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繼續探討真正的耶穌系列的第四部分──「主」這個主題,今天我們會看「兩個門徒遇見耶穌」這題目。
讓我先讀出路加福音24章13至34節。
[13] 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
[14]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
[15] 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
[16] 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
[17]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
[18]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
[19] 耶穌說:甚麼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
[20] 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
[21] 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
[22] 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他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
[23] 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
[24] 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裡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
[25]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
[26] 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
[27] 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
[28] 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
[29] 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
[30] 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
[31] 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
[32] 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33] 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聚集在一處,
[34] 說:主果然復活,已經現給西門看了。
這是神的話語。
路加福音24章其中一件最令人驚奇的事情,就是當中記載了三個關於「耶穌復活後顯現」的故事,描述耶穌復活後所發生的事。第24章提到有幾個婦女來到耶穌的墳墓前,剛才所讀的經文也提到這事。我們也知道有兩個門徒在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遇見從死裡復活的基督。然後,我們在24章最後的部分見到耶穌在樓房上向十一個使徒顯現,我們會在下次節目看這個部分。
這一章最令人驚奇並值得注意的,就是那些沒有記載下來的事跡。使徒行傳是由同一位作者路加所寫的,而使徒行傳第1章告訴我們,路加很清楚耶穌復活後實際上在世上有四十天之久,期間祂教導門徒,向人顯現。當時的人與從死裡復活的主相遇,這些戲劇性的經歷大概有數十次。因此,路加所保留下來有關耶穌顯現的事跡,一定是與別不同。如果路加只保留三件事跡,那麼我們可以肯定他一定認為那三件事跡的細節和特徵,比其他事跡更清楚表達復活的意義。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路加將這三件事跡記錄下來,不但因為這些事確實發生了,更是因為它們要給我們一些教訓。」
