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 神為何允許苦難?
甘力克

神為何允許苦難?

一個1歲大的男孩從樓梯上摔下來,造成脊柱粉碎性骨折。於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在進出醫院中度過了。一次,梅德斯通的前主教蓋文·瑞德Gavin Read在周日聚會時采訪了這個男孩。男孩說:“神是公平的。”蓋文打斷了他,問道:“你多大了?”男孩回答:“十七歲。”“你在醫院總共呆了多少年?”男孩回答:“十三年。”主教接著問:“你認為這公平嗎?”男孩從容答道:“作為補償,神已經為我預備了永生。”

我們生活在一個追求即時滿足的時代,幾乎已經完全喪失了對永恒的盼望。然而,新約裏充滿了對未來的奇妙應許:所有造物都將被重塑;耶穌會再來,建立一個“新天新地”(啟示錄21:1)。在新天新地裏,再也沒有眼淚,因為痛苦和患難將徹底被粉碎。我們脆弱且會腐朽的身體將會像復活後的耶穌一般榮耀。

苦難並不是神初創宇宙的一部分(參看創世記1-2章)。在人類背叛神之前,世界上是沒有苦難的。同樣,當神創造了新天新地(啟示錄21:3-4)之後,苦難也將不復存在。因此,苦難是闖入神之世界的“異類”。

當然,這並非“神為什麼允許苦難?”的完整答案。正如我們昨天所看到的,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簡單或完全的答案,但今天的每段經文都可以讓我們對苦難有更深刻的洞見。

立足永恒看苦難

詩篇 16:1-11

今天的詩篇是舊約中少數預見未來的經文之一,它表達了在永恒中與神同在的盼望:“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你必將你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10-11節)

這就是我們對未來的盼望。這兩節經文也預言了耶穌的復活(使徒行傳2:25-28)。此生並非終局。你將在永恒中與神裏相遇,永遠享受最美好的平安和幸福。使徒保羅這樣寫道:“我想,現在的苦楚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馬書8:18)

主啊,感謝你,因我在基督裏,且有永恒的盼望 —— 我將帶著復活的身體與神在永恒裏相遇。而那裏充滿喜樂幸福,直到永遠。

明白自由與苦難的關系

馬太福音 18:10-35

神愛你。但如果愛是強迫的,那就不是愛了;只有當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愛與不愛時,愛才是真實的。神賜給人類選擇愛或不愛的自由。其實,很多苦難都是由於我們選擇不愛神或不愛他人造成的。正如大衛在今天的詩篇中所言:“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篇16:4)。

但是,耶穌明確否認了罪和患難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約翰福音9:1-3)。耶穌還指出,自然災害並非總是神降下的懲罰(路加福音13:1-5)。但有些患難確實是由罪導致的 —— 要麼是我們自己的罪,要麼是他人罪。我們在本段經文中看到這方面的三個例子:

  • 迷失

耶穌講到了“迷失的”羊(18:12)。牧人去尋找那頭迷失的羊,因為他不想讓它在迷途中受苦。

當我們迷失正路,不再受到牧人的保護時,就很容易受傷。但神永遠不會停止尋找我們的腳步,因為他“不願意這小子裏失喪一個”(18:14)。

耶穌說:“倘若你的弟兄(或姐妹)得罪你”(18:15)。這世上有很多苦難都是由他人的罪導致的,這不僅表現在世界或社會範圍內,在個人生活中也是如此。在這段經文中,耶穌教導我們應該如何尋求和解。

耶穌要求門徒做到無限度寬恕。耶穌說,當有人得罪我們時,我們應當饒恕對方,不只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18:21-22)。

寬恕極不容易。十字架提醒我們,寬恕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有多麼痛苦。寬恕並不表明我們一味贊同對方的做法,不是為之辯解,也不是要忽視對方,或假裝自己沒有受到傷害。相反,你很清楚對方的所作所為,然而你依然選擇寬恕對方。在人際關系中,你要把一切怨恨、報復和懲罰擱在一旁,把憐憫和恩典賜給傷害你的人。

  • 不饒恕

有時,寬恕真的難比登天。正如C.S.路易斯所說:“人人都認為寬恕是個好主意,直到他需要執行這個主意時……”

