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但以理书四10-27
10「我在床上脑中的异象是这样:我看见地当中有一棵树,极其高大。
11那树渐长,而且坚固,高得顶天,从地极都能看见,
12叶子华美,果子甚多,可作众生的食物;田野的走兽卧在荫下,天空的飞鸟宿在枝上;凡有血气的都从这树得食。
13「我在床上脑中的异象,见有一位守望的圣者从天而降。
14大声呼叫说:『伐倒这树!砍下枝子!摇掉叶子!抛散果子!使走兽离开树下,飞鸟躲开树枝。
15树墩却要留在地内,用铁圈和铜圈箍住,在田野的青草中让天露滴湿,使他与地上的兽一同吃草,
16使他的心改变,不如人心,给他一个兽心,使他经过七期。
17这是守望者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
18「这是我-尼布甲尼撒王所做的梦。伯提沙撒啊,你要说明这梦的讲解;因为我国中的一切哲士都不能将梦的讲解告诉我,唯独你能,因你里头有圣神的灵。」
19于是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惊讶片时,心意惊惶。王说:「伯提沙撒啊,不要因梦和梦的讲解惊惶。」伯提沙撒回答说:「我主啊,愿这梦归与恨恶你的人,讲解归与你的敌人。
20你所见的树渐长,而且坚固,高得顶天,从地极都能看见;
21叶子华美,果子甚多,可作众生的食物;田野的走兽住在其下;天空的飞鸟宿在枝上。
22「王啊,这渐长又坚固的树就是你。你的威势渐长及天,你的权柄管到地极。
23王既看见一位守望的圣者从天而降,说:『将这树砍伐毁坏,树墩却要留在地内,用铁圈和铜圈箍住;在田野的青草中,让天露滴湿,使他与地上的兽一同吃草,直到经过七期。』
24「王啊,讲解就是这样:临到我主我王的事是出于至高者的命。
25你必被赶出离开世人,与野地的兽同居,吃草如牛,被天露滴湿,且要经过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
26守望者既吩咐存留树墩,等你知道诸天掌权,以后你的国必定归你。
27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
尼布甲尼撒梦见「大地中间」有一棵树。此树高得顶天,广大无边,是丰饶繁衍的象征;树叶青翠,果实累累,是各种走兽与百鸟的栖身之所、粮食之源。古代近东的文学作品中以「树」象征君王的描写并不罕见,在圣经某些经卷里也有类似的文学手法(参结一七1-10,三一3-14)。「树」象征神圣的世界秩序;君王则代表人类的秩序,因君王象征完人,反映神的形象。当时的巴比伦帝国被视为世界的中心,亦是当时中东地区最强盛的国家;尼布甲尼撒更自视为完人,掌管天下。
梦中出现的那位神圣的守望者显然是「上帝的使者」(但四13;另参申三三3;亚一四:5)。守望者宣告要铲除这棵大树,只剩残干,并用铁圈铜圈箍住。树虽然被砍,却不至于死(因为树墩仍存留,未伤及树根);铁圈铜圈套住树墩,则有保护的作用(有学者认为重点在于捆绑,但按照上下文,似乎是强调保护方面)。
梦境的意象忽尔改变,树化成了兽,餐风饮露。守望者接下来的宣告(但四16-17)有几个重点:
1.人心换成兽心
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孟子认为个中差别在于「仁义」。从圣经的启示看,人兽更有本质上的差别。此处的「兽心」很可能是一种精神错乱的现象。
2.经过七个时期
按启示文学的特性,应视为一段被定规的时间。
3.至高者在掌权
守望者的宣告,成为这个梦的终结及重点:「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但四17)这正是整卷但以理书的主旨。
但以理书四章19节开始至33节的部份,以第三人称写成。但以理领受了从上而来的启示,解释尼布甲尼撒是巴比伦帝国的中心,通国的百姓从他那里得着荫庇。然而尼布甲尼撒要倒下,他的心被换成兽心。至高者对尼布甲尼撒的心意并非要剪除消灭,却是等他「知道天(即至高者)在掌权」,国就仍归他。
这是一个审判的信息,同时是带条件的:只要尼布甲尼撒听劝:「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但四27)王只要行公义,好怜悯,在至高者存谦卑的心(参弥六8),就有机会得享平安。
思想:
尼布甲尼撒的梦,是上帝对身为巴比伦君王的他一个严厉的警告。虽然尼布甲尼撒手握权柄,但他不应忘记是谁真正掌权,是谁随己意拣选人坐这高位(但四25)。这个梦要提醒尼布甲尼撒,必须谦卑顺服那位至高的掌权者,并谨守自己作为国君的本份。今日我们虽不是贵为一国之君,却各有上帝所赋予我们在地上的身份、权力和责任。你清楚确认这一切是来自上帝的赐予,而不是个人的才能吗?你又是否尽己之力,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倘若过去有所亏欠,求主仍然赐下机会,让我们悔改回转。