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作為:一、創世以前的愛(一)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會開始探討一個新的系列,就是「從外到內的救恩(神的作為)」,今天我們看「創世以前的愛」第一部份這題目。

今天我們會看以弗所書1章1至14節。以弗所書這第一部分最耐人尋味之處,就是雖然這段經文,包括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在中文譯本中是分成好幾個句子,但在希臘原文中,1章3至14節原是一個很長的句子。我會告訴你個中原因;但即使在希臘文中,這麼長的句子,也不是好的語法。雖然這不是好的形式或風格,但保羅卻樂於采用。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以弗所書1章1至14節說:

[1]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有忠心的人:

[2] 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現在,請仔細思量每個字:

[3] 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4]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贊。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

[7]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8] 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9] 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10]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

[11] 我們也在他裏面得了基業(註:「得」或作「成」),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12] 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贊。

[13]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14] 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註:原文作「質」),直等到神之民(註:「民」原文作「產業」)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贊。

以弗所書是一卷引人入勝的書。有時候,你必須退一步看,才能看清楚書中的一些教導。

以弗所書第4至6章充滿既實際又詳盡的教導,它告訴我們應當如何生活、如何與人溝通、調和彼此分歧、改變頑劣的習慣。經文也談到群體、教會、屬靈爭戰、良心、婚姻、工作和家庭等實際問題,我們會看到基督徒生活的詳細教導和實際應用。

然而,第4章其實是以「因此」一詞作開始的。在《中文聖經新譯本》,4章1節譯作:「因此,我這為主被囚禁的……」《中文和合本聖經》則譯作:「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沒有「因此」一詞。事實上,在希臘原文中,保羅是以「因此」作開始。第4至6章的實際應用,完全以第1至3章為基礎。

你讀第1至3章時,會體驗到一種截然不同的氛圍。我剛才讀1章1至14節時,你已感覺到,對吧?而第4至6章則充滿實際應用。當你讀第1章,馬上會激動不已,感覺窒息、缺氧一般,因為經文帶你登高望遠,從神的角度去看事情。在某程度上,這是深奧難懂的。

第4至6章是以第1至3章為基礎,因此讓我們想一想,經文的教導就是:除非你知道自己相信甚麼,否則你無法在生活中實踐出來。換句話說,第1至3章所教導的是「教義」。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曾探討過教義,今天我要再次使用「教義」一詞。沒有甚麼比以下這句話更危險:「只要你行為端正、有愛心、誠實,你的信仰、教義以及你相信甚麼根本就不重要。」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將這句話總結為一項教條,他說:「重要的是你的行為,而不是你的信條。你相信甚麼並不重要,只要你行為端正,誰在乎你信的是甚麼。」他曾寫信給一位女士,這信非常著名。他在信中寫道:「我從不試圖說服別人相信我所相信的神,因為我相信甚麼並不重要。我的生命有果效,不在於我相信甚麼,乃在於我的生活和行為。」他的說法與整卷以弗所書完全相反。

哥林多前書第15章整章也反對這個概念。保羅寫信給哥林多人說道:「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若基督沒有復活……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保羅說的是,你的信仰能在生活中完全實踐出來。保羅又說:「若沒有死後的生命、沒有天堂或地獄,那我為甚麼要善待他人而犧牲自己?誰判斷甚麼是有道德與正直呢?」保羅的說法完全合理,而托馬斯‧傑佛遜的話卻不合理。但我知道在大城市的人聽來,托馬斯‧傑佛遜的話比保羅的話似乎更真確。因此,我們必須緊記,作為基督徒,我們要確保自己對現實的認知不被世界影響。保羅說:「除非你有信心、信仰與教義作基礎,否則你無法活出行為端正、滿有愛心的生命。」

