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君王:二、君王遭棄絕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繼續探討「真正的耶穌」這個主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題目是:「君王被棄絕」。

我會讀出路加福音第22章31至53節,這是耶穌人生最後一個夜晚,路加為我們呈現了兩個情境:第一個是在馬可樓的最後的晚餐,第二個是在客西馬尼園的最後的祈禱。

我們就從馬可樓這個地方開始:

[31] 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

[32]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33] 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34] 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

[35]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差你們出去的時候,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你們缺少甚麼沒有?他們說:沒有。

[36] 耶穌說: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

[37] 我告訴你們,經上寫著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這話必應驗在我身上;因為那關係我的事必然成就。

[38] 他們說:主啊,請看!這裡有兩把刀。耶穌說:夠了。

[39] 耶穌出來,照常往橄欖山去,門徒也跟隨他。

[40] 到了那地方,就對他們說:你們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41] 於是離開他們約有扔一塊石頭那麼遠,跪下禱告,

[42] 說: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43] 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他的力量。

[44] 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

[45] 禱告完了,就起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因為憂愁都睡著了,

[46] 就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睡覺呢?起來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47] 說話之間,來了許多人。那十二個門徒里名叫猶大的,走在前頭,就近耶穌,要與他親嘴。

[48] 耶穌對他說: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

[49] 左右的人見光景不好,就說:主啊!我們拿刀砍可以不可以?

[50] 內中有一個人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

[51] 耶穌說:到了這個地步,由他們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52] 耶穌對那些來拿他的祭司長和守殿官並長老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

[53] 我天天同你們在殿里,你們不下手拿我。現在卻是你們的時候,黑暗掌權了。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正在看耶穌人生的最後日子里所發生的事情。我剛才說過我們正在看最後一個夜晚。這是一段相當長的經文,實際上,我們看這段經文是因為在經文的末段有一個情況接二連三地發生——耶穌基督被完全棄絕,被完全遺棄,被完全拒絕。不同的人一個又一個走進耶穌的生命,接著一個又一個把祂棄絕。每個應當與祂一同站立面對艱難的人,每個進入祂生命中的人,都一個接一個棄絕祂。我們今天要來看看三個棄絕耶穌的人。在路加福音中提到三個人,就在這個時候棄絕耶穌。如果我們要瞭解這事對於我們有甚麼意義,就必須認識這三個人。

1. 猶大棄絕耶穌

首先,我們來看看猶大。猶大棄絕了耶穌。第22章篇幅相當長,我們剛才沒有讀到開篇之處的描述,那些事情能幫助我們明白這裡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第22章一開始便說,猶大去找祭司長和文士;他們坐著商議:「我們要如何殺害耶穌呢?」猶大說:「我會幫助你們。」他們很歡喜。這是首四節經文,猶大同意將耶穌賣給他們,找機會趁眾人都不在的時候出賣祂,他們歡天喜地,說:「好,我們樂意給你銀子作報酬。」猶大說:「成交。」

接著,在傍晚時分,耶穌與門徒吃晚餐的時候,在第22和23節耶穌突然說:「有人會出賣我。」大家回頭看,問到:「那個人是我嗎?我就是出賣耶穌的那個人嗎?」最後我們看到事情發生經過:耶穌遠離人羣,獨自在客西馬尼園裡;就在深夜這個最佳時機,猶大帶著一羣人來到,並向身邊的官兵作暗號——猶大將與他們要捉拿的那個人親嘴。於是他上前與耶穌親嘴,耶穌說:「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

第一個問題來了:猶大為甚麼要這樣做?我告訴你們,有一個傳統的答案和一個現代的答案,但這兩個答案都不符合聖經。要瞭解那個傳統的答案,請你閱讀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Dante)的著作《地獄》(Inferno)。故事中有一個情節,描述但丁親自下去地獄的最深處。對他而言,地獄的最深處並不是火湖,而是冰湖。當他下到那個冰湖的最深處,有史以來最敗壞的罪犯和最可怕的惡人都在那冰層下面,忍受著可怕的折磨,因為他們正在被撒但吞噬。

