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 三種勝利
甘力克

三種勝利

約瑟·亨格里斯Jose Henriquez是三十三位倖存者中的一個。他被困在聖何塞銅礦場距地面2300英尺深的礦井裏。此事發生在2010年8月5日。在長達17天中的時間裏,人們使用了各種營救方法,但都失敗了。礦井中的食物只夠工人們吃三天。現實極其殘酷 —— 他們很可能已經被活活餓死了。

我們有幸請到了約瑟和他的妻子比安卡來演講。約瑟向我們講述礦工是如何不斷禱告,祈求神蹟發生的。8月22日,當鑽頭鑽破隧道時,被困的礦工們用鐵棒在鑽頭上刻出痕跡,還噴了漆,大家擁抱、親吻鑽頭,將寫滿字的紙條粘在上面。但當鑽頭返回地面時,所有紙條都遺失了,唯有一張保留了下來,上面寫着:“我們都好—— 所有33人。”

這些礦工創造了一個奇蹟 —— 被困井下69天,依然生還。當時,全球共有十億多人觀看了這場大營救的電視直播。被困礦工、他們的家人、智利人民以及整個世界都在爲他們歡呼,一起慶祝這個奇妙的勝利。

信心的生活充滿了挑戰、困難和試煉,但也有得勝的時刻。在今天的章節中,我們要看看三種不同形式的得勝。

勝過仇敵

詩篇 18:16-24

大衛一生飽經戰亂。此時,他正被敵人包圍,仇敵“太強大”了(17節後半段)。但對神來說這些人不值一提。當神將大衛從那些“不可一世”的敵人手中拯救出來,將他安置在“寬闊之處”(19節)時,大衛心中充滿了得勝的喜悅。“他救拔我,因他喜悅我。”(19節後半段)

如果你正處於“寬闊之處”,別忘了感謝神;如果你身處險境,要大聲呼求神的拯救。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正經歷掙扎,那就祈求神,求他帶領他們進入“寬闊之處”。

主啊,感謝你多次將我從深淵之中救拔出來,帶領我到寬闊之處。今天,我要爲……禱告。

勝過批評

馬太福音 22:15-46

  1. 勝過批評 反對耶穌的人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陷阱,第二個問題是迷陣,第三個問題是試探(17,23,35節)。但耶穌每次都得勝了,這些充滿智慧的回答不僅讓那些人啞口無言(33節),還影響了整個人類歷史。從耶穌的回答中,我們能夠學到什麼呢?

· 不要將生活分成聖潔和世俗兩部分

首先,法利賽人想用耶穌自己的話來困住他。他們問耶穌:“請告訴我們,你的意見如何?納稅給凱撒可不可以?”(17節)法利賽人所指的這項捐稅在當時極不受歡迎。所以,如果耶穌回答“可以”,那他就會名譽掃地,人人都會厭惡他,視他爲叛徒和羅馬人的幫兇。

但如果耶穌說“不可以”,就會被視爲具有煽動性的反動言論,耶穌可能被羅馬政府逮捕甚至處決。

耶穌並沒有置法律規條於不顧,他以超然的智慧闡明瞭一個永恆原則。耶穌給出了絕妙的答案:“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21節)

每一位基督徒都有雙重“國籍”。你有責任在屬地的社會制度中履行自己的職責,作個好公民。

同時,你又是天國公民,對神負有責任。原則上來講,這二者——凱撒和神——並不衝突。神呼召你在兩種身份下都作好公民。神要你參與社會生活,而不是遠離它。

並不是說神掌管着你生活中的“神聖”部分,而政府掌管着“世俗”部分。你的整個生命都處於神的主權之下。作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是你對神忠心的一部分。就像銅錢上刻着凱撒的像一樣,你身上也有神的形象(創世記1:26)。神希望你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給他。

· 明白死亡並非終局

接下來,撒都該人給耶穌佈置了一個迷陣,這就是一個女人嫁了七任丈夫的問題。因爲撒都該人不相信復活,所以他們設計了一個極其荒謬的問題,想表明死人復活是很荒唐的。

耶穌這樣回答:“你們錯了,因爲你們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29節)耶穌使用摩西五經(即聖經的頭五卷書,也是撒都該人唯一相信的經卷)來表明,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32節後半段)。

