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 重獲自由
甘力克

重獲自由

史蒂文·麥奎因Steve McQueen導演的影片《爲奴十二載》Twelve Years a Slave 是根據所羅門·諾色普Solomon Northup的回憶錄改編。諾色普出生在紐約州,原本是自由人。1841年,他被綁架到華盛頓特區,被賣爲奴,在路易斯安那州作奴隸長達十二年。諾色普在自傳中描述了他在棉花園和糖料種植園裏的艱辛歲月。

1853年,諾色普被營救出來,與家人團聚。他這樣寫道:“家人擁抱我,他們摟着我的脖子哭泣。我不想談論被奴役的日子,因爲你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描述那種景象……但重要的是,我重新擁有了幸福和自由。”

無論形式爲何,被奴役的滋味一定極其苦澀,而獲得自由是極美妙的祝福。

摩西是舊約中帶領神子民重獲自由的領袖。摩西預表了人類的終極解放者耶穌。正如摩西帶領神的子民脫離奴役一般,耶穌也拯救你脫離罪的捆綁。

在現代語言中,能夠定義聖經“拯救”一詞的最佳詞彙恐怕就是“自由”了。可以說,整本聖經就在記錄一部“拯救的歷史”。聖經講述了一個神如何拯救自己的百姓,並將自由賜給他們的故事。你是自由的。

享受因信而來的自由

詩篇 20:1-9

你是否正處在一個艱難、低落、困苦的時期?本詩篇中,大衛就在這樣的境況下,他很可能要面對一場迫在眉睫的戰鬥。大衛因此呼求神的幫助。本詩篇的第一句話就是祈求:求神“在你遭難的日子應允你”(1節第一段),最後一句話也是懇求神:“我們呼求的時候,願王應允我們”(9節第二段)。神迴應我們的禱告。

在“遭遇患難”時,你要通過禱告呼求神,祈求他在患難中拯救你,賜你自由(6-8節)。這不是阿Q的心理自慰法,而是實實在在的信心。

大衛承認神有“救護的能力”,就是讓他重獲自由的大能(6節第三段)。大衛說:“現在我知道耶和華救護他的受膏者”(6節第一段)。大衛提到了六件事,你也可以爲自己、家人、朋友以及你的團契向神祈求這些事:

1.保護

“願耶和華在你遭難的日子應允你,願名爲雅各神的高舉你。”(1節)。

2.幫助

“願他從聖所救助你”(2節第一段)。

3.支持

“(願他)從錫安堅固你”(2節第二段)。

4.悅納

“記念你的一切供獻,悅納你的燔祭。”(3節)

5.成功

“將你心所願的賜給你,成就你的一切籌算。”(4節)

6.勝利

“我們要因你的救恩誇勝,要奉我們的神名,豎立旌旗”(5節)。

成功、勝利和自由絕不可能來自 “靠車、靠馬”(7節第一段)—— 這是錯誤的信心,而是要信靠“耶和華我們神的名”(7節第二段)。

主啊,感謝你拯救了我。感謝你以奇妙的方式應允了我的禱告。今天我把一切計劃都帶到你面前,把我所有的心願都擺放在你面前……

重獲自由——何等奇妙!

馬太福音 26:69-27:10

耶穌是至高無上的拯救者。“人類拯救史”藉着耶穌的出生、死亡和復活達到了高潮。當我們離這個高潮越來越近,我們就愈發明白耶穌所付的代價何等大:耶穌被最親密的朋友拋棄(26:69-75);被自己的門徒出賣(27:1-10);被送交羅馬當局(第2節),並被判死刑(第3節前半節)。然而馬太在福音書中表明,這些事發生都是要成全神的計劃(27:9)。

耶穌被俘,是爲了讓你得自由。他被捆綁(2節),是爲了把你從那些捆綁你的事物——例如罪、罪疚感、癮癖和恐懼中解放出來。

在信仰生命中,你是否經歷過舉步維艱的日子?是否害怕主會因你失望?是否因這樣的失敗而“痛哭流涕”(26:75)?這些經歷我都有過。

耶穌的兩個親密夥伴曾讓他失望。悲哀的是,每個基督都會在人生的某些時刻讓耶穌失望。這兩個例子可以幫助我們面對這類失敗。

猶大和彼得之間存在着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耶穌的門徒;事先都被告知將會令主失望(26:24-25,34);他們各自的行爲都應驗了舊約預言(26:31;27:9);他們都爲自己的行爲深感痛悔(27:5;26:75)。