路加從數十件事跡當中選出這三件,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認為這些耶穌顯現的事跡,這些人們與復活的基督相遇的奇妙經歷,在各方面都給我們很多教訓。因此,我們應當問:「這些事教導我們甚麼呢?我們學到甚麼呢?耶穌已經復活這個事實教導我們甚麼呢?」我們會看那兩個門徒在屬靈上的瞎眼,也會學習如何與基督有個人的相遇、建立個人的關係,以及個人與基督的經歷。
1. 屬靈的瞎眼
首先,我們來看看,經文的第一部分記述那兩個門徒當時的心情如何?他們的臉上帶著愁容。我以前沒有注意到一個很精彩的細節,直到最近,我讀完這段經文後才注意到。經文說:「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祂。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我以前從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們在走路,耶穌說:「你們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這一點告訴我們:他們正處於絕望之中。你知道他們為甚麼感到絕望嗎?他們感到絕望有兩個基本的原因,一個是一般的原因,另一個是具體的原因。
首先,我們來思想一般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他們看著沒有復活的生命。他們只是著眼於今生,他們著眼於耶穌的事工、自己的生命和耶穌的生命。他們只是著眼於今生;對他們而言,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死亡就是耶穌的結局,也將會是他們的結局。他們看著沒有復活的生命。任何人看著、思考並討論沒有復活的生命,並且說:「只有今生,沒有永恆,死後甚麼也沒有。」任何人若如此看生命,如此思考生命,也會陷入絕望之中。那些人只會停滯不前,一臉愁容。
我之前讀過羅洛.梅(Rollo May)的著作,覺得很有意思。羅洛.梅絕非十分虔誠的人,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有很多著作,其中一本書名叫《我追求的美》(My Quest for Beauty)。書中記載了一個事實,雖然他不是特別虔誠,但他曾去過希臘的阿索斯山(Mount Athos),在某個夜晚,他無意中參加了希臘東正教的復活前夕守夜禮。他在儀式的尾聲進去坐下來,說:「我要看看當地人在做甚麼,我要研究一下當地的動植物和宗教,看看他們在做甚麼。」在儀式的尾聲,牧師站起來宣告:「主已經復活。」然後每個人都響應:「主確實復活了。」顯然,羅洛.梅也這樣做。當他說「主復活了」,不僅是「復活了」,而是「確實復活了」,他說:「在霎那之間,我整個人被屬靈的真理楞住了。如果耶穌確實復活了,如果死亡不是一切的終結,對我們的世界而言,這意味著甚麼呢?」
也許這並沒有引起你的注意,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會思想這個問題。這也是門徒感到絕望的原因,他們所思考的是沒有復活的生命。任何一個像羅洛.梅那樣思考生命的人都會說:「如果生命絕非僅止於此生,那麼一切將會截然不同。」很多年前,在美國發生了一宗邪教信徒集體自殺事件,那教派稱為「天堂之門」(Heaven's Gate),信徒都相信有外星人存在。事件發生後,各界議論紛紛。評論此事的社論確實令我有點反感,因為一般的社論都這樣說:「那些「天堂之門」的信徒試著要登上跟在某個彗星後的飛諜,他們真的瘋了。」大多數人都認為那些人瘋了,但所有宗教信仰基本上都帶人走入未知的境界。