猶大就在那裡,因為他是其中一個最敗壞的罪犯。比起其他人所犯的罪,他的罪行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傳統的觀點。至於現代的觀點,我不知道它確切的源頭,但這說法大約廣傳了一百年,就是把猶大視為英雄般的叛徒。人們不斷試圖將猶大看成正面的人物——像英雄般的叛徒。他們認為猶大只是想催促耶穌快點完成救贖,實在是用心良苦。其實,聖經並沒有提及這兩個觀點。聖經的觀點強調猶大只是個普通人。猶大只不過是門徒中的一份子而已。要瞭解這一點,最佳方法就是看看經文中令人費解之處。當耶穌說:「你們當中有一個人將要出賣我」,所有門徒都問:「那個人是我嗎?」如果你真的認識那些門徒,便會知道他們的響應很令人費解。

正如我們從前所見,而我們一會兒也會再看,這羣門徒是最後願意承認自己軟弱的人。當耶穌對彼得說:「彼得,今天晚上你將會不認我。」彼得說:「不會!」他說:「禰 說錯人了。」那些門徒令我感到很疑惑;他們或會說:「主啊,如果你想知道到最後誰願意為你而死或為你坐牢,那個人就是我。」可是,門徒絕不會認為自己有甚麼差錯。他們總是一點察覺不到自己的罪,所以從來都沒有資格這樣對待猶大。

我不瞭解的是,當耶穌說有人將要出賣我,門徒的反應完全違反他們的本性,完全違反我們從前所看到的一切。他們說:「我就是那個出賣禰的人嗎?」為甚麼會這樣呢?在上個節目我們看了耶穌凱旋進入耶路撒冷。當你仔細閱讀經文,你會發現耶穌基督凱旋進入耶路撒冷,並不是出於意外。耶穌基督進入耶路撒冷,羣眾公開宣稱祂就是以色列的王,是大衛的子孫,是所應許的彌賽亞君王。耶穌不是在無意中得到羣眾歡迎。祂並不是步行進城,然後羣眾剛巧走過來,祂並沒有說:「啊,怎麼搞的?」相反,祂不厭其煩,確保自己以特定的方式選特定的牲畜代步進城,並特別安排一批羣眾在場。祂公開宣稱自己的身份,公然挑戰當權者的極限。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說:「我是新的以色列王,我是彌賽亞。」當然,祂的宣告迫使耶路撒冷的當權者面臨重大抉擇,要麼殺掉祂,要麼就向祂俯首稱臣。他們要麼讓耶穌掌握軍事或政治大權,否則他們便不得不被迫摧毀祂。那就是為甚麼第22章首幾節經文說道,在猶大來到祭司長和文士那裡之前,他們坐著商量:「我們要做甚麼呢?我們必須除掉耶穌。我們要如何除掉祂?現在並不是‘我們要不要做,或應不應做’的問題,而是我們必須這樣做,並要討論「用甚麼手段去做?」

猶大想到每個門徒都會想到的事情。當時接近週末,大約在一個星期前,耶穌進來說:「我就是新的以色列王。」但現在祂卻全無動靜,沒有奪取政權,沒有集結軍隊,沒有鞏固王位,只繼續做祂一直做的事情——到處與人交談、講道、教訓人。門徒現在一定已經知道,也必須知道:時間不斷流逝,耶穌必會被摧毀,只是遲早的問題。祂進入耶路撒冷,並宣稱自己是王,但現在卻只是到處去做看似無關痛癢的小事。在猶大身上發生的事情,其實也發生在每一個門徒身上。他們幾乎每一個人都肯定這樣想過。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可能會出賣耶穌,那就是為甚麼他們說「那個人是我嗎?」。

這是門徒的想法:如果我不迎合耶穌的敵人,便會跟耶穌一起被關進監牢,甚至被殺。猶大心中這樣籌算,接著更付諸行動。經文告訴我們,他們所有人都問「那個人是我嗎?」這就顯出連門徒、甚至連愚鈍和驕傲自大的門徒,都自覺地承認,自己有可能就是出賣耶穌的人。猶大其實跟其他人並無不同。當你明白這一點,便知道任何人都可能會做出這事,任何人都可能會想到出賣耶穌。猶大不應該與歷史上的大壞蛋一起下到地獄的深淵,他其實和我們沒兩樣。

