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繼續探討真正的耶穌系列的第四部分──「主」這個主題,今天我們會看「新的城市」這題目。
今天教導的經文記載於使徒行傳2章1至12節。由於我會提及這段經文之後的幾節,因此我會一直讀到第18節。
使徒行傳2章1至12節:
[1]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
[2]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
[3] 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
[4]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5] 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
[6] 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
[7] 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
[8] 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
[9] 我們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和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西亞、
[10] 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呂彼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
[11] 革哩底和亞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
[12] 眾人就都驚訝猜疑,彼此說:「這是甚麼意思呢?」
讓我繼續讀下去:
[14] 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高聲說:「猶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這件事你們當知道,也當側耳聽我的話。
[15] 你們想這些人是醉了?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
[16] 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
[17]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
[18] 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一直在探討耶穌的生平,在某意義上,我們按著教會年歷,從聖誕節、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到基督升天,來看耶穌的一生。除非我們也看看五旬節,不然我們就無法看見耶穌完整的一生。
五旬節究竟是怎麼回事?每年來到五旬節的時候,我都感到精疲力盡,我總會想起美國電視喜劇演員提姆‧艾倫(Tim Allan)多年前的一個訪談。他說,有一年他拍了一部最精彩的電影、一個最成功的電視節目,寫了一本最出色的書,但那卻是他最空虛的一年。當他處於空前成功的高峰時,卻感到徹底精疲力盡、極度空虛、完全絕望。在我聽來,這就是大城市生活的寫照。雖然你空前地成功,但卻精疲力盡。我不知道提姆‧艾倫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也不知道他有否嘗試去解決,但五旬節卻是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做的事。因為五旬節是關於「充滿」,不是讓你充滿絕望,而是讓你祝福滿溢。因此,凡是心態正確的人都要至少看看五旬節究竟是怎麼回事。五旬節與充滿有關,而這個日子總是在我需要的時候來臨。
五旬節是怎麼回事?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註意經常被忽略的一點。我們剛才讀了第1節,經文說:「五旬節到了。」請註意,經文並不是說:「後來稱為五旬節的那個日子到了。」而是說:「五旬節到了。」換句話說,在這事發生之前,五旬節已經是一個節期。在當天那件大事發生之前,五旬節已經是當守的節期。五旬節到底是指甚麼呢?如果我們不理解這一點,就不會明白五旬節對我們今天而言有甚麼意義。
我來解釋五旬節的意義。五旬節是逾越節後的第五十天。當時以色列是個農業社會,最初五旬節只是一個收割節,收初熟果子的節日。收割季節開始時,人們得到第一批初熟的谷物,等待著慶祝。逾越節後的第五十天,慶典就來臨了。當然,逾越節是以色列人紀念出埃及進入應許之地之前的逾越節晚餐。之後,五旬節,即收割節,正是神在西奈山上透過摩西向以色列人顯現的那一天。神在西奈山上顯現,發生在第一個逾越節後大約第50天。到了耶穌時期和早期教會時期,五旬節是以色列人紀念神降臨西奈山的日子,當時神透過摩西賜下律法,新的子民由此誕生。這就是事情發生的經過!