讓我告訴你,托馬斯‧傑佛遜的話為甚麼不合理。如果有人對你說:「只要你行為端正、有愛心,你相信甚麼根本就不重要。」但問題是:這已經是一種信仰。誰判斷行為端正、有愛心很重要呢?為甚麼?是科學家告訴你行為端正、有愛心很重要嗎?人們說:「只要你行為端正、有愛心,你相信甚麼根本不重要。」然而,這麼說本身就是一種信仰。你不允許我做的事,自己卻剛剛卻在做。這根本就已經是一種信仰。

此外,你可以反過來說:「我來問你,為甚麼你認為行為端正、有愛心很重要?」舉例說,我是一個房東,我認為金錢比房客的福利重要。我要向他們詐取金錢,甚麼也不管。有人說:「這是不對的。」我問:「為甚麼不對?」對方一回答你,他就是主張一種信念。例如,他必須假定人比錢重要。我會問:「為甚麼呢?錢更持久、更有用,也不會跟你頂嘴。」你可以透過種種方式來問「甚麼讓你認為人比錢重要?」

對方必須假定人性、人的價值,而這就是信念,就是教義。假如你沒有定下教義,你根本不能說:「教義並不重要。」如果你沒有界定甚麼是道德與正直,你根本不能說道德與正直很重要。科學也無法告訴你,這本身就是一種信念。保羅要說的是:「作為基督徒,我們要確保自己不被那些不合理、玷汙人的有害概念影響,它們不僅不合理,最終也自相矛盾,不攻自破。」

若沒有宗教,道德就沒有基礎。你並沒有基礎去談論道德與正直,除非你先談論神的本性、人的本性、對錯的本質,以及那些你無法嘗到、觸摸、聽見、看見和聞到的超物質。保羅說:「不要被這些荒謬的概念影響。我們要清楚知道,除非你了解神的本性、救恩、救贖、罪的本質;除非你了解耶穌背負我們的罪、我們已得兒子的名分、得蒙赦免等真理,否則你無法如以弗所書第5章所說,在婚姻中盡上本分;無法如第6章所說,持守自己的良心和甘心樂意地工作;也無法像第4章所說,調解彼此的分歧並彼此溝通。」

第1至3章中的教義意義深遠,也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坦白說,過基督徒生活就是明白教義,然後活出來。沒有真理,就絕對沒有生命。生命是以真理為基礎的。托馬斯‧傑佛遜的話是錯的。我們很多人雖然說自己是基督徒,但卻像托馬斯‧傑佛遜所說的那樣生活。讀到第1至3章時,你會說:「我不想知道這一切。」好吧,這就是我們將要探討的內容。事實上,我們會在接下來多次節目中詳細探討,向你展示第1章和第2章其實非常有意思。

在第1章,我們實際上會看到神眼中的救恩;在第2章,我們會看到我們眼中的救恩。在第1章,我們看到神所成就的事。你讀1章3至15節,就看到這奇妙的真理,一些神學家稱之為救恩的秩序。經文說,神揀選我們,以祂的血救贖我們,我們得赦免並得兒子的名分,祂永遠保守我們,領我們進入榮耀之中。14節所說的並不是終結。你讀到第15節,會看見這一部分談到超越天堂的榮耀,這才是一切歷史的終結。神要將更大的榮耀賜給我們。

這是深奧難懂的教義。如果你認為「這些教義並不實用」,我只能說你根本不了解基督信仰。這些教義其實非常實用,我來跟你解釋吧。第2章所說的實際上是人眼中的救恩。第2章一開始說的不是神揀選我們、赦免我們並用血救贖我們,而是先談到人犯罪,死在過失與罪中,後來重新得生命。接著,經文談到信心如何建立我們,改變我們,使我們有能力作某些事,而這些行為唯有靠聖靈加力才可以行出來。然後,經文提到基督徒與神的關系。由此可見,第2章是關乎心理方面的。從你的心、你的觀點去看救恩,經文說:「我從前是死的,如今我又活過來了。」這一切正在發生。但在第1章,我們看到的是神眼中的救恩、祂為我們所成就的事,以及祂使許多美好的事在我們裏面發生。

