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繼續探討「真正的耶穌系列」的第四部分──「主」這個主題。我們來思想「門徒遇見耶穌」這個題目。讓我們一起看路加福音24章36至49節。
路加福音24章36至49節這樣記載:
[36] 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37] 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
[38] 耶穌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裡起疑念呢?
[39] 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
[40]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
[41] 他們正喜得不敢信,並且希奇;耶穌就說:你們這裡有甚麼吃的沒有?
[42] 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有古卷在此有:和一塊蜜房。)
[43] 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
[44] 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
[45] 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
[46] 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
[47] 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
[48] 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
[49] 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一直在查看福音書中描述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後顯現的事跡,這些事跡稱為「復活的敘述」。我們特別看到路加所記載三個耶穌顯現的事跡。路加選擇記述這三個顯現的事跡,我們已經看過前兩個,現在我們來看最後一個。我們在這段經文里看到耶穌基督教導門徒,他們都要復活;這也教導我們,我們都要復活,我們要耐心等候。有一個復活是我們需要等待的,而另一個是我們現在就可以經歷的。復活有重要的意義。有一位早期教會的作家和領袖名叫特土良 (Tertullian),他說:「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特土良可以如此說,因為當時基督徒面對苦難和死亡的態度,促使基督信仰在羅馬帝國迅速發展,並在幾十年間佔據主導地位。
幾乎沒有人像早期基督徒一樣面臨苦難、死亡和困境。當時有一個哲學學派稱為斯多亞派,斯多亞主義者也是頑強不屈的人,但是早期基督徒不僅沒有負面態度,他們不僅不哭泣,還歡笑!他們完全不逃避,而是懷著喜樂、正面的態度,歌唱迎向死亡。
在上個節目,我提到多年前美國發生了「天堂之門」事件。有三十九名「天堂之門」教派的信徒集體自殺,引起報紙頭版刊載了許多關於宗教和神學反思的文章。很多評論都指出,信奉這教派的人厭惡物質世界,認為肉體是可惡的,他們極度渴望脫離世界。他們大部分男性教徒已經閹割,藉以脫離肉慾的誘惑和物質世界。他們與世隔絕,離開家庭,不與外界接觸。他們在自殺前拍下錄像片段,說:「世界已無可留戀,一切皆空」。
當然,大多數有宗教信仰的評論者都清楚指出這教派的觀點:「天堂之門」的信徒對肉體和物質世界的看法令他們逃避現實。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只不過是個皮囊,這解釋了他們為何會了結自己的生命。他們在逃避,想盡辦法去逃避,要脫離現實世界!早期基督徒卻絕不是這樣的。反之,他們全心全意投入世界。在第二世紀,瘟疫席捲非洲北部一些大都會地區,人們紛紛逃離疫區,基督徒卻心甘情願進入疫區,扶助和照顧病人。面對世上的苦難,他們投入其中,患難與共。
早期基督徒既心存盼望,也面對現實。一方面,他們充滿真正的喜樂。縱然世界壓制他們,他們依然滿心歡喜。另一方面,他們也能面對現實,面對世上的苦難,他們仍投入其中,絕對沒有逃避的念頭!難怪特土良說:「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對旁觀者而言,基督徒是如此引人注目,基督信仰是如此證據確鑿、如此真實,旁觀者都這樣說:「看看這些基督徒的生活態度和面對破碎世界的態度。看看他們的態度!」
這種態度從何而來?它來自這兩個復活。耶穌說:有一個未來的復活,是我們正等待著的;另一個是當下可以經歷的復活。倘若基督徒理解這兩個復活,便能活出他們應有的樣式。我不得不這樣說,今天的基督徒必定是迷失了方向,不理解這兩個復活的意義,以致沒有活出應有的樣式!我們並不卓越非凡。你可能以為我們明白復活的意義,其實不然!