這評論非常直截了當。一般來說,寫社論的人都沒有宗教信仰,他們都是世俗的人。他們說:「你知道的,信奉宗教都是盲目的行為。所有宗教信仰都是盲目的行為。」不,不是這樣的。關於基督信仰的事跡,都是證據確鑿的。那兩個門徒看見耶穌,以為祂是陌生人,但其實祂就是耶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在談論甚麼呢?他們在談論那個空墳墓,談論耶穌所行的偉大神跡,談論祂那令人難以置信的宣稱,談論所有聲稱見過耶穌的見證人,他們談論的就是那些事情。他們說:「祂說話行事都有大能。」他們談論的就是耶穌的偉大宣稱、奇妙的神跡、那個空墳墓,還有見證耶穌復活的人等等。他們說:「如果你沒有聽說過這些事情,你一定不是住在這裡的人。」這告訴你甚麼呢?這告訴你:如果你在耶路撒冷一帶,都應該知道這些事都是證據確鑿的。這些根本就是街知巷聞的事,如果你在耶路撒冷一帶,都會知道這些神跡,知道那個空墳墓。即使是敵擋基督的人,也無法否認這些事實。
使徒行傳第26章記載,二十五年後,保羅在非斯都和亞基帕面前捍衛基督信仰。非斯都是外邦人的巡撫,亞基帕是猶太人的王。保羅提到相同的事跡。保羅說:「有一個人自稱是神,到處行善。祂在眾人面前行神跡,叫死人復活,在水面上行走,讓五千人吃飽。祂死後,祂的墳墓是空的。沒有人找到祂的屍體,而且有幾十個人見過從死裡復活的祂。」非斯都說甚麼呢?非斯都說:「保羅,你瘋了吧。你的學問太高深,反讓你瘋了!」非斯都說得很有道理:「你的學問太高深,五個博士學位反而讓你瘋了!這真是太荒謬。」
保羅怎麼做呢?他膽敢向亞基帕分訴。非斯都是外邦人,並非來自耶路撒冷。保羅向亞基帕分訴。當時已是耶穌復活後二十五年,保羅說甚麼呢?保羅轉向非斯都,然後看著亞基帕。保羅說:「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癲狂,我說的乃是真實明白話。」他轉向亞基帕說:「王也曉得這些事,所以我向王放膽直言。我深信這些事沒有一件向王隱藏的,因都不是在背地裡做的。」
這太不可思議了,保羅在二十五年後,可以向住在耶路撒冷城中的亞基帕王分訴說:「你知道那些事情都是真實的。你知道有關空墳墓的事,你知道有關目擊耶穌復活的事,你知道那些神跡,因此你無法否認。」如果你閱讀經文,你就會明白,二十五年後,亞基帕已對那些事不感興趣,因為他無法否認那些神跡,於是他開了一個玩笑來掩飾。
今天,反對基督信仰的人否認福音,否認這些事實的證據。他們或會說:「誰知道是否有神呢?誰知道耶穌是否曾經從死裡復活呢?誰知道是否有空的墳墓呢?」可是,當時即使是敵擋基督的人也無法否認,因為當時每一個人都有目共睹那一切,根本無可辯駁。大家都知道那些事。他們會說:「你不知道這些事,難道你是外地人嗎?」甚至連亞基帕也無法否認那些事,他唯有開玩笑來掩飾。這些事證據確鑿,不容置疑,但讓我告訴你甚麼才是憑信心的行為。這就是認定生命沒有復活,相信沒有永恆的生命。
一般世俗的城市人都說:「人死了,就會腐化。我們只是會腐化的生物而已,我們只是進化的生物而已。人死了,就會腐化。沒有永恆,沒有復活。人類的起源是虛無的,毫無意義可言,一切都只是巧合而已。人類的命運是虛無的。我們只是塵土,將會腐化。」然而,當中的世俗城市人卻說:「我們要把人視為很有價值的;我們要相信人權,要關心受壓迫的人。」我們來談論甚麼是憑信心的行為。
請聽,與這些世俗的城市人相比,基督徒是實事求是的懷疑論者和思考者。請聽,如果你生命的起源是虛無的、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你的命運也是虛無的、是毫無意義的,就要有膽量承認自己的生命和所有的生命都是毫無意義的。你談論種族主義和壓制,你抱怨世上有種族主義和壓制;親愛的朋友,如果真的沒有永恆、沒有復活;如果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如果一切都毫無意義,種族主義和壓制就只是一個頭腦觀念而已,只是你加在那毫無意義、偶然形成物質世界上的一個頭腦觀念而已。那麼你並沒有權談論任何事情。沒有宗教信仰的生活,是極其盲目的行為。除非你不去思想生命的意義,你不相信永恆,你就無法好好生活,感到生命有意義。
你不要說:「那些‘天堂之門’的信徒,只憑著信任人成為宗教狂熱。」看看我們所行的,其實我們往往都只是憑著信心往前行。讓人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和有盼望的唯一方法,就是知道確實有復活的事,就是這麼,沒有中間立場。可是,正如羅洛.梅所說:「如果耶穌確實復活了,那又怎麼樣呢?」