那裏有一座山。你去閱讀有關第一個五旬節的經文,你會發現它很有意思,令人深感敬畏。你可以在出埃及記第18至 20章,讀到有關五旬節的內容。首先,你看到以色列民來到西奈山,神在風中和火中降臨在山上,遍山大大的震動。神要將十誡的信息賜給以色列人,祂開始說話。你去閱讀出埃及記第20章,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經文說:「眾百姓見雷轟、閃電、角聲、山上冒煙,就都發顫,遠遠地站立,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
神降臨在山上,要見以色列民,以色列民卻遠離那座山。他們承受不住那風和火,他們說:「雖然我們想知道神要說甚麼,但與神靠得那麼近,我們承受不住,我們承受不了神的同在。所以摩西啊,你到山上去,勇敢地面對烈火,並將信息帶回來給我們。」於是摩西就獨自上山,單獨會見神。摩西獨自上山,領受了信息並帶到山下,那就是十誡。以色列民領受十誡之後,他們不再是四處流離的遊牧民族,而是成為新的民族、新的子民。那裏有一座山!神透過摩西帶來律法的職事,以色列民成為新的民族。這就是第一個五旬節。這是我們在這裏所看到五旬節的意義。那一天,太陽照樣升起,但當天太陽西下時,就有了全新的意義。五旬節意味著更偉大的事,超乎這一切,因為五旬節意味著有一座新的山、新的職事、新的民族,神使這一切誕生。有一座新的山、新的職事、新的民族。
我來解釋其意思。首先,我們來看這座新的山,這記載在第1至4節,我們剛才已讀過。你看:「五旬節到了,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你和我讀到這件事卻沒有昏倒,唯一原因是我們不像古時的猶太人那樣,相信神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今天有些人仍然持這種看法,他們大都是正統的猶太人,他們都知道這段經文所說的驚人之處。他們都知道,而我們大多數人卻不知道,所以要稍微下點工夫去了解。每當神降臨,祂都在火中降臨。神是火柱;祂在燃燒的荊棘中顯現;祂在火柱中帶領以色列民;祂在火中降臨西奈山。為甚麼?因為火讓我們知道神是誰。
首先,火表示能力,它告訴我們神的大能。第二,火表示純潔,它能潔凈、煉凈並彰顯神的聖潔。第三,火表示美麗,它向我們彰顯神那令人心滿意足的美、那令人歡喜快樂的榮耀。最重要的是,火表示接近神其實並不安全。火表示難以接近,因為當某樣東西著火時,你不能摸它;你可以靠近,卻不可以摸它。火表示難以接近。因此,神用火來說明:「我是滿有大能、聖潔和榮耀的,是你一直所尋找的。」同時也說明:「我們之間有阻隔。問題在於我們需要火,卻又不能太接近火。我們靠近火,讓我們感到溫暖,不致凍死;但假如火燒在我們膝上,就會燒死我們。火的潔凈功效太強,連你的骨頭也能潔凈。我們會溶化;我們太脆弱,無法承受。
神要說的是:「你很軟弱,不能靠近我。」這麼說並沒有誇張,也並不神秘怪異。首先,研究報告和一般常識告訴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宗教信仰——多少都有一點。美國有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都相信神,也有讀聖經和禱告。世上大部分人都有宗教信仰,卻並不虔誠。因為人一旦靠神太近,就會開始思想自己是否欠了神甚麼,開始感到失去自主權。我不必提出艱深的哲學或神學理論來解釋這點,大多數人都想靠近神,但又不想太近。神之火正好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我們渴慕神的美麗和大能。我們一直渴慕神,但一旦我們開始靠得太近,就感到受威脅,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會失去自主權。我們承受不了公義的火,但卻渴慕那美麗的火,我們因此陷入僵局。