讓我們來探討這兩個復活。我得提醒你們,以免你們感到驚詫,就是我會用本節目大部分的時間來思想第一個復活。我要提出兩個重點:首先,耶穌說:有一個未來的復活,你若理解未來的復活,就能活出應有的樣式。第二,有一個我們當下可以經歷的復活,你若理解未來的復活,這理解就能在當下產生影響。耶穌說有一個未來的復活,這個概念是革命性的,徹底打破我們的思想模式,這個概念是獨特的,完全粉碎人類的各種思想——這個概念絕對是革命性的!但這只是一個理智上的概念,只是對未來某種事物的認知。除非我們經歷一個當下靈性的復活,否則對未來復活的認知在我們的生命中並沒有作用。因此,讓我們來瞭解這兩個復活。首先,我會用大部分時間來思想未來的復活,然後在結束時簡略地談談當下經歷的復活,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它如何產生影響。
與聖經中其他有關復活的經文相比,耶穌基督在這段經文中更清楚教導我們復活的本質。如果我們相信耶穌,我們就有未來。如果我們相信耶穌,我們就會親身經歷耶穌所經歷的真實,我們也會進入耶穌已進入的新創造。耶穌要教導我們明白這點!在這裡,祂不僅教導我們復活的真實性,也教導我們復活的本質。我們來看三件事,就會明白復活的本質。這是一段很美妙的經文。
經文提到三件事:首先,第一件事:耶穌穿牆而入。經文說:「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請注意這裡精心的措辭,經文並沒有說耶穌走進去;也沒有說祂來到他們當中,經文說:「祂站在他們當中」。約翰福音20章記載了同一件事,那裡經文提到門都關上了。約翰說門都關上了,這是相當合情合理的,因為整個基督信仰運動剛剛被整肅,他們的領袖剛剛被處決,所以他們將門關上是理所當然的。突然之間,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你還記得嗎?在往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看見耶穌,一直到耶穌擘餅時,他們才認出祂來,然後耶穌就不見了,不知去向,無影無蹤!現在耶穌又憑空出現。經文不是說:「祂進來」,而是說:「祂站著」——祂就在那裡。耶穌穿過門,祂穿牆而入。那就是我們得知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耶穌立即說:「我可以透過感官與這世界接觸——我可以觸摸、可以看見、可以聽見、可以吃東西;我也可以被看見、被聽見!」耶穌不是立即說:「我有事情要告訴你們。」祂沒有宣講其他的教訓。祂首先是向門徒顯示復活的本質。祂說:「摸我看看,感覺我看看,我不是魂,我不是鬼。」在中文聖經和合本,耶穌說:「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然後,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就是耶穌說:「你們這裡有甚麼吃的沒有?」他們就拿東西給祂吃,那是一片魚,於是祂坐下來吃了。
小時候,父母總是叮囑我,與客人坐在餐桌上的時候,不要盯著看他們吃東西。但我懷疑那天門徒不可能不盯著耶穌!我認為門徒都目瞪口呆地盯著耶穌!經文說:「祂在他們面前吃了。」你看,耶穌被觸摸,祂有感覺,可以被感覺到,祂可以吃東西。雖然祂穿牆而入,但祂可以觸摸、可以品嘗、可以看見、可以用鼻子聞、可以吃,祂也可以被人看見、被聽見、被觸摸!最後,經文也告訴我們,耶穌仍然是耶穌——祂說:「實在是我。」祂說:「仍舊是我。」這不是個全新的身體,而是一個更新的身體。仍舊是我,我仍舊是認識你們的那一位。我們一起經歷的過去就是我的過去,還有我們所有的回憶,我們曾經一起做過的事情。這仍舊是我!
耶穌在這裡說甚麼呢?祂說:「這就是你們的未來;我是從死裡首先復活的,我是在新造的人中首生的,這是為你們預備的。」耶穌在說甚麼呢?首先,我們學習到的第一道理就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更多證據顯示耶穌復活的事確實發生了。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們怎能相信這樣的事呢?」當然,我無法詳細陳述所有理由,但我要指出:要大多數人都相信耶穌已復活是很困難的,但也不可以輕易相信這完全是謊言,是使徒所杜撰並寫下來的,然後他們因自己所杜撰的騙局而死!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在本世紀,大多數學者,尤其是主流的新教宗派學者都認為,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復活的敘述,就是早期基督徒和門徒在屬靈上曾經歷過神。後來他們或他們的後人,卻把這些屬靈經歷寫成是某種肉身相遇,他們賦予這些屬靈經歷一種肉身或物質的形態。
抹大拉的馬利亞在耶穌死後,親身經歷耶穌的愛。這個經歷記載在約翰福音第20章,馬利亞確實親耳聽見耶穌呼喚她的名字。你看,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假設他們只是有一個屬靈的經歷。假設實際上耶穌並沒有從死裡復活,墳墓不是空的,祂的屍體仍然躺在墳墓里正在腐朽,但他們在屬靈上經歷耶穌,後來卻把這些經歷寫成是肉身相遇。這個說法並不合情理。我很想知道:你怎麼得到耶穌吃魚和餅的屬靈經歷呢?這事背後有甚麼意義呢?你怎麼得到耶穌坐下來說「給我一片魚」的屬靈經歷呢?這意味著甚麼?這代表著甚麼美妙的屬靈經歷呢?
