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要到幾時呢?
你是否曾在困苦中發問:“神啊,要到幾時呢?”這掙扎和失望要到幾時?這拮据的日子要到幾時?忍受這個病痛要到幾時?這艱難的關係要到幾時?和這毒癮爭戰要到幾時?這強烈的誘惑要持續到幾時?這喪親之痛要幾時才能渡過?
我和佩泊常常拜訪布萊頓的聖彼得教會,這間教會是聖三一布朗頓教會的植堂。在一次敬拜結束後,一位女士走到我面前,她告訴我,她爲丈夫能夠信主禱告了三十七年。在這三十七年中,她一直都在呼喊:“神啊,要到幾時呢?要到幾時呢?”(詩篇13:1)
當聖彼得教堂於2009年重新開堂的那一天,她丈夫同意與她一起去教會。當他走進聖彼得教堂的一霎那,便感覺回到了家,如同“重生”了一般。現在,她先生很喜歡來教會,每週都來。神垂聽了這位女士的請求。我們談話時,她一直在說那句話:“神啊,要到幾時呢?”但她的臉上帶着無比欣喜的表情,因爲最終,神迴應了她的禱告。
“耶和華啊,要到幾時呢?”這是今日《詩篇》的開場白。一連四次,大衛呼求神:“要到幾時呢?”(詩篇13:1-2)
有時,神好像忘記了我們(1節第一段),他似乎將自己隱藏起來(1節第二段)。出於一些無法解釋的原因,我們好像無法感受到神的同在。身處在這樣的境況中,每一天都是熬煉:心中煎熬(2節第一段),愁苦與日俱增(2節第二段)。我們變得越來越軟弱,仇敵似乎已經勝出了。(2節第三段)
如果身處這樣的境況,你該如何迴應?
堅 持
詩篇 13:1-6
今天的《詩篇》表明,在漫長的困苦中,你應該堅持做四件事:
1.堅持禱告
大衛繼續呼求神:“耶和華我的神啊,求你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眼目光明,”(3節)。大衛將自己的心意向神傾吐。在神看似遙不可及的時候,更要堅持禱告。
2.堅持信靠
“但我倚靠你的慈愛”(5節第一段):我要一頭扎進你的懷抱(5節第一段 - 信息版聖經)。當生活平安順利時,人對神的信心相對較強;但一切看似不如人意時,纔是檢驗信心的時刻。
3.堅持喜樂
詩人不是因試煉而喜樂,他是因神的救恩而喜樂。他說:“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5節第二段)。
4.堅持敬拜
儘管經歷如此多的艱難,大衛還是能夠看到神的美善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6節第一段)。大衛記得神爲他所做的一切。
當你開始讚美、敬拜神時,你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我發現,經常回顧以往的經歷很有幫助。我常因過去的經歷感謝神,因爲神帶我戰勝無數的掙扎、失望和喪親之痛,我要記念他是如何“用厚恩待我”的(6節)。
主啊,今天我要敬拜你。感謝你對我的美善。面對前方的爭戰,我要相信你對我的愛永不改變。
繼續跟隨耶穌
馬太福音15:10-39
延遲並不意味着神不會完成他的應許。神不會總是立即改變我們的處境。等到耶穌再來的那一天,疾病和患難才能被最終根除。以下的故事,還有我們所經歷的神蹟和醫治,會讓我們事先品嚐未來的美好。
神的良善在耶穌身上得到完美體現。在這段經文中,我們再次看到耶穌身上那令人稱奇的良善以及他面對罪、疾病和患難的態度。
1.讓心思意念更新
耶穌說,我們的問題不是那些表面的事,比如吃的東西(11節)。因爲“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裏,又落在茅廁裏”(17節)。真正具有殺傷力的東西來自人的內心:“嘴裏所出之物始發於心”(17節)。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心裏的罪,“因爲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19節-20節第一段)
耶穌給世人的挑戰是:儘管我們可能並沒有犯謀殺或姦淫罪,但所有人在跨越第一個欄筐時就跌倒了。耶穌表明,人的第一個天性就是“惡念”。解決罪的方法並不是法利賽人所推崇的外在儀式。只有神才能改變人的內心。我們需要聖靈來潔淨和改變我們的心。
2.繼續爲醫治禱告
