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犯罪?
英國媒體常對那些“姑息罪犯”的法官們大聲斥責。他們認爲這些法官太過仁慈、未對罪行施以合適的刑罰。
作律師時,我注意到法律界並不喜歡“寬容”的法官。因爲社會期望法官伸張正義,而不是僅僅表現出仁慈。
但另一方面,人們又渴望在人際交往中得到憐憫。慈愛的父母會對孩子寬容。朋友之間應該做到彼此諒解。通常,公正和憐憫不能同道而行。我們要麼希望看到正義得以伸張,要麼渴望施予憐憫,但這二者很難兼而有之。
然而,神既按着公義審判,也滿有憐憫。他是如何將這明顯矛盾的二者結合起來的呢?答案就是:耶穌的犧牲使神的公義和憐憫同時存在。
當我第一次遇見耶穌時,聽到過一個例子,它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爲我們所成就的一切:有兩個人,從小學初中高中直到大學都是同學,因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他們各奔前程,失去了聯繫。其中一人成了法官,而另一個人起起伏伏,最終淪爲罪犯。一天,罪犯站在了這位法官面前。罪犯承認自己有罪。但法官認出此人就是他的昔日好友,這令他處在兩難境地。而實際上,神所面臨的也是兩難境地。
他是法官,所以必須公正執法,不能因爲和罪犯的特殊關係而放過這個人。但另一方面,他又想施憐憫給這位朋友,因爲他愛他。最後法官宣判,這名罪犯當交出數額不菲的罰金 ——這就是公正。然後,法官走下了審判臺,來到罪犯面前,寫了一張與罰款額度相同的支票。他把這張支票交給那個罪犯,並說他願意替他承擔刑罰—— 而這就是憐憫、愛和犧牲。
我舉的這個例子並不十分恰當。因爲我們的境況比那名罪犯更糟。我們所面臨的刑罰不是罰款而是死亡。其次,你與神的關係卻要比這兩人更親密。神不只是你的朋友,他還是你的父親;而天父對你的愛超過世上任何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第三,神付出的代價也更大。爲了給你的罪買單,神付出的不是金錢,而是他自己——神以耶穌的形象來到世界,擔當了罪的刑罰。
神根本不是姑息罪犯。出於公義,神要審判我們,因爲我們有罪;出於憐憫和愛,他降世爲人,成爲聖子耶穌基督,爲我們承擔刑罰。通過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神既做到了公義又做到了憐憫。
仰賴神的公義
詩篇 9:13-20
大衛知道耶和華是一位公義的神。“耶和華已將自己顯明瞭,他已施行審判;”(16節第一段)“求你憐恤我,……,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美德。”(13節第二段-14節第一段)
在本詩篇中,大衛既祈求公義又祈求憐憫。大衛希望神通過審判他的仇敵將憐憫賜下來:“耶和華啊,求你起來,不容人得勝,願外邦人在你面前受審判。”(19節)
我們有時會從負面角度看待公正,因爲公正首先意味着懲罰。但公正絕對是積極的。在《希伯來書》中,公正一詞(mishpat)還有糾正的意思。正是因爲神的公正,大衛才能如此有信心地說:“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遠落空。”(18節)
主啊,謝謝你,你是一位公義的神。感謝你,終有一天,你將在所有充斥着不公的地方施行公義。感謝你,窮人和被壓迫者終將得到公正的待遇。
接受耶穌的憐憫
馬太福音12:1-21
有時,我們會在包裹上特別註明 - “易碎,請輕拿輕放”。你是否覺得自己也需要被貼上這樣一張條子?