這些經文要向我們表明,肉身的相遇發生在屬靈經歷之前,肉身的相遇發生在相信耶穌復活之前——在他們仍然感到害怕、仍然膽戰心驚、仍舊缺乏信心之際,他們與實質的、肉身的基督相遇。耶穌就在那裡對他們說:「看,我真的在這裡」。這件事無從解釋!它背後含義是甚麼呢?不對!不對!事情徹底地逆轉。耶穌坐下,吃了一片魚,祂穿過一道牆壁,但祂是血肉之軀!耶穌要教導我們一個重要道理:「察看你的內心,檢視你的意念」。這打破了所有的範疇。沒有任何哲學、宗教和人類思想範疇能夠解釋。
首先,我們認為,你要麼是個靈魂,要麼是個肉身。假如你是個靈魂,那你就可以穿越牆壁,但你無法吃魚!假如你可以吃魚,那你就必須面對人在肉身上所遇到的相同問題,就是你的行動受到限制。但聖經並不是如此記載發生在耶穌身上的事。保羅瞭解這一點,在哥林多前書15章,他寫道:「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保羅所說的,既不是個靈,又不是個身體,而是個靈性的身體!耶穌基督進來,祂打破了所有的範疇,因為這裡所呈現的,是絕對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獨特的。這並不涉及人類的哲學。經文告訴我們,靈體滲透了肉體,但這並不是一個肉身軀殼里有一個靈體——不是的,不是的。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也是這麼想!「完美的標準」變成事實。
沒有其他宗教敢像聖經這麼說:神的兒子有形有體在一個肉身內,而且永恆不變,那是真實的祂!耶穌不是說:「嘿,各位,我在這身體裡面,不久就會丟棄這個身體。是我,就是我!」神的兒子永遠擁有一個完美的肉身。因此,按基督信仰的看法,靈性和實體已結合在一起。因此,在神的國度里,肉身的和屬靈的都同樣真實、同樣重要、同樣活著、同樣美妙、同樣榮耀。肉身的和屬靈的都同樣真實。世上沒有任何其他哲學或宗教理解這一點。
倘若你說:「我真的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你要麼是個靈魂,要麼是個身體;你怎能是個屬靈的身體呢?你可以是身體里的靈魂,但不可能是個屬靈的身體。如何做到呢?」答案是:這就像基督信仰的其他真理一樣,如「三位一體」、耶穌的神人二性、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意志,以及神如何介入歷史等等。基督信仰總是將兩件似乎不協調的事物結合起來,而這是其中一個例子。你得明白,與這個道理相對的其他說法是完全沒有出路的。沒錯,要相信這個真理是很困難的,不相信也是不可能的。你只有這兩個選擇!我來說明一下:基本上有兩個思想反對基督信仰對肉身的看法。你必須在基督信仰與那兩個思想之間做一個抉擇。你不是選擇基督信仰,就是選擇那兩個思想中的一個。我來告訴你那兩個思想是甚麼。
首先是世俗主義。世俗主義認為:肉身才是真正真實的。這是大城市的人一貫的看法。我們可以談論屬靈的事,但歸根結底,只有肉身才是真實的。我們死後便會腐化。一切都是出於自然,沒有所謂的靈,沒有所謂的魂。沒有超自然,沒有永恆。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我們所擁有的只是肉身而已。
假如你認為肉身比屬靈更真實,而肉身是唯一真正真實的東西,你知道會導致甚麼嗎?你想知道這個觀點的含義嗎?如果你想瞭解個中的含義,就要讀一讀美國作家和記者湯姆·沃爾夫 (Tom Wolfe)所撰寫的一篇文章,《福布斯》(Forbes)雜誌在1996年12月2日刊登了這篇題為「對不起,你的靈魂剛剛死了」的文章,內容使人震驚!