就在那日,神之火降臨山上,他們至少能接近神。你能靠得那麼近,不是很奇妙嗎?神的公義意味著你不能完全進去接近祂,但神的美卻在那裏。以色列民說:「摩西,我們渴望聽見、渴望知道,但我們承受不了。」這是第一個五旬節。
在第二個五旬節,神再次降臨。同樣有風和火,可是山在哪裏呢?令人驚訝的是:山在哪裏呢?神降臨在哪裏呢?神降臨在跟隨祂的人身上。祂降臨在我們身上,我們成為那座山。同樣有風和火,在樓房裏的每一個人都成為荊棘火焰。你看到嗎?那火分開落下。我從沒有註意到在頭幾節經文中,「分開」這個微不足道的詞。火降下來,但這次它是分開落在每個信徒頭上。每個相信耶穌基督的人,生命頓時成為一座與神相遇的山、一個與神相遇的地方。他們的生命成為神榮耀的會幕、榮耀的殿,充滿神臨在的榮光。在某意義上,西奈山有這方面的暗示。因為在出埃及之前許多年,神就是在西奈山下,從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你還記得嗎?摩西第一次與神面對面相遇,雖然荊棘被火燒著,但卻沒有燒毀,在某意義上,這是指荊棘並沒有改變,它沒有變成美麗的棕樹或碩大的橡樹,它仍然是荊棘。神的大能、聖潔和美麗,臨到這荊棘中,並透過荊棘彰顯出來。神臨在荊棘中,荊棘卻沒有被火燒毀。這裏有一個奇妙的暗示:神的本性無可測度,可以臨到任何東西,卻不會把它燒毀,熊熊地燃燒,發出光芒。
一,信徒是神的山
這是甚麼意思呢?首先,如果你是信徒,你就是神的山,你就是神降臨的地方。舊約提到,神的火落在聖殿上,祭司甚至不能進去,不能站立供職,因為神的榮光充滿了殿。如今,這也臨到你的生命。就是這個意思!世上沒有任何宗教敢說彼得後書1章4節所說的話:「我們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有分」是指神的生命、神的靈、神的心、神的榮耀、屬性、聖潔和美麗進入你生命。這一切透過你發出光芒,雖然你仍然是荊棘,仍然很脆弱,但有東西持續燃燒著,你無法解釋。這是三個重點中的第一點。
我們就是山。希伯來書12章說:「你們原不是來到那能摸的山。」這山是指西奈山。「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在那裏神兒女的靈得以成為公義、完全。實在令人震撼!
在討論下一點之前,讓我說明如何實踐這一點。弟兄姊妹,這是甚麼意思呢?假如摩西在這裏,正閱讀這段經文,他會來到我面前問道:「你知道所賜給你的是甚麼嗎?你明白嗎?我必須躲避在盤石穴中而不能觀看的、祭司不能靠近的、人們不能接近的,現在已進入你生命。」神的美麗和大能所帶來的火焰,甚至祂的聖潔也可以進入你生命。摩西會問:「你有否因這榮耀臨到你裏面而深被感動呢?你的心有否因這屬靈的領悟而融化呢?如果你已達到這地步,你便擁有能力去效法神。」摩西會對你說:「你知道自己是誰嗎?你明白自己所得到的是甚麼嗎?你是否活在這神聖意識中呢?你的心是否因這屬靈的領悟而融化呢?你明白嗎?那荊棘仍舊是荊棘,但當神之火從那荊棘燃燒出來時,它就成為世上最美麗、最茁壯的荊棘。沒有人可以摸它,沒有任何寄生物可以附在那荊棘上。你平安穩妥,得蒙保守,有神住在你裏面了。
有些人正在探索基督信仰,我很高興你收聽本節目。你正在探索基督信仰,你不確定自己相信的是甚麼,所思考的是甚麼。讓我給你說明吧。如果你從小就認識某一種宗教信仰,當你漸漸長大,可能會提出這個問題。你聽過那些宗教故事、道德方面的教導等等,你不時會問:「對我來說,這一切何時才會變得真實呢?我何時才會領悟呢?我何時才會有所感動呢?」你們的牧師、拉比或主日學老師通常會怎麼回答?他們說:「聽著,不要為自己的感覺擔心,只要相信就好,只要做正確的事就可以了。」我絕不是說不管你的感覺如何,或是不必做正確的事;我並不反對他們的說法。但我想說的是:當神的靈同在,神的靈是風和火,你會有一些感覺。如果神的靈在你生命裏,你一定會被感動。
