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面對神
在一番激烈的討論、辯論和調查後,《牛津字典》最終將”後真理“(post-truth)一詞評選爲2016的年度流行詞。在2016年,該詞的使用頻率超過以往2000%,尤其在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在”後真理“時代,客觀真理的影響力遠遠低於主觀情緒。人們對謊言、不實指控以及無恥抵賴的容忍度越來越高。肆無忌憚說謊竟然成了平常事。
但如果你要買車,你肯定想知道關於這輛車的客觀事實。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你也希望對方能坦誠相待。事實上,人人都渴慕誠實和真理。
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到神痛恨欺騙。大衛說:“人人向鄰舍說謊;他們說話,是嘴脣油滑,心口不一。”(詩篇12:2)耶穌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這百姓用嘴脣尊敬我,心卻遠離我”(馬太福音15:8)。我們看到約瑟的哥哥們是如何欺騙老父親的,他們謊稱約瑟已經遇害(創世記37:31-35)。但他們心裏明白,他們無法欺騙神:“毫無疑問,我們是因爲我們的兄弟被懲罰。”(創世記42:21)
神希望你能對他誠實。神喜歡坦白直率的人。他想聽到你的心裏話。
呼求神的幫助
詩篇 12:1-8
大衛內心的呼喊是:“耶和華啊,求你幫助”(1節)。大衛爲整個社會哀哭 。然而,大衛的時代與當今社會並沒有太大區別。大衛談到了欺騙、自大、貪婪和自私。
“人人向鄰舍說謊;他們說話,是嘴脣油滑,心口不一。”(2節)
神不會因爲一個人的言辭華麗,就對他刮目相看。大衛的呼求得到了迴應,因爲神承諾會幫助軟弱和有需要的人:“耶和華說:‘因爲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嘆息,我現在要起來,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5節)
接着,大衛將神的信實與周圍人的詭詐進行了對比:“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6節)這樣的認識讓大衛滿有信心,他知道即便謊言遍地,神定會保護他:“耶和華啊,你必保護我們,你必保佑我們永遠脫離這世代的人。”(7節)
“主啊,求你幫助我!”—— 以這個禱告開啟新的一天吧。你可以請求神在一切事上指引你。
“主啊,求你幫助我!”(然後將你今天要做的每件事帶到神面前)
在暴風雨中也要與神說話
馬太福音 14:22-15:9
耶穌喜歡獨自一人到僻靜地方禱告:“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14:23)。只有當你獨自一人與神相處時,才能把內心深處的東西說給神聽。
正是因爲與神有這樣親密的關係,耶穌才能在水面上行走。他鼓勵彼得也像他一樣去做。但當彼得看見“風甚大”(30節)時就開始恐慌。我也有這種體會。一旦事情出了一點差錯,我就會將目光從耶穌身上移開。當我專注在周圍環境上時,便開始“下沉”。情急之中,彼得做了一個禱告:“主啊,救我!”(30節)
即便彼得的禱告出於驚慌失措,但它是發自內心的。“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31節)。回想我在情急之下所做的那些禱告,神對其中一些禱告的迴應真是非常奇妙。
當耶穌和彼得重新上船後,風就停了下來,然後“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神的兒子。’”(33節)
最後,門徒從內心裏發出呼喊,並敬拜耶穌。這一點很重要。因爲猶太人是獨一神論者,他們知道只能敬拜耶和華,所以,門徒敬拜耶穌的舉動顯明他們承認耶穌就是“神的兒子”。
實際上,當耶穌在水上行走時,他對門徒說的第一句話是:“放心,我是,不要怕!”(27節)“我是” I am 是神在舊約中的名字(出埃及記3:14)。耶穌告訴門徒,包括我們 —— 他就是那位偉大的“我是”。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只要知道耶穌掌管一切,你就可以無所畏懼。
你也許並不總能理解耶穌正在做的事,以及他爲什麼會允許某些事情發生,但一切盡在耶穌掌握之中,這就是能夠安慰人的真理。
