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 豐富的憐憫
甘力克

豐富的憐憫

一位著名畫家爲一個男人畫像。當畫家完成後,將它拿給這人看,此人竟面露不悅說:“我覺得你把我畫成這樣很不公平”。畫家回答道:“先生,您需要的不是公平,而是憐憫!”

說到底,比起公平,我們更需要憐憫。“神的憐憫”這一主題貫穿了整部聖經。神“有豐富的憐憫”(以弗所書2:4)。“憐憫”的希臘文是“eleos”,它代表 “憐恤,同情,仁慈”。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神的憐憫。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將看幾個蒙神憐憫的例子。

1 掙扎之人

詩篇 27:7-14

無論你正面臨何樣掙扎,請緊緊抓住神的應許。不但要期待死後在天國見到神的良善,也要盼望在這世上(“活人之地”,13節)得見神的良善。

大衛大聲呼求神:“求你憐恤我”(7節第二段)。被誣陷實在太可怕了。而大衛正面對“仇敵”(11節第二段)和“妄作見證的”人(12節第二段)。在這段極其痛苦的經歷中,大衛呼求神的憐憫。雖然遭受如此不公的指控,大衛依然說:“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13節)。

大衛之所以有這般信心,是因爲他認識到神是他的救主(9節第二段),是完美的父。“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10節)

很多人因爲缺乏父母的愛而痛苦掙扎。但無論你與人間的父母關係如何,你依然可以想象擁有一位完美的父親會是怎樣的。

神就是這樣的慈父。他的忠誠毋庸懷疑,他的寬厚無人能比,他的仁慈永恆不變;他毫無條件地愛你、接納你,永遠陪伴在你左右;神希望你與他溝通,爲了讓你得益處,變得更美好;公義與真理都在他的手中。

當大衛寫下“耶和華必收留我”(10節第二段)時,他腦中呈現的正是完美父母所具備的品質。

神不會讓你失望,尤其當你處於掙扎中時。有些作父母的,只在認爲孩子配得時,纔給予他們愛和保護。但神不是這樣。我們的天父永遠充滿憐憫,給予我們最多的愛和保護 —— 即便我們根本不配得到這些。

“耶和華啊,我用聲音呼籲的時候,求你垂聽;並求你憐恤我,應允我。你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你說:‘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7-8節,11節)。

2 小孩子

馬可福音10:13-31

在一個極其忽視孩童(13節)的社會裏,耶穌卻對“小孩子”滿懷憐憫(13-16節)。他說:“因爲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14節第二段)於是他“抱着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爲他們祝福”。(16節)作爲教會或團契,我們必須像耶穌一樣,在時間、精力和資源方面給予小孩子足夠的愛和保護。

耶穌告誡我們,就進入天國而言,任何人,無論他多大年紀,都要向小孩學習。“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第15節)

耶穌並不是說基督徒真的要像個幼兒。我們不應當幼稚,不應該做不負責任的事。而是要像小孩子一樣敞開自己,如實對待自己的情感,承認自己的軟弱,坦然接納他人的幫助;毫不懷疑神的愛。我們要像小孩子一樣,能很快寬恕他人,並繼續信任他人。

小孩子精力充沛、待人真誠,在得到喜歡的東西時會歡欣雀躍、毫不掩飾。就進天國而言,我們該像小孩子一樣,全然依賴耶穌,歡歡喜喜接受他的救恩——這禮物我們本不配得,完全是因神的憐憫。

主啊,請幫助我向小孩子學習,以正確的方式“更像小孩子”,請幫助我像你那樣重視他們。

3 窮人

耶穌讓富有的年輕人把財產“分給窮人”(21節第二段)。顯然,耶穌要求他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年輕人好,也因爲窮人在耶穌的服事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主啊,請幫助我對窮人懷有你那樣的愛和同情。

