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信靠神
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對英國展開大轟炸。一位父親雙手託着他幼小的兒子,從一棟被擊中的大樓中跑出來。前院,有一個炮彈爆炸後留下的深坑。爲了儘快尋求藏身之處,父親跳進坑裏,然後舉起雙手準備接住兒子。儘管能聽見父親的催促,男孩還是害怕,他向爸爸喊:“我看不見你!”而父親向兒子的影子喊道:“可是我能看見你!快跳!”於是,小男孩縱身跳了下去。這是因爲他相信父親。換言之,他愛自己的父親、信任他,倚靠他,對他有信心。
在聖經中,“信心”的首要含義是信任某個人。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更像是愛。在所有有關愛的關係中,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信心就是對神的信任,這種信任能改變所有人際關係。
對耶和華有信心
箴言 3:21-35
你是個自信的人嗎?如果是,你的自信從何而來?是來自你所做之事呢,還是所擁有之物?是來自你所受的教育,你的外貌,才能,還是特殊技藝?或者來自別人對你的看法?
人的自信若源於這些,也無可厚非。我們應該自信。但說到底,信心的根基應是“耶和華”。信靠耶和華的人,即便沒有過人之處,也能活得自信滿滿。
《箴言》的作者說:“因爲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第26節前半節)。你信心的對象是一個人,即“耶和華”。你儘可將凡事都交託給他。這“滿有信心的倚靠”(第23節)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方式。本段經文餘下的章節將一一解釋滿有信心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1.智慧
愚昧人“相信自己”(35節)。但信靠耶和華的人是智慧之子:“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她離開你的眼目。”(21節)智慧、良好的判斷力和分辨力來自在信心的生活中與神親密同行。
2.平安
如果一個人沒有平安,那麼他從工作、財富以及名望中所取得的所有成功就都沒有價值。平安來自和神擁有正確的關係。沒有比“平安”更舒適的枕頭,“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睡得香甜。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第24節至第25節前半節)。無論發生什麼事,你可以堅信神與你同在,他掌控一切。
3.良善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27節)我們應當抓住每一個機會行善;如果我們有能力幫助某個人,就不要耽延(28節)。
4.仁愛
“你的鄰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設計害他。”(第29節)因爲信靠神,你便有力量愛鄰舍。
5.親密
“正直人爲耶和華所親密”(32節)。當我們將信心之源放在耶和華身上,他就會將我們看作密友。《箴言》3章32節展現了一幅絕佳的畫面,表現出神與人的無比親密:“他與正直人親密協商,併爲他出謀劃策。”
6.謙卑
神“賜恩給謙卑的人”(34節第二段)如果你的自信源自依靠耶和華,那你就沒有理由驕傲。神承諾要給你祝福、恩典和尊榮(33-35節)。
主啊,請幫助我過信心的生活,與你親密同行,永遠信靠你,倚賴你。
相信耶穌
馬太福音 21:18-32
耶穌說:“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也必成就。”(21節)耶穌給出的答案是“信……信……信”(22,25,32節)。這個詞將另外三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章節聯接了起來:
1.“餵養”信心,“餓死”疑惑
耶穌說:“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着。”(22節)“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着。”(21-22節)
今天就試試看:祈求、相信,然後依靠神。
2.用行動彰顯信心
無花果樹沒有結果子,也就是說它沒有做它本該做的事(18-20節)。在下面的比喻中,小兒子也沒有做他本該做的事,即遵行父親的旨意(第28-31節)。同樣,宗教領袖也沒有做他們本該做的事,即相信耶穌。
這些宗教領袖不但不相信耶穌,反而質疑耶穌的權柄,他們問他:“你仗着什麼權柄作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23節)耶穌反問他們一個問題,即約翰的洗禮從何而來。這個問題表明,宗教領袖同樣也不相信施洗約翰。他們彼此商議:“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爲什麼不信他呢?’”(25節)
宗教領袖的信仰基於“道理”和“詭辯”,所以他們錯過了真信心的源頭 —— 耶穌。
3.憑信心進入神的國
耶穌將這些宗教領袖與“悔改並相信”的稅吏和妓女作了對比(32節)。
稅吏和妓女被視爲最下流的人(惡棍和娼妓,第32節),然而耶穌卻說,因爲他們中許多人相信他,所以信他的人反倒先進入了神的國。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看似“正直”的人對耶穌根本不感興趣?因爲他們覺得自己沒這個需要。而另一方面,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卻對耶穌非常敞開,對屬靈的事也很飢渴,這讓我感到震驚。正是通過走進監獄,我才認識到耶穌爲什麼喜歡與社會的邊緣人爲伍,因爲他們是最願意迴應耶穌的人。
任何人都有希望。無論你過去犯過多少罪,在思想、言語或行爲上有多麼邪惡和卑劣,都不能阻止你進入神的國!就好比故事中的大兒子,他所要做的只是改變心意,聽從父親的話(29節)。進入神國的方法就是悔改,信耶穌。
主啊,感謝你,因你曾說:“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着。”(22節)主啊,今日我祈求……
面對試煉,繼續信靠
約伯記 22:1-24:25
最終,約伯並不曉得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患難,但他學會了信靠神。信心意味着當你並不知曉所有答案時,依然信靠神。
經歷困難時,信心就會得到檢驗。在這段經文中,我們再次看到約伯和朋友們的明顯對比。以利法污衊約伯苦待窮人、睏乏之人和寡婦。他說,這就是約伯受罪的原因(22:10)。這些控訴與事實完全相悖!
以利法的神學太過簡單,有明顯缺陷。“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21節)但事實上,生活遠比這複雜得多。
相反,儘管約伯在充滿患難、變幻無常的世界裏苦苦掙扎,但在“呻吟”的同時,他依然對神有信心(23:2)。約伯的生活陷入絕境,神似乎相隔千里(“惟願我能知道在哪裏可以尋見神”,23章第3節前半節)。
有時,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看似都不合理。神也許正在使用環境來試煉我們的信心。無論如何,請選擇信靠神。
約伯說:“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23章第10節後半節)金塊被一次次投入火中,除去渣滓、經受鍛造,直到金匠能在它表面看見自己的倒影,如此才能成就一塊“精金”。即使正在經歷可怕的患難,約伯依然相信神將使一切苦難轉爲益處,他也將變得更加純淨聖潔。無論如何,約伯緊抓着神不放:
“我腳追隨他的步履,
我謹守他的道,並不偏離。
他嘴脣的命令我未曾背棄;
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語,過於我需用的飲食。”(23:11-12)
縱觀約伯的一生,我們發現:約伯越是經歷患難,就越有力量;越是經歷挑戰,就越頑強;越是經歷傷痛,心智就越成熟。在神苦苦試煉約伯之後,約伯的信心真是堪比精金。
主啊,當我經歷患難,似乎身處鍊金者的烈火中時,請幫助我,讓我繼續信靠你,並最終成爲“精金”(10節後半節)。請幫助我,讓我每天都過信心的生活
佩泊的補充:
讀聖經時,我常常尋找一些能鼓勵自己的經文,而跳過那些令人沮喪的話,比如“又有人從母懷中搶奪孤兒,強取窮人的衣服爲當頭”(伯24:9)。悲哀的是,這樣的事今天依然在上演。孩子們被“搶”走,賣給妓院。婦女、兒童甚至男人都淪爲奴隸。現在,我覺得無論以何種方式,我都必須站起來,與這種極度的不公做鬥爭。
今日金句: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着。(馬太福音21:2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