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你是否正面臨某個看似無法走出的困境?是否正在一個難以挽回的人際關係中掙扎?又或者健康出了問題?工作遇到挑戰?或被一個壞習慣或癮症所捆綁?
無論未來一年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你要記住: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亞伯拉罕已經100歲了,他的妻子撒拉也年逾90。神曾應許賜給他們一個兒子。但他們心裏說:“這怎麼可能!”於是,神拋出這句偉大的反問:“在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創世記18:14)回答當然是:“沒有!”如果撒拉在“年紀老邁且過了生育期”仍能懷孕生子(11節),那對神來說就沒有什麼難成的事。
我們將在今天的幾段經文中看到人生的三大挑戰。無論挑戰多麼大,我們需要謹記: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抵制誘惑
箴言1:8-19
耶穌從來沒有勸誡我們要從世界中隱退。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的挑戰是要“在世界裏”,但“不屬於這世界”。神呼召你抵制世界的誘惑。
《箴言》教導我們該如何在這個問題上取得平衡:“我兒,惡人若引誘你,你不可隨從。”(9節)“他們若說:‘你與我們同去,我們要埋伏留人之血,要蹲伏害那無罪之人。’”(11節)不要向惡人屈服。
在我作律師的那段時間裏,我發現很多人都是因爲禁不住惡人的誘惑而走向犯罪的。
不要因爲周圍的人都在做某件事——比如酗酒、濫交或逃票,就被引誘做同樣的事。《箴言》警告我們:“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15節)你不能將“大家都在這樣做”當成行惡的正當理由;更不能以“這世界的法則就是如此”來爲自己的惡行辯護。
最後,如果你的腳“奔跑行惡”(16節),或“貪戀財利”(18節第一段),那你將無法享受生活。因爲“凡貪戀財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這貪戀之心乃奪去得財者之命。”(箴言1:19)
世界的誘惑的確巨大,但是,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主啊,求你在新的一年賜我力量,讓我能夠抵制住這世界的誘惑,不陷入任何形式的罪惡之中。
像耶穌一樣生活
馬太福音6:25-7:23
耶穌的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言語。他的話極具挑戰性。比如,耶穌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7:12)這一黃金法則看似簡單,但實行起來卻難比登天。“先問問自己你想讓別人如何待你,然後以此爲目標,努力行在他人身上。”(12節 - 信息版聖經-譯者翻譯)
對於登山寶訓,最大的挑戰不在於理解耶穌的話,而在於將它們付諸行動。耶穌的教導清楚明瞭,但其中的一些標準卻很難達到。但是,“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 停止憂慮,開始生活
耶穌命令我們不要爲生活和物質需求而憂慮(6:25,28-31)。我們應當思考在先,計劃在先,但千萬不可憂慮在先。要相信天上的父親定然供應我們(26節),因爲他知道我們的每一項需要(32節)。信心是憂慮的解藥。
你無法用思慮使自己的壽數多加一刻(27節)。正如彭柯麗Corrie ten Boom所說:“憂慮無法倒空明天的悲傷;但它卻能耗盡今天的力量。”
要活在“日密艙”裏,把過去和未來都關在外面。過好今天的日子,不要借用明天的憂慮:“因爲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34節)。今天就下定決心不要爲明天憂慮。要相信神每天都會賜你當天所需。
· 分清優先次序
耶穌要你改變原有的野心和錯誤的優先次序。尋求神的動力應該是神本身而不是他能爲我們帶來的利益。神不希望他的朋友只想着如何從他那裏得好處。神希望你尋求他的“同在”,而不是他的“禮物”。
現在就擔起這些激動人心又具有挑戰性的責任吧:“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3節)
· 勿論斷
不要在背後論斷人,不應該享受找茬的樂趣或懷着惡念來推斷他人的動機。如果我們知道對方都經歷了些什麼,瞭解他的悲傷和曾經的不幸,那我們就不會那麼快下結論了。耶穌告訴我們,要先爲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優先次序。在嘗試改變他人之前,應當先改變自己(7:1-5)。我們不應該撒播嚴厲的批評和論斷,而應當撒播憐憫、仁慈和愛。
· 恆切禱告
說到禱告,不要反覆嘮叨,而要持之以恆。耶穌曾承諾,他會應允我們的禱告(7-8節)—— 如果我們禱告,就會得到奇妙的迴應(9-11節)。