那兩個門徒陷入絕望之中,臉帶愁容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看著沒有復活的生命。任何會思考的人那樣看生命,都會感到絕望,臉帶愁容。然而,還有一個更具體的原因,就是耶穌在那裡與他們在一起,而他們卻認不出耶穌。耶穌就在那裡,為甚麼他們認不出耶穌呢?你下回再來收聽這個節目,我們將會討論這一點。耶穌已經不一樣了,祂已經改變了,馬利亞認不出耶穌。在約翰福音21章中,門徒在船上捕魚,他們也認不出耶穌。耶穌的身體已經改變了,這一點很有意思。在下個節目,我們將會探討有關復活教義的另一方面,到時會討論這一點。
但重要的是,請你仔細觀察,路加在第16節說:「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那表明瞭一種屬靈的瞎眼。經文中有兩個跡象顯示屬靈的瞎眼是甚麼。他們為甚麼認不出耶穌呢?我先從實際方面說,接著再從神學角度解釋,然後我會繼續講下去。現在耶穌可能就在你的生命中,而你卻認不出祂。換句話說,你跟他們一樣,說:「神在哪裡?看看一切都混亂不堪。」其實耶穌就在他們身邊。他們說:「我的生命沒有意義,神所有應許都落空。」你垂頭喪氣,臉帶愁容的四處踱步,但耶穌其實就在你身邊。我想,很多聽眾大概也處於同樣的境況中。
2. 門徒認不出平凡的耶穌
你要如何才醒過來呢?為甚麼那兩個門徒看不見?為甚麼我們看不見耶穌?有兩個原因。首先,耶穌看來極其平凡無奇。其中一件必須反思的事情就是,如果你要編造一個關於基督復活的故事,不會只是描述耶穌蘇醒過來而已。拉撒路從墳墓里出來,還有睚魯的女兒以及聖經中記載所有其他復活的人,他們基本上都是蘇醒過來。這些都是神跡,這些人真的死了。我不是指蘇醒,他們顯然已經死了,真的死了,但他們復活後只是回到在地上原本的狀況,他們都必會再次死亡。
耶穌已經復活,成為全新的創造。如果你要編造一位復活的基督,你會怎樣描繪耶穌的樣子呢?你會讓祂看來極為平凡無奇,走在路上也沒有人注意到祂嗎?不,你不會這樣做。我會告訴你可以怎麼做。你走進書店,會看到琳琅滿目的書籍,說道「我們已將耶穌重新解釋,我們有比福音書作者更多的知識。」如果你閱讀那些書籍,便會發現它們通常都說:「還有其他古代的著作,如彼得福音和多馬福音。」是的,沒錯,世上有很多關於復活和耶穌生平的著作,但早期的教會並不承認那些著作,它們都不是使徒的著作,沒有權威,也沒有根據。如今,二十一個世紀之後,人們蒐羅那些書籍,然後說:「你看,這些書籍告訴我們有關於耶穌的偉大事跡,讓我們也來讀一讀。」
你去讀一讀彼得福音中有關耶穌復活的事跡。彼得福音是早期教會所拒絕的偽經之一。彼得福音告訴我們:看守的兵丁站在墓前,兩個衣服放光的人從天而降。由於光彩奪目,因而吸引了一批群眾前來觀看。然後,那兩個衣服放光的人走進墳墓里。不久,石頭爆開,有三個人走出來,耶穌站在他們二人中間。彼得福音這樣描述:「那兩個從天而降的人,頭部直達天堂,但他們領出來的耶穌卻穿越了天堂。」
讀了彼得福音或其他偽經,然後說:「如果我要編造一個關於基督復活的故事,內容大概就是這樣。如果我要編造一個關於基督復活的故事,耶穌的面貌絕對有別於福音書作者所描述的。」這樣做並不困難。當然,這意味著福音書所描述和記載的很有可能是真的。你明白嗎?為什麼他們要這樣描述事件呢?除非這些事真正發生過,否則沒必要記載這樣平凡的事情。這是門徒在以馬忤斯路上確實看到的事情,平凡無奇的耶穌使他們非常困惑,他們以為:「如果有一位復活的耶穌,他不會貌似一個普通人吧。」
這一點令你躊躇不安,是嗎?有一首風靡一時的搖滾歌曲,歌詞這樣寫道:「如果神是我們其中一份子,跟我們一樣是草包的凡人,或只是在公交車上的陌生人,那會怎麼樣呢?」那位歌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唱甚麼。我非常肯定她沒有讀過路加福音24章。經文說,在路上有個陌生人。試想像一下,當時那個情景就好像今天我們在公交車上。公交車上有個陌生人,而你就坐在祂旁邊。那個人跟你說話,你根本意想不到復活的基督會是那麼平凡。為甚麼呢?因為我們的未來並不是怪異或神秘的,我們的未來是平凡的,我們的未來是物質的,我們的未來是無與倫比。我們會在下個節目中討論這一點。