今天,我們要從第一步開始。這很有意思,因為第一步會讓你驚呼:「甚麼?你看到嗎?」第3節說:「我們得到各樣屬靈的福氣。」然後第4節以「就如」作開始。第3節說:「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這是一個陳述。如果你想靠自己的理性與感性去了解這一點,一定會被壓垮,其重量是你的理性與感性無法承受的。你明白這節經文說甚麼嗎?它說:「在基督裏,基督徒確實能擁有你想象不到的喜樂、尊榮、各樣屬靈的福氣、滿足、美善和偉大的事。」想一想:如果你是信徒,那麼你想象不到的,甚至超乎你想象的一切,都可能發生在你身上。在基督裏有各樣屬靈的福氣。

然而第4節的意思是:「這解釋為甚麼你作為基督徒能領受這些極大的祝福、益處和資源。」第4節說:「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第一步就是神揀選了我們。讓我們從這一點開始。我會先說明聖經的教導,然後再討論反對的意見。

首先,我要說:「這教義帶來極大安慰。」你要來體會一下。從我們的認知方式看來,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就是一聽見這個教義,還沒有體會它的含義,就馬上說:「但那個問題呢?你怎麼解釋這教義所造成的問題呢?」揀選論和預定論貫穿以弗所書第1章,甚至整本聖經。坦白說,如果你因不了解或不喜歡這兩個教義,而試圖逃避它們,你就像在下雨天試圖避開泥濘水坑。不出一陣子,你就會放棄,因為你已開始濕透。你只能說:「唉,沒辦法。」這兩個教義也是如此,你根本避無可避,因為它們不斷出現。

如果你體會這個教義,你會發現它帶給你極大安慰。別坐著苦苦思考這個教義在知識層面上的意思。試把它當成一顆硬糖。第一次咬下去時,牙齒會很疼,甚麼味道也嘗不到。事實上,你覺得這顆硬糖會使你的牙齒斷掉。但只要你用力把它咬破,就會發現裏面很甜。從表面看,這顆糖看來會使你的下顎脫臼,但實際上裏面卻很甜。如果這只是關乎個人的不同看法,我不會提出這點,因為我會慎重選擇,如果這不是對基督徒生命至關緊要,我根本不會提出來。稍後,我會告訴你這點在我的生命中有何重要。

我來說明這教義吧。基本上,保羅說的是:「為甚麼有些人擁有這些屬靈的福氣?」為甚麼這些偉大的事會發生在一些人身上?保羅的答案如下。如果我問你:「你為甚麼成為基督徒?」你立刻說:「因為我選擇了神。」這麼說是對的,但卻是從人的角度而言。以弗所書第1章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從神的角度。這裏的答案告訴我們,保羅說最大的原因就是:「你選擇相信神,因為神先揀選你。」保羅的意思是:「為甚麼一些人擁有這些祝福?為甚麼你今天能經歷這一點?」答案是:因為神揀選了你。

有人會說:「我不喜歡這種說法。坦白說,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我接受了基督。」根據第1章所說,這只是次要的原因,不是最大的原因。如果你堅持最大的原因是你選擇了神,我來告訴你這種想法馬上會造成甚麼問題。

如果我問你:「是神揀選你還是你選擇神?哪一個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哪一個是次要的原因?是誰的選擇使另一方也能選擇?」以下就是答案。曾經有人問我:「你為甚麼成為基督徒?為甚麼你有第3節所說的屬靈福氣?為甚麼你擁有這一切,而別人卻沒有?」

第一個答案往往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的:「因為我接受了基督。」問題來了:「好,為甚麼你接受基督,而別人卻沒有呢?」「因為我承認自己的罪。」「好,為甚麼你承認自己的罪,而別人卻沒有呢?」「因為我謙卑自己,而他們沒有。」下一個問題來了:「好,為甚麼你謙卑自己,而別人卻沒有呢?」你發現問題所在嗎?只要你認為自己今天能成為基督徒,最大的原因在於你選擇了神,而別人卻沒有這麼做。那麼你真正的意思就是因為你比別人好,再沒有其他解釋。你比別人好、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更敞開心靈或比別人謙卑,無論怎麼說,你就是比別人好。你或許會說:「我不是比別人好,只是願意接受神。」「那麼,你比別人更願意接受神。」

