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 聖潔生活
甘力克

聖潔生活

你是努力在繁忙的日程中給耶穌擠出時間?還是以耶穌爲中心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們不可能把神納入我們的計劃,而應當順服神,被神納入他的計劃”,尤金·彼得森Eugene Peterson寫道,“我們不能利用神。神既不是工具,也不是電器或信用卡。“聖潔”這個字將神與我們區分開來,也讓我們希望利用神來實現自我願望或借烏托邦式的理想而名留青史的幻想破滅。“聖潔”的意思是:神具有絕對超越性,他存在於人的經驗和想象之上。“聖潔”指向一種高度純淨的生命,它能改變融入其中的任何一樣東西。”

“聖潔”一詞的希伯來語是qadosh,其原始含義可能是“分離”或“分開”。它最初被用來描述神的“另類性”, 表明神的本質和品格比其他任何人或物都偉大、奇妙得多。對任何事物來說,被稱爲“聖潔”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它被獻給了神。你若將生命獻給神,你的行爲若反映了神的品格,那你就是聖潔的。聖潔和完整密不可分。神希望得到一個完完全全的你。

在聖潔之美中敬拜主

詩篇 27:1-6

你如何才能活得無所畏懼?

大衛有許多理由感到恐懼。他被一羣“野蠻人”、“流氓”和“惡棍”包圍(2節)。然而大衛說:“我無所畏懼,不懼怕任何人或物”(1節 —— 信息版聖經)。“我有如嬰兒般平靜安穩……我鎮定自若、冷靜沉着”。(3節——信息版聖經)面臨如此強大的反對和攻擊,他是如何做到這般鎮定的?

對大衛來說,生活的焦點就是敬拜。他只專注於尋求這“一件事”(4節)。不要豈圖將神納入你的計劃,要讓你的生活圍繞着敬拜神展開。

大衛對“敬拜”作了絕好的描述:我惟願“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裏求問”。(4節第二段)大衛要“在他的帳幕裏歡然獻祭,(我)要唱詩歌頌耶和華”(6節第二段)。

我特別喜歡大衛用“榮美”來形容神。(4節第二段)。榮美的希臘文是kalos,新約作者常用它來形容耶穌所做的事(馬可福音7:37)。妥斯托爾夫斯基用“無極之美”來描述耶穌。但耶穌並無外在的“佳形美容”(以賽亞書53:2-3),耶穌的美與衆不同,這是聖潔之美。

你若尋求主,並在敬拜中定睛於耶穌的榮美,主就會將你提到高處,超越一切紛擾、恐懼和試探。正如大衛所說:“那是這個紛繁世界中唯一安靜、安全之處……在仇敵面前,神將我高高舉起”。(詩篇27:5-6——信息版聖經)

主啊,我所求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終日住在你的聖所,瞻仰你的榮美。

以聖潔生活來服侍主

馬可福音 9:33-10:12

我們應當對其他基督徒的教會或開展的事工採取什麼態度?

分裂早早就在耶穌的跟隨者中產生了!門徒們開始爭論誰爲大(9:33-34)。在這樣的背景下,耶穌向他們講述了聖潔生活的特徵。

1.謙卑

耶穌告誡門徒不要爭競。我們常常和別人比較,但嫉妒和爭競特別危險。耶穌說,如果你想爭第一,就當甘作最後一位。若有人想當領袖,那“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僕人”(35節)。作領袖的,就要謙卑服侍眾人。

2.愛他人

“凡爲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9:37)要關愛和歡迎每一個人,甚至是那些無力回報的,年幼的、虛弱的和貧窮的。當你這麼做時,你就是在愛耶穌、歡迎耶穌。

3.容忍

耶穌告誡門徒,若一個人“奉耶穌的名”做事,不要因他不屬我們的團隊,或做事方式與我們不同來批評、判斷他(38,39,41節)。只因其他基督徒“不屬於我們”的教會、宗派或機構就斷然否定,這是極其錯誤和危險的(38節)。