我們剛才提到門徒認不出耶穌的第一個原因:他們意想不到耶穌是那麼平凡。在我們繼續討論下去之前,讓我指出一點。這是我們面對的一大問題:很多人在成為基督徒之前,都在等待來自天堂的一把聲音。你在等待煙花綻放,你在等待戲劇化的事情發生。問題就是,每一百個基督徒中,大概只有一個確實有戲劇化的見證;很不幸,他們總是被邀請去向別人分享見證。你聽到他們精彩絕倫、激動人心的見證,就正如彼得福音所描述的一樣。這些見證徬佛煙花綻放或電影特技效果般讓人興奮,於是你說:「我猜如果我成為基督徒,也應該有這樣的經歷。」
讓我告訴你,我們其餘九十九個人是怎樣的。情況一般是這樣的:耶穌一直在你的生命中,但一直要到祂向你顯現的時候,你才意識到耶穌其實就在你的生命中。現在,在你的生命中可能有一個人或甚至有一件麻煩事,將你拉向神,那就是耶穌。耶穌在那兩個門徒的生命中出現,祂在路上點燃他們心中的火苗。那兩個門徒被耶穌深深吸引。耶穌即將離開,於是他們說:「請留下來,別離開,來告訴我們多一點。」他們甚至不知道為甚麼他們對耶穌如此著迷,竟然要求祂留下來。你看,這是多麼溫和平緩。雖然耶穌採取主動,但是他們絲毫察覺不到耶穌正在他們的生命中作工。最終,他們恢復半清醒狀態,才察覺那個人與眾不同,於是請祂進來。耶穌在那裡多留了一點時間,最後他們的眼睛明亮了。一般的情況就是這樣。不要等待令人目炫的閃光。要及時向神委身,不要遲疑。耶穌就在你生命中,在平凡生活中帶領你前行,扶持你前進。耶穌喜愛透過平凡的事物來作工,你千萬不要害怕,也不要感到驚訝。這就是耶穌一般的行事方式,請你千萬不要期待超乎尋常的事情。
3. 門徒意識不到需要被救贖
那兩個門徒看不見耶穌,因為門徒沒有想到耶穌看起來是如此的平凡,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多麼需要被救贖,他們不明白自己多麼需要耶穌的救贖。請你留意這段美妙的經文,奇妙之處就在第20和21節,門徒說:「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
等等,門徒說:「他們把祂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這就好像看《可倫坡》(Colombo)這出美國偵探劇集一樣。觀眾其實已經洞悉真相,卻看著戲中那些毫無頭緒的人仍努力偵查案情,那就是《科倫坡》所採用的手法。我們已知道答案,我們知道釘十字架就是耶穌救贖世人的方法。革流巴卻說:「我們以為祂要贖以色列民,但祂卻被釘十字架了。」
革流巴的問題是這樣的。首先來談談「救贖」這個詞。當你想到「救贖」這個詞,你馬上會用屬靈的角度去思考。當革流巴使用「救贖」這個詞,其實原本的意思是指從奴役中釋放出來。「救贖」這個詞是指從奴役中釋放出來。事情是這樣的:革流巴以為自己遇到的問題只有一個,他唯一需要脫離的,是政治上的奴役。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後裔,是彌賽亞王;革流巴相信且希望耶穌基督就像大衛一樣。他們說:「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從羅馬人的奴役中得到救贖。如果我們得到經濟上的自由,如果我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那麼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換句話說,革流巴以為在他生命中所遭遇的唯一問題,就是當時所面對的境況。他以為只要能夠改變當時所面對的政治形勢和經濟狀況,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但其實耶穌來到世上,是要釋放我們,使我們脫離比那更深的捆鎖。革流巴以為他所需要的唯一救贖,就是免受羅馬的奴役;但聖經教導我們,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是因為我們所有人在靈性上、在內心深處都是奴隸。
我們所有人都是奴隸。革流巴不明白這一點,也不明白在靈性上的捆鎖。他以為自己不需要別的救贖,只需要一位英雄來為他們解除困境,鏟除奴役他們的人。好,我們停下來想一想。如果那是真的,你知道自己真是一個奴隸嗎?你知道你需要救贖嗎?你明白你需要耶穌所帶來那種徹底的救贖嗎?