神的靈就是風和火。如果你在外面,你完全沒有一點感覺,連一根草都不動,那根本就沒有風。聖靈就是神之風,如果在你裏面沒有感動,如果你過著這樣的生活,如果你說:「我一直都相信,我常常從神那裏得到一點啟發……」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根本沒有神的靈。神的靈是會使你感動的。即便有人跟我說:「我想認識神,我想經歷神的真實,我感到內心深處好像死了一樣,我感到自己不認識神。」沒錯,會有悲痛、淚水、愁煩,但也有聖靈在你裏面。除非你渴慕去經歷神的真實,否則你並沒有聖靈同在。除非你了解這一點,否則不要停下來。你要不住追求聖靈的感動和啟示,直到你認識聖靈,不要停下來。
二,新的職事
第二點,五旬節不僅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山,神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就是那座山。其次,五旬節也告訴我們,不僅有一座新的山,還有新的職事。第一個和第二個五旬節之間的對比,實在令人驚訝。在第一個五旬節,只有一個人上山,其余的人都在山下。只有一個人經歷神,只有一個人得到信息。他把信息帶到山下,這信息就是律法。律法是甚麼?律法就是「這麼做」——要誠實、要慷慨、要有愛心、要忠誠。做這些正確的事。由此可見,律法全是與你的善行有關。但這裏所發生的事卻截然不同。首先,在第二個五旬節,註意第4節說:「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最後我會談到這點。
人們因「說方言」的神跡而感到興奮和稀奇。門徒說起別國的話來;當你讀這段經文的時候,你看到這個神跡,當時有二十多個說不同語言的族群在那裏,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這是一個神跡!然而,我們讀到這段經文,對「他們說起別國的話來」這句話感到很興奮;但事實上他們所有人都說起別國的話來,我們卻沒有因此而感到興奮。這不單單是指使徒,你回去看看第1章,你看到在樓房裏有一百二十名信徒。他們所有人都說起別國的話來,是每一個人,他們說甚麼呢?你要繼續看下去。他們帶來不同的信息,或者我們應該說那是一個更完整的信息。
經文提到當時眾人都來聚集,說:「我們住在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神的大作為是指神的偉大工作。他們說:「我們聽到他們贊美、歌唱、驚嘆、講說神的大作為。這是甚麼意思呢?」我們看到,彼得起來說:「讓我告訴你們,這正是先知約珥所預言的──在末後的日子,將不再有先知,不會有以利亞、以利沙或摩西。不會再有。」先知約珥說:「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他在說甚麼呢?
彼得要說的是,首先,有別於第一個五旬節,我們所有人都到了山上。是我們所有人。我們超越了摩西所做的。摩西面對烈火,而我們卻是領受烈火。現在我們每個人不僅說話,而且當我們下來時,我們都帶著不同的信息,因為從前第一個信息是:你們的大作為。你們必須做很多善行,要誠實、要愛人、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忌妒……這些都是你們的大作為。這些人離開這座山後,講述的是神的大作為。這是甚麼意思呢?