耶穌引用神在燃燒荊棘中對摩西說的話,它出自《出埃及記》3章6節:“我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馬太福音22:32節前半段)當摩西聽到這些話時,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已經死了好幾百年。神並沒有說“我曾是他們的神”,而是說“我現在是他們的神”。這表明這些先祖依然活着。

耶穌告訴我們,生命不止在今生;人死後,生命還在延續。有一天,肉體還要復活。然而,今生和復活後的生命狀態不盡相同,因爲我們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30節)。但無論如何,聖經表明復活的的確確要發生。既然神是全能的,那又有什麼是他不能做的呢?

· 以愛爲先

法利賽人又一次試探耶穌,而耶穌再次給出了精妙絕倫的回答,這個答案直指整部舊約的核心,即:愛神(“盡心、儘性、盡意”,(第37節))和愛人(“愛人如己”,(第39節))。愛神、愛人是律法的總綱,其他所有誡命只是它的補充(第34-40節)。

在擊敗挑釁者後,耶穌反問了他們一個有關他身份的問題。耶穌引用舊約,表明基督不只是大衛的子孫,還是大衛的主(41-46節)。耶穌聲明,彌賽亞遠不是一位人間君王那麼簡單。耶穌不僅駁斥了這羣人對彌賽亞的錯誤理解,還間接點名了自己的身份。

對耶穌來說,這是個得勝的時刻:“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一言。從那日以後,也沒有人敢再問他什麼。”(46節)

天父啊,請賜給我智慧,讓我能像耶穌一般巧妙避開他人的圈套,並能應付那些不懷好意的問題。

勝過誘惑

約伯記 30:1-32:22

《約伯記》明確表明苦難和個人有罪、無罪之間沒有直接關係。這卷書的核心觀點是:儘管約伯並不完美(13:26,14:17)但並非是約伯的罪導致了他的苦難。約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1:1)

朋友們不斷譴責他,但約伯問心無愧。約伯好像站在被告席上,被“原告”“起訴”(31:35)。在今天的經文中,約伯將開口爲自己辯護(35節)。

對我們來說,約伯的生活既是一個榜樣,也是一種啟迪和挑戰;約伯爲我們展現了什麼纔是聖潔、公義的生活。

· 保持純潔

約伯說:“我與眼睛立約,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31:1)約伯也避免在心裏犯奸淫(9節)。他認識到:“姦淫本是火焚燒,直到毀滅,必拔除我所有的家產。”(31:12)

· 避免陷入物質主義

儘管擁有很多財產,但約伯並沒有倚靠自己的財富(31:24)。他沒有以黃金爲指望,也沒有對精金說,“你是我的倚靠”(31:24),他的心沒有“暗暗被引誘”(31:27)。

· 愛仇敵

約伯抵制住了誘惑,他沒有恨自己的仇敵。也沒有因敵人倒黴而幸災樂禍(31章29節後半段)。當我們看見敵人遭難,難免經不住試探,說一些憤怒的話。但約伯“沒有容口犯罪,咒詛(他的仇敵)他的生命。”(31:30)

· 慷慨大方

約伯不只是在個人生活中避免犯罪,他對僱工也很公平(31:13)。他不拒絕“貧寒人的願望”(31章16節前半段);他的大門“隨時向客旅敞開”(31:32)

主啊,請幫助我過問心無愧的生活。請幫助我保持純潔,單單信靠你。感謝你通過耶穌的十字架,使罪得赦免成爲可能。願我能靠着聖靈的大能勝過試探。

佩泊的補充:

約伯確信神知道他是無可指摘的(31:6),這給我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約伯詳盡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包括他從沒有獨享過一點食物(31:17)。有一天我回到家,發現力克把我做的巧克力布朗尼全部分給了客人,當時我心裏竟然掠過一絲不快。看來,我真是差得太遠了!

今日金句:

他又領我到寬闊之處。他救拔我,因他喜悅我。(詩篇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