在耶穌最後講的比喻中,我們看到不饒恕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第一個仆人不願意饒恕那個相對來說只欠了一點錢的人(這大約是普通人三個半月的薪水,而他欠的錢則相當於普通人16萬年的薪水),這一舉動毀了他與其他仆人的關系,並最終導致他的同伴入獄。不饒恕會撕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形成仇恨和報復的惡行循環。這一點在破裂的婚姻關系、人際關系、或敵對的國家間都屢見不鮮。

罪得赦免不是你賺來的,而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你成就的。但願意寬恕他人,卻可以證明你確實明白了神赦免罪人這一真理。被饒恕的人才會去饒恕他人。神赦免了我們所有的罪,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去寬恕那些只得罪了我們“一點點”的人。

我是如此感恩,因為神沒有對寬恕我的次數和程度做出任何限制。否則,我早就超出他的限度不知多少回了。然而,當我看別人時,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想:“我很願意原諒你一次甚至兩次,但如果你繼續這麼做,可別指望我會原諒你。”

慢慢陶冶正確的態度吧 —— 以神對待我們的方式來對待他人。

主啊,請幫助我用你賜的自由來愛人、尋找迷失的人並憐憫他人。請幫助我不要為別人制造苦難,而是效法耶穌,獻出自己的生命,以減輕他人的傷害。

以慈悲對待受苦之人

約伯記 1:1-3:26

整卷《約伯記》都在講述苦難。這部書的首要問題是:“我們應當如何回應苦難?”

從《約伯記》中,我們還能窺見到苦難是怎樣來到世界的。當天使們在神面前聚集時,“撒旦也來在其中”(1:6)。他一直“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1:7)。顯然,撒旦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制造苦難。

撒旦是一位墮落的天使。看來,在人類之前,神就已經創造了另外一些自由的、富有想象力和智慧的生靈。而且在人類出現之前,靈界曾發生過一場叛亂。

許多苦難都源於一個事實,這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裏。這個世界中的所有造之物不僅受到了人類犯罪的影響,而且在這之前,也已經受到了撒旦墮落的影響。蛇在亞當夏娃犯罪之前就已存在。而始祖犯罪的後果之一,就是“荊棘和蒺藜”進入了世界(創世記3:18)。從那以後,“受造之物(就)服在虛空之下”(羅馬書8:20)。“自然”災害就是受造之物的秩序被破壞的後果。

神允許撒旦將幾個大災禍降在一個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的人身上(約伯記1:1)。約伯在物質財產(1:13-17)、家人的生命(1:18-19)、個人健康(2:1-10)以及友情等各個方面都經歷了重大打擊。

當面臨無法解釋的苦難時,我們很容易埋怨神。盡管約伯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遭受這麼多苦難,但他還是選擇繼續信靠神。約伯竟然能在患難中繼續相信和敬拜神 —— 正如他在昌盛之時一樣(1:21,2:10)。作者用充滿欽佩的語氣寫道:“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2:1 0節第二段)即使在最困苦的處境中,約伯依然對神忠心。

約伯朋友們的反應起初還是正確的(盡管我們隨後將看到,他們那些陳詞濫調完全不正確)。但初期,他們“一個人也不向他說句話,因為他極其痛苦”(2:13)。在他人遭受巨大痛苦時,若是努力向對方解釋苦難的合理性,一定適得其反。此時,我們所能做的最積極的事,就是摟住對方,“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12:15),要進入他人的哭難,盡可能分擔對方的重擔。

約伯故事的結局是,神不但恢復了約伯的財富,而且加倍賜福他。現在我們知道,通過耶穌,神有永生為我們存留,這個補償大大超過了我們今生所受的苦難。

主啊,當我們看見他人遭難時,請幫助我們向他表示同情,與哀哭的人同哭。

佩泊的補充:

*[詩篇16:7](wdbible://bible/psa.16.7)*

“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

深夜,很多思緒會浮上心頭,令我輾轉難眠。它們通常都是憂慮。如果把思緒變為禱告,神就能對我們說話、教導我們。如此一來,我們的身體才能“安然居住”(16:9)。

今日金句: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