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 堵了狮子的口
吴剑丽

经文:但以理书六19-28

19次日黎明,王就起来,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

20临近坑边,哀声呼叫但以理,对但以理说:「永生上帝的仆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事奉的上帝能救你脱离狮子吗?」

21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

22我的上帝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上帝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

23王就甚喜乐,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于是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上帝。

24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带来,扔在狮子坑中。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就抓住他们,咬碎他们的骨头。

25那时,大流士王传旨,晓谕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说:「愿你们大享平安!

26现在我降旨晓谕我所统辖的全国人民,要在但以理的上帝面前,战兢恐惧。因为他是永远长存的活上帝,他的国永不败坏;他的权柄永存无极!

27他护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

28如此,这但以理,当大流士王在位的时候和波斯王塞鲁士在位的时候,大享亨通。

有旧约学者指出,在古代近东的文化中,以「神裁法」或「试罪法」试验嫌疑者并不罕见。若能通过沸水、烈火等媒介的考验不致身死,嫌疑者即可表明清白。在以色列民的律法中则仅有一条「疑恨的条例」(民五11-31),用作查证妻子是否不贞。仪式本身没有任何法力, 背后的神学是确信上帝的无所不知。

但以理在狮子坑中的辩白,正表明了这种因果关系:「我的上帝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上帝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但六22)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足证上帝判决其为无辜。

曾与但以理三位朋友在火窑中同行的使者(但三章),在第六章再次出现,保护但以理免受狮子的吞噬。但以理的经历,证实了王在惶急下脱口而出而他自己也毫无把握的话:「你所常事奉的上帝,他必救你。」(但六16)

但以理书第六章以大流士禁止国民求告除他以外的人或神作为起头。来到第六章的结尾,大流士下达第二道谕令,竟是命全国人民都要在但以理的神上帝面前战兢恐惧。(但六26)

原不认识但以理的上帝的大流士,在谕令中称祂为「活神」(但六26),因他发现这位「神」不仅真实存在,祂更介入在世界当中,以出人意外的方式对自己的忠信子民施行保护和拯救。(但六27)对当时被掳的子民而言,他们再次见证:无论身处多么恶劣的境况,上帝仍在掌权;祂一出手,即能扭转局面。这是何等教人鼓舞的信息!

第六章以「如此,这但以理当大利乌王在位的时候和波斯王塞鲁士在位的时候,大享亨通。」(但六8)作为宫廷事迹部份的结语。但以理以被掳者的身份入宫受训,经历改朝换代,及期间严峻的信仰考验,他不仅在异邦官场平步青云,更在异教的环境中持守信仰。委曲求存并非既定的命运,相反,对上帝忠心信靠却应是上帝子民的坚持与选择。但以理的一生,正成为每一个决定跟随上帝的人的典范和楷模。

思想:

但以理书第三章和第六章有一个共通点。三位同伴拒绝跪拜金像,但以理则坚持敬拜上帝;他们均须为自己的信仰抉择付上沉重的代价。三人以「即便如此」与「即或不然」作出信仰宣告;但以理虽然保持沉默,心志跟三友却没有两样。他们拒绝屈从的同时,也早已准备好付上性命的代价。无声的告白同样教人震憾。

假如有一天你面临生死攸关的信仰抉择,你会选择妥协退让还是宁死不屈?也许这一刻我们无法设想也不敢设想,却要知道,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作决定,正如昔日也没有人能为但以理作决定一样。但以理选择了为信仰把生死置于度外。希伯来书的作者从信心的角度去诠释这样的生命:「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来一一33-34)

站在旧约历史上的一点,但以理在尚未明了上帝全盘的救赎计划下,为我们示范了忠信的生命榜样。来到新约,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受苦,受死,复活,又升为至高。弥赛亚不复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盼望,祂已实实在在到临,并且还要再来。(徒二22-24)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是跟随上帝的人信心之所系,也是勇气和力量的源头。求主帮助我们,无论何境况,总要因着信站立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