世上只有兩種宗教信仰。宗教說:迎見神的本質就是遵行祂的教訓;最重要是神的美好教訓,即我們必須去做的事情。但福音臨到,說:「不!迎見神並不是透過遵行祂的美好教訓。他們並非下來談論神的美好教訓,而是談論神的美好作為。」他們經歷神並且說:「不,不,好消息並不是指你必須做甚麼,而是神已成就了甚麼;不是指神的教訓,而是神的作為。」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從歷史觀點上說,我幾乎可以向你們證明他們所傳講的福音。早期基督徒將好消息帶給窮人和奴隸,如果你把這些如「彼此相愛」的信息帶給窮人和奴隸,這並不會改變他們。他們不會說:「哦,我們應該彼此相愛,我應該遵守這不變法則,我應該……實在太好了,這改變了我的生命。」他們並沒有這麼說;一般常識告訴我們他們不會這麼說。
早期基督徒不是帶著神的美好教訓而來,他們來談論神的美好作為。他們不是來談論我們必須做甚麼,而是神已成就了甚麼。早期基督徒在地中海一帶對貧窮和困苦的人說:「神已經進到世界。」這就是神的奇妙行為。耶穌基督走上十架,擔當並除去你的罪。祂何等愛你,願意擔當你的罪,付上自己生命作代價。神何等愛你,你可以藉著耶穌得兒子的名分,進入神的家,將來在新天新地一同作王。」這樣的信息才能改變人,使窮人和奴隸得著盼望。
他們不像摩西,不像世上所有其他宗教和哲學,來談論我們的美好作為。他們下來是談論神的美好作為。在之前的節目中,我們多次提到耶穌基督曾說:「你們看到施洗約翰,他是世上最偉大的先知;然而神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這正是彼得所說的話。彼得的意思是:眾先知渴望知道現在每一個信徒都完全知道的事。眾先知的信息只是局部的,現在每一個基督徒都被聖靈充滿,他們走進世界,向人們展示這個能改變和醫治人的信息。這就是福音:「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不是談論神的教訓,而是神的作為;不是我們必須做甚麼,而是神已成就了甚麼;僅此而已。
在討論下一點之前,讓我說明如何實踐。這是甚麼意思呢?這一點有幾個含意。首先,聖靈的工作使你像天使一樣對福音抱同樣的態度。這實在很奇妙。在彼得前書1章的開端,我們讀到彼得向讀者說:「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的尋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裏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甚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他們得了啟示,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那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經文說:天使也詳細察看這些事。
天使十分聰明,比我們任何人都聰明。天使有智慧、有洞見;偉大的天使總不會厭倦察考福音。他們總不會厭倦察看福音的含義、福音的奇妙和豐盛。你也是這樣嗎?如果你被聖靈充滿,你就會像天使一樣抱同樣的態度。因此,被聖靈充滿的人都歌頌福音,無法停止談論福音。這就是被聖靈充滿的意思。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耶穌擔當了我們的罪,好叫我們在祂裏面可以站在神面前,成為神的義。如果你說:「那又怎樣?」,這意味著你沒有被聖靈充滿。如果你說:「是的,我知道。大家都知道耶穌死了,赦免我們的罪,不是嗎?」,這也意味著你沒有被聖靈充滿。因為正是聖靈帶出眾先知所渴望聽到的信息,連施洗約翰也不明白這信息。現在我們明白了福音,得著福音醫治的能力,使我們這在神國裏最小的,比施洗約翰還大。現在我們的心充滿福音的信息。當我們詳細察看的時候,我們看到其無限的豐盛和含意,我們會不住詳細察看。天使渴望詳細察看……每天起來都察看福音,這就是聖經所說的。他們總不會停下來。這是聖靈的工作。這是讓你知道聖靈是否在你裏面工作的方法之一。這信息要充滿你。你去察看,所有奇妙的信息都在裏面。這也告訴我們,如果你被聖靈充滿,你會渴望向其他人分享福音。你總不會停下來。