耶穌斷然拒絕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1-12節),他引用併成就了先知何西阿的預言:“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馬太福音12:7,何西阿書6:6)公義和律法主義不是一回事;事實上,它們是對立的。出於極大的憐憫、愛和同情,耶穌在安息日治好了一個病人,因此違背了法利賽人的律法和規條(馬太福音12:13-14)。
耶穌將憐憫和公義結合了起來。舊約多次提到神將在世上施行公義,而耶穌成就了這一預言。馬太在此處引用了以賽亞的預言(以賽亞書42:1-4),這預言被耶穌成就了(馬太福音12:18-21)。“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18節第三段),“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20節第三段)。
同時,耶穌又滿有憐憫、愛和同情。“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20節)生活中,我們有時會感到身體、情感以及屬靈上都很脆弱,覺得自己就像那“被壓傷的蘆葦”或是“將殘的燈火”。
在我們軟弱和無助時,耶穌不斷向我們彰顯憐憫、愛和恩慈。如果你感到自己十分易碎,別擔心,耶穌會輕拿輕放。
此時,耶穌所引用的正是《以賽亞書》40-55章中“僕人之歌”的其中一首。這些詩歌所講述的都是一位受苦的僕人,如何爲了讓罪得赦免,而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以賽亞書52:13-53:12)。
這幾首“僕人之歌”將神的憐憫和公義同時彰顯了出來。神讓世界歸正,不公和壓迫被終止,窮乏人和被擊打的人得到了釋放。然而做出犧牲、承擔刑罰和罪的後果的人卻是神。我們不但沒有被神的公義壓垮,反而被他的公義釋放了。公義和憐憫在十字架上相遇,並完美融合在一起。
主耶穌,感謝你,你作爲受苦的僕人來到這世上。感謝你,通過你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使得公義和憐憫能同時並存。
因神的犧牲而歡喜
創世記 31:1-55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上司承諾要提拔你,卻從未兌現;爲完成某項任務徹夜加班,卻換不回一句感謝?被別人嫉妒、控告或成爲一場陰謀的犧牲品?
本段經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極多共鳴。在我們遭受挫折和痛苦的日子裏,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安慰的是知道神在至高之處掌權,且最終是他說了算。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一個家庭的破裂。或許拉班認爲女婿爲他做牛做馬是理所當然的;但顯然,雅各感到自己被利用了,他“見拉班的氣色向他不如從前了”(2節)。他全力以赴工作,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我盡了我的力量服侍你們的父親”(6節)。
雅各的工作一定異常辛苦。他的岳父是位相當苛刻的老闆。無論是意外丟失還是被他人偷走的羊,他都要雅各賠償損失(39節)。雅各的工作條件也差強人意(40節)。
雅各認爲自己受了欺騙。拉班不但沒有給他漲工資,還十次降低了他的工錢(7節)。拉結和利亞也感到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她們相當於被賣給了雅各,但婚後卻要眼睜睜看着親生父親嫉妒丈夫的成功(14-16節)。
拉結和利亞對父親感到不滿,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們的應對之策實在不妥。當拉班外出工作時,她們全都逃跑了,沒有留給拉班跟孩子以及外孫們道別的機會(26,28節)。不但如此,出於某個不可思議的原因,在沒有告訴丈夫的情況下,拉結偷走了父親的東西。
儘管如此,神依然賜福給雅各:“然而神不容他(拉班)害我”(7節)。雅各變得比拉班更加興旺富有。神呼召雅各回到父親以撒的家,並應許他說:“我必與你同在”(3節)。雅各做了正確的事,但他的方式卻是錯誤的。儘管如此,神還是出手相救,在夢中向拉班說話(24節);不然,雅各極有可能要兩手空空地離開岳父家了(42節)。
最終,拉班和雅各達成了令雙方都滿意的協定。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了一些有關未來的小小提示 —— 雅各和拉班都祈求神施行公義(53節)。和解之後,他們進行了獻祭活動(54節)。
聖經通過雅各和拉班尋求神的公義並獻祭這件事再次提醒我們,在十字架上,神的公義和憐憫得以並存。
天父,我怎麼感謝和讚美你都不夠。感謝你的公義和憐憫。感謝你讓耶穌爲我們犧牲。感謝你,當我遭遇不公時,可以仰望你的保護和憐憫。請幫助我成爲一個滿有憐憫的人,正如你對我滿有憐憫一樣。
佩泊的補充
拉結偷了她父親家的神像,她到底想幹什麼?還有,拉班家裏供着這些神像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
這證明拉班家裏還有其它神!拉結不但偷了東西,還撒了謊,她讓父親如此丟臉……。難怪神需要賜下十誡!
今日金句: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 (馬太福音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