4. 罪使人「上癮」
我們來思想「上癮」這個問題。舉例說,我們思想一下酒精上癮或毒品上癮。「上癮」一開始都是這樣的:你感到心靈空虛,你很想超越本身的境況,你需要快感,於是你吸食毒品。雖然這樣暫時可以幫助你,但是你知道接著會出現的就是所謂的「耐量效應」。「耐量效應」是指過了一段時間,曾經帶給你快感、超越感和力量去應付心靈空虛的毒品劑量,已不能再帶給你相同程度的快感了。你現在需要更大的快感,於是你必須吸食更高劑量的毒品來得到從前相同程度的快感。耐量效應使你開始吸食越來越多毒品,最終,那本是為了減輕壓力的東西開始成為一種壓力。你吸食毒品本是為了減輕壓力,但毒品很快就成為一種壓力。你喝酒本是為了減輕壓力,但現在成為壓力的就是喝酒。你用來減輕壓力的東西成為你壓力的源頭,你被轄制,不斷沈淪,甚至毀了自己。
你可能會說:「沒錯,上癮真是太可怕了。」你不知道「救贖」這個詞是甚麼意思嗎?你不明白嗎?除非你明白救贖的真義,否則你會像革流巴一樣犯同樣錯誤。所有罪都會使人上癮。我要慎重地跟你們說,如果耶穌基督不是你生命的主,如果你在基督以外有所加添,或以別的東西取代基督,才可得到快樂的人生,那麼你已經對那些東西上癮了。這就是你依靠這些東西得到「自我價值」的方法,這就是你超脫現實捆綁的方法。
那些使你上癮的東西可能是你的孩子、你的工作,可能是性關係,也可能是婚姻。不管那些東西是甚麼,它們也許是美好的事物。起初,你以那些東西得到「自我價值」和「超越感」。你以那些東西填補你的心靈空虛。你得到滿足,然後沈溺下去,「耐量效應」便出現。你會發現那些東西無法再使你滿足,你需要更多,最終你發現你必須擁有那些東西。如果你失去那些東西,或它們受到任何威脅,你會很痛苦,你已被那些東西緊緊抓住,成了奴隸。
之前我們曾討論過那兩位到耶穌墳墓前的馬利亞,而抹大拉的馬利亞就是第一個得知耶穌已復活的人。她們的生命充滿喜樂和熱情,她們顯出不凡,神差遣她們出去,大大使用她們,因為她們像那些沈溺毒品、沈溺性愛的人一樣,她們知道自己是奴隸。問題在於像革流巴那一類人,而那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像抹大拉的馬利亞。革流巴那一類人不知道自己是奴隸,他們懵然不知。正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奴隸,所以他們所追求靈性上的滿足,只是世俗書籍中找到的靈性滿足和寧靜,正如在《心靈雞湯》(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這類勵志書籍中所找到的,那種神聖的感覺。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這種寧靜,那麼你得到的就只有這些。你不會得到抹大拉的馬利亞所擁有的那份熱情、那份喜樂,並她所展現的偉大不凡。革流巴那一類人得不到這一切,除非他們明白自己需要更深層次的救贖。
我們大多數人原本都是這樣來到基督面前。我們一開始就像革流巴,以為自己所需要的只是改變處境。請聽,你當初去教會的原因可能是你害怕在法學院考試不及格而要退學。於是你這樣祈求:「耶穌啊,求禰幫助我。我需要屬靈上的幫助,使我可以順利完成法學院課程。」也許你的事業正是那深深奴役你的東西。你有沒有這種經歷呢?沒有,起初沒有。你總是以一個需要幫助的受害者身分來到神面前,而不是以一個需要救贖的罪人身分來到神面前。你總是一來就對神說:「我希望現在的處境會改變,因為那就是我受奴役之所在。」
