服侍教會來滿足自己的野心。屬靈報復和屬靈野心 —— 這二者的差別實在很細微,區分的關鍵是看我們最終是爲了榮耀自己,還是榮耀耶穌。耶穌說:“你們中間,誰願爲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43節)。

對大多數基督徒來說,我們做事的動機是複雜的;好、壞兼有。當我們像門徒一樣,受到試探想要尋求自己的地位、前程、升遷、報酬和知名度時,耶穌只說了四個字:“不是這樣”(43節)。我們蒙召去服侍,因爲耶穌就是這樣服侍人的。

真門徒所披戴的不是帝王的紫袍,而是救主的荊棘冠。真門徒看重十字架,而不是王權寶座。真門徒甘願爲他人捨命。

讓我們效法巴底買,大聲呼求耶穌的幫助(47節)。只要我們呼求他的憐憫,耶穌必然迴應。巴底買祈求能看見,耶穌應允了他的呼求,他的雙眼開了,就看見了耶穌。

就在今天,祈求神開啟你的雙眼,看見耶穌,從而明白耶穌通過十字架爲你所成就的一切吧!

主啊,請打開我的眼睛,讓我更清晰地看到你,更深切地愛你,跟堅定地跟隨你。(摘自柴斯特的聖理查德St. Richard of Chichester的禱告)

明白耶穌爲何死

利未記 5:14-7:10

對於耶穌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死,本段經文也提供了線索。“贖愆祭”是對罪的一種“刑罰”(5:15),目的是使罪得赦免(5:16),“贖愆祭”還包含了流血(7:2)。這提前預表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爲你和我所做的一切。

當我開始明白舊約背景,並越來越曉得我的罪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之後,我才真正理解耶穌爲我做出了何等犧牲。神恨惡我的罪,而耶穌親身承擔了神的憤恨。耶穌之死使我的罪得到赦免,並能經歷完整的生命。

我的經歷與瞎子巴底買很相似,只不過我的眼盲不是身體上的,而是靈性上的。就像巴底買一樣,我在內心深處大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馬可福音10:47-48)。從這之後,我屬靈的眼睛被打開了,我跟隨了耶穌。我不可能憑自己的努力重見光明,靈眼明亮是憑信心領受的禮物。正如耶穌對巴底買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10:52)

主啊,感謝你能開啟我的雙眼,讓我明白你爲我的犧牲有多偉大。感謝你,因爲我永遠無法賺得你的赦免,而只能憑信心領受這個禮物。請幫助我像巴底買一樣跟隨你,並將生命獻上,服侍主、服侍人。

佩泊的補充

《利未記》6:4

“(他們)就要歸還他所搶奪的,或是因欺壓所得的,或是人交付他的,或是人遺失他所撿的物”。

我家有很多把雨傘,因爲人們總是把雨傘拉在牧師家。當然,它們都能派上用場!

今日金句:

因爲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