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暴風雨
2003年7月31日,冒險家貝爾·格雷斯Bear Grylls帶領一支由五人組成的團隊,乘一艘充氣橡皮艇開始了穿越北大西洋之旅。他們從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出發,準備前往蘇格蘭的約翰·奧葛樓慈(途徑拉布拉多海和丹麥海峽)。8月5日,海上起了巨大的風暴,海浪足足有100英尺高。他們與衛星失去了聯繫,大家都以爲這六人絕無可能生還(我們也這麼想)。但感謝神,冒險家們活了下來,我們也有幸聽到他們的故事(《冰海狂濤》Facing the Frozen Ocean),貝爾·格雷斯著)。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如此險境。但耶穌說,我們都要面對生活的暴風雨(馬太福音7:25-27)。生活並不容易,人要經歷各樣挑戰。亞伯拉罕、大衛、門徒,他們都遇到了暴風雨。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呢?
拿起信心的盾牌
詩篇 7:10-17
在風暴來臨時,大衛說:“(至高)神是我的盾牌……我要照着耶和華的公義稱謝他,歌頌耶和華至高者的名。”(10節第一段,17節)
假如我們陷入誘惑,並開始暗暗滋養它、享受它,那要聽聽大衛的警告:“試看惡人因奸惡而劬勞,所懷的是毒害,所生的是虛假。”(14節)在另一處,大衛這樣形容陷在誘惑中的人:“他掘了坑,又挖深了,竟掉在自己所挖的井裏。”(15節)
使徒保羅也說,你要拿起盾牌,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以弗所書6:16)。這盾牌就是“信心”,正如大衛在此所言,他的盾牌就是“至高神”(7:10)。面對敵人攻擊時,至高神就是你最好的保護。
主啊,感謝你,因爲我也能說:“至高神是我的盾牌”。
信靠救主耶穌
馬太福音 8:23-9:13
有時,暴風雨會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形下忽然而至:“海里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8:24)耶穌此時正在船上睡覺,門徒也在船上。
按道理來說,門徒早就應該對加利利海的暴風雨習以爲常了。但這次他們驚慌失措,是因爲風暴是瞬間形成的,掀起的浪足有20英尺高。面對如此大的風浪,門徒慌了神,他們叫醒耶穌,對他說:“我們喪命啦!”(25節)
因暴風雨而恐懼是很自然的(至少我是這樣)。有時,耶穌好像是“睡着了”(24節),他似乎對我們的問題沒有任何反應。但感謝神,我們可以像門徒那樣大聲呼喊:“主啊,救我們!”(25節)
遇到暴風雨時,人們的自然反應是懷疑和恐懼。但耶穌告訴我們,基督徒對待暴風雨的態度應當是:信靠他(“你們這小信的人哪”,26節第一段),而不是恐懼害怕(“爲什麼膽怯呢?”,26節第一段)。耶穌完全有能力平靜風暴,他正是這樣做的。
通過這個神蹟,耶穌顯明大自然也會聽命於他(“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27節)。在這之後,耶穌馬上證明他對靈界的惡魔也有權柄。耶穌讓兩個被鬼附的人重獲自由(28-34節)。荒唐的是,有些人因爲耶穌施行神蹟,竟然請求他離開。這些人只關心財物,耶穌跟他們不一樣,耶穌關心的是人。
接下來,耶穌又表明了一個真理,這就是赦免比醫治更重要。然而,醫治並非不重要—— 因爲耶穌同時成就了這兩件事。通過治好癱子,耶穌顯明他對疾病和殘疾也有權柄(9:1-2)。“眾人看見都驚奇,就歸榮耀與神,因爲他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9:8)
有時,狂風暴雨中也會有片刻安寧。今天的這段經文就以這暫時的平靜結束:耶穌呼召馬太跟從他,馬太邀請耶穌到他家去吃筵席。
看見耶穌和“一羣聲名狼藉的人”吃飯(10節),法利賽人感到很吃驚,他們說:“你們的老師做的是什麼榜樣呢?竟然和一羣流氓惡棍混在一起?”(11節 – 信息版聖經)。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12-13節)
神的“憐恤”本來就是給那些不配得的人的,他將慈愛和饒恕賜給這些罪人。今天,請接受並享受神的憐恤並開始憐恤他人吧!