這與聖經的教導完全相反。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說:「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這就是揀選論。讓我這麼解釋吧。你無法使自己成為基督徒,使你成為基督徒的不是你自己。這是基督信仰與其他所有宗教不同之處。佛教的教導是:如果你想成為佛教徒,你就必須使自己成為佛教徒,這是你必須做的事。伊斯蘭教的教導是:如果你想成為伊斯蘭教徒,你就必須使自己成為伊斯蘭教徒,這是你必須做的事。

基督信仰卻截然不同。如果你想成為基督徒……除非神敞開你的心,否則你甚至不會想成為基督徒。你無法使自己成為基督徒,沒有人能使自己成為基督徒。因此,你絕對無法驕傲或感到優越,因為你今日成了何等人,是單單靠神的恩典。如果你認為神揀選了你是使你成為基督徒的最大原因,而你選擇神只是次要的原因,你所說的話才是發自內心。如果你認為自己選擇了神是使你成為基督徒的最大原因,那麼你說「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單單蒙神的恩才成的」就不是完全發自內心了。你的意思是:「我今日成了何等人,幾乎完全是蒙神的恩,但也是因為我和其他人有點不同。」保羅說:「不,你沒有過人的資歷,絕對沒有。」這不是理所當然。如果你認為自己的選擇是使你成為基督徒的最大原因,若有人問你:「你是基督徒嗎?」你會說:「我當然是基督徒,因為我接受了基督。」但如果你認為神揀選了你才是使你成為基督徒的最大原因,而你選擇神不過是次要的原因,若有人問你:「你是基督徒嗎?」你會說:「是的,這太令人吃驚、太奇妙了!這就像一個笑話!我何德何能?但神卻揀選了我。」

你相信全能的神揀選了你,而這才是使你成為基督徒的最大原因,你成為基督徒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你相信這些教義,意味著你會開自己的玩笑。因為這實際上就是個笑話:「我何德何能?我不知道,我完全沒有任何優點。」正是這個教義。在約翰福音6章44節,耶穌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這個教義是指神揀選我們進入永恒,這是我們成為基督徒的最大原因。因此,有了神的揀選,我們才能作出選擇。神的揀選是最大原因,而我們的選擇只是次要。

第二,因此你可以說:「我今日成了何等人,完全是單單出於神的恩典。」你無法使自己成為基督徒。其他所有宗教都說你可以使自己成為那個宗教的教徒,只有基督信仰說:「不,你無法使自己成為基督徒,唯有神才能在你身上動工。」聖經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神必須先賜你能力,敞開你的心,賜你渴慕的心,讓你看見通往神國的路。約翰福音3章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除非神敞開你的心,不然你甚至無法看見或渴慕神的國。因著這個事實,你總會覺得自己能成為基督徒是很奇妙的事,你絕不會因此而驕傲或感到優越;你會為自己今天所相信的奇妙事實感到驚嘆與希奇。

最後,有人會說:「羅馬書8章29至30節不是說『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嗎?」經文說:「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這些人認為這表示神能看見未來,從一開始就看見終結,祂俯瞰時間長廊,看見一些人會選擇祂,由於祂預先知道他們,因此祂就預定他們。

這麼說有點多余,問題在於:既然這個人最終會相信,神為甚麼還要預定他們?為甚麼要預定已經預定的事呢?不僅如此,你仔細看這兩節經文,經文不是說:「因為他預先知道某些人,就預先定下他們,又稱某些人為義。」在聖經中,「知道」一詞不是認知層面上的意思。當耶穌對一個人說「我從不認識你」,祂的意思不是「我不認識你,從未見過你」、「你到底是誰?」或「你不在人類的名單上。」不是這個意思。當耶穌說「我從不認識你」,意思是「你從沒有與我建立關系。」