對於我們所有為別人主持婚禮的人來說,有一件很令人喜樂的事情就是:你正在準備主持婚禮,期間有人對你說:「請你幫我一個忙,主持婚禮時候,請你在過程中分享福音。」主持婚禮的人說:「呃……好是好,但你知道的,這是婚禮,婚禮的重點是……」那人說:「是的,我知道。但在座很多人、我的朋友和家人都不認識福音。請你談談福音。」這表示甚麼?這表示這些人都被聖靈充滿。這是聖靈所做的事。這是聖靈的工作。
有些人確實抱著以下的想法,從某角度來看,這種想法是理性的。這種想法是這樣的,他們說:「關於基督信仰,我最討厭的一點就是,成為基督徒並擁有美好的屬靈經歷是一回事,但當你試圖領其他人歸信基督卻是個問題。」當你試圖領其他人歸信基督,你向他們顯出自己的優越感。你不該這麼做。請你想一想:假設有人以為自己快要死,他吃了藥以後,竟然痊愈了。於是他跑到街上,設法向別人說:「這藥治好了我的病。」他試圖找出別的病人,向他們說:「這藥治好了我的病。」這是優越感嗎?我們無法控制自己。這就是聖靈要對我們做的事。我希望你能了解這一點。
我很喜歡用以下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這個感人的故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韓國對外封閉,禁止外國人前往,違例者一律處死。有一艘美國商船企圖沿著大同江航行到平壤。船上的都是美國人,幾乎每一個都渴望當他們到達平壤時,當地人都會與他們做買賣。其實他們這麼做是極度危險的。雖然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但如果他們得到韓國的貨物,把它們帶回西方,船上的每個人都會成為億萬富翁,一輩子衣食無憂。因此他們全都冒著生命危險,希望發財,只有一個人例外。
這個人為了另一目標而冒生命危險。他是威爾斯傳教士湯馬斯(R J Thomas)。當時情況不妙,因為韓國人在大同江的兩岸列陣,不讓這艘船登岸,船就在河中央的急流中擱淺並著火。船上的人意識到他們必須登岸,因此除了一人之外,所有人都拿起他們的槍和刀上岸。他們試圖殺出一條血路,一上岸就開槍射殺,但他們全都被人用棍痛打致死。有一個人上前來,他身上並沒有帶槍或刀,他雙手抱滿了書,這人就是湯馬斯。當時他雙手抱滿書,費力地涉水來到岸邊,當他們用棍打他,要殺死他,他一直不斷將他的書放入他們的手中,而那些書就是聖經。
如果你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你會這麼做嗎?你不會為那些你自覺比他們優越的人而死。你不會讓他們控制你,你會試圖控制他們。湯馬斯為甚麼要這麼做呢?保羅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聖靈使我們這麼做。聽眾朋友,如果你看到基督徒試圖領人歸信基督而感到反感……雖然我們沒有理由強制其他人歸信;沒有理由以不得體的方式領人歸信;沒有理由在不適當的時間領人歸信;也沒有理由懷著優越感去領人歸信,但我們卻必須領人歸信基督。如果你被聖靈充滿,你會很迫切想領人歸信基督。
三,信徒都是先知
最後,第一個五旬節給我們一座新的山,然後給我們一個新的職事,我們全都是先知。我要告訴你這一點,當彼得說:「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親愛的弟兄姊妹,想一想吧。我在一周當中能與許多人交談,我感到非常高興;我向聽眾傳講信息,我感到非常歡喜。但從某意義來說,人們不應說:「你知道的,我真的需要有人把神的話語和神的靈帶來給我,來承擔我的問題,我真的需要這個人。」為甚麼呢?他就是先知,他就是摩西,他就是傳講信息的人。但你看,五旬節告訴我們,不再只是一個人上山,把信息帶下來,而其他人只是坐在神腳前等著聽這信息。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每一個基督徒都在山上。