2. 猶大的罪

猶大與我們到底有多相似呢?我們的生命都焦慮沮喪。這裡有三個人棄絕了耶穌。對我們來說,這意味著甚麼呢?當耶穌告訴門徒:「有人將要出賣我。」他們都問:「那個人是我嗎?」我很想知道,我們的洞察力是否連門徒的層次也不及,而他們的層次其實相當低。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那個人是我嗎?」因為如果你太具體地思考猶大出賣耶穌的行為,你會說:「嗯,我不知道那跟我有甚麼關係」。這裡的重點其實是指出:猶大的罪就是出賣耶穌。換句話說:猶大在有利可圖時就跟隨耶穌,要付出代價時就出賣耶穌。猶大就是這種人。這就是猶大的罪。當境況看似有利可圖,或有機會得到權力,或有機會飛黃騰達,猶大就跟隨耶穌;但當境況看似要付出代價,他便立刻出賣耶穌。這就是猶大的罪。

約伯記給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約伯記中,撒但來到神面前,指著約伯說:「約伯服侍神豈是無故的。」那是同樣的事情,撒但指控約伯其實跟猶大一樣。撒但說:「禰以為約伯是禰的僕人,他根本不是。」約伯只是神的經紀人,並不是神的僕人;約伯對待神如同資金經紀人對待股票。如果股票讓你獲利,你就繼續持有;一旦開始賠本,你就全部賣出。你是神的僕人也好,是猶大也好,分辨神的僕人與神的經紀人,方法只有一個:當陽光普照,生活如意,你根本無法分辨自己到底是經紀人還是僕人。然而,當人生風暴來襲,生活不順遂,似乎順服和跟隨耶穌要付出代價時,你就把耶穌賣掉了。你看,撒但對神說:「禰看看約伯,他並不是在服侍禰,而是企圖要禰來服侍他;他並不是真正跟隨禰,而是不斷操縱禰;他並不是在服侍禰,而是操控禰。他尋求的不是賜福者,只是祝福而已。」撒但說:「讓我奪去約伯的健康和財富,禰就會看見他的真面目。」

當然在約伯記中,結局並非如撒但所料。我們再討論一下猶大吧。約伯裡面也有一個猶大,但他並非十足的猶大。為甚麼門徒有足夠的屬靈洞察力,說:「那個人是我嗎?」為甚麼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有足夠的屬靈洞察力,說:「那個人是我嗎?」因為所有具備屬靈洞察力的人都知道,即使猶大並不完全在你裡面,但至少還是存在於你心裡。所有清楚自己內心的人都知道,當人開始需要付出代價時,內心多少必會有賣掉耶穌的想法。因為在生活平安順利的時候,你內心必定歡欣高呼:「太好了,我很樂意相信神、過敬虔生活、與神同行……」可是當境況轉變,你要付上代價時,你的內心必定極度渴望把耶穌賣掉以求擺脫困境。

事實上,有些人需要反觀自己。有些人說:「我年輕時曾經是基督徒,但現在我在信仰的路上一點信心也沒有。」或許你是從信心的角度去看,你說:「雖然我以前曾經有信心,但因為我經歷過許多糟糕的事情,所以現在一點信心也沒有了。」這絕對是自圓其說的說法。至於猶大,問題並不在於他缺乏信心,而是他根本從沒有相信耶穌,因為他從未降服於耶穌,他其實在控制神。他從沒有服侍神!你之所以發現這點,是因為當你開始虧錢,你就把耶穌賣掉。你很可能會說「我一點信心也沒有」,正正因為你已經把祂賣掉了。因此,你從沒有真正擁有祂,你從沒有真正服侍祂。

這裡有三個棄絕耶穌的人,猶大是第一個,他的罪是:有利可圖的時候,就跟隨耶穌;但要付代價的時候,卻變得心煩意亂、冷酷無情,且開始退縮。你看到嗎?最終,約伯發現在他裡面有一個猶大,但那個猶大並非完全是猶大。約伯得出一個結論:他意識到真的沒有中間路線,世上只有兩種宗教:要麼你相信一個服侍神的宗教;要麼你相信一個叫神來服侍你的宗教。沒有中間路線,只能二者選其一。你不是在這一邊,就是在另一邊,你只能站在這兩個對立的宗教其中一邊。可是,今天依附不同宗教的人卻在教會中並肩而坐。他們看來毫無分別,也一起讀聖經、去教會、禱告,並謹守十誡。只要生活順遂,不同宗教的人看上去可以完全一樣。可是,當人生風暴來襲,便馬上高下立見。猶大棄絕了耶穌。我們很多人也棄絕了耶穌,或想要棄絕耶穌。