在聖經中,知道一個人是人稱動詞。「神預先知道」的意思不是神知道並看到未來,這不是認知層面上的用詞。「預先知道一個人」意思是預先愛這個人。這表示神把愛賜給你。神俯瞰時間長廊,把愛賜給你,因此今天你得以稱義。由於神在創世以前就已經愛你,因此今天你可以說:「我相信!」

聖經有這樣教導嗎?是的,聖經常常教導這一點,我無法花很多時間來解釋。聖經中有一處提到,耶穌稱自己為糧。祂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有詩歌歌詞寫道:「凡願意的,都可以吃……」這確實很奇妙。可是,當時的宗教領袖法利賽人,卻說些刻薄的話,耶穌馬上轉身說:「你知道自己為甚麼不相信我。」在約翰福音6章35節,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在36至37節中,祂說:「你們還是不信,因為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耶穌的意思是:「你不信,是因為你沒有蒙揀選。」

這麼說的不僅是約翰、耶穌或保羅,還有很多人。在使徒行傳13章48節,路加也這麼說。不僅是約翰、彼得、保羅,路加也是這麼說。路加提到保羅講道時,眾人都很歡喜並都信了。路加說:「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贊美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預定」一詞是「被指定」的意思。經文不是說「凡信的人都預定得永生」,而是說「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你愈多讀聖經,就會讀到更多這些教義。如果你試圖避開水坑,不出一會兒你就會知道,你根本避無可避。你已經濕透,水坑無處不在。

人為甚麼要逃避這教義呢?首先,很多人說:「這意味著人沒有自由意誌。」不,這教導的意思並非如此。甚麼是自由意誌?自由意誌代表我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聖經沒有說人不能選擇神,而是人不想選擇神。不是你無法選擇,而是你不想。羅馬書3章說:「沒有尋求神的。」羅馬書8章也說,除非神臨在並運行其中,否則「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

很多人說:「不!這是不對的!你在說甚麼?我明明看見有人時刻都努力順服神。」他們順服神。是的,他們在教會長大,他們遵行十誡。但只要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即便你在教會長大,學過基督信仰的道德教導,但你仍有不順服的時候。在何處不順服?一旦順服意味著你必須舍棄一些東西時,你就會不順服。一旦神要你舍棄自己生命的主權時,你就會不順服。他們說:「對於十誡,我已順服了百分之九十。」即便如此,你還有百分之十不順服,你要察看自己在何處不順服。一旦神要你舍棄自己生命的主權,你知道順服意味著「我會失去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你就會不順服。為甚麼?只有百分之九十的順服不算順服,因為這意味著你還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你還沒有真正的順服,就是將生命交托給這位君王。神要你做的不只是遵守祂的律例,祂要的是你。祂要你說:「禰是王,因此我順服禰。」

因此聖經說,除非神敞開人的心,不然就算你給人一千次機會,他還是不會選擇到神面前。以下是最佳例子:你在一只獅子的右邊放一碗熱騰騰的燕麥片,在左邊放一塊生肉,讓它選擇它的早餐。就算你給這只獅子一千次機會,每個人、每個動物學家都會告訴你,雖然獅子能吃掉熱騰騰的燕麥片,但它絕不會這麼做。為甚麼?這是否意味著這只獅子沒有自由意誌?不是,因為它是肉食動物。它的本性使它不想要燕麥片,只想要肉。聖經說:「若不是父吸引你,你就不能來到祂面前。」這並不表示你沒有自由意誌,絕對不是。這表示你不想要神。若不是神開你的眼睛,你無法渴望祂。

以下的例子最能說明揀選論:有二十個人正往前走,他們的眼睛都被蒙住。你看見他們一個接一個走下斜坡,如果繼續往前走,就會掉進一個火爐裏燒死。於是,你走上前對他們說:「別再往前走,不然你就會掉進火爐裏燒死。」他們不相信你的話,說:「胡說八道!我們才不會死。我們正前往沙灘,我們感到愈來愈溫暖。我們迫不及待要享受那裏的陽光。」