你身邊有很多基督徒,他們都得到那信息、那醫治的良藥,他們可以將信息帶給你們,以及彼此分享。教權主義不復存在。當然我們需要按立牧師;我們需要有嚴格要求,確保主日講道帶來美好信息;我們不可以不管講員的演說能力或神學背景如何,隨便就找一個人上講臺。我不是說我反對按立牧師或某些人擔任教會職任;我並不反對。但我要告訴你,教權主義不復存在——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這並不是說他們每晚都真的做異夢、見異象;我是意思是,你已經從神那裏得到超自然的啟示,不必等待專家來把這啟示彼此講說。
最後,這奇妙的事使一個新的民族得以誕生。在第一個五旬節,神賜下律法,以色列人成為一國。但這次,所賜下的是福音;不是神的教訓,而是神的作為;不是我們必須做甚麼,而是神成就了甚麼。這是更偉大、更重要的事,因為這並非回頭指向西奈山,而是指向另一座山、另一件事。你去讀創世記第10章,會看到一個列國表,看起來就像這裏9至11節中所列的不同國籍一樣。然後在創世記第11章,你會看到,當時世人聚集在一起,說:「我們要建造一座塔,塔頂通天,我們要建造一座偉大的城,我們要建造一座通天塔。讓我們聚在一起,建造一座城,為要傳揚我們的名。」我們到大城市去吧,使它變得更大,讓我們所有人為自己的榮耀住在那裏。你知道在巴別塔那裏所發生的事,雖然他們有一樣的言語,卻無法彼此了解。這種殘酷競爭,彼此痛恨,根本就是人類城市的寫照。你為甚麼搬到大城市呢?坦白說,很多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名、為了自己的履歷才到大城市去,為要傳揚自己的名,大城市中每個人都這樣做。巴別塔正是世上大城市的寫照,人們為了傳揚自己的名而來,彼此痛恨、階級鬥爭、種族對抗、人與人彼此敵對、殘酷無情地競爭。
這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團結起來,為的是要傳揚自己的名,即便我們說同樣的語言,也無法合一。這也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團結起來,不是為了傳揚自己的名,仍是奉神的名聚集,即使我們說千百種不同語言,我們之間也可以合一。聖經告訴我們,福音確實能醫治不同種族和文化之間的仇恨,所有說不同語言的人都一同了解同一個信息。福音打破一切阻隔,這就是「說方言」的神跡,福音打破這一切,扭轉了巴別塔的咒詛。這是甚麼意思?我來說明吧。
首先,你知道眾人為何如此驚訝那些人都是加利利人呢?因為加利利人在文化上是很狹隘的。第7節說:「這不都是加利利人嗎?」眾人為甚麼對此事感到如此震驚呢?加利利人在文化上是很狹隘的,他們對於其他地方的事並不感興趣,對於其他文化也不感興趣。當神的靈臨到你身上,首先福音會徹底改變你,因為聖經說,你不是藉著自己的行為得救,而是藉著神的作為;不是因著自己的美善得救,而是因著神的美善;不是藉著你的過去得救,而是藉著神的過去。你完全平安穩妥,因為你不再需要證明自己,現在可以放下防衛,敞開心懷接受其他文化,接受其他人。
你不必自覺優越,你不必自覺比別人優越,藉著福音你已經謙卑俯伏。因此,福音使人在文化上變得敏銳。如果你被聖靈充滿,在文化上就不再狹隘,不再感到優越,這一切都終結。如果我們被聖靈充滿,我們在教會裏會發現人們從前在教會以外絕不能與人融洽相處,但巴別塔的詛咒逆轉了,這是被聖靈充滿的象征。首先,我們不僅都是那座新的山,我們都經歷神。其次,我們不僅都是神的用人,我們喜愛福音,無法停止談論福音。最後,還有第三點,這意味著我們相信福音的人可以彼此和睦相處,福音也能改變你對非基督徒的態度,縱使他們跟你完全不同的。
我們都被聖靈充滿嗎?請註意最後一點的另一個實踐,就是耶穌基督藉著祂的靈,醫治世上的城市,不是將世上的城市變成不再是城市,而是建立一個新城市。希伯來書12章所說的,全是關於這兩個五旬節。希伯來書12章的末尾說:「你們原不是來到那能摸的山。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神不是要建造一個農場,不是要在新天新地中建造一個郊區鄉鎮,也不是要建造一個村莊,祂要建造一個城市,原因就在這裏。除了在城市,你能在哪裏找到各種不同語言、文化的人呢?除了在城市,你能在哪裏看到說方言的神跡呢?除了在城市,你能在哪裏看到福音大力如此得著彰顯呢?