4. 富人

耶穌不僅同情窮人,也同情富人。耶穌看着這個青年財主,“就愛他”(21節第一段)。對富人來說,進天國實在是太難了(24-25節)。

富人,包括富有的國家,往往對福音更抵觸。財富讓人驕傲自大,以爲有錢便可高枕無憂。但耶穌說,富人得救也不是不可能:“因爲在神凡事都能”(27節)。

主啊,感謝你是如此憐憫,你不僅憐恤窮人,也憐恤富人。

5. 受逼迫之人

耶穌說,所有跟隨他的人都將遭受逼迫(30節)。某些基督徒受到的逼迫真是不足掛齒:人們充其量是嘲笑或譏諷我們罷了。但對另一些基督徒來說,他們正承受着實實在在的逼迫,甚至危及生命。

遭受逼迫是跟隨耶穌的代價之一。跟隨耶穌必要付上代價。這代價也許是失去以前的朋友;也許是爲了耶穌的緣故而離開一個環境或一段關係。但逼迫過後便是祝福——受逼迫的人將在今世得百倍(29-30節),而且“在來世必得永生”(30節)。神會施憐憫給遭受逼迫的人。

主啊,我要爲那些因你的名而經受真正逼迫的人獻上感恩。感謝他們所展現出的勇氣、樹立的榜樣以及帶給世人的啟示。請給我勇氣來跟隨你,無論這代價是什麼。

6 罪人

利未記 4:1-5:13

6 罪人 所有人都有罪(雅各書2:10)。在這一章節中,“罪”這個詞一次又一次地出現(4:3,13,22,27;5:2,3,4,5)。神要對罪施行懲罰(利未記6:5-6)。使徒保羅告訴我們,神對罪的懲罰就是死(羅馬書6:23)。

本段經文詳細描述了獻贖罪祭的細節 —— 這是要幫助人們接受和理解耶穌獻上的贖罪祭。通過耶穌爲你我的罪作出犧牲,我們纔有可能接受神的憐憫。

· 耶穌爲你的罪獻上贖罪祭

若不通過贖罪,罪斷不能被赦免(利未記4:31,35;5:10,13)。贖罪的一個定義是:“爲某個錯誤或傷害所做出的補償性行爲,使雙方再次合而爲一”——這便是“at-one-ment”(贖罪祭)這個詞的由來。最終,耶穌爲我們獻上了最完美的贖罪祭(希伯來書2:17)。

· 耶穌死,是要成爲贖罪祭

這段經文詳細描寫了如何獻“贖罪祭”。獻祭的整個過程宏大而精細(利4:3,29,33,34;5:9,11,12)。爲了赦免我們的罪,耶穌作爲“贖罪祭(挽回祭)”(羅馬書3:25)而死。

· 耶穌是完美的祭

被獻的祭物必須是“沒有殘疾的”(利未記4:3,28,32)。最終,只有耶穌才能成爲完美的祭物(希伯來書5:9)。

· 耶穌是神的羔羊

羔羊常被用來作贖罪祭(利未記4:32)。犯罪之人要把手放在羊的頭上。羔羊作爲贖罪祭被殺,從而帶走犯罪之人的罪。耶穌就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29)

· 耶穌的寶血爲你而流

祭司必須“用指頭蘸些贖罪祭牲的血,抹在燔祭壇的四角上。所有的血都要倒在壇的腳那裏”(利未記4:34)。血代表了動物的生命(利未記17:11)。把血倒掉象徵動物已經死了,它的死替代了獻祭之人的死。耶穌的寶血爲你、我而流(馬太福音26:28)。

· 耶穌受死,讓所有人可以享受神的憐憫

“蒙赦免”一詞在這段經文中一再出現(利未記4:20,26,31,35;5:10,13)。“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希伯來書9:22)因着耶穌的寶血,人們就能罪得赦免(以弗所1:7)。因而,人人都可以得到神的憐憫。

主啊,我是如此感謝你,我再不需要遵守舊約的繁文縟節,便可直接得到你的憐憫和赦免。感謝你,所有人—— 只要通過耶穌,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赦免。感謝你,因爲你有“豐富的憐憫”(以弗所書2:4)。

佩泊的補充

《利未記》4:1-5:13

哦,這麼多的獻祭!爲了讓罪得赦免,人們要舉行如此複雜的儀式!但如今,我們只要安靜、謙卑地來到耶穌面前,祈求他來潔淨、赦免。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多麼奇妙啊!

今日金句:

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詩篇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