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領袖的七個品質
“領袖就是影響力”,約翰·麥克斯韋爾John Maxwell這樣寫道。在全球,經麥克斯韋爾機構培訓過的領袖有一百多萬人。麥克斯韋爾指出,據社會學家研究,即便是最離羣寡居的人也能在一生中影響1萬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世上只有一位領袖。在今天的新約經文中,耶穌說:“因爲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傅,就是基督。”(馬太福音23:10)另一方面,神呼召每一位基督徒成爲領袖,因爲旁人一定會將你視爲榜樣。你將以各種方式對他人造成影響。蒙神呼召去影響他人是一項極大的特權,同時也意味着巨大的責任。
有信心
詩篇 18:25-36
大衛是一位有信心的領袖。然而,他的信心不是信自己,而是信靠神:“我藉着你衝入敵軍,藉着我的神跳過牆垣。”(29節)大衛意識到自己需要:
1.神的保護
“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們的盾牌。”(30節後半段)“你把你的救恩給我作盾牌”(35節前半段)。
2.神的力量
“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行爲完全的,他是神。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處安穩。”(32-33節)
3.神的教導
“他教導我的手能以爭戰”(34節前半段)。1992年,當我讀到這節經文時,突然意識到應當在啓發課程開始之前對領袖們(小組的帶領人和幫助者)進行培訓。
4.神的指引
“你必點着我的燈;耶和華我的神必照明我的黑暗。”(28節)“至於神,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華的話是煉淨的。”(30節)
主啊,我需要你的幫助。我祈求你的保護,希望得到你的力量和指引。請帶領我,走你完全的道路。
有品格
馬太福音 23:1-39
耶穌猛烈抨擊了當時的宗教領袖:“你們這些毒蛇的種類!”(33節)這話讓人感到震驚!因爲耶穌那個社會,文士和法利賽人極受人尊敬。
文士是律法師,他們不但承擔着維護和解釋律法的職責,還是法官。文士必須先修讀一些課程,之後被授予律法師資格。他們是聖經專家,是學生眾多的教師。
法利賽人並非神職人員,但他們熱心參與宗教活動。他們來自中產階級(不像撒都該人,屬貴族階層)。因爲虔誠的生活方式,法利賽人很受人尊敬。他們常常禱告、禁食,參與服侍,定期施捨,過着“正直、有道德的”生活。他們對社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普通民眾對他們非常仰慕。
但耶穌卻批評他們是假冒僞善之人:“他們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3節 - 信息版聖經)
耶穌提出了“七禍”。這讓我意識到,基督徒領袖應當具備七種品格:
1.正直
耶穌指出宗教領袖是假冒僞善之人(3-4節)。他說:“因爲他們能說不能行。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3節後半段至第4節)。而正直則意味着言行一致,並確保你的教導能建造他人,而不是加給人增加罪疚感或負擔,甚至把他們壓垮。
2.真實
耶穌還指出了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淺薄(5-7節)。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做的一切事都是爲了要叫人看見”(5節前半段)。但事實上,你私下裏的樣子才真正重要。耶穌談到了人與神的“隱祕”生活。你應該努力在個人生活中與神建立真實無僞的關係。
3.謙卑
耶穌警告我們不要貪戀頭銜和來自人的稱讚(8-11節)。我們應當警醒自守,以免受到“顯赫的地位”、“眾人的奉承”以及“風光頭銜”的誘惑(6-7節)。耶穌警告我們:“不要讓人這般待你,給你戴高帽子。”(8節—信息版聖經)因爲這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耶穌提醒道:“凡自高的,必降爲卑;自卑的,必升爲高。”(12節)任何時候,都要竭力高舉耶穌,而不是自己。
4.憐憫
耶穌譴責宗教領袖把絆腳石放在別人的道路上(13-15節)。他說:“因爲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13節)身爲領袖,我們需要有憐憫心,要敞開心扉,隨時歡迎所有人。