聖經告訴我們,神的揀選才是最大原因。神必先臨到你,解開你被蒙住的雙眼,你才會說:「我到底怎麼了?為甚麼會走向一個火爐?往沙灘的路在哪裏?」你認為這樣是控制人的自由意誌嗎?絕對不是。你只是把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恢復過來;你只是除掉蒙蔽他眼睛的障礙物而已。這教義絕對沒有否定自由意誌。

有人說:「這不公平。」現在,我們越來越清楚問題所在,但還沒有進到問題的關鍵,我會告訴你問題所在。你覺得不公平,是因為你看見了整個問題。許多基督徒坐著說:「如果你覺得這個教義說不通,你大概還沒有重生。因為每個擁有永生的人內心深處都知道,救恩並不是因為你選擇了神,而是因為神臨到你,開你的眼睛。」你一定明白這一點。

永生是禮物,這意味著你得到永生並不是出於你的決定。成為基督徒並不是你決定要忠於那些信條,朝著那目標邁進並實踐那些道德價值;也並不像你決定要讀一個課程,然後報名參加。真正擁有永生的人都感到自己能成為基督徒,是因為那位感動人心的從外面進入你的生命,把你抓住,在你內心深處動工。你深受震撼,你的造物主正在更新你。你感到祂在你生命中動工。你知道這一點。

真正的問題是認知層面上的問題,也就是「不公平」這個問題。為甚麼神揀選一些人,卻不揀選另一些人?這不公平。可以這麼說:「除非每個人都配得神的揀選,否則這就不算是不公平。」舉例說,你有五個朋友,他們對你說:「你知道我們打算做甚麼嗎?經濟不景令我們生活很困難。我們付不起房租了,所以我們要打搶銀行。」你對他們說:「荒唐!你們不能這麼做,你們該知道如果被逮捕會有甚麼後果吧?決不能這麼做。」你和他們多翻爭論,但他們卻盲目了,不聽你的話。他們都瘋了。最後他們說:「你滾開!別攔著我們!」

他們要出去了,你怎麼做?你追著他們,用棍打暈了最後兩個人,把他們拖回屋裏,綁著他們直到他們清醒過來。其余三人則真的去了打槍銀行並殺了一名保安,最後被判死刑。接下來呢?你去牢裏看他們,他們對你說:「這不公平。既然你救了我們當中兩個人,就應該救我們全部人。事實上,我們現在落得如此下場,都是你的錯。」你對他們說:「太荒謬了!沒有被關起來的那兩個人要感謝的就只有我,而你們三個人該怪責的就只有你們自己。你們所有人本該關在這裏,因此只救了你們其中兩個人並不是我對你們不公平。我根本沒有義務救你們任何人。」由此可見,你根本無從選擇。你不能說:「神把信息賜給每個人,但祂只選擇開一些人的眼睛,這太不公平了。」

接下來是第三個反對意見。我們來到真正的問題。第三個反對意見是:「如果事實如此,我們豈不是甚麼都不用做?一切已安排好了、都預定了。我甚麼都不用做了。我不必向人傳福音。如果他們是神所揀選的,就必定會得救。我自己也甚麼都不用做,因為如果我是神所揀選的,就必定會得救。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從神的角度而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這一點就不言自明。舉例說,我和家人來到一間小木屋,那地方很冷卻很美。我們得在那裏過些簡樸生活,於是我對大兒子說:「我們要到外面去砍柴,不然我們無法生火就會凍僵。因此我們必須出去砍柴。雖然你從未砍過柴,但我要你和我一起砍柴。我要你出去砍柴。我會看著你,也會和你一起砍柴。」我們到了外面去,我坐下,大兒子卻甚麼都不做。我對他說:「我要忙些其他事情,但當我回來時,我要你把柴砍好。」結果我回去時卻發現他甚麼也沒做。我對他說:「親愛的,你為甚麼不砍柴?」他回答說:「爸爸,我知道就算我不砍柴,你也會做。因為我知道你不會讓我們凍僵,所以我沒有動力砍柴。」