湯姆·沃爾夫表示,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一些大多數人還沒真正察覺到的事情、我們不想相信的事情,就是:如果你沒有靈魂,只有肉身,你可能會感覺到有「愛」,你可能會認為你的選擇是自由的,你可能會認為某些事情是邪惡的,如強暴和種族清洗。你可能會認為那些事情是錯的,但其實不然。那些事情不可能是錯的,因為愛的感覺、道德感,甚至相信自己在做自由的選擇等,所有這些事都只是你大腦內的化學反應,是由基因密碼決定的。你的基因密碼是藉由自然選擇,透過生物演化所帶給你的,僅此而已!湯姆·沃爾夫指出一個事實:如果肉身就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那麼,人類與一條蟲或一塊石並沒有分別。你可能會覺得有分別,卻沒有任何依據,全都是幻想而已。當我們被這種思想佔據,我們就會陷入絕望中。其實這情況已經發生了。
你可以說我們擁有的就只有肉身,肉身是最真實的,這最終會使你完全陷入困境。如果你不覺得自己陷入困境,那只是因為你不去思考你的看法所導致的影響,你的立場所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有另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正在不斷發展。今天,你去看看書店所擺放的書籍就知道,有形形色色的新宗教興起,有新時代的宗教,甚至許多舊宗教復興,為什麼?如果你研究一下所有宗教,尤其是東方宗教,甚至西方宗教,除了基督信仰外,每一個宗教都認為,屬靈才是真實的,而非肉身!東方的宗教認為,肉身絕對是幻覺,你以為你有一個身體,其實那是幻覺,物質世界的存在也是幻覺。即使其他西方宗教也主張:肉身是暫時的,最終我們要脫離肉體,我們只是過客。最終我們將進入一個屬靈的永恆里。
人們的觀點總會搖擺不定,但如果你真的相信屬靈才是真實的,你就像「天堂之門」的信徒一樣。你真正的意思是:「為甚麼要嘗試改變世界呢?就讓我們逃避吧。為甚麼不了結自己的生命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為甚麼要向自己展現出這種尊重呢?那不是真正的我。
歷史已經證明,那些說屬靈才是真實的宗教,一般對苦難採取消極和冷漠的態度。當你看到耶穌,你不會看到祂走進來,需要吃魚,或是不想吃魚,因為祂根本不需要吃魚。祂已經復活了,祂可以穿牆而過,祂不再需要吃魚,因為祂不受自然界所限制,因為自然界並不是唯一的現實境界;但另一方面,祂想要吃魚!耶穌沒有說:「哦,肉身,多麼低層次啊!。我迫不及待想要帶你們遠離這一切。」不是這樣的!