但問題是,你需要改變你的心,你內心深處被牢牢地捆綁。你到神面前說:「主啊,幫助我順利完成法學院課程。」相反,你必須意識到:「對我而言,耶穌必需比法學院更重要,否則我的學業會扼殺我的生命,它會緊緊捆綁我。我沈溺於學業中,你已經上癮,成了奴隸。」你是這樣想的嗎?你是否來到神面前說:「我是個罪人,我需要徹底的救贖。」抑或你來到神面前說:「我是個受害者,我的處境很艱難,需要耶穌基督幫助我。」如果你這樣想,你就跟革流巴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當你看見基督的軟弱,當你看見基督被釘十字架,當你看見祂死去,你聽見耶穌要你捨棄生命、認罪悔改、成為軟弱並把生命交給祂,你會說:「我不明白這是甚麼意思。」你看,革流巴說:「祂被釘十字架了,但我們以為祂會贖我們。」
除非你看到你被奴役有多深,否則你也會說出同樣的話。你會說:「耶穌那麼軟弱,如何幫助我呢?耶穌死了,如何幫助我呢?耶穌為甚麼必須要死呢?祂為甚麼不乾脆幫助我過更好的生活呢?」你還是不明白嗎?你的自由和力量,跟你有多願意承認自己是奴隸和罪人,是息息相關的。你的喜樂、榮耀和偉大,跟你有多願意明白自己需要徹底的救贖,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馬上明白,為甚麼馬利亞是那個樣子了。那就是為甚麼耶穌首先向馬利亞顯現,而這兩個門徒到後來才明白所發生的事。
5. 如何遇見耶穌?
最後,這兩個門徒是如何得醫治的呢?他們感到很沮喪,因為他們看著沒有復活的生命。他們感到很灰心,因為他們認不出平凡的耶穌。他們感到很沮喪,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真的需要一位救贖主,他們以為自己只需要一位英雄、一位幫手而已。他們看不到自己需要救贖主。耶穌做甚麼呢?我來簡略說出原因。路加記述這個耶穌顯現的事跡,因為此刻這事可能就發生在你身上。
當我們看其他耶穌復活後顯現的事跡,很難察覺我們會有這些問題,但你有沒有注意到耶穌做甚麼呢?耶穌講解聖經。事情是這樣的:首先,路加要告訴我們,我們可以遇見復活的基督。如果你願意讀聖經,你眼睛便會明亮起來,不再瞎眼。這是第一件事情——讀聖經。那兩個門徒彼此說:「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當祂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在裡面燃燒嗎?」
第二,請注意秘訣就在這裡。並不是單單讀聖經就行了。路加不僅說門徒的心因他們打開聖經便燃燒起來。路加不僅說耶穌只是 聖經而已。經文怎麼說呢?經文說:「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這只是經文的一部分,整句經文是怎麼說的呢?經文說:「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這句經文更好的翻譯是「聖經每一節經文,所有經文」,你們聽見「所有」這個詞嗎?「所有經文都是關於耶穌的。」
讀聖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說教的方式,好像讀伊索寓言的方式一樣;另一種是以福音為中心、以基督為中心的方式。問題是這些人雖然認識聖經,雖然對聖經非常熟悉,但是他們讀聖經時從沒有去瞭解經文的真正含義,而這就是耶穌基督在那天給他們講解聖經的秘訣。耶穌說的是:「你以為聖經所說的都是關於你,你大可以持這種態度去讀聖經。」現在,我們來看看有關大衛的事跡,看看年幼的大衛。大衛出來迎戰歌利亞,他用機弦甩石,歌利亞被打中,就倒下了,這故事背後的寓意是甚麼呢?敵人身軀越高大,摔得越重。這就是故事的寓意:「如果你真的努力嘗試,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起初,這樣讀聖經的確很激勵人心,但如果你開始認真思考,你會發現這樣讀聖經會把你壓得支離破碎。你不可以這樣活著。如果聖經的內容是關於你,這會給你一時的激勵,但過了一段時間,這會把你壓得支離破碎。耶穌說:「聖經的內容都是關於我,每部分都是關於我。」