看吧,這真的很愚蠢。我對他說:「我來給你一些動力。」我對他說:「你做我所吩咐的事,不應該是出於害怕,害怕如果你不做就會凍死。你的父親至少具備技能、能力和愛,就算你不做,也不會讓你凍死、搞砸你的生活或使你的家人因此死掉;你說得對。然而,我希望你與我同工,像我一樣成長,也希望你為了討我喜悅而這樣做。事實上,知道就算你做得不好,也沒有人會因此凍死,這個事實讓你不再有壓力。你遵照我的吩咐去做,如果動力不是出於你對我的愛,你唯一的動力必定是出於害怕。」當你說以下這句話時,情況也是如此:「如果一切都安排好了,我就甚麼都不必做了。因為我知道就算我甚麼也不做,也不會搞砸自己的生活,因此我失去了動力。」

親愛的聽眾朋友,能成為基督徒並相信這個真理,是何等美好。你知道自己平安穩妥,不會搞砸自己的生命,也知道神愛你。既然神愛你,就會與你同工,祂吩咐你做事,而你應該做祂所吩咐的,是為了要討祂喜悅,並感謝祂。如果你說:「既然一切都已安排好了,我就失去了動力」,這意味著你從前的動力是出於害怕,而不是愛。

現在,真正的問題可以歸結為:為甚麼神不拯救每個人?是的,神是這麼說的:「我不願有一人沈淪。」那麼神能拯救每個人,對吧?是的,祂是全能的神。那為甚麼神不拯救每個人?你知道答案嗎?我們不知道。但你別埋怨。如果你說:「我不相信揀選和預定的教義;我是基督徒,我不相信這些教義。」那你也有相同的問題。

你相信神想每個人得救嗎?你說:「是的,我相信。」你相信神有能力拯救每個人嗎?你說:「我猜祂有能力,但祂不想違背任何人的自由意誌。」自由意誌有甚麼大不了?讓我的自由意誌暫停一下,拯救我使我得永生吧。自由意誌有甚麼好?你得告訴我你知道為甚麼神不拯救每個人。你說:「是的,我知道。因為祂不願違背任何人的自由意誌。」這太荒謬了。如果這是神把人丟在地獄的原因,那未免太愚蠢了。神不拯救每個人是有原因的,但你我都不知道到底是甚麼原因。神只揀選一些人是有原因的,但你我都不知道原因何在,我們只知道不在於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好。

讓我這樣總結吧。最初遇見我妻子時,我們都已是基督徒。我知道有人相信這教義,但我以為只有那些奇怪的宗教狂熱分子才會相信。最初遇見我妻子時,我跟她聊天,發現她也相信這教義。她相信神的揀選,是我們成為基督徒的最大原因,而神對我們的揀選使我們能選擇祂。我問她:「你為甚麼相信這教義呢?」她說:「若沒有這個教義,我就無法面對生命。」她的話讓我震驚,我也漸漸發現這是真確的。

沒有甚麼比這個真理更奇妙、更令人謙卑。沒有甚麼比這個真理讓你更平安穩妥。這就是你所渴望的愛。為甚麼神愛你?人們說:「因為我很謙卑,我做了這些、那些。」當你太太問你「親愛的,你為甚麼愛我」,你怎麼回答?你不會說:「我愛你,因為你比其他女孩謙卑、你是更好的網球搭檔、你比別人漂亮。」沒有人想要這種愛,因為你知道這種愛終有一天會不再。

你所渴望的愛是基於愛本身,沒有別的原因,只因愛。墮入愛河時,你會說出許多濃情蜜意的話。多年前,一首美國流行曲這樣寫道:「在海裏還沒有魚兒之前,在天空還沒有鳥兒飛過之前,在天際還沒有星星之前,我已經深愛著你。」你會說出這樣的話,因為你相信在某處必定有這種愛存在。這種愛只是基於愛,就是說:「我愛你,只是因為我愛你。」唯有基督徒才知道這樣的愛確實存在。確實有人說:「在天際還沒有星星之前,我已經深愛著你。」在創立世界以前,神在愛裏揀選了我們。明白這一點的基督徒會說:「眾星也許會從天上墜落,但神對我的愛卻堅定不移,因為祂的愛在未有眾星以前就已存在,即便眾星不在,祂的愛依然還在。」這一點使人得著釋放。