別忘了一點:犯這罪的並不是外人,而是與耶穌關係密切的自己人、熱心事奉、勤讀聖經的人;是基督徒領袖;是門徒猶大。耶穌並不是說:「你以一記耳光為暗號出賣我嗎?」祂說:「你以親嘴為暗號出賣我嗎?」出賣耶穌的人,就是與耶穌親嘴、與耶穌非常親密的自己人。這是自己人所犯的罪。你看看自己!生活順遂時,你熱心事奉,得意洋洋地說:「我是真正跟隨耶穌的人。」耶穌說:「猶大,你不就是用親嘴的記號出賣我嗎?」

3. 彼得棄絕耶穌

第二個棄絕耶穌的人是彼得。路加福音指出,在耶穌跟彼得說話之前,門徒爭論誰為大。門徒爭奪權位,互相攀比誰的靈性較成熟,互相爭論主愛誰較多、誰在主的國度中更有機會當領導……諸如此類。在剛剛讀過的那段經文之前,第24節記載了一個爭論,耶穌的回應激烈得令人很詫異,接著耶穌便來跟彼得說話。相對其他福音書,路加福音更詳細地記錄了耶穌對彼得的教訓。

耶穌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耶穌接著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這意味著彼得將會跌倒。耶穌的意思是:「彼得,你將會跌倒,但不至於完全失了信心,你以後將要回頭。當你回頭後,要堅固其他人。」彼得說了甚麼呢?正如我們所說,「那個人是我嗎」這句話其實並不是典型的響應。這表明瞭出賣耶穌是多麼容易的事。我的意思是,連門徒也知道,他們正面臨出賣耶穌的危險。凡有屬靈洞察力的人都知道,當艱困時刻來臨,就面臨出賣耶穌的危險。你必須盯緊自己。然而,我們看看比較典型的回應——彼得說:「袮說錯人了。」他並不是說:「主啊,如果我真是那樣,請袮幫助我吧。」他說的是:「袮說錯人了,不是我。」

然後耶穌說:「好吧,我再說得具體一點。」耶穌不斷對彼得說:「我再說得具體一點吧。彼得,你只顧自己,沒有持守應有的品德,甚至察覺不到自己的問題。為了要證明給你看,我要告訴你,今夜雞啼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你將不認我。彼得,如果你只是一次不認我,你大概可以說:嗯,那只是不小心暫時偏離正道,並不代表我內心真正的本性。可是,你將會三次不認我,這樣你便知道自己真是個懦夫,知道自己有多自私。你會知道你只在有利可圖的時候才跟隨我,而在你需要付出代價的時候卻棄絕我。」可見彼得所做的事情與猶大所做的,實質上是大同小異,對嗎?耶穌預言這件事將會發生,而在稍後的經節便記載彼得真的三次不認主。路加記錄這事件比其他福音書更詳細。當時,彼得跟隨耶穌進入大祭司的院子,站在火堆旁。兵丁拿住耶穌,有人說了三次:「你是同他一伙的。」彼得三次都說:「不,我不是。」最後,雞真的叫了。聖經告訴我們,彼得記起主說過的話,於是他的生命崩潰了,便出去傷心痛哭。

4. 彼得的罪

這是甚麼罪呢?有人說:「我知道這是甚麼罪。這就像有人問你是不是基督徒,你說:不是。」這樣說沒錯,正如說猶大的罪是出賣耶穌一樣,在某意義上是對的;但事實上,假如某佈道家行為表現猶如基督徒,卻利用各種手段藉佈道工作搜刮錢財,那麼他就是猶大。在某意義上,你可以說那人犯了猶大的罪。有人真的利用耶穌來賺錢。

至於彼得的罪,有人說:「就是有人問你是不是基督徒時,你說:不是。」假如你這樣具體地看這罪,你會認為自己還不錯;可是你必須深入理解這罪。你看看猶大吧,正如我們所說,猶大就是一個當生活不如意便抱怨的人,覺得神虧欠了自己,隨時都想擺脫困境。

至於彼得,過份自信就是他的大罪。諷刺的是,彼得大言不慚地對耶穌說:「我絕對不會棄絕禰!」他真的以為自己能忠於自己的救主。可是最終,過份自信使他棄絕了救主,他不承認自己的軟弱,最後犯下彌天大罪。

