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雙倍的祝福
甘力克

雙倍的祝福

我喜歡“憐憫”這個詞。我是如此感激神,因為他滿有憐憫。在《威尼斯商人》中,主人公波西亞發表了一段演說,莎士比亞借這段演說概括了“憐憫”的魅力:

憐憫不是牽強附會,

它好比綿綿細雨從天堂降下。

在它降落之處,人們蒙受雙倍祝福;

給予的人和接受的人都得到了

(第五幕第一場)

當你蒙受憐憫時,你被祝福 ;當你施予憐憫時,你也會被祝福。

大聲呼求憐憫

詩篇6:1-10

你是否有極其掙紮、一切都不順心的時候?你是否會感到“軟弱”(第2節)、“骨頭發顫”(第2節)、“驚惶”(第3節)、“困乏”(第6節)、“唉哼”(第6節)、“流淚”(第6節)和“因憂愁眼睛幹癟”(第7節)?

有時,這種困苦是我們的罪造成的;而有時,則是因為親友離世、突如其來的打擊、人際關系障礙、家庭破裂、疾病、工作問題、失業或遭遇敵對。

大衛常常遇到困難,但他總是大聲呼求神的憐憫:“耶和華啊,求你可憐我”(2節)。因為大衛知道耶和華是一位憐憫人的神。他禱告說:“……,因你的慈愛拯救我。”(4節)

有時,困苦好像永無止境。你若正在爭戰之中,就要像大衛一樣,向神哭喊:“耶和華啊,你要到幾時才救我呢?”(3節)你可能會感到就算哭聲再大,神也並沒有聽。但事實是:神在聽。終有一個時刻,我們能像大衛那樣說:“……因為耶和華聽了我哀哭的聲音。耶和華聽了我的懇求,……。”(8-9節)

主啊,感謝你“永不斷絕的慈愛”和憐憫。(4節)感謝你垂聽我的呼求,接受我的禱告。主啊,請憐憫我!

施予憐憫

馬太福音5:43-6:24

憐憫人是耶穌教導的核心之一。 “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5:44-45第一段)愛不僅僅包括憐憫,但憐憫絕對是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為什麼要憐憫那些錯待我們的人呢?耶穌在這段經文中給出了三個理由:

  • 首先,憐憫仇敵就是在效法我們在天上的父——“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45節第一段)。神也憐憫那些敵對他的人。“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45節第二段)

  • 其次,憐憫仇敵顯出我們與世人不同。“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46節)任何人都愛那些喜歡他們,或他們喜歡的人。但你既被呼召,就當與眾不同,就應該具如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所說的,那種“非凡”基督徒標記。

  • 第三,饒恕和接受饒恕之間存在一種聯系。我們不能一面欣然接受神的憐憫,一面拒不憐憫他人。我們不是因為饒恕他人而賺得神的饒恕。但耶穌說,饒恕人是我們接受天父饒恕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如果你不饒恕人,就不能接收來自天父的饒恕。如果你拒絕盡你的本分,就等於把自己從神的恩惠中隔絕了”(15節 - 信息版聖經)。每天,我們都需要接受神的憐憫和饒恕;同樣,每天,我們也需要憐憫和饒恕他人。

耶穌還表明我們該如何在行為上表達憐憫。他強調了禱告的重要性。耶穌告訴我們,要“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5:44)。為敵人禱告,這能幫助我們從神的角度來看待他們。通過禱告,你與敵人站在一起,並把他們的罪行和悲痛擔在自己肩上,替他們向神祈求。禱告就是愛的檢測紙。若我們進入神同在的光中,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就會被顯明出來。

憐憫也是主禱文的核心:“ 赦免我們的罪,如同我們赦免人的罪。”(6:12)(當然,主禱文中除了憐憫之外,還有其它很多內容,我會在今後陸續提到。)

禱告時,耶穌教導我們要這樣做:

  • 要安靜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6節第一段)

  • 要誠實

簡簡單單、老老實實(6節第二段 - 信息版聖經)