有些人想到有關自尊心的問題,你們應當知道神揀選人,而唯有這種愛才能真正建立人的自尊心。舉例說,我有一位朋友在韓國宣教,他努力領一些年輕妓女信主。有一次,他按照慣例對她們作出呼召,她們卻說:「你不明白,神絕不會接受我們。無論我們做甚麼,我們都是那麼糟糕。」她們的自尊心竟低到如此地步。

最後,那位宣教士向她們解釋揀選和預定的教義,說:「你知道為甚麼有些人會相信基督嗎?因為神出於祂的憐憫揀選了這些人,所以這些人能相信基督,正如我一樣。這完全不是因為我配得,也與我的優點無關。這完全是出於神的愛和恩典。」她們說:「你一定是開玩笑。我們怎知道自己是不是神所揀選的?怎知道自己是否蒙揀選?」這一點很簡單。宣教士說:「你想得救恩嗎?她們說:「想。」宣教士說:「這意味著神已經在你心裏動工,因為聖經告訴我們,除非神在你心裏動工,否則你不會渴慕神。別將功勞歸給自己。」揀選的教義確實讓我們無法將功勞歸給自己。如果你說:「我想得救恩。」那意味著神在你生命中動工,否則你根本不會想得救恩。如果你說:「我想得救恩,但我怎知道神會接納我?」宣教士對她們說甚麼?他說:「如果你想得救恩,這就意味著神已經接納了你。來吧!」

這教義是關乎恩典中的恩典,不僅是恩典而已;是比愛更大的愛,不僅是愛而已。因此,哥林多前書1章中有一段經文對我生命影響深遠,經文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看完這段經文,你發現神揀選一些人,而不揀選另一些人,是因為神喜歡開玩笑。祂喜歡尋找軟弱、愚拙的人,好叫驕傲的人知道神才是神。因此,驕傲的人才知道救恩是單單出於恩典。除非我了解這一點,否則我無法敬拜神。除非我明白這一點,否則我無法平靜安穩。除非我明白救恩不是我賺取的,我才真正明白我不會失去救恩。

有些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好,認為自己很成功、很世故、地位舉足輕重。親愛的朋友,生命最終會讓你知道事實並非如此。接受這個教義,讓耶穌教導你吧。耶穌是更好、更溫柔的老師。一切只是出於神的恩典,你現在所擁有的,也是出於耶穌基督的恩典和憐憫。你應當在這恩典中得安息。

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必須明白神愛你,因為祂愛你,所以你應當為此敬拜祂。如果你不是基督徒,也許我所說的話讓你感到有點疑惑,但我還是要告訴你:如果你不喜歡神是君王這個概念,那麼讓我告訴你,你需要一位君王。你需要的不是宇宙的總統,而是君王!你需要一位愛你的君王,在祂的主權和大能中愛你的君王。我明白現今的文化反對順服有絕對主權的君王這個概念,但這確實是聖經所說的。如果你的心正急速跳動,並且說:「我想認識這位君王,我想擁有這樣的愛。」這份愛就已經在你生命中動工。神已臨在,奔向祂吧。神已為你成就一切。

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求袮幫助我們思想這極大的恩典,明白我們能選擇你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袮先揀選我們。感謝袮,袮這樣愛我們,袮對我們的愛在未有眾星以前已經存在,在眾星不在以後,袮的愛依然還在。天父啊,求袮幫助我們為此歡呼喜樂;幫助我們不用擔憂認知層面上的問題,而是要用力咬破這顆糖,嘗嘗裏面的甜蜜。禱告是奉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