耶穌以身作則,讓我們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憐憫。他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37節)
5.異象
領袖應當具有遠大的異象。耶穌指出宗教領袖的罪,說他們心胸狹窄、鼠目寸光(16-22節),“吹毛求疵到了可笑的地步”!(19節— 信息版聖經)他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領袖必需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爲神的異象禱告,不要被小事分心。你儘可以求神賜給你一個大異象,大到如果沒有神的參與就絕不可能實現。
6.專注
要專注真正重要的事情(23-24節),避免因糾纏細枝末節而陷入律法主義。耶穌說:“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24節)我們應當專注在“那更重的事上,就是公義、憐憫、信實”(23節),(“公平、同情和委身”)。要與不公平和貧窮作鬥爭;要在與家人和他人的關係中彰顯你的“信實”。
7.慷慨
慷慨與貪婪和放縱(25-28節)恰恰相反。宗教領袖們的內心與他們的外在生活是天壤之別。耶穌要求你作真實的自己,表裏如一(27-28節)。
以上這些標準相當高,很難達到。“七禍”在29-36節達到了高潮,整本聖經中,耶穌說過最嚴厲的話莫過於這幾節經文了。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些話並不是針對尋常百姓說的。耶穌是在抨擊有權有勢的宗教領袖,因爲他們凡事竭力“擡高自己”(12節),而且“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13節)。
千萬不要將這些訓誡當成貶損人的工具,更不應該用它來攻擊那些誠心將人引向耶穌的基督教領袖。相反,我需要用這些話來警戒自己。耶穌的這番話具有挑戰意義,但要明白你該用它來挑戰誰!
耶穌當時正身處險境,毫無權勢,但在與宗教權威的正面交鋒中,他卻毫無畏懼,這真令人折服。
主啊,請饒恕我多次在上述方面虧欠你!請幫助我過一個正直、真實、謙卑、有憐憫心、有異象、專注和慷慨的生活。請幫助我,讓我像耶穌關心耶路撒冷一樣,關心我所居住的城市。
正確面對批評
約伯記 33:1-34:37
正如華理克Rick Warren牧師所言:“批評是影響力的代價。如果你影響不到任何人,就沒人對你發表評論。但當你的影響越大時,批評你的人就越多。”
約伯曾經是位受人尊敬的領袖(第1章)。可如今,他不得不忍受這些批評家們的狂轟亂炸。更讓人心痛的是,這些人全是他的“朋友”。倘若抨擊來自本該支持我們的朋友,那傷害就會更深。一些基督教領袖所遭受的不公正批評就來自他們的“朋友”,來自他們的教會 ——這真是可悲。
聽以利戶教訓實在是個煎熬。以利戶年紀輕輕,卻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頗爲自信。他狂妄地說:“我便將智慧教訓你”(33:33),“約伯說話沒有知識,言語中毫無智慧”(34:35)。不但如此,只因約伯不贊同他的觀點,以利戶又給約伯加上了一條罪狀:“他在罪上又加悖逆…用許多言語輕慢神”(37節)。
正如許多批評家一樣,以利戶也聲稱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且“絕非別有用心”(33:2-3——信息版聖經)。他宣稱別人都同意他的看法:“明理的人和聽我話的智慧人必對我說:‘約伯說話沒有知識,言語中毫無智慧。’”(34:34-35——信息版聖經)
其實,我也常像以利戶一樣,從膚淺的層面來審判神的子民。要警惕,不要陷入吹毛求疵的陷阱。
儘管迄今爲止,還沒有任何人爲某位批評家樹立過紀念碑,但人人都喜歡批評別人。對於自己的言語,我們要非常謹慎;而當他人批評我們時,我們也無需感到意外。
主啊,請幫助我,讓我不要從膚淺的層面判斷他人。對於那些面臨掙扎的人,請賜予我智慧和敏銳。請幫助我,讓我定睛於那位真正的領袖——耶穌基督,接受他的領導,效法他爲榜樣。
佩泊的補充:
我的身體並不強壯,所以特別喜歡以下這些經文:“(我)藉着我的神跳過牆垣。”(詩篇18:29);“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他是神。”(18:32);“(他)又使我在高處安穩。”(33節後半段);“他教導我的手能以爭戰。”(詩18:34);“你把你的救恩給我作盾牌”(35節前半段);“你的右手扶持我”(35節後半段)。當我感到身心疲憊時,這些話會給我巨大的安慰。
今日金句:
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行爲完全的,他是神。(詩篇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