· 敢於活得不一樣
要堅持走窄路,因爲窄路通向永生(13-14節)。在這條窄路上,沒有地方容納驕傲、欺騙、憤怒、恨仇敵或不饒恕人。
在這條路上,謙卑是貫徹始終的準則。你必須學會給予、禱告,操練自制並首先尋求神的國。這是一條純潔、正直、誠實和饒恕的道路;這是一條“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12節)的道路。通過你在品格、生活方式、教導、行爲、影響力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改變,你就會彰顯出聖靈的果子(15-23節)。
主啊,當我按照耶穌的標準生活時,我定會遇到挑戰。然而我要感謝你,因爲在你沒有難成的事。今天,請用你的聖靈充滿我,幫助我接受挑戰,按照耶穌的方式生活。
在艱難時刻信靠神
創世記17:1-18:33
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並向他提出巨大挑戰:“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17:1)。緊接着,神賜給他一個奇妙的祝福:“我要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2節)難怪亞伯拉罕會“俯伏在地”(3節)。
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承諾將迦南地賜給他;神還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將極其眾多(4-8節)。爲了強調這一應許,神特意將亞伯蘭這個名字改爲亞伯拉罕,其意思是“多國之父”(5節)。神也將撒萊的名字改爲撒拉,因爲她將作“多國之母”(16節)。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標記就是割禮(9-14節)。
神不止一次告訴亞伯拉罕他將會有個兒子,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向他肯定這一應許必將實現(15:4,17:16,18:10)。同樣,你也可以期盼神會針對你生活中的重大問題跟你說話,並在隨後的日子裏多次肯定他的應許。
亞伯拉罕與神的關係非常親密,他甚至與神對話。亞伯拉罕爲以實瑪利懇求神,神回答說:“可以... 但是…。”(17:19)神的意思是,他不光要回應亞伯拉罕爲以實瑪利的祈求,而且要做更大的事,這事將大大超過亞伯拉的所求所想(19-21節)。
當神第三次向亞伯拉罕肯定這一應許時,他差派了“三位訪客”(18:1-15)。若我們透過新約來看這段經文,就會明白這三位訪客其實是三位一體神的影像。很顯然,當時有三個人(2節),但他們卻作爲一個整體說話:“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13節)
魯布烈夫Rublev的名畫(創作於1410年)闡釋了這一情節。這幅畫描繪了三位天使拜訪亞伯拉罕。它象徵着神的三個位格在愛中合爲一體。
神應許亞伯拉罕:“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裏,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10節)聽了這話,撒拉暗自發笑。她心想:“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12節)
撒拉有着尋常人的弱點,這點其實讓人很受安慰。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撒拉爲什麼暗笑,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嗎?’”(13節)“撒拉就害怕,不承認,說:‘我沒有笑。’”(15節)我們都會受誘惑,爲了避免麻煩而撒謊。聖經從未試圖將信心偉人們刻畫成毫無瑕疵的完人。除了主耶穌,沒有人是完美無暇的。
對此,神的反應是重複他的應許:“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14節)
主啊,感謝你,無論我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在你沒有難成的事。請幫助我在今年繼續信靠你。
佩泊的補充
馬太福音6:25
“不要爲生命憂慮……。”
生活中,我常常爲這憂慮、爲那憂慮——家庭、健康、甚至穿什麼衣服!我發覺做到毫無憂慮真是很難。因爲如果你不憂慮,就會讓人覺得你毫不關心。
關心某事,併爲之禱告,和因此事憂心忡忡,這之間需要一個平衡。我覺得,掌握平衡的關鍵就是要真正相信神會傾聽我們的禱告,而且會做工。希望神並不介意我們一次次地求問他!
今日金句: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爲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