美國著名基督徒作家貝碧琦(Becky Pippert)在《給盼望一個理由》(Hope has his Reasons)這本書中,就這一點說得非常精彩。當下,彼得甚至連基督徒應當如何行事為人也懵然不知。在某程度上說,貝碧琦談論的方式其實就是耶穌教導的方式。她說:「這就是我們基督徒與現代文化截然不同之處。現代文化說:不要自我懷疑,只管對自己抱著正面的思想;但我要說的恰恰相反:你要注意所有潛伏的疑慮,仔細聆聽使你坐立不安的不滿情緒。當然,找到你自己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最終能活得豐盛美好,你必先面對最壞的事情。我們必先放棄自我,才能超越自己、找到自我。這就是基督信仰。為甚麼呢?因為——十字架。」

彼得犯了過份自信的罪,就是人內心出現疑慮,卻不願悔改。西方有一句諺語說:「絕對不要讓人看到你流汗。」這剛好與這裡說的道理對立。聖經在這裡說,彼得出賣耶穌的原因是,他說:「我感到很疑惑;但是當我感到疑惑,就想加強防禦。當我感到疑惑,就想說:我可以辦得到。」耶穌一直尋找願意抓緊機會立刻悔改的人,願意說「我很軟弱」的人。只有承認自己沒有能力,才能得著能力;堅持說「我有能力」,只會更加顯出自己其實完全無能。彼得最終徹底地失敗,被逼赤裸裸地面對真實的自己。

5. 因信稱義

我們要如何應用這個道理呢?猶大和彼得並無多大差別,因為出賣耶穌和過份自信的罪都是同根生的,耶穌也以相同的方法醫治他們。首先,出賣耶穌和過份自信有相同的根源,就是誤解了神的恩典。就在彼得拒絕承認他的罪之後,耶穌引用以賽亞書第53章的經文,說:「祂(耶穌)也被列在罪犯之中。」耶穌為甚麼說:「我必須擔當世人的罪,代替他們死」呢?祂其實想對彼得和當時還在場的猶大說:「你們都不瞭解恩典;你們其實藉著恩典得救,而非藉著跟從聖經的原則和遵守我的話語而得救。你們得救不是藉著效法我的榜樣,而是因為我代替你們受死。你們得救不是因為跟隨我,乃因著信靠我。」

我來說明這個真理吧!是甚麼讓我們在境況變壞的時候,想要擺脫困境呢?你四處觀看,然後說:「我的生活過得很不如意;與大多數朋友相比,我也是個好人,絕不比他們差勁。」你想一想從前和你一起上學、一起長大的朋友,他們現在的生活是否比你美滿得多?賺的錢比你多?職業比你好?家庭生活也比你幸福?你瞧瞧自己,或者會說:「我知道那個人道德如何,我是個好人,比他們優秀多了。」這是甚麼心態呢?那種心態從何而來嗎?耶穌說,在某程度上你也是猶大,你相信自己因善行而得救,你會覺得神對你有所虧欠。只要你的生命出了亂子,你便會怒氣填胸。相反,只要你相信自己藉著恩典得救,你就不會是猶大。那你是甚麼呢?

在馬可福音中,記述猶大出賣耶穌之前,馬可描述了馬利亞。第14章記載馬利亞用一瓶極貴重的真哪噠香膏來膏抹耶穌的腳。耶穌看著她,旁人則議論紛紛,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你要給耶穌禮物,當然沒問題,但是要給得合情合理才對啊。」耶穌卻說:「不要難為她,她所做的是美事。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作記念。」接著經文便描述猶大去見祭司長,要出賣耶穌。

重點就在此:你若認為自己藉著行為得救,覺得神虧欠你更美好的生活,你就像猶大一樣。你若意識到自己在每件事上都虧欠神,而神卻甚麼都沒有欠你,你就像馬利亞一樣!因為你得救並不是因為比別人更努力,而是因為耶穌為你死。祂為你捨棄了自己。你若明白何謂恩典,就不會像猶大,而是像馬利亞。你若明白何謂恩典,就不會像彼得,而是像那個迦南婦人。還記得那個婦人嗎?她來到耶穌那裡,說:「我有需要。」耶穌說:「但你是外族人,你是一隻狗。我們不應該把食物拿給狗吃。我來是要到以色列子民那裡。」那個婦人怎麼回答?她看著耶穌,說:「是的,我是一隻狗,但就算是狗也可以吃你桌下的碎渣兒。」耶穌說:「你的信心救了你。」