人們把病人和呼求醫治的人帶到耶穌面前。他們“只求耶穌準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摸着的人就都好了”(14:36)。
在下一章節(馬太福音15:1-9)中,耶穌向法利賽人發起了挑戰,要他們省察自己的“內心”(15:8)。本段經文以法利賽人挑戰耶穌爲開頭,指責他的門徒打破了傳統。但耶穌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指出法利賽人的僞善。
聖經清楚表明,照看家人極其重要的,尤其要照顧父母,這是人人都要盡的義務。而法利賽人則聲稱,他們把本應供養父母的錢獻給了神,因此可以不用孝敬父母。這實在是詭辯(15:5)。
耶穌當衆指出法利賽人的虛僞。“假冒僞善之人”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在表演中戴着面具”。法利賽人的面具就是用嘴脣尊敬神,而“心卻遠離(他)”(15:8)。神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嘴巴。
主啊,因你是永生神的兒子,我要敬拜你。感謝你,當事情不順利時,我無需害怕;因我可以向你呼求,而你也垂聽我的禱告。
從內心深處呼求神
創世記 41:41-42:38
約瑟的一生,開端悽慘,但結局很好。約瑟曾經陷在“深坑”裏(創世記37:24),被困在“監獄”裏(39:20),但最終,他安然居住在“宮殿”裏(45:16)。
像聖經中的許多人物一樣(如耶穌,施洗約翰,以西結,還有在聖殿裏服事的祭司和利未人,請參看民數記4章),約瑟在三十歲時才踏上人生正軌(41:46)。在此之前,約瑟一直在經受磨練。現在,他被任命“治理埃及全地”(41:41)。
在約瑟經歷苦難期間,神已經鑑查了他的心。從十七歲到三十歲的這十三年裏,約瑟經歷了眾多大患難:被拋棄、忍受不公、被關進監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約瑟肯定懷疑過神,不知他到底在做什麼。但從頭至尾,神都在預備約瑟,好讓他“治理埃及全地”(41:41)。
神知道約瑟值得信賴,因爲約瑟的心地正直。在歷經試煉期間,約瑟一直親近神。身處祝福還是爭戰並不最重要;關鍵問題是,你是否親近神,並從心底裏與他溝通。
約瑟給他的兩個孩子取名,一個叫瑪拿西(“神使我忘了所有困苦”,51節);一個叫以法蓮(“神使我昌盛”,52節)。這兩個名字的共同之處就是它們都包含三個字——“神使我”。無論是在患難時期(瑪拿西),還是在興盛時期(以法蓮),約瑟承認是神在掌管一切。
不要讓你的心因患難而變得苦毒,也不要讓它在興盛的時候自誇。要知道,神在所有境遇中掌權。
與約瑟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他的哥哥們,這幾人不得不爲欺騙和罪惡買單(42:21往後)。“現在,我們正因當初對弟弟的惡行付出代價。當時他乞求我們憐憫,但我們沒有聽他的懇求,現在輪到我們陷入困境了。”(21節 - 信息版聖經)“他們的心沉了下去”(28節),他們哆哆嗦嗦說道:“我們是誠實人”(31節)。
至此,約瑟的夢都應驗了。儘管歷經眾多苦難,他依然一直信靠神,對神忠心。約瑟一生開始很糟,但結局很好。
永遠不要放棄神賜給你的異象。即使你可能起初陷在“深坑”裏或被困“監獄”中,但是,如同約瑟一樣,你最終可能身處“宮殿”之中。正如喬伊斯·邁爾Joyce Meyer所述:“無論你從何處開始,你都可能得到一個完滿結局……即使今天你正陷在坑裏,神依然能擡舉你,並在你身上,或者通過你成就偉大的事!”
主啊,請幫助我過一個完全正直的生活。願我心口如一。神啊,當我禱告時,請你幫助我發自內心地與你說話。感謝你傾聽我內心的呼求。
佩泊的補充:
信心的高峯和低谷
因爲只看到洶湧的波濤,彼得從勇敢的信心之舉(在水面上行走),沉入了恐懼的深淵。
而約瑟,從一個被人遺忘的囚犯,成爲最強大國家的宰相。
約瑟已經爲登上權力之巔做好準備。他不但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也使一國經濟免於崩塌。我們需要有更多像約瑟一樣敬畏神的人,他們擁有前瞻性的眼光,不凡的能力;他們可以帶領人民實現神的旨意。
今日金句
“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馬太福音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