還記得約翰福音第2章嗎?耶穌基督行第一個神跡,這個神跡是一個記號,要向在場的眾人展現耶穌的身分。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是什麼?祂叫死人復活嗎?祂做什麼呢?祂餵飽五千人嗎?趕出污鬼嗎?祂做什麼呢?還記得嗎?祂在一個筵席中,變出上佳的美酒!耶穌說:「我要你們如此記念我」的時候,祂做了甚麼呢?祂拿起杯來、拿起餅來,說:「我要你們如此記念我!」耶穌基督不需要吃魚,但是祂想吃魚!因為耶穌說:「你的未來是一個肉身的未來。我創造了身體和靈魂,我要救贖身體和靈魂」。因此身體和靈魂在你而言是同樣重要。請聽,如果你不是這樣相信基督信仰,或像大多數人一樣,你可能相信基督信仰,卻不思考復活教義的真正含意,你就會偏向世俗主義或屬靈主義,最終你會感到絕望、沮喪,或者變得消極、冷漠。
基督信仰是獨特的,是革命性的!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意味著四件事:相信基督信仰使你變得不一樣,你會像早期基督徒,因為復活的教義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引領你去爭戰、使你得著安息、引領你去愛、讓你無所畏懼。復活的教義引領你去爭戰、使你得著安息、引領你去愛、讓你無所畏懼。
1. 基督徒的爭戰
首先,基督信仰會引領你去爭戰。「爭戰」是甚麼意思呢?基督信仰是一個爭戰的宗教,因為基督徒不會四周觀看,說:「哦,看看那些快要死於瘟疫的人,嗯,沒關係,我們只是過客而已,這世界是非常短暫的。」基督徒不會對世界的問題視若無睹,他們不會對不道德的事、不公義的事、飢餓、貧窮視而不見,說:「嗯,我們只是過客,這些人也只是過客而已。」不,耶穌基督甘願在肉身受苦,祂不是幫助我們脫離肉身,而是把肉身修復過來。耶穌來到世上要做甚麼呢?耶穌不是來幫助我們脫離肉身,而是修復它、改變它。耶穌不是來幫助我們逃避現實,而是改變現實。基督徒啊!要跟隨耶穌基督,就得修復世界!你不要逃避世界,遠離塵囂,而是要修復世界!那就是耶穌的工作。耶穌甘願降世成就這工。正如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說:「基督信仰一直都是爭戰的宗教。」
舉例說,有一位傳教士,名叫貝絲·阿門(Beth Armen),她到了柬埔寨,她在那裡做甚麼呢?她使用她的恩賜,不是建立教會,儘管這是很重要的,值得為此獻身。她在那裡做甚麼呢?她是一名眼科醫生,在柬埔寨各地做眼科治療工作,當地的醫療護理是非常落後的。她對那地方的認識僅限於書本,但她奉基督的名到那裡進行眼科治療工作。基督徒應該為這種工作犧牲嗎?基督徒應該為此獻上生命嗎?基督徒應該為此冒性命危險嗎?如果你不這麼認為,那你就不瞭解復活的教義,因為眼睛是值得醫治而得康復的!身體是值得關顧的!那些居住在危險小區的基督徒,應該冒性命使小區變成安居樂業的地方嗎?你以為耶穌基督作了什麼?祂不僅冒著肉身的危險,甚至親身經歷肉身的危險,以致祂可以修復世界。是肉身,你看,靈魂是無骨無肉的。因此,我們是個爭戰的宗教,這是第一件事!基督信仰使我們爭戰;我們不是冷漠的!
還有另一個很好的例子,現代科學不是來自東方宗教,也不是出於西方宗教,如希臘和羅馬的宗教。現代科學來自基督信仰,因為基督信仰是第一個主張愛惜樹木、身體的宗教,並為這一切歡欣,認真看待這一切。我們必需理解這一點,要清楚神的作為、創造的奇妙,我們在世上不是要逃避!
2. 基督徒的安息
首先,基督信仰引領我們去爭戰。我們並非消極地面對破碎的人生,而是投入其中!第二,與屬靈主義相反,我們爭戰。但是與世俗主義相反,我們可以安息。我的意思是:你知道人們為甚麼要到大城市去?人們到大城市去,是為了追求物質享受,是為了致富,以獲得物質的東西。人們到大城市去,是為了追求性愛、追求物質、追求美,他們想變得美麗,他們追求健美的身材、欣賞美麗的人、享受物質……你知道嗎?這是瘋狂的,因為他們非得到不可!幾年前有一個啤酒廣告這麼說:「生命僅此一回,你得提起勁把握一切。」那就是人們在大城市中東奔西跑的原因!