在這裡,耶穌對彼得說:「西門,你會不認我。」彼得說:「不可能!」耶穌對那個敘利腓尼基族婦人說:「你是一隻狗。」她說:「是的。」因為她知道耶穌說話的重點。耶穌不是說,她是外族人,所以是一隻狗;即使耶穌的話表面聽起來有這個意思。那個婦人知道自己是罪人,需要神的恩典,因此她願意說:「主啊,我是個罪人,我有需要。我並不是因為自己有甚麼地位或名望而來找你,我來找你僅僅是因為我極度需要袮。」耶穌看到婦人那份謙卑和悔改的心。順帶一提,有人擔心聖經充斥父權制度,擔心聖經使女人看起來很不濟事,我的看法卻剛剛相反!其實,神每一次都藉著女人來使得男人看起來很不濟事。神不斷提醒人不要像猶大,要像馬利亞;不要像彼得,要像那個婦人。

耶穌不斷興起屬靈的英雄,就是那些理解恩典、明白福音的英雄;而那些英雄往往都是女性,且是非常窮困、在社會上微不足道的邊緣人士。得不到恩典的人往往都是那些社會上有地位有卓越成就的小數分子;但那些罪人啊,那些行屍走肉般的男人啊,你們還是有盼望的,因為耶穌對西門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接著祂說甚麼?祂說「你悔改,我就會為你祈求;你回頭,我就會為你祈求」嗎?不是。祂是說:「我為你祈求,這樣,你就會回頭。」

在路加福音第15章,有個浪子的比喻,描述一個得罪了父親的年輕人到遠方去了;後來他知錯,於是回家希望與父親和好;結果怎麼樣呢?他的父親並沒有在走廊上等他過來,反而穿越草坪,跑過田野,走過快捷方式,跑去抱著兒子的頸項,在兒子還沒說出悔改的話之前,就連連與他親嘴。換句話說,浪子的父親並沒有說:「如果你悔改,我就與你親嘴。」不是這樣。他的父親無條件與他親嘴;這樣,悔改其實非常容易!

我們現實的情況就是那樣。耶穌說:「我懷著愛來找你,這樣你就可以回頭了。」耶穌基督總是以愛為首。祂不會坐下來,說:「你們這些猶大,你們這些彼得!你們先來我這裡,也許我就會靠近你們。」祂說:「不,不,我去靠近你們。唯有如此,你們才能歸向我。」祂正是這樣對待猶大!你說:「哪裡有記載呢?」雖然聖經沒有明確記載,但對我來說在馬太福音有一節令人極為驚訝的經文,就是第26章50節,談到出賣耶穌這件事。雖然路加沒有記載,但馬太告訴我們,當猶大出現,耶穌說:「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但祂也說:「朋友,做你要做的事情吧。」祂說:朋友!

我讀過一篇偉大的講章,是蘇格蘭長老會牧師麥克施恩(McShane)多年前根據約翰福音第13章所寫的,題目叫做《熔化背叛者》(Melting the Betrayer)。他指出,如果你讀了耶穌在約翰福音第13章中所做的一切,你會發現祂為甚麼一直說「有人要出賣我」,而不說「你要出賣我」。為甚麼當猶大上前來,祂說:「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那是怎樣的問題呢?對耶穌而言,那並不是求取訊息的問題,而是帶著輔導成分的問題。在《耶穌基督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這出音樂劇中,耶穌說:「你這個猶大啊,你這個騙子。」然而,在現實里你絕對不會看見耶穌這樣對猶大說話!耶穌稱呼猶大為朋友,並問他:「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但耶穌這樣問並非要得到實際的答案,而是要讓猶大覺悟回頭!

耶穌是說:「猶大,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嗎?你看見了嗎?你知道嗎?你用親嘴的暗號出賣人子。」耶穌竟然向猶大伸出手來!祂沒有說:「也許當他們悔改時,我才將愛表明出來。」不是這樣。愛叫人悔改,因此如果任何被定罪的人說:「我不要像猶大或彼得,我想做一個悔改的人。此刻,我不想再找藉口辯護,而是要真心認罪,樂意悔改、誠心受教,不愁煩,不驕傲,也不追求外表良善。」如果你驕傲,撒但就會來篩你。

昨晚你們也許有人在床上輾轉難眠,因為你感覺自己不被尊重或被人冷落。其實那只是撒但欺騙人的伎倆。驕傲令你喪失悔改的能力且無法承認自己很軟弱。你會徹底被篩,於是你說:「我不要像那樣子!如果我悔改,如果我到耶穌面前,祂會接受我嗎?」你的心融化的唯一原因,是祂的愛火就在你心裡燃燒。祂沒有說:「你必先來我這裡,我才與你親嘴。」祂現在正與你親嘴,否則你就不會思考這些事。祂向你伸出手,說:「朋友……」祂並不是說:「西門!」而是說:「西門,西門!」