然而,猶大和彼得卻有着天壤之別。彼得對失敗做出的反應是正確的,而猶大是錯誤的。正如保羅所說:“因爲依着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哥林多後書7:10)。

猶大就是“世俗憂愁”的典型代表。事後,他跑到宗教領袖面前承認自己的罪,但換來的是揹負更重的罪疚感(馬太福音27:4)。猶大被懊悔抓住,痛苦難當。但沒有跡象顯示,猶大希望得到神的赦免。悲哀的是,猶大沒有祈求神的憐憫。

而另一方面,彼得卻是“依着神的意思憂愁”。

彼得當時肯定非常恐懼,所以才三次不認耶穌。或許在這之前,彼得也曾懷疑過耶穌是否就是他所宣稱的那一位。但是,雞叫聲打消了他所有疑慮,這也讓他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他就出去痛哭”。(馬太福音26:75)

再沒有什麼感受比意識到自己讓主失望更可怕的事了。但感恩的是,這並非彼得故事的結局(參看約翰福音21章)。敬虔的悲傷促使彼得悔改,他與耶穌的關係恢復了。神的恩典使彼得從罪疚感和羞恥中得到釋放,他後來成爲了一位偉大、聖潔、大有能力的領袖。

你不必被過去的罪或錯誤壓得喘不過氣來。“若天父的兒子(耶穌)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36)。無論你的過去有多麼糟糕或失敗,現在悔改絕不太晚。向彼得學習吧!在服侍耶穌的道路上,你將被神大大使用。

主啊,感謝你!你受捆綁,爲的是讓我從罪中得自由。當我失敗時,請幫助我 “依着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

用自由來敬拜神

出埃及記 9:1-10:29

在服侍神的過程中,我們就能找到最美好的自由。你之所以被造,就是爲了敬拜和服侍神。這就是你人生的目的。

教皇本篤十六世(當他還在拉辛格樞機時)這樣寫道:“《出埃及記》的唯一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你們要敬拜神……迦南地之所以被賜給神的子民,就是爲了讓他們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自由敬拜真神……以色列人與法老不斷較量,就是爲了獲得敬拜真神的自由,這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唯一目的,也是《出埃及記》的精髓。”

神通過以色列民族的歷史,一次次啟示他的拯救計劃。通過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我們再次清楚看到神的這個計劃。神一而再,再而三對摩西說:“耶和華希伯來人的神這樣說:‘容我的百姓去,好侍奉我。’”(9:1)

神給了法老很多機會。摩西多次向他傳遞神的話:“容我的百姓去,好侍奉我。”(9:13;10:3,7)信息版聖經The Message把這句話翻譯爲:“釋放我的子民,好讓他們敬拜我。”

世人或許明白你的“好行爲”,卻不明白爲何要敬拜神。法老指責以色列人懶惰,以爲他們用“敬拜神”作爲逃避做工的藉口(5:17-18)。但敬拜神是我們至高無上的目的和工作。在這段經文中,希伯來語“敬拜”一詞(“avad”)既可被譯爲“敬拜”,也可以被譯爲“工作”。

神愛你。他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9)。人滅亡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如法老般硬着心腸,無視神給予的任何警告。法老的罪惡之根就是驕傲。他越是爲了保全自己的顏面,拒絕聽從神的命令,就越難改變自己的心意。

要隨時準備承認錯誤,千萬不要對神的警告置若罔聞,繼續活在罪中。無論你在錯誤的方向流浪了多久,你都可以回頭,歸向神。

神的願望是讓他的子民得自由,從而可以在任何地方敬拜他。他要將你從罪疚感、罪、癮症和恐懼中釋放出來,讓你擁有最美好的自由來愛他、服侍他、敬拜他。

主啊,感謝你說:“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36)。願我用自己的自由來敬拜你、服侍你!

佩泊的補充

《出埃及記》9:20

“法老的臣僕中懼怕耶和華這話的,便叫他的奴僕和牲畜跑進家來。”

有時,人的心腸特別剛硬。神無論向他們顯了多少神蹟,他們就是不信。但往往在最不可能的境況下,某些最不可能的人,卻對神作出了正確迴應。

今日金句:

將你心所願的賜給你,成就你的一切籌算。(詩篇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