他們說:「我非得到不可」。但你知道嗎?有意思的是,你總無法得到所有,你只能短暫擁有,然後你就開始失去!基督徒啊,如果你明白復活的教義,你絕對會輕鬆自在,因為你的未來是一個有感官的未來,是一個肉身的未來。讓我解釋一下:我和太太很希望會跳舞。我們的身體狀況從不適合跳舞,我們當然永遠都不會適合跳舞。有機會的話,我們也許只能夠跳一陣子。我們很想跳舞,很想做一些運動。我們曾經有機會,但錯失了那個機會,現在我們將永遠不會跳舞了!永遠不會嗎?還記得美國基督徒作家瓊妮·厄爾克森 (Joni Eareckson)嗎?她四肢癱瘓,一生幾乎都坐在輪椅上,就連她都知道她將要跳舞!我們不會錯失任何事情,因為我們將來不是走進陰曹地府!耶穌站在門徒中間,祂不是飄在他們中間,祂有腳,祂的腳接觸著地面,這就是為甚麼瓊妮·厄爾克森說:「我將要在神的國里跳舞」。你不會錯失任何東西。
有些人從沒有一段美好的婚姻,有些人從沒有結婚,有些人很擔心自己也許永遠都不會結婚。有這樣的想法是有原因的。有些人很認真謹慎,他們說:「我的結婚對象必需作我的道德和精神夥伴。」你無法結婚,這似乎不會發生,也許會,也許不會。有些人已經結婚,但那彷彿噩夢,而現在你說:「嗯,到我這個年齡,經歷了這些以後,我永遠不會擁有美滿的婚姻。」永遠不會嗎?不是的!聖經說:如果你相信耶穌基督,將來會有一場婚宴等著你。那場婚宴上有真正的酒,有溫暖的膀臂環抱你!我們都不明白那意味著甚麼,但我們知道這一點:耶穌說:「我一直在等待你參加羔羊的婚宴。世上最盛大的婚禮中最美麗的時刻,比起你將會藉著我去經歷的,只是模糊回聲而已。」永遠不會嗎?不要那麼說!
美國著名神學家愛德華茲 (Jonathan Edwards) 寫了一些關於天堂的文章,他寫道:「假如新天新地是真實的,那就讓我們去看耶穌復活的身體。所有的宗教都說,我們將會失去我們的個性,失去我們的肉體。基督信仰是唯一說我們會繼續活著的宗教。我們現在有五種感官,但也許我們在未來會有千百種感官。」你知道那意味著甚麼?想象一個天生瞎眼的人,我們突然發現有一種外科手術可以使他重獲視力,在手術前他對你說:「告訴我,顏色是怎樣的?光是怎樣的?我一直都在黑暗中,甚麼也看不見。顏色是怎樣的?光是怎樣的?」你努力嘗試去描述,但是當他在手術後的那一天,終於睜開眼睛,他哭起來,因為不管你多麼努力嘗試去描述,現實的榮耀實在偉大得無法形容。有一部分神所創造的世界,他以前從來不曾理解,他簡直不敢相信。他說:「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東西」。愛德華茲可能是對的,他說:「你們現在只有五種感官;與你們未來的樣子相比,今天你們不過像西紅柿一樣!」未來將會是怎樣?有千百種感官會是何等榮耀和喜悅呢?這意味著甚麼?你不會錯失任何東西!
親愛的朋友,要活得毫無遺憾。不要說:「我從沒有爬過山」;「我從沒有跳過舞」;「我從沒有幸福的婚姻」;「我從沒有這樣的經歷或那樣的經歷」;「哦,如果我有這樣的經歷或那樣的經歷就好了」。你為什麼抱著遺憾來過活呢?只要你明白復活的教義,你可以活得像主一樣。你可以說:「我要去做正確的事,我不在乎我會錯失的東西,因為我不會錯失任何東西」。但你不要像其他宗教一樣,抱著「酸葡萄」的心態說:「是的,我錯失了性愛、財富、成功。是的,我錯失了這些東西,但是這些一點都不好,根本不重要。我們要超越這一切」。那是神學版本的伊索寓言《老狐狸和酸葡萄》的故事。基督徒說:「是的,我不曾經歷過那種事情,我不會抄近路到達那裡,我不會不擇手段以達到目的,因為那些東西都不重要,我不會錯過任何一樣東西!」這讓你得著安息。復活的教義引領你爭戰,也給你帶來安息!想一想:這讓你變得極其積極,卻又完全平靜。
3. 基督徒的愛
第三,愛。復活的教義教導你愛!復活的教義使你變得極其積極,卻又絕對平靜。讓我告訴你為甚麼復活的教義會使你成為一個極之有愛心的人。世俗主義認為,人死如燈滅!最終,人與一條蟲或一塊石並沒有分別,因為已經沒有個性了,你個人的人格也沒有了!因此最終一切都無關緊要。另一方面,屬靈主義認為,你死後將會去到另一個世界,或到另一個境界。請聽!基督信仰不是這樣的,耶穌要帶你回家!正如祂在約翰福音第14章所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有許多住處。」祂沒有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一個空間,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一個有意識的境界。」祂要帶你回家!你不是在那裡飄來飄去,你在那裡跳舞;你不是在那裡搖晃,你在那裡吃喝,在那裡學習,在那裡愛,在那裡擁抱與被擁抱。那意味著你仍然是你!