  • 要簡單

與這樣一位愛你的神在一起,禱告大可不必長篇大論。(9節第一段 - 信息版聖經The Message)

最後,憐憫也應當是我們給予的核心。慷慨大方是憐憫他人的一種方式。“你施舍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查看,必然報答你。”(6:3-4)

每次當我讀登山寶訓時,我都深切意識到自己需要神的憐憫。

主啊,感謝你憐憫我,感謝你赦免了我的罪。主啊,請幫助我總是以憐憫待人。

接受神的憐憫

創世記14:1-16:16

今天的兩段舊約經文均向我們指明神的憐憫是如何臨到我們的。

  • 通過耶穌接受神的憐憫

這段經文一開始講述了四王打敗五王的故事。亞伯拉罕的侄子羅得被四王抓獲(14:12),亞伯拉罕馬上前去解救(16節)。這之後,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在得勝返鄉途中,亞伯拉罕接受了麥基洗德的祝福(18-20節)。

在《希伯來書》第7章中,作者道出了這個神秘事件的原委。原來,這一事件是指向耶穌的。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要高於舊約中所有的祭司(這些祭司都是利未人)。亞伯拉罕乃是利未人的先祖 —— 利未人是“從亞伯拉罕身中生的”(7:5)。既然亞伯拉罕將自己所獲財物的十分之一奉獻給麥基洗德(14:20);那利未人自然要承認麥基洗德的職分高於他們。

麥基洗德預表了耶穌。耶穌是至高的大祭司,他在十字架上一次獻上完美的祭,使我們所有的罪被完全赦免。因此,十字架終結了人們對舊的祭司體系以及獻祭制度的需要。

“餅和酒”(18節)不但預表今後信徒舉行聖餐儀式時所用的餅和酒,也表明耶穌作為祭品的一次性和完全性 —— 耶穌的身體破裂、寶血流出,使我們得以被神完全饒恕並接受他的憐憫。

  • 因著信心接受神的憐憫

接下來,經文敘述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承諾,盡管亞伯拉罕與撒拉膝下無子且年紀老邁,但神說他們的後裔將像天上的星星那樣多。“亞伯蘭罕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15:6)

你不但被赦免,滿有憐憫的神還宣稱你是“與他同起同坐的朋友”(6節)。新約經常提到這節經文,因為它表明憐憫、饒恕和公義都是因著信心,即通過信靠神而獲得的(請參看羅馬書4:1-5;加拉太書3:6)。

還有一點讓人倍受鼓舞,那就是盡管亞伯拉罕被作為信心偉人列在《希伯來書》第11章中,但當我們研讀《創世記》時就會發現,亞伯拉罕也有軟弱的時候。

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的禱告似乎始終未蒙應允。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主意,用人的辦法來達成神的目的(16:1-2)。二人決定讓亞伯拉罕與使女夏甲同房,之後,以實瑪利誕生了(16:2-4)。一個罪行導致了另一個罪行:撒拉苦待夏甲(16:5-6)。

第一次,神被稱為El Roi,意思就是“看顧人的神”(16:13)。你也會遭遇到夏甲經歷的不公。但你要知道,神“照看”人,他會幫助你過信心的生活。神能看到你,他能在曠野中找到你。

看顧人的神是滿有憐憫的。新約說,神不看撒拉和亞伯拉罕的罪,而只記得他們的信心(希伯來書11:11-12)。

主啊,感謝你通過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讓你奇妙的憐憫臨到我。感謝你讓主耶穌成為至高的祭司。在十字架上,耶穌一次獻上完全的祭,從而讓我能夠蒙受你的憐憫。感謝你,我永遠不能賺得你的憐憫,而是憑著信心接受它。

佩泊的補充:

想想亞伯拉罕所做的一切......但神依然稱他為“義” —— 這真是令人感慨!(創世記12:10-20)。

今日金句:

耶和華聽了我的懇求。耶和華必收納我的禱告。(詩篇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