主啊,感謝你。在面對生活的一切暴風雨時,我可以大聲呼喊:“主啊,救我!”請幫助我時刻信靠你,不至害怕。
爲神的供應感恩
創世記 21:1-23:20
無疑,亞伯拉罕也在生活中遇到了暴風雨。這段經文充滿掙扎,但開頭卻是一段美好的平靜時光:“耶和華按着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他所說的給撒拉成就。”(21:1)與我們無異,亞伯拉罕和撒拉也要長時間耐心等待;但最終,神的應許實現了。在這漫長的等待中,神給我們的挑戰就是能否繼續信靠他。
“當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到神所說的日期,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2節)這真是個無比喜悅的時刻!撒拉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6節)
但很快,亞伯拉罕就迎來家庭內部的一場暴風雨,就是以實瑪利嘲笑以撒(9節),而這也導致了這個家庭產生更深的裂痕(10節)。夏甲和以實瑪利最終被迫離家(14節)。這些分裂都是由亞伯拉罕缺乏信心造成的,他不相信撒拉還能生育,於是才納夏甲爲妾。
有時,陷入危機完全是我們咎由自取的結果。但即便如此,神依然與亞伯拉罕同在(12-13節),而且還看顧並賜福了夏甲和以實瑪利(17-18節)。在這一系列由罪導致的危難中,我們看到神的恩典始終如一。
亞伯拉罕即將面臨生活中最大的暴風雨:“神要試驗他”(22:1)。
有時,神允許我們接受考驗。我認爲自始至終,神都從未打算讓亞伯拉罕將以撒作爲祭品。獻孩童爲祭一直是神所恨惡的。神只是想讓亞伯拉罕建立起正確的優先次序。
新約提醒我們,神是先應許要讓以撒擁有後裔,然後纔要求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希伯來書11:17-19)。所以此事件不但是神對亞伯拉罕的優先次序,也是對他信心的考驗。
亞伯拉罕迎來了信心的大考。他必須相信,即便要將以撒獻祭,神仍然能夠實現他對以撒的應許。亞伯拉罕必須信靠神,相信無論發生什麼事,神都會把以撒完好如初地賜給他(希伯來書11:19)。
這也是有關優先次序的考驗。你與神的關係本該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它應該比你所有的財物、神賦予你的使命、甚至比你最親密的親人還重要。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亞伯拉罕都願意順服神。亞伯拉罕的偉大就在於他愛神超過愛任何人或事。
感謝神,他親自預備了必需的祭物(“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8節)。這預示着神將替我們做出更偉大的犧牲。當你揣摩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心境時,也許能稍稍體會神在犧牲他獨生愛子時所付出的代價(約翰福音3:16)。
耶穌就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29)。既然神能做出如此之大的犧牲,來滿足我們最大的需要,難道他不會供應我們其他所需嗎?亞伯拉罕將神稱爲耶和華以勒 —— 這也是神在舊約中最偉大名字之一,它的意思是“耶和華必預備”(創世記22:14)。亞伯拉罕認識到,神的特性之一就是爲人預備。
神是偉大的供應者。這個真理一次又一次顯明在我的個人生活和團契生活中。神是如此信守諾言。正如使徒保羅所說:“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的都充足。”(腓立比書4:19)。
而我們的任務就是順服神(即“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馬太福音6章33節第一段);神應許,如果我們這麼做,他就將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第二段)。
神的供應和賜福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創世記22:16-18)。這段經文這樣總結:“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18節)。
主啊,感謝你,因爲你是我的盾牌、救主和供應者。請幫助我信靠你,不會害怕。請幫助我永遠把你視爲生活的第一優先。
佩泊的補充
馬太福音 8:23-9:13
今天的這篇新約經文提醒我們在逆境中依然信靠耶穌的重要性。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裏,耶穌也有能力讓一切重新走上正軌(8:26,32;9:5-6)。
今日經文
“神是我的盾牌”(詩篇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