世人能在別的地方看見嗎?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住在這裏,向世人顯明,在福音以外他們無法理解的。不認識福音和基督信仰的人,不了解得救是本乎恩。這就是他們在福音以外的原因。他們無法了解我們得救是出於神的恩典,他們以為我們得救是因著我們的善行。當他們聽到基督徒這麼說:「我並非只是試著認識神,而是真的認識神;我並非只是努力要進天堂,而是已經得兒子的名分。」他們只會認為我們傲慢自大,他們只能這樣!我們必須諒解他們,他們只會認為我們傲慢自大,因此他們認為基督徒看不起其他人、其他種族、宗教、文化和習俗,他們認為基督徒必定是這樣。他們無法理解福音的相互關系,福音使基督徒比世上任何人更舍己、更謙卑。因此,告訴人們我們要成為好市民,是沒有用的。告訴人們基督信仰讓我們以全新的方式去愛人、尊重其他文化並向他們學習,也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需坐言起行,除了在城市,你無法在別的地方做到。神要創造一個新的城市,祂降臨你心裏,透過福音的職事去建造一個新的城市。
這一切怎麼可能呢?我來告訴你原因。在早期的第一個五旬節,人們如何得到他們所擁有那些零零碎碎的東西?他們得到信息,但並不是整個信息。他們有神的同在,但卻不是完全同在。他們只能得到這些東西,因為他們說:「摩西,你到山上去,你代我們上山,為我們面對烈火。」這就是原因。因為摩西是那個在山上的人,為他們面對烈火,因此他們只能得到他們所得到的東西。但在這裏,有一位比摩西更大,我們在山上有一個人,祂對祂的門徒說:「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麼?我所喝的杯 ,你們能喝麼?」祂在說甚麼呢?耶穌基督就是我們在山上的人,祂是我們的中保,我們的中間人。人們到摩西面前,說:「我們承受不住神的臨在,你當我們的中間人吧。我們透過你與神建立關系。」但最先上到山上的摩西,神把他放在盤石穴中,說:「我來告訴你我是誰。我是耶和華,有憐憫和慈愛;我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但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最先上到山上的摩西說:「等一等,袮剛才說袮赦免罪孽和過犯,但袮絕不會讓罪孽、罪惡和過犯免受懲罰,這並不合理呀。」
要麼禰是完全聖潔,卻不是完全慈愛;要麼禰是完全慈愛,卻不是完全聖潔;禰不可能既聖潔又慈愛。但我們在山上的那位耶穌基督被釘十架,就在那一刻,你終於不必在愛與律法之間作出選擇,因為耶穌基督在十架上擔當了我們應受的懲罰。當神傾倒公義之火,耶穌不僅面對烈火,也受烈火的洗,喝烈火的杯,為我們被殺並獻上為祭。耶穌不僅面對烈火,烈火把祂燒毀了。耶穌基督面對那烈火,祂成為我們在山上的人,那是甚麼意思?意思是祂受了公義之火,我們因此能擁有美麗之火。這意味著律法與愛不再互不兼容,而是一同成就。因此我們可以高聲歡唱:「我們心被恩感,恩典與公義連合,表明豐盛慈愛。藉著恩典,信靠基督;公義微笑,不再要求。」耶穌就是我們在山上的人,因此我們才可以接受神之火——這火潔凈、保守、賜下能力。
請聽,為甚麼早期教會如此興旺呢?你知道為甚麼嗎?因為他們明白這一點,他們看見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認定這是真實的,並以此信念去過每一天的生活。你看見嗎?你意識到嗎?你會認定這是真實的,以此信念去過每一天的生活嗎?
讓我們一起禱告!
主耶穌,求袮將袮的火賜給我們,以袮的靈充滿我們,讓我們明白五旬節的大能。感謝袮讓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應許。求袮寬恕我們,因我們讀到這經文時並沒有昏倒,也沒有感到稀奇。求袮幫助我們經歷聖靈的臨在,親身經歷袮,並明白福音,好讓我們呼喊說:「哦!願我有千萬舌頭,前來贊美救主;述說祂恩典何等深厚,榮耀何等豐富。」求袮幫助我們如此行,活出這樣的生命。我們奉耶穌之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