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耶穌一直在說:「是我,是我」。於是門徒就看,他們總是在看耶穌。你知道怎麼了?耶穌總是說:「是我,是我」因為祂已經改變了,但是當他們仔細一看,很震驚:「哦,我的天啊,原來是你!」這是我可以描繪的最接近情況。耶穌從未改變,祂仍然是祂。試想像一下,你曾照顧一個十歲大的小女孩,你真的很喜愛她。如果你已經十五年沒見過她,她走到你面前,說:「嗨,你認得我嗎?」當然不認得,你不會認得她。然後她說:「是我呀」,她告訴你她的名字,你看了一下,說:「我早就知道你會像這樣子。原來是你;我早就知道你會長得很漂亮。」你知道有甚麼不同嗎?你知道為甚麼你認不出她嗎?因為她仍然是她,但是她現在長得亭亭玉立,沒有孩童時的一臉稚氣——人還是哪個人,種子栽在那兒,如今已長成燦爛的鮮花了!橡樹種子栽在那兒,如今已長成巨大橡樹了。依舊是那個孩子,如今如綻放的鮮花一般。
這告訴我們,我們在天堂是彼此認識的。不僅如此,這也意味著你在你朋友身上看到他們的潛力、美麗、偉大。努力投放在人身上吧!培養彼此的關係,向它施肥、澆灌吧。努力投放在人身上吧,因為人是恆久的,關係會持久的!這表示,當我們到天堂的時候,你們將會彼此看著對方,說:「你看,是我」,他們會看著你說:「我早就知道你會變成這個樣子;在你的黃金歲月,我看過這一刻的閃爍光芒,但只有在你的黃金歲月,只有一刻的閃爍光芒,而現在看看你這個樣子!」這就是我們在天堂的景象。耶穌說:「是我,你看!」這是甚麼意思呢?這顯示個人的關係是無價的。沒有任何其他的世界觀,也沒有任何其他的生命觀說:你的關係將恆久不變!你現在投放在人身上的,將迸發出來。你到天堂的時候,你身心靈的所有潛能都將要完全迸發出來。
難怪魯益師在他的講道《榮耀的價值》(The weight of Glory)的末尾,說出這樣美妙的話。他說:「有一點非常重要,請記住,你所遇見最乏味、最無趣的人,可能有一天會成為一個榮耀的受造物,如果你現在看到他,你會禁不住想要敬拜他;要不然他就成為可怕、腐朽之物,正如你現在所遇見的一樣,這樣的事只有在噩夢中才會出現!在某程度上,我們時刻都在互相幫助,以達到其中一個結局。基於這莫大的潛能,我們應該懷著敬畏、謹慎的心,合適地對待彼此的交往、友誼、愛心、活動、政治理念,因為世上沒有平凡人。你接觸到的不只會是朽壞的東西。國家、文化、藝術、文明,這一切都會朽壞,它們的生命之於我們的生命,如同一隻小昆蟲的生命。」
你明白了嗎?人是有價值的。你身邊的人將永遠活著。你身邊的人有某種潛能,他們要麼將會衰殘,要麼將會活出精彩,你在他們生命中所參與的部分,在那一天將帶來無窮的喜悅。你看看自己,你想要成為的樣式,你知道在基督里該要成為的樣式——別害怕,這將會發生。要懷著盼望!最糟糕的人成為基督徒後,就海闊天空了。努力投放在人身上吧,愛吧!關係就是一切!