大衛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衛說:「當然啊。」但是請聽,你注意到嗎?大衛很年幼,在所有兄弟當中,他是最弱小的一個。神揀選最弱小的人,藉此向我們表明救贖是透過軟弱而來的。其次,大衛是代表他的軍隊上前作戰,他以勝利者的姿態迎戰歌利亞。如果大衛失敗,他的軍隊便失敗;但如果他獲勝,榮譽就歸於軍隊;大衛有智慧,軍隊就有智慧;大衛成功,軍隊就成功;大衛得榮耀,軍隊就得榮耀。大衛是指向耶穌。這全都與耶穌有關。比大衛更偉大的那位耶穌基督對抗巨人、對抗死亡、對抗魔鬼、對抗永恆的審判。雖然我們的大衛,也就是耶穌,死了,但是祂的犧牲大獲全勝,而祂的勝利也歸於我們。
請聽,你有沒有注意到,當我說「敵人身軀越高大,摔得越重」這句話,這會給你一點激勵,讓你發笑。但當我說:「大衛是指向耶穌;律法是指向耶穌,耶穌成全了律法;聖殿是指向耶穌,耶穌就是聖殿;每一位英雄都與耶穌有關,祂就是所有英雄背後的英雄,祂就是所有先知背後的先知,祂就是所有祭司背後的祭司,祂就是所有王背後的王,祂就是每一個故事的根本。其實,你甚至可以看看聖經以外的故事,每個感人的故事都是關於耶穌。」你認為電影《獅子王》(The Lion King)是關於甚麼的呢?你認為電影《羅賓漢》(Robin Hood)是關於甚麼的呢?你認為電影《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是關於甚麼的呢?
每個感人的故事都關於耶穌。你知道嗎?當你明白這一點,你的心將會火熱起來。唯有當你這樣讀聖經,唯有當你明白你便不再保留自己,唯有當你明白耶穌已經為你成就一切,你的心才會火熱起來。耶穌說:「讓我打開聖經,讓我將我自己展現給你看,讓我向你顯明一切都是關於我。」這事發生的時候,門徒的心就火熱起來,直到他們終於見到耶穌。這就是你與基督相遇的方式。
讓我來總結一下吧。第一,這是甚麼意思呢?第一,我們要來一起談論。你有沒有注意到?那兩個門徒談論的時候,耶穌便出現。他們雖是門徒,但他們所知道的並不多。他們聚在一起,因為他們感到非常憂心、非常疑惑。他們好像未能彼此扶持和幫助。耶穌往往在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顯現。因此,千萬不要獨自思考這些事情,不要在罪疚感中掙扎,不要在對基督信仰的懷疑中掙扎。讓我們與其他人一起談論耶穌;參加小組聚會;到教會敬拜。耶穌會在擘餅的時候、在小組討論中、在相交的聚會中、在團體中向我們顯現。耶穌在聖經中向我們顯現。這就是耶穌讓人認識祂的地方,這就是祂讓人可以認識祂的地方,這就是祂已經讓人認識祂的地方。主已經復活了,祂確實復活了。
讓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啊,感謝禰賜給我們這段經文,它比其他經文更清楚告訴我們:我們可以遇見復活的基督。當我們以為耶穌基督沒有臨在的時候,其實祂已經與我們同在,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甚至在我們生活的煩惱中與我們同在。當我們聚集一起,研讀祂的話語,學習釋經的秘訣;當我們明白聖經不是關於我們,而是關於耶穌;當我們明白每一個故事都不是關於我們,而是關於耶穌,我們的心就火熱起來,開始看見耶穌。我們便能瞭解苦難、瞭解生活中的煩惱。我們瞬間便得著復活的生命,得著靈里的復活,將來得著身體的復活。天父,求禰藉著聖靈,讓我們更瞭解聖經中的真道,明白如何應用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禱告是奉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