在希伯來文和古閃語中,用來表達強烈的情緒和愛的方式並非只是說:「西門。」大衛沈痛悼念押沙龍的時候,他並非只是說:「押沙龍,我的兒子。」而是說:「押沙龍,押沙龍,我的兒子,我的兒子。」耶穌在這裡要表達的是,你要怎樣跟毀滅你生命的人說話?你要怎樣跟虧欠你的人說話?你要怎樣跟完全棄絕你的人說話?耶穌說:「西門,西門!」祂說:「朋友,你為甚麼要用親嘴的暗號出賣我?」耶穌實在是奇妙的策士。

假如你細心思考,你也許會說:「等等,你是說我們看見耶穌如何向棄絕祂的人伸手,現在我也要轉身向棄絕我的人伸手。我要看見耶穌如何原諒傷害祂的人,現在我也要原諒那些傷害我的人。」是的。但接著你也許會說:「但這樣反而讓我感到非常內疚,因為我做不到。」

在大城市中很多人都說:「我已經被棄絕了,沒有人瞭解我、關心我,所有人都辜負我。」你說:「牧者是要告訴我,我要回頭,像耶穌為猶大和彼得所做的一樣,去為其他人那樣做……」是的。你也許會說:「我做不到,我不是耶穌。」如果耶穌只是一個榜樣,如果你只把祂視為悲劇的主角——在人生的盡頭,被朋友辜負——那麼祂對你而言就只是一個榜樣、一個令人害怕的榜樣罷了。祂會讓你感到非常內疚,正如你現在一樣。但是如果耶穌不只是一個榜樣,祂就可以改變你。如果你只看到祂雖然被人棄絕,卻依然充滿愛,那麼你並不會得到任何益處。你要明白祂為甚麼被棄絕。你知道祂為甚麼被棄絕嗎?猶大和彼得棄絕耶穌,其實只是象徵耶穌將要遭受一次「真正的棄絕」。

6. 神棄絕耶穌

還有第三個人要棄絕耶穌,這個人是誰呢?路加福音告訴我們,當耶穌到園中跪下禱告,聖經說祂極其傷痛。其實這並不是很好的翻譯。經文說:「祂極其傷痛。」馬可福音提到將有事情發生在耶穌身上,經文告訴我們,耶穌驚恐起來,極其驚訝。耶穌無數次跪下向天父禱告,到底是甚麼事情令祂如此驚恐,竟將神的兒子打倒在地呢?到底是甚麼事情讓祂驚恐萬分、痛苦不已呢?到底是甚麼事情讓祂的靈魂承受沈重的壓力和衝擊呢?究竟是甚麼事情讓祂如此震驚,以致祂皮膚下的毛細血管在張力下破裂,使祂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呢?答案就是:還有更嚴峻的事情將要發生。

耶穌不僅預期神忿怒的杯將要臨到,祂說:「讓這杯,讓神忿怒的杯從我這裡撤去吧。」其實祂不僅預期這杯快來,還預知某些可怕的事情將要發生。古今解經家都嘗試解釋這裡真正發生的事情,一位現代解經家說:「耶穌基督祈求撤去這杯而迫切禱告,期間經歷了可怕的悲傷和焦慮;但這並不表示耶穌因面臨黑暗命運而恐懼不安,也不表示祂想回避將臨到的肉身痛苦和死亡。相反,這其實表示耶穌完全為天父而活,但就在祂被出賣前,與天父短暫相聚之際,卻發現前面為祂敞開的並非天堂而是地獄。」

美國著名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說過,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經歷的痛苦,是源自祂所看見的一幅景象,那景象鮮活清晰地描繪了父神的憤怒;可以說是神將這忿怒的杯擺在祂面前,這杯甚至比尼布甲尼撒王的火爐可怕得多。耶穌現在從近處看著祂即將被扔進去的火爐,站著觀看火爐熊熊的火焰。祂或許知道自己將要往何處,將要遭受甚麼苦難,又或許對先知那鴻的話感同身受:「祂發忿恨,誰能立得住呢?祂發烈怒,誰能當得起呢?祂的忿怒如火傾倒;磐石因祂崩裂。」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