4.節制

人總是能允許自己生命裏的罪,但卻無法容忍別人犯罪。耶穌教導我們要對他人寬容,而對自己的罪決絕(9:42-49)。

耶穌的意思當然不是字面上的。耶穌是用比喻來告誡我們,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我們的雙手,43節)、所去的地方(我們的雙腳,45節),以及所看的東西特別留意(我們的雙眼,47節)。要操練自制,對罪決絕,不能手軟。通常,導致分裂的根本原因就是罪。耶穌要求我們努力過聖潔生活。

5.和平

耶穌告誡門徒不要競爭,而要追求和睦。他希望他們彼此相愛(9:50),避免爭吵。耶穌後來禱告說,願世上的基督徒都能合一,這樣世人就可以信他(約翰福音17:21)。

6.忠誠

耶穌要求我們對婚姻忠誠。他指出,摩西律法雖然允許人離婚,但這不是一項命令,而是妥協之策。神的本意是讓人一生忠於配偶。丈夫與妻子之間的聯合是如此緊密,以至要成爲一體:“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馬可福音10:8)這就是婚禮誓言的由來。誓言之後,新人會手拉手說:“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10:9)

主啊,請幫助我靠着聖靈的大能過聖潔生活,並生出謙卑、愛、寬容、自律、平安和忠誠的品格。

要聖潔,因爲主是聖潔的

利未記 1:1-3:17

周圍的環境如此不聖潔,置身其中,我們又該如何過聖潔生活呢?

當神的子民馬上就要進入應許之地時,聖經中出現了一處被尤金·彼得森稱爲“敘事停頓”的段落。聖經停止描述以色列人的行進之路,轉而記錄了一大段誡命和儀式。聖經表明,神希望通過律法裝備以色列人,好讓他們在一個根本不知何爲“聖潔”的文化中過“聖潔”生活。

彼得森寫道:“首先,神呼召我們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保持聖潔。其次,“通過獻祭、過逾越節、守安息日,神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式,讓我們把裏裏外外,所有東西都帶到他聖潔的同在裏,被那聖潔的烈焰熔化”。

對現代人來說,《利未記》中的語言很奇怪。律法要求祭物必須完美,即“沒有殘疾”(1:3)。通過獻祭,人們便可“贖罪”(1:4)。通過按手在祭物,如牛、山羊或綿羊的頭上(如3:2,8),罪就能象徵性地被轉移到這頭用來替代人的動物身上。此外,祭物的血是極爲重要的(1:5;3:2,8,13)。

我們必須參照新約才能完全理解這些命令。《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希伯來書9:22)他還指出,律法只是個“復件”(希伯來書9:23)和“影兒”(希伯來書10:1),換言之,律法不過是一個圖像和預表,它所影射的實物才重要且奇妙得多。

《希伯來書》的作者寫道:“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因爲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希伯來書10:1,4)

所有這一切都指向一個重大事件,即“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希伯來書10:10)。“因爲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希伯來書10:14)我們被完全赦免,而且“這些罪過既已赦免,就不用再爲罪獻祭了”(希伯來書10:18)。

新約表明,我們再也不需要這些祭物了。舊約中繁瑣的祭祀禮儀構成了耶穌受死的背景,幫助我們理解耶穌在十字架上取得了多麼奇妙的功績。聖潔始於相信耶穌爲我們所成就的一切,並祈求他的聖靈進駐我們的生活,幫助我們開始過聖潔的生活。

爲了感謝神通過獻上耶穌爲罪人所成就的一切,我們理當也“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我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1-2)

主啊,我滿懷感激獻上讚美,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請幫助我,通過內住在我裏面的聖靈讓我如你般聖潔。

佩泊的補充:

耶穌說:“(你們應當)彼此和睦。”(馬可福音9:50)如果大家都遵守這條命令,世界上大多數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今日金句: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裏求問。(詩篇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