4. 基督徒無所畏懼
最後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害怕!那是耶穌所說的:「不要害怕」。祂說:「我是鬼嗎?不,我不是!」你看,人們很害怕死亡。復活背後的含意是,你知道耶穌回來了,你知道你的罪債已經償還了,死亡甚麼也不能做,只會讓你變得更好。耶穌基督復活對我們意義深遠。如果祂像我們一樣死了,只是償還祂自己的債,那麼祂就像我們一樣永遠消失。我們死了,償還自己的債;耶穌死了,償還自己的債;若是這樣,祂就永遠不會回來。但耶穌回來了,這表明祂是無罪的,祂替我們死,作了代罪羔羊。耶穌為我們死了。無論你理性上相信甚麼,你都害怕死亡,每一個人都害怕死亡,因為我們深深知道,在死亡的那一天,我們將會收到一張「到期付款」通知書,我們在世所過的生活,使我們無法償還。但保羅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鈎在哪裡?」保羅在嘲笑死亡,他怎麼可以那樣做呢?他在取笑死亡——「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鈎在哪裡?」他說:「死的毒鈎就是罪」。
如果你是基督徒,你看見耶穌基督走進來,你知道祂為你付了罪債,這意味著你應該甚麼都不怕,因為今天可能發生在你身上最壞的事,只會讓你變得全然美麗——那就是死亡。如果你不再害怕死亡,你就不必害怕任何事,你帶著主的樣式四處走動。你相信復活的教義嗎?你過著一種爭戰的生活嗎?你過著一種平靜的生活嗎?你過著一種充滿愛的生活,珍惜個人的關係嗎?你過著一種無所畏懼的生活嗎?如果沒有,你現在就要遇見耶穌!你知道你現在如何遇見祂嗎?就是看看祂的傷痕!你注意到祂怎麼說:「是我,看看我的手和我的腳」。為甚麼祂的手和祂的腳會證明一切呢?唯有是祂的傷痕才能證明一切!很多人未遇見耶穌,祂對你們而言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因為你只看祂的榜樣,你只看祂的教訓,你只是隨便地去看耶穌,但你必須看看祂的傷痕!你必須看到祂為你而死;你必須看到祂已經為你而死。
你說:「我可以怎麼做?」答案在路加福音24章。這三次顯現每次都令這些人感到很困惑、非常愁煩!還記得那些婦女嗎?墳墓是空的,她們很焦慮。還記得在以馬忤斯路上那兩個門徒嗎?耶穌被釘十字架,他們感到非常憂愁。在這裡,耶穌向門徒顯現,說:「願你們平安」,他們感到憂愁不安!事情是這樣的,你就是這樣遇見基督——耶穌基督進入你生命中,展開救贖工作,你卻認為這對你不好,你認為這存著敵意!耶穌被釘十字架、留下空墳墓、復活後顯現並說「願你們平安」,耶穌總是這樣來到人面前:祂開始介入你的生命,打擾你,使你感到不安,驅使你來到祂面前。
將來有一天,如果你找到耶穌,你會回頭看,甚至耶穌基督也對祂的傷痕感到高興,這令人感到驚訝。受傷是可怕的,但耶穌對這些傷痕感到高興,因為神用這些傷痕來救贖世人!你最終也會對自己的傷痕感到高興,每一個我所認識的基督徒也是這樣。因為你會知道那些現在正令你感到煩惱的事,正在將你推向神,使你得到救贖!耶穌會接近你,透過你生命中的逆境,耶穌會把你拉向祂,你必須看看祂的傷痕。如何看呢?你去讀聖經。每一次你都被引導到聖經面前。在路加福音第24章的第一部分,天使對婦女說:「你們還記得耶穌說過甚麼嗎?」耶穌在以馬忤斯路上說:「看看聖經」,耶穌對門徒說:「看看聖經」。你去看聖經,特別是福音書,讀一讀關於耶穌受死的經文,你將會遇見祂!然後你會成為一個爭戰的人、平靜的人、有愛心的人、無所畏懼的人。這是可能的——到耶穌面前吧!
讓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啊,感謝禰賜給我們這段經文。求禰讓我們明白復活的真義,在當下經歷屬靈的復活,活出基督的樣式,並懷著盼望等候未來的復活。我們禱告是奉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