7. 耶穌堅決要為我們死

你聽過《基督最後的試探》(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這部電影嗎?這電影非常無稽,竟然認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基督最後的試探。其實,這裡——在客西馬尼園中——才是基督最後的試探,所有人都棄絕了耶穌,祂孑然一身。祂在十字架上犧牲,有兩點實在令人震驚不已:首先,祂早已決定要來為我們死,但是祂從未真正體會我們是多麼沒信心;而現在祂縱使經歷被朋友棄絕的痛苦,卻仍然堅決要為我們死。

不僅如此,聖經學者還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徹底感到震驚的原因是,神讓祂預嘗在十架上被棄絕的滋味。天父也將棄絕祂。祂在園子里初次體驗那種滋味。神要是在祂死前一秒說:「現在你將看到這是甚麼回事——我要把你扔進地獄里。我要棄絕你。」當神棄絕你,當神轉臉不顧你的靈魂,你內心的煎熬比你被最親密的朋友棄絕和攻擊要痛苦千萬倍。人的生命中最大的渴求莫過於親密的關係。我們需要與人在一起,我們需要親密的關係,我們需要與人結伴。可是,我們不斷尋找的親密關係,根本無法與我們真正需要的親密關係相比,而這關係是單單來自神的。當神轉身棄絕耶穌基督,祂被扔進地獄,那是何等可怕的折磨啊。如果耶穌在臨死前一分鐘才經歷到那種折磨,那麼祂一定受不了,或會說:「噢,我的天啊。」

可是你看,天父已經擺放那杯,並對耶穌說:「這就是這杯嘗起來的味道,這就是這杯聞起來的氣味,這就是你將要經歷的事情。我要你知道,如果你不經歷這痛苦,他們就會死;如果他們活下去,你就要經歷這痛苦。」這痛苦是甚麼呢?你看,在黑暗之中,當沒有人在看,當耶穌其實可以輕易擺脫困境,當祂不只經歷被我們棄絕,還開始經歷被神棄絕,祂說甚麼呢?愛德華茲在講道中說,為甚麼耶穌不說:「究竟為甚麼我要離開我與天父共有的無限榮耀和愛呢?這些人不會報答我,而且會在我最需要的時刻棄絕我,究竟為甚麼我要為了這些人,讓自己的靈魂遭受灼燒的痛苦呢?」不,耶穌並沒有這樣說。祂說:「因為我深愛他們,所以我為了他們忍受這痛苦。」

各位聽眾朋友,如果你們明白耶穌在黑暗中為你們所做的事,如果你們明白耶穌心甘情願做的事,如果你們明白耶穌完全體察我們的本性,又完全知道神將要對祂做的事,卻仍然如此愛你們的話,那麼,你們就能對其他人說:「我原諒你們。」如果你無法做到,就是誤解耶穌了,你不明白祂所做的事。如果你不常抱著祂的頸項,如果你對祂為你所做的事不感到驚訝,你仍是不明白;你若對祂為你所做的事感到驚訝,生命中要付任何代價,也不會使你變成猶大。換言之,假如你沒有對祂所做的事不停感到歡喜,你已經誤解祂了、棄絕祂了。然而,祂卻來靠近你。不管怎樣,祂都甘願為你而死。你若明白這一點,便能夠原諒任何人,應付任何事。你會堅定不移,不會成為猶大;你會謙卑,不會成為彼得;你可以隨心所欲了。

耶穌對你的愛恆久不變,而且這愛使祂能忍受神一切的考驗;如果連地獄也無法把祂的雙手從你的心上拿開,你認為你能做些甚麼可以毀滅祂的愛呢?如果連地獄也無法摧毀祂的愛,你可以做些甚麼來摧毀祂的愛呢?如果你理解這一點,你不僅能原諒你的敵人,無論在任何境況都能堅定不移、謙卑、不強辯、樂意悔改;你也會知道,不管怎樣,耶穌都永遠支持你。你將能夠對付罪、應付批評、面對苦難、應對一切。如果你不明白這一點,代表你已棄絕了耶穌,對祂不忠誠。如果你不明白祂不管怎樣也與你同在,你就會棄絕其他人,就像他們棄絕你一樣。可是,如果你明白耶穌一直對你如此真誠,你就會真誠地回應祂和你身邊每一個人。

讓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父神,感謝禰愛我們,差派禰的愛子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上為我們而死。求主禰幫助我們去原諒我們的敵人,以謙卑的心繼續走禰為我們預備的道路。禱告是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