再沒有比看見自己的孩子受罪更令人痛苦的事了。迦南婦人的女兒“被鬼附得甚苦”(22節)。這位母親肯定無數次從內心深處發出過呼求:“神啊,要到幾時呢?”當她乞求耶穌時,耶穌似乎答非所問,但迦南婦人並沒有氣餒,而是繼續請求耶穌醫治。“但她近前來,跪下拜他,不停地乞求道:‘主啊,幫助我’”(25節)。
耶穌看見她的“信心是大的”,就醫治了她的女兒(28節)。接着,他又醫治了“瘸子、瞎子、殘疾人、啞巴還有其他許多人。”(30節)
3.繼續幫助飢渴的人
耶穌不僅醫治了疾病(22節往後),還深切關心由飢餓導致的患難。他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爲他們同我在這裏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着回去”(32節)。
耶穌善用很小的東西成就大事。他用門徒提供的少量食物餵飽了一大羣人。如果你能從生命和資源中分出一份給他人,神就能使這些資源加倍,從而祝福更多人。
如果耶穌是如此關心人們暫時的飢餓,那對於今天世界上這麼多飽受飢餓和營養不良折磨的人,他得有多焦心啊!作爲耶穌的跟隨者,我們需要爲這些人做些事情。
按理說,每個人都應該贊同耶穌所做的事。但事實上不是。當法利賽人聽說耶穌所行的神蹟後,感到了冒犯(12節)。如果耶穌都因他的所言所行冒犯了一羣人,那麼基督徒和教會會冒犯到某些人也就不足爲奇了。
主啊,請將你對遭受患難之人的憐憫心也賜給我們——無論他們的患難是來自疾病、飢餓或其它任何原因。聖靈啊,請你來!
繼續盼望
創世記 43:1-44:34
雅各可能做過與大衛類似的禱告:“耶和華啊,要到幾時呢?”(詩篇13:1第一段)。雅各遭受的患難一個接一個,似乎永無休止。他因喪失愛子悲痛了二十多年;現在又面臨嚴酷的饑荒(創世記43:1),還可能失去深愛的兒子便雅憫。雅各問道:“你們爲什麼這樣害我,……?”(43:6)然後,他幾乎聽天由命地說:“我若喪了兒子,就喪了吧!”(43:14)
最終,雅各只能信靠神,任憑兒子們帶走便雅憫。然而,當他這麼做時,事情出現了轉機。人生往往就是這樣,當我們放手,並把某個處境完全交給神時——或許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神開始做工了。
作者實在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把雅各所遭受的悲苦刻畫得淋漓盡致。猶大知道,父親已經失去了約瑟,如果再失去便雅憫,就等於要了他的命。猶大說:“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44:34)作爲讀者,我們一直都知道約瑟還活着,而且經歷這一切之後,他所有異夢都得到了應驗(43:26-28)。約瑟百感交集,再也無法忍住淚水,他不得不找一個 “可哭之地”(43:30)。
約瑟決定要考驗哥哥們。猶大變了,跟從前不一樣了。早年,他無情將弟弟賣爲奴隸(37:26-27);現在,卻願意用自己的自由來換弟弟的性命:“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44:33)。
這個故事真是一波三折,但神纔是幕後的策劃者,他一直都在做工,直到實現他的目的。神運用各種環境來磨練你的品格,使你終有一天在回顧往事時說:“因他(耶和華)用厚恩待我。”(詩篇13:6)
爲了整個家族,雅各也不得不捨掉他“唯一的”兒子便雅憫(創世記42:38)。若我們站在新約的角度,就知道聖經是在不斷提醒我們,神差他的獨生子耶穌來拯救世人。
主啊,感謝你差遣耶穌來拯救我。在危急關頭,當我大聲呼求 “耶和華啊,要到幾時?”時,請幫助我繼續禱告、繼續信靠、繼續喜樂,繼續敬拜並且繼續仰望你。
佩珀的補充
這段經文不但充滿懸念,而且感人肺腑;它讓我們的心一直懸在半空。雅各一家人經歷瞭如此多的傷害、嫉妒、欺騙和邪惡。約瑟之所以考驗哥哥們,就是爲了看他們現在的心腸如何,變了沒有?是否會爲當初的惡行感到後悔?當哥哥們向約瑟下拜時,約瑟一定在想:“還記得我當初的夢嗎?我不是告訴過你們嗎?”但他沒有這樣做。神把某些事情啟示給我們是爲了鼓勵我們,所以最好不要到處張揚。
今日金句:
但我依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詩篇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